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供求试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业市场供求试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就业市场供求试析论文 篇1:

解析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及管控措施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在高周转模式下,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分析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成因,阐述了投资风险控制之于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措施,希望能对房地产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投资风险  管控措施

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政府的扶持,宽松的融资环境,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良好的市场表现,为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高利润刺激下,许多企业也将房地产当做了投机工具,纷纷跻身到房地产行业中来。而在国家政策出现变化,居民收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风险变得复杂难测。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也成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及成因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进一步来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政策调整、管控力度,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结构,也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融资环境,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国家土地使用政策改革,国家关于土地使用年限的规定、开发商收费和补偿规定等,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给房地产企业带来风险。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经济风险主要有市场供求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市场供求风险是房地产企业与购买者因为交易关系而形成的市场供求风险。在市场供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不了解购买者的需求,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从而给房地产企业带来风险挑战。所谓财务风险主指企业因融资、负债、财务管理方面而带来的风险。如通货膨胀,会降低大众的购买力,加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转周期,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进而引发资金风险。社会风险主要指城市规划风险、公众干预风险。如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方向,许多时候都会给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带来影响。房地产企业在用地、旧房拆迁方面,经常会与民众产生利益纠纷,当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房地產企业出现投资风险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融资原因、成本控制原因和管理原因。融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当融资或者产品积压过多时,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难度会不断加大,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有时候必须依靠其他项目来偿还融资贷款,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成本控制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如果不重视成本控制或者成本管理不力,企业未来收益会大大减少,企业在投资和发展方面也会迎来许多风险问题。管理是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单一,都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导致投资风险发生。

二、投资风险管控之于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

风险管控是现代企业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必须要有盈利的信心,但是也要有风险防控意识,否则所有努力都有可能被推翻。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就是盈利,而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要加强风险管控。一旦缺少了风险管控意识,企业可能在投资方面会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扩大规模,但是一旦风险暴露出来,很容易使企业陷入绝境。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将各个阶段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做到位,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房地产起着重要作用。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加强投资风向防控,借助高质量的产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可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带动整个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投资是企业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房地产投资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运营和发展,不仅涉及到金融、施工行业,还与销售、设计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房地产企业动则上千万元的投资项目,会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所以,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房地产企业如果在投资时,认真考虑国家和城市政策走向,全面考虑市场供求情况,对房价、成本、开发时间、投资规模等进行科学预算,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稳定发展,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建设出一份力。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讲,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都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三、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措施

(一)关注国家政策,把握投资时机

国家宏观调控,经常会引起市场波动和金融门槛的变化。房地产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它在投资、融资方面必须要密切关注政府关于房地产经济体制变更的政策变动,对国家发展大方向有一个准确的预测和把握,以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在经营管理中,房地产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组建政策分析小组,就政府新出台的措施或者即将出台的政策进行合理评估,或者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获取更多的政策信息,同时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根据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制定针对性、分散性投资计划,以减少投资决策失误,有效规避风险。又如,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前,房地产企业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要对国家土地政策、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条例等进行评估,合理进行投资预算,就投资成本、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看土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并在投资时做好现金流管理,合理进行资源分配,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把握社会动向,优化投资组合

前面说过,政府城市规划方案,公众购房能力、金融利率,都有可能会成为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所以,房地产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要提高风险意识,关注城市发展动向,做好投资风险预防和控制。如根据政府规划,在投资决策前,房地产企业要对即将购买地段的自然属性、居民情况、部门部门的地块使用章程展开调查,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土地,居民情况复杂,迁移和补偿难度较大的地段,要放弃,同时及时调整投资计划,避开不利因素。投资组合和投资模式也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投资组合又称多样化投资,多样化投资可以避免企业“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所以,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房地产企业要优化投资方法、投资组合,以提高投资效益。如面对热门投资,企业不要盲目跟风,而是将有限的资金放在多个项目上,分散风险。或者按照投资项目的资金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流向、流量,按比例合理分配房地产、股票债券、存款资金,以提高企业的收益。

(三)加大成本控制,防控投资风险

成本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有时候比投资、扩张更为重要。对于投资规模大、资金流转周转期较长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想正常运行,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重视成本管理,引导全员树立成本控制的正确认识。但是,有章可循,才是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成效的关键。所以,房地产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部门,健全成本管控规章制度,由专业部门就企业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等进行调研、规划,并在技术研究、设计方案修改的基础上,找到最佳投资方案,以节约、降低成本。然后,在日常管理中,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核定审批职权范围,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并实施奖惩制度,以减少浪费,避免出入太大的预算误差。如针对投资费用,企业要立足于预算考核制度,将投资费用的支出情况与预算计划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沉淀,以增加企业收益。

(四)采取各种措施,缩短投资周期

房地产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如今,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高周转状态。在高周转模式和状态下,企业必须要加快资金的流动性,否则,资金流转周期太长,必然会引起企业收益出现波动,导致企业难以为续。所以,在高周转模式,房地产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开发周期,避免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避开投资风险。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借助与合作伙伴(银行、建筑商)的签订合约,使合作对象某些易变的、可能会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固定下来,有减少投资风险。又如,为了降低融资和人事成本,房地产企业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到金融、政府部门和保险企业的支持,与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找到可靠地合作伙伴转移、分担风险。此外,在资金流转缓慢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要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打开楼盘销售死结,以缩短投资周期,提高项目回报率。

综上所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投资风险是无法彻底避免的,投资风险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把握、控制投资风险,以提高成本费用的回报率、规避投资风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铁成.试析房地產企业投资风险与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8):189.

[2]阮庆洪.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与防范探究[J].纳税,2018,12(32):192+195.

[3]蓝园隆.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分析及管控[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238-239.

作者单位: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林中钊

就业市场供求试析论文 篇2:

就应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多维视角;就业难

作为社会新鲜血液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涉及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大学生就业难也存在多方面原因,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失业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发达经济体就业率需要到2018年才能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各地举办的招聘会总是人山人海,甚至出现几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就业岗位的情况。在众多的数据和事实面前,大学生的就业道路显得灰暗曲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1、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无法融合

第一,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职业,但是高校只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及师资条件来设置专业,盲目设置热门专业,未能积极进行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导致一些大学生失业。第二,某些高校的教育只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只能“纸上谈兵”。第三,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2、就业市场供求错位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 供求矛盾加大随着近年来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一方面,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近年来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也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面对急需就业的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每年都会遗留下众多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而这些群体又会成为来年就业人潮中的一员,大学生逐渐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供需市场的矛盾,就业的缺口,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大学生准备不充分,职业规划迷糊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一,依赖性强,创造能力弱,都存在“一步到位”“好高骛远”等思想;二,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运用率不足百分之四十;三,理念滞后,能力危机。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缺憾,学业不精,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或者与人沟通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四,观念单一,缺乏远见。很多大学生选地域,挑单位,倾向于铁饭碗或者向发达城市发展,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的认识。

4、用人单位选人用人,过于苛刻

一些用人单位条件过于苛刻,普遍青睐于有工作经验或者是学历耀眼的大学生,但是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工作经验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学历,并且有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选拔全方面发展人才,不给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针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

第一,就业观的端正。面对目前艰难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客观评价自己,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脚踏实地,在求职择业时,量体裁衣,合理定位,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二,自身素质的增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非名校的大学生来说,首先在专业问题上有一技之长,其次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求职时就会有自信,这点尤为重要。第三,树立动态的主动出击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实现弹性就业、灵活就业、择机就业。第四,树立个人就业风格。大环境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仍然优势明显,大学生应学会积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主动出击,不是在就业时出现怨天尤人的心理状态、求职心切的欲速不达和求职不成的悲观情绪。

2、高校的改革

第一,在教学方式上,高校应该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举行一些新颖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高校应该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高校应该做好就业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对于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应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第四,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

3、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市场经济也要有计划”,就业计划就是政府最重要的计划工作之一。政府应切实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根据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的就业,完善就业市场体系。一方面,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消除就业中存在的地区和性别歧视,减缓大中型城市的就业压力。例如,政府还可以出台更全面系统的政策,引导、帮助大学生到人才严重短缺的西部基层去。仅以“热门”的法学专业为例,全国现在有600多个法学院系,每年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导致看起来热门的法学专业,就业率却十分糟糕。可整个西部都严重缺乏法律人才。最后,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在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项目中尽量多招收一些大学生参加,一方面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贮备人才。

4、用人单位思想的转变

“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总是不愁找工作。”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不要认为有工作经验就一定有工作质量,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同时要消除招聘人才时的地区和性别歧视,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认识到不仅要找到人才,更要使用好人才。其次,有针对性地与一些高校合作,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大学生见习实习等方式,既为单位考察招揽人才,也为大学生就业做出了贡献。

就业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并是严峻的问题,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让大学生有机会就业、创业,逐步减缓市场就业压力,并最终做到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相信在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万 茗, 刘淑英.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5).

[2] 杨 丽, 龙 梅.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0,(4).

[3] 徐思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作者:张瑞雪 王涵 刘红梅

就业市场供求试析论文 篇3:

关于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摘要】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与日俱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问题也同时受到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相较于一本二本毕业生,独立院校毕业生更是被看成高等教育下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为例主要分析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独立院校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问题

自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财会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财经院校也普遍成为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选择。纵观改革开放以来,财经类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需求最热时有的专业需求比列高达40:1。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财经类毕业生,社会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单位对于财经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导致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发展空间不断减少。虽然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发展空间不断地受到挤兑,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毕业生踏入社会岗位。因此,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但是,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需要从其本身去寻求解决方案,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社会对于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偏见也同样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为此,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仅仅是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才会面对的一个难题,这是由社会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以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数量与毕业生需求的岗位数量相差较大。在这样严峻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大量高校的毕业生,独立院校毕业生就处于一个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水平。

第二,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独立院校”的教育背景,相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比较

自卑,对于自身职业定位也比较模糊,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由于财经类独立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经济较好的家庭,在择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事业单位、商业银行、国企等保障性

较高的工作。而这种想法则严重缩减了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而对于部分来自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为了实现父母的心愿而在求职过程中表现的过于浮躁,从而导致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第三,财经类独立院校起步晚、生源较差、社会认可度低,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虽然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能力来评价人才,但在实际招聘中仍然看重毕业生的教育背景。就像四大银行在网申阶段就将大部分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拒之门外,造成很多毕业生即使能力达标也因为文凭的原因而错失一份好工作。这无疑是对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一种不公平待遇。

第四,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往往在求职中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用人单位严苛的条件,不能理性的面对,经不起太大的挫折,这主要是由就业压力导致的。而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自己给予的压力,二是父母长辈给予的期望而导致的压力。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很多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担心自身能力不足或是独立院校的文凭而被高校毕业生所取代,这一担忧足以表现出他们对就业的恐慌及就业心理的不稳定性。从父母长辈角度来看,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家长做出了较多的成本投入,因此期望一个较高的回报,在就业的过程中希望自己的小孩能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是考取公务员、银行等保障性高的工作,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放低标准让小孩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寻求一份低工资的工作,这就给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迷茫,同时也会耽误了求职的良机。

第五,主观条件上来说,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个人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虽然大部分财经类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关系密切,但是在教育方式和对学生培养的方面却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学生的竞争力与母体学校毕业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财经类独立院校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独立院校院校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相对高校学生而言也较差。所以在求职中往往会因为工作能力的问题而被高校毕业生所取代。在就业过程中从能力考虑也就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二、解决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一)狠抓学风管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对于财经类独立院校而言,很多学院都是依托母体学校的,因此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这样的财经类独立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要从学生处着手。很多财经类独立院校因为生源差的原因,学风不是很好,厌学情绪严重,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对于财经这类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学科来说,学生的专业能力弱,也就造成了其在求职中竞争力低下。因此学校要在办学过程中狠抓学风管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基础方面做文章,以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革新观念,提升就业观念

在财经类独立院校中,相对于大部分来自家境较好的学生而言,来自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更加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希望,同样也是他们父母的希望。对于他们父母而言,在投入了较大的成本为孩子获得一个本科文凭,因此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城市中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以摆脱贫困的生活。所以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满足和实现父母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急躁,希望一步到位的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要进行理性的疏导,对其进行提供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以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理性应对困难和挫折,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而对于来自家境较好的学生,一方面家长期望他们进入银行、事业单位、事务所等体面的单位工作,另一方面大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太过依赖父母的关系,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抱负,因此会错过很多就业的良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也要变革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不能盲从或单一倾向于一些热门行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一份职业。

(三)拓展就业平台,提高就业竞争中的针对性

为解决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拓展就业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在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要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辅导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很多财经类独立院校的学生都会利用寒暑假去事务所,银行,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而且学生通过实习,也会更快的找到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以减少未来求职中择业的迷茫性。而作为学校而言,也要鼓励学生实习,并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四)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作业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国目前财经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我省人事、教育、劳动等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在人力、物力等基础上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全。并且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到不断教育、指导毕业生善于识别和选择就业市场,积极组织本校学生参加规范的、社会公益性的就业市场活动。争取劳动、人事部门合作连办多种形式的就业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闵晓阳.试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高教论坛,2006

[2]项炳池.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及调试[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

[3]蒋西河、徐芳.财会行业面面观[J],大学生就业,2008

[4]管红.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调研分析与对策[M],科技创新导报,2009

[5]郭玲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6]马恩、宋爱忠.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变量析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0

[7]马延奇.产业结构转型、专业就够调整与大学生就业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31994008Y)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还包括金审学院周彤、张琮、袁丽芳。

作者:花义婷 周蓉蓉

上一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宋元时期声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