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2-11-10

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1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 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 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 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 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 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 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 不怕困苦, 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 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 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 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 从方法到要求, 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 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 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 互教互学, 相互配合, 团结协作, 抛弃个人私心杂念, 先人后己, 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 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 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 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 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 是身体素质的竞争, 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2 培养思想品德的自然科学基础

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 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 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一贯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这说明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不同, 是由于培养教育决定的。这就是巴甫洛夫指出的:“我们的教育, 教学, 任何纪律, 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 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他的研究证明:对有机体重复一种系统的影响或训练, 就能形成定型。这一理论在体育领域里, 不仅说明了运动技能、技巧形成的生理机制, 同时也指出了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依据。当一个人反复接受一种训练, 反复完成一些严格规定的行为, 并且根据他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和经验深信他掌握和了解的规范是正确的时候, 这些行为就会变成他的道德习惯和性格特征, 而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结合在一起, 就成了人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论证过: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着手, 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使是对那些已经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 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热情耐心地进行长期、反复的培养训练, 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旧的定型虽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巩固性, 但只要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时间改变成另一种形式也会形成新的定型, 所以改变那些已经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3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 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又不能混为一谈, 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 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 因而在体育教学中,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3.1 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 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 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 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

3.2 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 例如球类训练, 团体操训练等, 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 不顾集体利益, 不与其他队员配合, 一味过分“表现自己”, 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 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 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 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3 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 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 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 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 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 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 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 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3.4 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 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 或者言行不一, 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 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 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 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

当今, 由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新知识、新技术的竞争, 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人才培养的普遍重视。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在未来的社会中, 哪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 (思想、文化、身体素质) 愈高其生产力发展越快, 综合国力发展水平更高。所以, 我国需要尽快培养出有赤子之心的莘莘学子,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摘要: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 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进行简要论述, 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教育

上一篇:以静制静法——如何用不管理的管理方法下一篇: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及完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