税收战略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中小企业的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存在战略管理缺失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缺乏战略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税收战略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战略管理论文 篇1: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税收筹划成本构成分析与决策

[摘 要]作为一项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企业管理方式,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受到很多企业和个人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很多筹划行为仅注重其节税带来的收益,即仅仅把目标定位为“税负最小化”,却忽视了其作为一项决策行为所包含的成本。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应该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性质的税收筹划成本,使得税收筹划方案向最优纳税成本趋近。

[关键词]税收筹划;目标;成本构成

1 企业税收筹划目标探析

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它既不是单纯的“减轻税负”,也不能忽视节税的作用。本文将税收筹划的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两个层次。

1.1 税收筹划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税收筹划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等经济业务和行为的涉税事项进行的筹划,而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和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因此纳税筹划的终极目标应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即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某一纳税筹划可行与否取决于该纳税筹划使企业税收成本减少的金额是否大于使其他成本项目增加或收益减少的金额。

1.2 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是最优税负

企业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并不是最大限度地节税,而是最合理的纳税。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企业的整体税负最轻;二是在规范的基础上企业的涉税风险最小。

在既定纳税义务(即既定的投资与经营地点、方式、内容)的前提下,税收支出是一种绝对成本,选择节税方案一般可以减少绝对的税款支出,增加税后利润。但是,在纳税义务不确定的前提下,即企业存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投资和经营方案的情况下,税收是一种相对成本,节税方案未必就是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因此,片面强调减轻税负,不仅容易造成纳税人思想上的误解和行为上的过失,而且也会增强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的不信任情绪,最终阻碍税收筹划的发展,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 企业税收筹划成本的构成

关于税收筹划的成本,国内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王春玲(2004)认为,税收筹划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盖地(2005)在此基础上,提出税收筹划成本不仅包括税收成本,还包括非税成本,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是指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的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包括代理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性税收、财务报告成本、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等;熊国秀(2007)将纳税筹划成本划分为正常的税收负担、纳税管理费用、额外税收负担和纳税风险成本四类。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税收筹划成本归结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管理成本和非量化成本。

2.1 税收筹划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照税法的规定,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纳税款项,是企业在任何方案下都必须要缴纳的一部分税款。在企业经营状况一定的情况下,该项是一个常量。固定税收筹划成本也可以称为企业最优纳税成本,即承担的最低税负。

2.2 税收筹划的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可定义为企业某种纳税筹划方案所承担的正常税收负担与固定税收负担的差额。当企业不进行纳税筹划时,企业所负担的变动税收成本最大,随着纳税成本决策的优化,该项成本会随之下降。

2.3 税收筹划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以货币计量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①选择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所发生的一切纳税管理成本,例如税务代理费、税务咨询费等;②搜集信息、谈判、监督、违约等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当企业不进行纳税筹划时,纳税管理成本最低,当税收筹划的力度越大,管理越优时,管理成本将会随税收筹划决策的优化而呈现上升趋势。

2.4 税收筹划的非量化成本

非量化成本指的是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它包括:①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成本;②企业采用拟订方案而放弃的利益,即机会成本;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政府反避税措施的完善而导致的税收筹划失败所产生的沉没成本;④由于选择某项纳税方案可能发生的损失,即涉税风险成本,包括税收滞纳金、罚款和声誉损失等。它与方案的不确定性呈正相关,方案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本发生的概率越大。

由此可见,税收筹划的成本(Total Costs)由固定成本(Fixed Costs)、可变成本(Verified Costs)、管理成本(Managerial Costs)和非量化成本(Non-quantizing Costs)构成。税收筹划力度与税收筹划固定成本不相关,与可变成本负相关,与管理成本正相关,由于非量化成本对于税收筹划成本的影响比较复杂,故将其视为外生变量。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TC=FC+VC+MC+nc

3 税收筹划的成本分析与决策

在上述关于税收筹划总成本的定义中已经考虑了由于税收筹划的实施而节约的税负,以及由于企业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诸如良好商誉、高品牌附加值等无形资产收益。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最优策略即“总成本最小化”。

假设税收筹划力度用ε表示,则税收筹划成本可以表示为关于ε的函数,即

TC(ε)=FC(ε)+VC(ε)+MC(ε)+nc

其中,FC′(ε)=0,VC′(ε)<0,MC′(ε)>0

税收筹划成本分析图如下所示:E点作为税收筹划总成本的最低点,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优决策点。ε0是税收筹划的最优力度,此时可变成本为VC0,管理成本为MC。

该模型的缺陷在于,将非量化成本视为外生变量,模型无法精确地反映税收筹划的总成本。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代理成本的存在,不论多么精密的税收筹划方案都不能摆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负面影响。其次,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税收筹划失败所造成的成本损失是无法精确量化的。最后,由于企业税收筹划所增加的收益必然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必将出台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企业和政府始终在进行着博弈,使得税务筹划经常处于税收规则的监控之下,纳税人的税务筹划一旦违反了税收规则,就可能受到惩罚,承担相应的违规成本。

4 降低税收筹划成本的建议

4.1 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税收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的成本有些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来规避,有些则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必然发生。对于不可避免的税收筹划成本,应该认真分析判断以权衡轻重,及时收集信息,适度把握信息精度,使信息的价值和获取费用达到最佳配比,努力减少其成本。

4.2 树立科学有效的税收筹划目标

有效税收筹划就是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其相应成本的税收筹划行为,成本效益原则应该贯穿于税务筹划的全过程,不应仅仅局限于将“税负最小化”作为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4.3 企业和各相关机构应相互协调,减少税收筹划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发生额有较大的弹性,有着较大的节约空间。需要企业、税收机关及相关代理机构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现今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化技术,企业能自行处理各种缴纳税费信息和进行实时缴纳税费,打破了企业缴税时间、空间的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4.4 树立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及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此外,应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王春玲.税收筹划的成本与收益[J].税务研究,2004(12):68-69.

[2]盖地,钱桂萍.试论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及其规避[J].当代财经,2005(12):109-111.

[3]熊国秀.税收筹划成本的构成及其分析[J].财政监督,2007(3):58-59.

[4]黄董良.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定位与风险问题探讨[J].税务研究,2004(3):66-68.

[5]沈肇章.税收筹划对信息的要求[J].上海会计,2002(5):41-42.

[作者简介]姚原(1985—),女,福建宁德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实务。

作者:姚 原

税收战略管理论文 篇2:

试析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不足及对策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中小企业的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存在战略管理缺失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缺乏战略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缺乏 重要性 措施

一、引言

从上世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同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它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我国几乎一半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于中小企业的研发,而国家财政税收也主要是中小企业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与体系,尤其是以家族传承式经营的思想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意识,使得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暂。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在市场环境下高度重视战略管理的缺失问题,以为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广义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而狭义的战略管理则是从企业所需要制定的计划、实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微观的管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的限制,即规模小且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而更需要实施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一,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和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优势,还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管理特色,增加无形的资产,从而能够在市场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第二,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在采购、生产与营销方面都有加强的集聚效应,可以形成各方面的洼地。第三,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为企业节省广告的开支。一旦中小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在大范围内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减免了广告宣传的费用,还可以凝聚和吸引消费者。第四,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扩张经营和发展。中小企业通过有效的战略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长社会需求量,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大规模的经营和生产,效益可以成倍增加,有利于打造大型的企业,实现中小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落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还停留在小富即安和小富即满的生活状态,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还有一些家族式的中小企业在管理中任人唯亲,管理模式有严重的人治色彩,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其次,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的有效机制。虽然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思想意识上比较重视战略管理,但是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不管是大中型的企业还是小企业,要加强战略管理都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否则无法取得有效的结果。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机制问题来看,普遍存在机制缺失和不完善的问题,尽管一些企业的产品十分受欢迎,但是缺乏机制就不能形成持续性的运行机制。所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机制的缺失造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再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较弱。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认识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扎实稳固的基础。虽然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具备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与高度,也重视战略发展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基础薄弱,因而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例如,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通过企业家白手起家或者从小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缺乏经营的理念与超前的发展眼光,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对于战略管理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形成相应的机构和体系。最后,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缺乏相应的人才资源。二十一世纪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以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之后明确出现了人才也可以强企业的战略,因而,将人才建设纳入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中。尽管如此,很多中小企业还是缺乏战略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缺乏一批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战略管理人才,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管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将战略管理的重任交给了企业的普通员工,以企业文化的形式灌输给企业的所有员工。但是由于缺乏战略管理的人才,中小企业还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意识与管理的能力。

四、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第一,中小企业应该树立创新的战略管理理念。做事的理念对行为的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想解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不足,应该首先树立创新的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的相关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让战略管理在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生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企业的总体发展、企业成本管理以及企业执行层方面树立正确的战略管理理念,让理念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中小企业应该为战略管理建立机制。管理机制是使得战略理念得以发挥作用的有效保障。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规章,对战略管理相关的制度进行动态及静态的管理、个性,让战略管理决策和执行机制,并且不断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让企业的人才能够在一个比较良好、顺畅的环境中得到施展和发展。第三,中小企业应该夯实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在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机制都建立的前提下,要更加夯实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加强企业自身的软硬件建设,让企业自身的生产力得到提升,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得到加强,并且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同时将企业的品牌管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为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第四,中小企业应该吸引专业的高层次的战略管理人才。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最关键的因素归根结底是人才,缺乏了相关优秀的战略管理人才的支撑,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就无法真正地落到实践中。因此,中小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高层次战略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打造一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战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對人力资源的吸收、管理、评价以及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让中小企业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重中自主发挥积极作用,增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效性。此外,中小企业的战略人才管理也应该纳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通过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育、提炼和固化,让战略人才管理的精髓得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长期的延续和发展,最终使得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更加的规范化、长期化和效能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存在很严重的战略管理缺失问题,比如缺乏战略管理的理念、缺乏坚实的战略管理基础、缺乏战略管理的专业人才等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深入实施。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对战略管理有深入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和规范、有效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梁生生.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及其解决措施[J].现代商业. 2016(15).

[2]赵晶鑫.加强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策略的有效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 2015(08).

[3]祁鹏.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16).

作者:高娟

税收战略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战略管理会计

摘 要:我国已基本具备适度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条件。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为其提供内外部环境和长远发展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与控制。本文从三部分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论述,首先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接着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战略管理,借鉴吸收战略管理会计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

关键词: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 理论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其理论与方法是建立在战略管理、竞争分析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超越了现行会计主体的概念和空间范围,拓宽了现行管理会计的领域。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与定性信息并重,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新兴交叉科学。

1 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

对于管理会计的对象,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具体有六个方面:现金流动,价值运动,价值差量,资金流量,资金运动方向、数量和时间三者的优化组合,未来的价值运动。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在现行管理会计的范围上有所突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内部环境考虑的是对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的研究分析,外部环境研究的是行业发展动向、税收政策、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不能只考虑对价值信息和经济信息的研究,大多数情况下,非价值的信息和非经济的信息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的影响不亚于机制信息和经济信息,所以要一并考虑在内。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一种信息的资源,其中包含了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的战略有影响的各种资源因素。从空间和时间上来考虑,企业未来的战略决策所产生的信息,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所产生的信息的总和。

2 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

战略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对于其定位,有四种观点:进化论、替代论、分支论、管理活动论。本文中对进化论的观点比较赞同,具体原因: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与现代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其职责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内容体系上看,其理论与方法同属管理会计范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了企业对外信息披露和对内决策控制良性的工作机制,把战略管理会计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会计资源,降低会计信息成本。实质上,除战略定价和竞争对手会计在企业受到重视外,其他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广泛地运用。相反,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却持久地受到重视,让人们普遍接受传统管理会计的逐渐扩展要比放弃旧规则而重新认识一门全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恰当和科学。管理会计理论与时俱进是其属性的使然,战略管理会计雏形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结果。战术层次的基础性内向型管理会计和战略层次的战略性外向型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管理会计学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 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几点建议

战略管理会计处于初级阶段,对其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应该是在实践中慢慢发掘,并加以分析的渐进过程,我们国家企业的管理发展必然向战略管理一步步靠近,结合现阶段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以供同行商榷。

3.1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战略管理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经济已经被世界所关注。由于中国的消费群体之庞大,近些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多,其战略重心的转移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战略管理思想,在新机遇到来的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如何发展,发展方向如何确定,这些都成为企业发展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发展的关键是人的思想观念,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空口无凭,口号不仅要响亮,更要结合实际的行动。吸取大公司的战略管理思想观念,不断的从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共同进取,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一步一个新的台阶,健康稳步的发展。

3.2 借鉴吸收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具有长期性和竞争性,其不仅是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现代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外的成功案例可以表明,战略管理会计将会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会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由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刚刚进入初级阶段,相对于西方国家,在理论的研究分析方面还比较落后,我们可以吸取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并加以研究和分析,制定符合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保驾护航。

3.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体系个性化的体现,其内容是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而做随时的变化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更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要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不仅具有专业的管理会计的技能,同时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对系统的设计、分析、维护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所以,要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完善其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要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有独特的眼光,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在结合传统管理会计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全面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使企业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3.4 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

管理会计中的战略管理会计,是会计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国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中国的会计管理体系必须引进西方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今后的发展中,管理会计要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西方管理会计体系的同时,要能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做总结和分析,为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在其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必须适合中国的发展国情,能够体现中国经济管理的发展内容;其二,将我国的管理会计经验,升华为理论,要在经验和实践中善于总结分析,得出理论依据,使其具有条理化、科学化;其三,吸取西方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中的精华部分,运用到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中。

4 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全新领域。战略管理会计是新型的管理活动,它是对企业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以战略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运用战略管理理论来提高企业竞争力,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力武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韩德昌.公司战略管理[M].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

作者:孙巍然

上一篇: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下一篇:教育智慧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