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读管理论文

2022-04-15

科学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益的保证。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高中课堂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观察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堂管理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课堂管理的目标不科学;课堂管理方式单一,缺少灵活性;课堂活动组织混乱;课堂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参与度不高;课堂管理技巧缺乏;课堂监控能力不强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堂研读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研读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摘 要:西方国家非常重视课堂管理,因而课堂教学非常高效。基本一代一路的文化交流背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展开高职院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具有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而引导教学往有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

随着“一帶一路”精神的贯彻,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来华留学生汉语课程。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0多人,其中留学生分别来自中,南亚。2018年春季新招留学生20多人,2018年秋季新招留学生40多人,分别来自东,中,南亚。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问题行为解释为课堂中的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 in classroom),指的是妨碍课堂教学一一学习过程的行为。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开展。哲学、社会学、生态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其研究思路和成果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课堂管理的研究,例如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课堂环境的布置等等、问题的研究,都借鉴了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丰富并完善了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课堂管理研究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的意义。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及对外汉语学科发展的影响,针对对外汉语课堂管理进行专题研究起步较晚,到了本世纪初才开始相应的论文研究。因此,关于对外汉语课堂管理的参考文献并不很多,近十年来,此类文献才逐渐多了起来。2000年之后,更多学者关注到课堂管理对教学效果的重大影响,逐渐将课堂管理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如2002年刘家访的《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此外,夏明菊的《也谈菲律宾华校华语课堂的有效管理》(2005)、吕志红《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2006)、西里《泰国初中汉语课堂管理研究》(2012)和高明明《澳大利亚中学汉语课堂管理研究》(2013)几篇文章中,作者都是以一个城市的几所学校为典型例,主要列举了海外中小学课堂管理案例,对海外当地中小学汉语课堂管理问题进行了剖析。

2.研究问题

本课题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课堂管理、问题行为的著作、期刊以及学位论文,并仔细研读,整理出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脉络,作为研究我院目前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使用问卷,调查留学生汉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2)使用文献,研究课堂问题行为成因;(3)使用文献,研究课堂管理策略。结合教师干预行为,注意原则和主客体因素,其次是在内容上注意学生行为,心理,管理的同时考虑到态度、方法等因素根据原因对应解决问题,强化激励体制。

3.研究意义

实际上,老师们应该注意,对外汉语课堂与传统的中国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对外国留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首先需要了解影响因素是什么,然后再来进行课堂管理。而且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它能促进和完善教学环节。课堂管理包括对课堂人际关系、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环境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管理。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促进同伴间友好相处等。课堂纪律管理指:规整课堂行为、制定与实施课堂准则、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课堂环境管理指:对课堂中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和也理环境。在教育实践中,课堂管理是教师非常关心且头疼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能够发现,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不相上下时,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解释这种情况时,人们常常将问题归为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却忽略了由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拙劣而对学生聪明才智的扼杀。一些课堂管理行为拙劣的教师,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反而使他们遭受打击、体验失败,甚至导致学生理想的幻灭。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课堂管理方式和策略,是影响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

4.结语

课题针对留学生问题课堂行为,以学生-教师-课堂元素出发,推广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完善留学生课堂管理方法,从而促进有效课堂推进。本课题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具有问题普遍针对性,因而具有普遍推广性,且为高职院推进留学生专业继续学习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在充实的观察材料基础上,教师针对留学生汉语课堂中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教师对问题行为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提出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归纳总结适用于不同类型问题的有效管理方法,为汉语教师完善课堂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同时也为汉语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指出方向。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院留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和对策研究”。(2018C16)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中纪律的问题与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

[2]刘玲.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1

[3]徐彩华、程伟民.对外汉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初探[J].汉语学习,2007.2

[4]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吴聪(1983-),女,四川广元,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学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作者:吴聪

课堂研读管理论文 篇2:

新时期高中课堂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科学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益的保证。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高中课堂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观察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堂管理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课堂管理的目标不科学;课堂管理方式单一,缺少灵活性;课堂活动组织混乱;课堂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参与度不高;课堂管理技巧缺乏;课堂监控能力不强等。以上问题主要归结为教师的教育和课堂管理理念陈旧,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自我反思提升的意识有待加强。要提升高中课堂管理质量,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目标和理念应与时俱进,教师应完善或掌握以下课堂管理策略: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从教师出发,自我提升;从管理技巧出发,提质增效。

一、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其意义的归属也是学生。教师应有仁爱之心,只有心中有学生,心中爱学生,秉持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和管理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意义。

认真观察学生,精准把握学情。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和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情况做到精准把握,这有利于老师在课堂管理中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来管理课堂。

公平对待学生,满足合理需要。高中生思想日趋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强烈,但认知、人格和心智还处在不断发展中,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发展和情感需要,希望得到人性的关爱和公平的对待,但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合理需要。

全面关注学生,加强课堂监控。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设计,还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管理。上课时,教师眼光应不时扫视全班,关注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上问题随时出现,有些问题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课堂监控是有效的办法,及时的课堂监控对提升课堂管理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不良行为出现时,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方式,制止或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

树立科学管理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和管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是教学的终极意义。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管理应紧紧围绕育人的核心目的展开。课堂管理并不是为了管而管,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管,这是管理的最终目标。课堂是学习发生的最重要的场所,教师应牢固树立课堂育人的信念。

二、从教师出发,自我提升

教学和管理是课堂中两个核心要素,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脱离教学谈管理或者脱离管理谈教学都是片面的。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这是做好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办法。

加强师德修养,言传身教。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是教师应该秉持的核心价值。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喜欢爱岗敬业、有爱心、有耐心和有包容心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师德修养低,管理和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教师应爱岗敬业,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增强对自己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心中有责任、事业和学生,教师才能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提升专业素养,做到知行合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关键。要落实好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还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此外,教师应在实践中立足教学实效,提升各类教学能力,如教材研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定位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础。专业素养好的教师更能把握和组织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在学识上征服学生。教师还应改加强实践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学习研究能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各种问题频发,教学的情景千差万别,应对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和同事学,通过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启示,教师也应研究学生、教材、学情、课堂、课标等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只有会学习会研究,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教师才能找到课堂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的现实要求,也是课堂和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提升创新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日益多元,课堂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变化。教师应树立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转变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入度。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设置丰富的紧密联系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积极的学习投入是做好课堂管理的一剂良方。

三、从管理策略出发,提质增效

科學的课堂管理策略有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制定课堂规则,规范学生行为。师生应共建课堂规则,这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学生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更愿意去遵守。奖励和惩罚措施都要有,规则一旦建立,教生要严格执行,教师要做好示范和监督,确保规则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课堂规则的建立,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课堂规则包括出勤、纪律、作业、合作交流、学习参与、奖励评价等各方面的内容,有规则的课堂生态有利于课堂管理和学习。

鼓励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无论教师怎样备好课,课上总难免会有学生犯错。如果责罚难以避免,教师需及时介入,但应把握好度。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可以批评教育,但不应采取言语暴力和体罚,必要时请家长或者班主任协助教育,确保被罚的学生明白为什么被罚,罚不是目的,而是纠正和帮助学生。应避免师生对立,激发矛盾。不良行为的纠正应以梳为主,以鼓励和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教师不应急于求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问题解决可以课内和课后结合进行。教师平时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以正面引导为主,最好私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和關爱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上课的效果。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评价、自主监控、自主调整。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律能力,学习才会产生最大的效果。此外,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生都喜欢风趣幽默的教师,如果学生喜欢教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平时应积累一些幽默语料,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插入。此外,适当夸张的肢体语言也是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的法宝。但教师应把握好度,不要让课堂失去控制,让学生注意力转移到非学习内容上去。

教师善于沟通,师生平等交流。现在的高中生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强压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很难解决问题,教师应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例如,师生沟通应从关心学生入手,从情感交流入手,改进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身段,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促成情感的交流。会沟通的教师才会让学生更乐于沟通,更热爱老师,更热爱学习。

教师激情上课,增强学生投入。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教师毫无激情,即使上课内容准备最好,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兴趣度也会受到影响,上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反之,激情的教师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活力。教师教得有激情,学生学得也会有激情。学生学习更投入,教师教得会更有劲。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中来,以良好状态感染学生,给学生积极影响。课堂管理做好了,学生学习投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文安强

课堂研读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

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是指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学习状态、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学习方法及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是基础,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是保障,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是基础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每节课应学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任务。它包括具体学习内容、应达成目标、达成过程及达成方法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

教师要准确、清晰地掌握课程标准对每节课具体内容的要求,要准确、清晰地知道本节课在整套教材中占有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还要准确、清晰地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与应达成目标之间的距离,即“三准”。教师要在认真充分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基础上,依据“三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有效管理

目标的有效管理要体现可操作的达成度。何为可操作的达成度?即目标的设定要有具体的检测标准,要有层次性,要有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三有”。将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面达到各自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过程设计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一定的方式,用一定的方法呈现在课堂上,这应注意:(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2)循序渐进;(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4)注重对学生情绪的精心导入;(5)注重对核心内容的精确讲解;(6)注重对所学内容的精实练习;(7)注重对所学内容的精练总结;(8)注重对各环节的时间管理。

4.教学方法的有效管理

针对所学内容,确定授课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决定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遵循三个依据:(1)依据教学内容确定;(2)依据学生特点确定;(3)依据现有条件确定。

二、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是保障

课堂学习行为包括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举止、仪表等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活动,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教学资源。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好自身的教学语言,做到既严谨、科学、准确又有幽默感和感召力,既有激情又充满鼓励,既体现尊重、理解又充满关爱,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课堂语言真正起到吸引、感染学生的目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管理好自身的仪表、举止,做到着装得体、大方,仪表整洁、美观,动作优雅、规范,坚决杜绝衣冠不整、举止随意等现象的发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活动。具体体现在学生在听讲时的坐姿、读书姿式、写字姿式、回答问题的方式、课前准备程度、实验操作、相互讨论、课堂检测与练习等方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地、严格地实施有效管理,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此,我校建立了《满井中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课前准备要规范,课上听讲要规范,回答问题书写要规范,课堂练习要规范,课堂小结要规范(即“五要”)。

在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时应做到:(1)全体任课教师达成一致,形成合力,营造氛围,统一要求;(2)将行为培养训练和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前提,确保课堂有序;(3)抓住细节,突出训练,严抓落实;(4)学习行为管理与学生学习状态管理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知识性教学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学习习惯培养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师教学行为有机整合。

落实课堂学习规范的具体做法:(1)学校做好充分动员工作,使每位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堂行为规范对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性;(2)发动全体教师修改完善教师课堂行为规范要求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要求,使师生达成共识,形成自我约束力;(3)全校干部、教师、学生形成管理合力,统一要求,既保证要求的一致性、统一性,不留死角,又形成整体氛围;(4)统一培训,确定目标,认识与行为达成一致;(5)落实到每节课中,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6)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密实施,严而有序。

三、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课堂学习状态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气氛,通常是指课堂上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如果说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解决的是课堂学习的有序问题,那么,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解决的就是课堂学习的有需问题,即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兴趣产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有消极、积极和对抗之分。积极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状态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学习状态是指学习状态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对抗的学习状态则是一种失控的状态,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故意捣乱,教师失去了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有时不得不终止讲课而维持秩序。要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导入方法

精心设计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堂导入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的热点话题,心理需求及本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学习状态得以维持的有效保障。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刺激和感染学生。如将一些诗歌、成语、谚语、故事、名言等用于相应内容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认识到学科与学科之间关系紧密,对学生学习帮助较大。

3.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

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影响、感召和带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外,还应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除了直接、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要求以外,还应充分运用微观的课堂心理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索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诸因素有效整合得越好,课堂效率就越高;反之,效率就越低。在这些因素之中,我认为教师的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教师幽默的语言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的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教师的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状态的措施,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规范的课堂行为是形成良好课堂状态的保障。

作者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满井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作者:田俊杰

上一篇:校园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