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相关现状,探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以期达到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所得税纳税论文 篇1: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评述

摘要: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自20世纪末兴起,发展至今已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以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对两个时期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纳税筹划的工作还是相对孤立,没有结合整体经营管理,且没有充分运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评述;启示

在我国“双主体”税收制度模式下,所得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重要的税收来源,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内的税收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

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自所得税改革以来不断地完善发展,以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为界,前后两个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思路和重点是有明显区别的,从前任研究的步伐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所得税体系日趋完善,更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1“两税合一”前企业所得纳税筹划研究引述

2008年1月1日前,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征纳方式。当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一项新兴业务,许多企业都处于探索时期,但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对象并没有严格区分内外资企业,学者提出的方案通常均适用于社会所有企业。

张阿芬(2001),任志宏(2004),杨孝坚(2006)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企业活动细分为创立、筹资、营运和分配等环节,提出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经营的重点,结合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实现企业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形式的选择,注册地点的选择,筹资方式的选择,存货、固定资产、坏账准备等的处理及合理利用亏损弥补政策。这一系列的研究建立起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最基本、较全面的理论框架。

黄黎明(2002)根据并购的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及混合并购,分析不同并购类型对企业税收的影响,然后从出资方式和融资方式两方面提出:(1)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股本的账面价值)的20%,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一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二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以其持有的旧股换新股不被视为出售旧股、购买新股,免于交纳个人所得税;(2)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时,提高负债比重可以增加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这时可以选择较高比例债务融资的融资方案。

王静,李铁军(2003)将企业集团的纳税筹划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基本要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债务资本比例制造“资本弱化”模式,适当租赁固定资产,利用可转换债券筹资,利用集团内各纳税单位盈亏存在差异进行转移定价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规避税收管辖权等措施。

总的来说,2008年“两税合一”之前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建立,大部分学者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各阶段的筹划措施与要点,也有部分学者从企业集团、中小企业等不同规模的纳税人的角度,分析其纳税筹划的特点。而这些筹划的研究基本是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的,较少涉及到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当然这也与当时税法制度有关。该阶段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还是起步发展阶段,体系还不完善。

2“两税合一”后企业所得纳税筹划研究评述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华外资企业特有的税收优惠将取消,国内所有企业均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进行纳税,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

与此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因此国内学者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2.1企业所得纳税筹划基本思路的研究综述

朱纯(2007)结合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对于降低了所得税税率的内资企业应调整销售、采购等政策以延迟确认收入,对于提高了所得税税率的外资企业应该尽量在2007年实现收入,将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尽量推迟到下一纳税年度确定。文中提及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强的时效性,一定程度上铺平了新旧税法转型的道路。

牛草林(2009)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分为税基式筹划与税率式筹划,其中税率式筹划还包括转移定价、低税率和低额式三种,分别论述了税基式、税率式及税额式三种方式的实践误区,并提出相对应的误区规避策略。税基式主要误区是不合法地推迟、提前确认收入,盲目采用加速折旧法,频繁更改存货核算方法等;税率式主要误区是过度使用转移定价方法,为了享受低税率拆分企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大于税负降低水平等;而税额式主要误区是对税额抵免概念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些误区,笔者提出需要明确所得税纳税筹划目的、处理好节税收益与非税成本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及增强所得税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四大原则,促进企业更合法、有效地运用税收政策达到节税效果。

张英明(2009),梁利辉(2010),张子学(2012)提出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及利用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延迟纳税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式。前者是基于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本企业缴纳所得税影响不一样的原理,根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要求,企业可以选择让被投资单位不分发股利,将投资收益留在被投资企业,以便延缓缴纳所得税,而在投资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盈利较低或出现亏损时及时将投资收益收回,达到减少应缴所得税的目的。后者是指由于预缴税款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因此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税额较大时应该尽量控制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从而使预缴税款不超过全年应缴税的70%以上,使多余的税款留到企业汇算清缴期间进行清算。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销售方式,如预收款、分期收款及委托代销等方式以推迟会计上的纳税收入,从而延迟纳税所得时间。

综上所述,2008年新所得税法实施之后,学者对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落脚点主要是更多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的过渡性政策,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也更强,通过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统一和流畅。

2.2分行业企业所得纳税筹划要点的研究综述

张翠凤(2010),刘东波(2011)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方式:一是利润转移法,即通过总分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关联企业中去;二是收入调节法,由于房地产前期建设期较长,占用的资金大,单项销售额也大,所以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尽量推迟确认收入的时间,从而延缓纳税,避免先垫支税款,同时占用资金、争取较大的资金时间价值;三是扣除项目法,即善于利用工资薪金,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利息费用等扣除项目的扣除比例及相关优惠政策,缩小税基;四是存货计价方法,房地产企业的存货量较大,且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时期,选择适当的存货计价方式。

梁红(2010)提出IT行业主要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一是利用母子公司盈亏相抵进行纳税筹划;二是利用有关设立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设立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按照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合理利用企业组织形式,IT企业由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因此有许多个人独资企业或一人公司,这时企业可以按照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设立,同时公司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

韩丹(2009)提出物流行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利用机构设置和转让定价进行纳税筹划,物流企业利用多次进行的运输过程,选择母子公司结构,由母公司汇总纳税,子公司间盈亏相抵,减少整个企业集团的税收负担。二是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物流企业一般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物流企业应尽可能采用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前期折旧费用加大,应纳所得税减少,获得资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税收利益,并尽快收回固定资产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刘玲(2011)在分析我国银行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一些纳税筹划的建议。银行业普遍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对税务筹划概念的理解有偏差,税务筹划意识不强及行际间差别较大,使得我国银行业税务筹划整体水平与国外银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笔者强调银行业的投资业务税务筹划策略,目前涉及到的具有所得税税务筹划空间的银行投资业务主要有银行间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发放贷款、核销呆账贷款等。

张晓明(2011)针对中储粮系统企业这一涉及大量政府补助的特殊企业,在发生非政策性业务时常因无法单独核算,税基由税务机关核定征收的情况,提出一些纳税筹划的建议。中储粮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关键在于掌握费用性质认定的主动权,可以通过专账核算补贴资金、制定补贴费用支出标准范围等方式实现纳税筹划,并且通过标准化补贴资金费用支出的范围,建立有效的业务核算防火墙,更加准确核算不同性质业务之间的费用。

从近几年学者的研究来看,具体行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主要集中在一些热门行业,如房地产、服务业等,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适当运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但是研究具体行业的文献综述略少,可见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仍然是较符合一般企业的情况,而没有针对每个行业建立相应的纳税筹划体系。

3企业所得纳税筹划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税收法律、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调整,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体系较为完善,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3.1纳税筹划工作应贯穿企业经营周期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发展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是孤立地运用纳税筹划工作,通常情况下是在汇算清缴等结算时期,运用延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等方式缩减税基,这种方式带有较大的风险,因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受制于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规定。还有一些企业在设立的时候运用分支机构不同纳税人身份特点来进行纳税筹划,减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但是往往因为不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不被认定为享受低税率的企业。

较恰当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该是贯穿企业整个经营周期,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制度,选择简单、可行、低成本的纳税筹划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税收最小化,要衡量节约的税收成本与增加的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另外,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树立一种观念,纳税筹划工作本应该是每个企业的权利,应将其归入日常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而不应该将其过分高度化,将纳税筹划的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贯彻实施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纳税筹划方案。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将相关的纳税筹划的方案、制度,编制成册,供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使用。

3.2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上述部分简要地归纳总结了前人的一些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建议,但是所涉及的税收优惠不多,有一些可行性较高的税收优惠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例如:

(1)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而据实扣除后加计扣除100%,这项适用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制造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同时,有利于残疾人员事业的发展,既符合企业利益要求,也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2)给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为种植、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减按收入90%计入收入,这项优惠适用于金融企业,享受优惠的同时,扶持农业、农副业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企业应该在全面了解、把握税法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达到“双赢”。

3.3加快建立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体系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大部分基于一般企业而言的,近几年针对个别行业的纳税筹划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热门行业,笔者认为有关的税务机关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全面、更符合个别企业的纳税筹划服务,逐步建立起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体系,这也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要求。

作者:区晓颖

企业所得税纳税论文 篇2: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相关现状,探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以期达到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存在现状;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从本质上而言,是企业为了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纳税成本,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从而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各项经济业务事项中的涉税行为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筹谋,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管理活动。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负担的重要税种,关乎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因此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对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和对国家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第一,纳税筹划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纳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良好发展。

第二,纳税筹划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风险,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纳税筹划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更好地实施税收法规,改善纳税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完善。

二、目前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现状

(一)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正确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对纳税筹划的重大意义缺乏全面、清晰、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纳税筹划的目的和方式方法不明确,有的认为纳税筹划仅仅只是单纯的少缴纳税款,有的则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行为混为一团。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导致企业无法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纳税筹划工作。

(二)企业对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纳税筹划是在企业经济业务行为发生之前做出的决策,是一项事先的规划与安排,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预料的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得事先规划的纳税方案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实务操作中,不少企业对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有的法律意识不强,错用误用税收政策法规,从而造成税务风险漏洞,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流产。而有时即便是企业认为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但因征纳双方对税收政策法规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由于税务机关出现执法行为偏差,也会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无法实施成功。

(三)企业纳税筹划缺乏专业的人员与专门的机构

企业所得税作为企业缴纳的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具有内容广泛、计算复杂、调整事项多等特点。纳税筹划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并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而国家税收法规的复杂多样性与税收政策的动态时效性,要求企业要有专业的涉税人员,特别是集团企业更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筹划统筹工作。现今,绝大多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涉税人员,更少有设置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或机构,对纳税筹划缺乏从始至终的全面统筹和综合考虑。

(四)企业纳税筹划缺乏科学有效、着眼全局的系统理论方法

在实务操作中,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具体运用到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常见的一些在筹资、投资与经营等管理中的纳税筹划方法,在会计核算中主要运用到的如收入的确认、费用的扣除、折旧方法的选择等纳税筹划方法,以及在税收优惠政策中的常用方式等。有些操作性较强的纳税筹划方式方法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在实践中反复应用。当前企业用到的纳税筹划方法,更多的只是关注自身实际情况,对日常生产和经营中的单项涉税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方案,而在如何从企业全局与长远发展着眼,科学制订适合企业并能成功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这一方面,目前尚未形成十分明确的系统理论方法。

三、常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运用方法

(一)利用企业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实行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多种方式在内的“以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熟悉并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所处行业与区域,深刻理解、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合理有效的纳税方案,无疑将大大减轻企业税负,充分享受节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如现行税法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采取了不同的税率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企业所得税税率等。同时,在费用扣除方面,现行税法也给与了加计扣除的优惠规定,如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可加计扣除50%费用;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可加计扣除100%工资等。企业可以利用这类优惠政策,在进行投资产业的选择、产品的研发、从业人员的构成等方面加以纳税筹划,合理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达到降低企业税负、节约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另外,现行税法针对不同的行业,同样制定了不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为促进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税〔2009〕34 号文,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给予了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并将优惠期限延长至 2013年 12 月 31 日;后又联合中宣部下发了财税〔2014〕84号文,再次给予转制文化企业可享受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五年期的免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转制文化企业可充分运用这一免税的政策优惠, 加速自身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最大的企业价值。但同时应注意避免因长期享受免税政策而忽略对纳税筹划其他方法的合理运用,应注意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纳税规划,增强税务风险意识,杜绝各种隐患,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二)合理利用对企业收入的确认进行纳税筹划

在现行税法下,不同的收入类型以及不同的销售方式导致收入确认的时间要求不同。企业可以依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事先对收入的类型进行细分并确定恰当的营销方式,通过合理的账务处理,达到有效推迟确认收入的时间,延期缴纳企业所得税,加大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如企业可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也可以采取预收款方式,按发出货物的日期确认收入;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等各种方法来进行筹划安排。

(三)恰当运用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

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折旧在其成本费用中属于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具有明显的抵税效应。企业可以合理运用税法的相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高当期折旧费用,从而减少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延缓资金压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企业可对技术更新,产品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进行加速折旧,以达到合理抵税,促进企业适时更新升级固定资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通过合理充分列支成本费用进行纳税筹划

依据现行税法规定,可以用于企业所得税前抵扣的成本、费用、税金及损失等支出,除了上文提到的折旧费用外,还有数十种具体而繁多的项目内容。由于它们发生的渠道与方式不同,因而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采取的方法也有所区别。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当期成本费用,尽可能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以求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如对企业的工资薪金以及以工资薪金总额一定比例为限额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支出,企业应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尽可能以工资薪金的形式进行人工成本费用的列支及发放;对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手续费等支出,也应熟练掌握其扣除限额进行合理充分列支等。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一方面要注意避免超限额列支成本费用导致的税前无法抵扣,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避免成本费用列支不充分导致的抵税效应不足。同时,企业还应注意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可以费用化的不进行资本化,尽量列入当期成本。

四、结论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与全过程,在遵循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成功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对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形成良好的纳税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应结合税收政策法规要求、市场发展状况以及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着眼全局和企业整体利益 ,科学合理地规划并有效实施纳税方案,充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彬.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2012(01).

[2] 付钢,樊艺峰,赵恩海.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冶金财会,2012(02).

作者:郭小玲

企业所得税纳税论文 篇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政策运用风险研究

摘 要: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政策运用风险,通俗地讲就是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由于政策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而付出的代价,企业制定的筹划方案很可能面临失败。然而,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准确把握相关政策,避免政策风险。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正确运用合理的手段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政策运用风险

引言:

由于税收筹划经常是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 ,其风险无时不在。所谓税收筹划的政策运用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政策变动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当前随着税收筹划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普遍应用,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 ,认真分析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减少政策运用风险避免落入偷税漏税的陷阱,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政策运用风险的现状

税收筹划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入我国,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税制环境的日渐改善,税收筹划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企业税收筹划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政策的变动和不稳定性,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大的政策运用风险:

1、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

现阶段,我国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会计核算时会经常违背国家的一些规定,企业在对所得税应税收入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有一些因素是很难把握的,若把握不好,将使自己陷入困境。比如,企业在利用转让定价来避税的时候,若超越税法对关联企业业务的限制性规定,就可能会被税收机关认定为违法行为而遭到严惩。企业对所处环境变化的预期及其对税收制度的把握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但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而企业所做的纳税筹划往往又是基于现有的政策及对未来的预期,因此,企业未必能正确的预期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变化。例如,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时,当企业预期材料价格将不断上涨时,采用了后进先出法来计价,而实际上物价却下跌了,就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本期销货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地增加,从而增加企业所得税负担,减少税后利润 。

2、筹划方案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偏差

税收筹划工作涉及政府税务机关、纳税人和税务中介机关三方主体,从政府角度来看,我国的税收环境存在税法不完善、征管不规范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层次性较多,内容之间存在着模糊甚至相互冲突之处,给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较大的政策风险,例如某企业在2007年5月设立时,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万元,如果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其应纳企业所得税按个体工商户累进税率计算为1.425万元;如果设立为有限公司,则其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62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选择个人独资企业形式,可以节税0.195万元( 1.62-1.425)。 由于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颁布的《 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为25%,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这时如果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不变,那么设立有限公司的税负将降低为1.2万元( 6€?0%)。 这样,有限公司的税负反而比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轻0.225万元(1.425-1.2)。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内政策的变动,使得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政策运用风险。

3、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税法知识不够

税收筹划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对国内外税收法律、政策和企业的自身情况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再加以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优决策,因此一项有效的税收筹划对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这类人才比较匮乏,企业中大部分的税收筹划交由内部财税人员来完成,受其自身利益和知识水平的影响,这些内部人员很可能考虑不周,不能从全局角度设计出高水平的筹划方案,甚至作出违背税法精神的行为,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缺乏可行性或面临较大的风险,而税务中介机构和税务代理专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执业秩序较为混乱,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政策运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与任何一种谋求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一样,企业所得税纳稅筹划政策运用风险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税收立法不规范

税收立法权威性差。考察我国的税收立法体系,从"法律执行"、"法律政策变化"到"授权立法"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中,除了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极少数税法是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以外,税法中的实体法基本上都是由占数量的绝大部分、起决定作用的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从而造成税收立法位阶低、权威性差,再加上国家税收政策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变更,对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补充、修订或者完善,也使得我国的税收政策变化比较频繁,这一方面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风险。政策的这种不定期性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筹划方案由合法税收筹划方案变成不合法筹划方案,或者由合理的筹划方案变成不合理的筹划方案,从而增加了税收筹划的难度,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

税收立法制度不规范,缺失纳税人权利保护。税收契约的思想表明,对于纳税人利益的根本保护在于宪政的保护:首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其次,考察制定税收法规的立法程序可以表明,我国行政机关对立法权的侵蚀使税收立法不能体现公民的意志:根据《宪法》的授权,国务院行使"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职责。从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不难发现,行政法规的制定从规划、起草、审定到发布的全过程都是在国务院内部完成的。这个程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国务院各主管部门之间在法规制定中的协调性,某一项法规要在各有关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取得一致方能最后通过 。因而,这种立法制度的最大疏漏在于忽略了纳税人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

2、企业对法律的领悟差

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够。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往往只注重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税法系统理解和全面掌握,并加以综合运用,再加上我国税法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只对众多的税收法律不甚了解,而许多条文往往不够明确,企业如果只单纯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税收筹划,不注意税务机关对法律作出的有效解释,选择的方法不符合税法精神,常会与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认定相悖,使得方案不仅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反而会被认定是避税、偷税、漏税而受到查处,受到经济上和声誉上的重大损失。

3、税务机关执法不规范

征管制度不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出台前必须经过法规部门的审查,发布后还要报送上级税务机关备案,而现实中,一些税务机关对时间要求比较紧迫的操作性规范,往往用便函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做虽然简便快捷,但由于其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存在法律效力瑕疵而导致其纳税人权利的侵犯。纳税评估在当前的征管实践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对评估案件的定性也没有统一的尺度。如果由评估的案件定性不准,造成本属于合法的案件被定性为偷税案件而遭受利益的损失。

对筹划方案的认定偏差。税收筹划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合法性,但税收筹划方案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定,首先,由于税法对于大多数税种只做了一些基本面的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从而使税务机关在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的认定中可能存在偏差,其次,税法对具体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政策运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有效地预防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政策运用风险,涉及企业守法意识、法律制度与执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具有系统性,任何单方面的突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法完善是关键,制度配套是根本,企业守法意识是基础,执法规范是保障。

首先,企业要准确解读税法,关注税法变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税法变动是企业面临的客观环境的变动,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是成功开展税收稠糊的前提,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规范征纳双方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人有义务依法纳税,也有权利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因而,企业应对税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认真研究,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这是对法律法规条文形式上的尊重,为提高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税收政策及相关法规,正确划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是避免税收筹划法律责任风险的关键。由于各地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公司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应该在依法诚信纳税的同时,主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及时获取最新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例如文件准备、法律程序、执法情况、惯例、未来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发展趋势,通过与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多接触,可以给企业献计献策,使其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防止陷入税收陷阱。

其次,时刻关注和评价税法的变化趋势,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在税收筹划中充分预测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税法政策的变动、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等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筹划方案,防范筹划的政策变动风险。其次,税法的建立同任何法律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税法的许多具体的条文是不断在变化的,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而税收筹划的长期性又要求纳税人不仅要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的精神,更要时时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这也是规避政策变更风险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最后,完善税收立法体制,提高税收立法质量。目前我国现行税法中除税收实体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以及税收程序法--《税收征管法》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发布的以外,其他税收法规大多数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公布,每年由税收征管部门下发大量文件对税法进行补充和调整,显得我国税法立法层次不高,由于未经全国人大审议、确定,其立法质量也较低,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不够高,易产生政策多变的问题,不利于树立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不利于保障纳税人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因此,我国应该严肃税收立法,凡涉及公民权利和超越政府行政职能的立法事项,一律收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机关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职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法的具体化,从而防止大量低位阶法规存在,导致部门利益侵害纳税人权利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指定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政策风险,不管是外部环境,亦或是内部环境,都能影响风险的产生。但是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减少所纳税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企业既定收益损失,企业在指定税收筹划方案时,既需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熟悉最新的税收政策,还需加强与税务征管机关的交流与合作,使税收筹划方案能够成功执行。

参考文献:

[1]《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经济科学出版社》

[2]王睿,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探讨》,《中国经贸导刊》第7期:p64.

[3]王传起,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经济研究》第22期:p171-172.

作者简介:肖艳艳,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作者:肖艳艳

上一篇:传播仪式观分析论文下一篇:研发设备增值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