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新升本科院校向工科转型,原有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缺乏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专业课程衔接比较差,已经难以适应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物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 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通识性公共基础课。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将“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多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组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物理是所有理工类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必修课程。普通高校一般实行相近专业合班,进行大班授课,教师只是遵循灌输型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按教学大纲讲授知识点。然而,在“大班授课”和学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时间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授课针对大部分学生,无法兼顾优秀学生和基础薄弱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限;大班授课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改革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

一、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根据哈尔滨石油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的学生特点提出“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教师“大班授课”为主,“小组讨论”为辅的合作性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融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课堂的行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是实现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1]。

“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实施分组方案。学期初,通过自荐+教师评选的形式在每个自然班中选出2名课代表,一个自然班以6名学生为一组的规格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则一个“大班”由若干学习小组构成,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学习小组实行集体荣誉制和小组内部组长负责制。组长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组织并监督小组成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及时将本小组学习情况报告给教师或课代表,课代表对本班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了解,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班情况,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不定期与各个小组长进行沟通,了解小组内部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小组模式方便教师及时准确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见图1)

以本校三个自然班组成的100人教学班为例:大学物理第一次课上,教师就本班“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说明,教师对自荐课代表的学生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在自愿并将相互负责的基础上考虑小组成员组成,对可能成为本组成员的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并提交组长和小组成员名单,教师在第三周宣布课代表人选和各个学习小组名单,所有学生签字确认。由此,由1位教师面对100名学生的传統大班授课,变成1位教师对应6名课代表,每2名课代表对应6、7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对应5位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很快了解班级情况,对重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提出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并总结,这个过程开阔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讲解习题后,在教师的答疑解惑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辅导,促使小组成员完全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管理方案是:建立小组荣誉制度,为各个小组的良好学习状态加分,达到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教师针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提出若干知识重点、难点,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作为题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展开小组内部合作,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整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验演示或讲解、总结;班级师生就学习小组的课堂实验演示及讲解说明进行问答、评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举一反三,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拓展,并将其与生活实际应用实例相联系,营造积极、热烈、创新的班级学习氛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以此弥补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课时不足等问题,拓宽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

二、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物理教学

学科竞赛是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桥梁,结合本校“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科竞赛作为切入点,通过课下的网络平台或微信群,课堂上的宣讲向“大班授课”学生介绍物理相关学科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小组讨论”竞赛题目,指导优秀学生参赛。2017年本校物理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2018年本校在光电竞赛中再创辉煌,获得东北地区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黑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在参加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自觉强化基础知识,在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中积极讨论、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在答辩过程中锻炼了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其他院校参赛队伍答辩现场的观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三、建立多元和梯次的大学物理评价标准

教学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性作用。传统期末考试中闭卷的传统考试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很多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一周进行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不求学会,只求及格。这种单一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

根据本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大学物理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践得分+笔试作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成绩由小组成绩+个人表现构成。为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小组分,使学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完成团队任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小组讨论”中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认真勤奋的学生加个人分;教师针对学生基础将每部分知识点细化难易程度,设计题目,给基础薄弱学生加分的机会,按照学生学习程度进行梯度式評价。实践得分考量小组学科竞赛完成情况,小组演示实验完成情况,相关报告撰写情况等。实践表明,此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适用于当代创新型人才培养。

四、结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特点,大学物理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实践表明,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科竞赛、考核方式等角度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梅,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0):134.

[2]鲁婷婷,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2):117-118.

[3]徐瑛.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6.

[4]赵文辉,等.注重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9):86.

(责任编辑:李凌峰)

作者:鲁婷婷 赵学阳 牛犇

物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物理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随着新升本科院校向工科转型,原有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缺乏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专业课程衔接比较差,已经难以适应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土木专业大学物理的内容设置以及成绩评定系统如何完善和优化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优化后的工科物理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课堂例题增加了生活中的实例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例子,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关键词 工科物理 匹配 转型

Reform of Physics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Model of

Fost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ake Engineering Major as an example

LIANG Xiong, LAI Guozhong, LV J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00)

目前,制造業人才结构过剩与短缺并存,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只能通过短期速成班的培训来勉强维持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1]在 “技工荒”的这样大背景下,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转型才能更好满足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2]但是,随着院校转型和本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物理课程在各院系课程结构中的匹配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及课时数的大幅度的挤压,这些都迫使物理课程进行必要的内容整合和优化。

纵观历史,物理学在三次技术革命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大学物理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对理工科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鉴于大学物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少专家学者对国内外大学物理教材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普遍认为国外教材章节衔接比较好,物理例题比较贴近生活。[3-5]同时,不少学者对国内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加强物理内容与专业之间衔接,编制大学物理习题册、[6]侧重基础讲解并突出应用实践、[7]按照专业需求实施模块化教学[8]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9,10]等改进措施。

本文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以致用的本领为导向,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考查和评价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物理如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更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 教学内容及考试内容优化

1.1做好数学基础知识与物理各章节之间的衔接

微积分是分析和求解物理问题的一把利器,在力学篇章开始前可花1个课时温习一下高等数学中微分和积分,而应该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数之差与微分之间的联系,某个量的微分其实就是一个差值,并结合物理内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它分析物理问题,例如某个物体空间坐标x的微分dx可以理解为该物体由于运动导致空间坐标的增量,dx也可以代表x轴方向上任取一段线元长度; 让学生导数就是两个微分的比值。例如:

已知加速度,求速度与坐标位置x之间表达式

由此可以分子分母同乘以位置的微分,即可得:

分子中和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数值,两者相乘,根据乘法交换律可将它们的位置对调:

再结合题意就可以列出下面这个方程:

分离变量并取积分:

容易求得:

两边同时取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即可得:

在机械振动、机械波这些内容开讲前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函数有关知识以及傅立叶级数等,这有助于分析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方面相关问题。

1.2 教学内容模块化及优化,提升学生能学会用的本领

理工类专业基本都会开设大学物理基础课,涉及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应用能力层次都不尽相同,要解决好“羊羹虽美”与“众口难调”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模块化,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就需要物理教学工作者不断钻研大学物理与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才能将物理内容分成理工科的通识部分、专业衔接内容和专业发展所需的拓展部分等三大部分。

教材內容可以根据“重点突出专业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和物理基础知识”并结合专业培养方案里头的课时数做合理取舍,土木专业应侧重讲授力学,力学部分在土木专业结构力学或建筑力学中出现关键词可以作为核心词,例如悬梁的受力分析、桁架受力分析中经常用到力、力矩、刚体等词语,且必须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可将梁、桁、拱、悬索桥等典型结构引入课堂中作为例题来讲解它们受力特点。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篇章作为通识部分,而近现代物理作为拓展内容,可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下其诞生的背景、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基本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为度。

教学过程中还应让每个学生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让学生毕业后更好适应社会。物理知识有些章节知识和所用的数学工具都比较类似,例如电磁学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与磁场中能的高斯定理以及静电场中环路定理与磁场的中,可将这些知识比较接近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应提前给学生,并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一些小问题。当然也可以把上一讲的内容衔接的比较紧凑的章节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所设置的问题应尽可能细致些,引导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

1.3 加强大学物理内容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堂教学过程可挑选一些其他领域里应用实例:结合参考系与坐标系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机器人视觉中双目摄像机标定方法以及测距原理;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家中所用漏宝的工作原理、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和工程高频焊接技术;热学部分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冰箱、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等等。

将日常生活、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引入物理课堂,可让学生感触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离开物理,从而更好激发同学们学物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应从“学会用定理公式解决课本例题”、“用知识分析工程技术”和“用知识巧解生活的问题”等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实验内容分层次,不断提升学生探究和动手能力

实验这一模块尽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项目不必追求多而全,实验个数少了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不能像以往那样实验动手环节只是程序式重复安装、调节和测试,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测量方案能否优化等等。相反,要求教师不断钻研现有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如何设置课堂内容来提升实验内容的深度,还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拿出一部分学时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做实验,这部分内容应增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探索环节,进一步深化误差理论在实验分析以及测量方案优化中应用,利用实验前讲解时间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设计较为优化的测量方案及步骤,让学生去体会一下物理实验大师的那种工匠精神。

实验项目按照实验难度划分出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或拓展型实验等等两大模块,比如已做实验加以改进,使得实验结果测量更加精确,综合性实验或拓展实验是在已经学过一定的物理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基础进行的,适合于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探索能力。例如,学生做完示波器这一实验后,可引导学生利用示波器的观测李萨如图怎么准确地判断波线上两点的相位差为,接着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测量方案测超声波的波长及波速。

1.5 注重考查知识的实用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不少老师专门上一次期末复习课圈定考查范围,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临考将题目答案死记硬背,闭卷考时只会就全凭记忆一五一十的写出来,期末考成绩大幅度地提高了,但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就得不到相应锻炼,这就会完全偏离教学的目的——能学会用。期末考查方式方法一定程度决定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一个好的考查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改变期末考查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期末复习这堂课可给学生复习考查的知识点并说明相应考查要求,以及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情况。填空题和选择题尽量不考查单纯的识记类的知识,计算题不应该出书本上的原题,但可以在原题基础进行适当改造,或将两三题目综合起来改编成一道题。为了减轻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考。

试卷命题时不宜追求高难度,而应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如何应用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定律来解决比较贴近实际的物理问题,应尽可能体现出物理中常用分析思想——微元法,适当降低卷面的难度,设置一些诱导学生在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的试题,卷面上可适当提示,给予学生一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议将卷面分成两大部分——基础部分和综合提高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指的是与后续课程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或物理学中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分值应占卷面75%,综合部分约占25%。

成绩评价体系的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半期考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其中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中员工的薪酬方法——保底工资+抽成工资+奖惩。保底部分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抽成+奖惩”这部分主要根据作业、实验是否独立完成,有无抄袭,课堂作答情况来评定,这样可以比较调动学生平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外可以增加考查方法的途径,例如某一专业竞赛涉及到物理某方面知识,他如果能灵活应用解决竞赛中所出现的相应物理问题,可在期末总评成绩予以适当的加分。虽然这样考核方式比较复杂,但考核方法比较合理,能更好地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2 结束语

针对当前各工科专业大幅度压缩大学物理教学时间以及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发展需求,工科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的应用,适当简化繁琐的理论推导;内容要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将工程技术和生活中例子引入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实验项目根据所教专业来设置,内容分层次以便让每位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期末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降低识记类知识的比重。改革后大学物理教学与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更加紧密,以及具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讯作者:梁雄

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Z160194)资助

龙岩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JZ01)、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170102)

参考文献

[1] 叶雨婷.中国制造2025来了 教育体系需向“新工科”方向调整[J].中国工人,2017(4):28-29.

[2] 李凌艳.新升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探析[J].考试周刊,2015(23):142.

[3] 王轶卓,李磊,仲海洋.中外大学物理教材的对比与分析[J].物理通报,2012(2):114-116.

[4] 潘正权,鲍世宁,方本民,等.中外大学物理教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91-93.

[5] 王雷,李春燕,齐立红.中外大学物理教材习题选取思考与借鉴[J].科教导刊,2014(16):66-67.

[6] 王松伟,张鑫,张彤,等.工科类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7(9):166-167.

[7] 周晓烨,王玉杰,董可秀,等.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17(5):154-155.

[8] 孙连亮,李春磊,崔乃毅,等.工科大学物理的模块化教学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6(1):68-72.

[9] 金桂,姚敏,黄家敏,等.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0(2):43-45.

[10] 张志清.工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2017(22):179-180.

作者:梁雄 赖国忠 吕晶

物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篇3: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的必修基础课,承担着既为各专业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为学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任务[1]。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与自身专业之间的依托关系,真正发挥大学物理通识性、基础性的作用。皖西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明确提出在人才培养中要推行“平台+模块”的模式,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取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工科 大学物理 精品课程

一、引言

皖西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经过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创建了“一班人马,两支队伍”的团队建设理念,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师资培养以老带新,研究领域互有交叉,人才培养突出技能”的团队建设特色及体制,营造了既敢于争论,更善于合作的学术氛围。皖西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明确提出在人才培养中要推行“平台+模块”的模式,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取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也是皖西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依据《皖西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遴选的4个“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效,“标杆”作用明显,“通识+专业”、“平台+模块”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不拘一格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亟需的应用型人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立项推进模块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在特色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域力争形成皖西地方品牌。

二、皖西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已具备的基础

1.以精品课程为标准,构建了大学物理教学平台

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建设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富于创新和协作精神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和体系;继续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新路;开放了共享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课件和习题库等都已上网,使教学活动真正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前沿性、互动性。

2.以学生专业为导向,形成了大学物理的特色教学

大学物理主要内容体系由力学、热学、振动与波、波动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部分构成,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坚持以知识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保证经典、加强现代、拓宽应用的原则,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非物理类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类型、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专业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依托,构建了创新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对所承担的全校理工科本科生的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原有实验进行了重组和融合,完成了物理演示实验室、物理基础实验室、物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等四个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三、具体实施措施

1.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模块

大学物理主要内容体系由力学、热学、振动与波、波动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六部分构成。我们将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按模块要求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即不搞传统的“压缩式”而是采取“删减式”。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按整体要求来安排,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来确定,将每一个模块看作一个整体。尤其是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学生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其中的4-5个模块学习,而不是全选。

2.重整了教学资源和授课方式,即:每位教师负责1~2个模块的教学,学生根据所选的模块跟不同的教师上课

每位教师的专业略有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在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重新分配教学资源,授课教师不再是负责全部大学物理内容的讲授,而是负责1~2个模块的教学。这样,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教学负担减轻,教学质量会更高。

3.制定了新的考核方式

在模块化教学的前提下,要求我们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学生上完一个模块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模块给分数,最终的成绩由各个模块的成绩汇总得到。这样既改变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使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也减轻了学生在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学生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会提高。

四、 结论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解决了大学物理学时少和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尤其是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的相关专业,这个矛盾将更突出,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会使这个矛盾得到解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大学物理更有针对性。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更加合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授课压力都会减轻,大学物理的考核将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提高,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特长。

参考文献:

[1]依托优秀教学团队构建创新素质培育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J]. 张凤琴,林晓珑,张铁强.大学物理. 2014(04)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4jxtd031,2015gkk015, 2015jyxm284, 2015gkk015, 2015jyxm284, 2016gxx153, 2016zjjh071),皖西学院质量工程项目(wxxy2017003, wxxy2017121),皖西學院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WXZR201710)。

作者简介:魏相飞(198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

作者:魏相飞 何锐 刘向远 白珑

上一篇:药学基础实验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元口语交际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