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一体化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应用与研究。结合理实一体化这一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体系,建立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论文 篇1: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现如今,国家工业体制结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型机电制造企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因此各大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与国家工业产业发展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受到更多的质疑,本文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尝试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机电一体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研究

1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1 重基础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过多地重视对专业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片面地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充分利用机电专业教材的知识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观点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够使其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岗位,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机电专业教师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成果离不开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优秀的职业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育态度,知识储备,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也会在不同层次对学生的习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毕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存在一定的水平差距,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欠佳。

2 机电工程学专业的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策略

2.1 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也相对正常,所以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学生特征来积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强化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信心,老师能够以各种成功的毕业生案例,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正向的就业规划,同时为其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简历以及相关企业的前沿动态,进而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以及产生相应的向往,不断的树立其对机电专业的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鼓舞了广大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工作士气。职业教育技术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决定,可在每年9月新生正式毕业入学的第一阶段,邀请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再次回到自己的职业学校,站在操场上并为每一名当年入学新生升旗发表主题演讲,现身说法,为其他的学弟、学妹们指明了自己学习的正确方向,鼓舞了入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高度自信心和士气。

第三,要着重于培养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在开展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以相关实践手段来为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有效呈现,因为机电专业更加侧重于实践,所以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接受,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拓宽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使其能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与了解。

2.2 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

高職院校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教学优势,因为其能够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可以实现与社会企业的有效连接,建立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加亲密的接触到机电行业,在其动手操作的同时不断进行学习,另外还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这也是传统高校所无法满足的教学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此优势的合理应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对行业有一个更加综合全面的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相关设备匮乏的问题。

2.3 创新实习效果考核的模式,强化实训的效果

在进行机电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而是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来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对于实践能力有更高的重视程度,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新型考核体系,带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来。

第一,日常评估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是否每天都能在同一培训基地中完成学习和任务的及时监控和性能测试。第二,定期对项目进行培训,直到项目通过该级别后培训基地才学习下一个培训项目。最后,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评估。确定学生每天完成项目实习后,他们将继续进行项目的完成资格评估。对于未通过项目评估的人员,请继续为下一个项目培训基础资格评估。

3 结束语

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本专业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旭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 000(004):P.34-35.

[2] 宋兆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

作者:赵卫亚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论文 篇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学一体化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应用与研究。结合理实一体化这一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体系,建立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其中某些科目的实施情况,对于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这樣势必导致各科目之间知识的断裂,不能形成很好的联系,削弱了一体化教学形式的真正现实意义。为此,通过这一理论结合实际的新型教学形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新型教学方式的内容及其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现象,教学各个环节完整统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既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仅是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表现,更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认知形成,并将理实一体化完整呈现的过程。“理实一体化”教育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了自学、引导、示范等多种教育模式,最终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新模式。它的特点是:

(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其本质决定了现代新型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形式。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育形式,不再按照传统教育形式中以课堂教育为主,强化了现场实践的授课手段。与提供实际操作的企业紧密联系,实行产学联合的新教学方式。

(二) 理实一体化教育方式,符合其针对的高职教育对象

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符合我国高职学生的普遍认知特点。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效果比较差,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中将理论和实践融汇到一体,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学习态度更加主动自觉。

(三) 理实一体化模式,符合教育体系高度优化的要求

现代教育信息传递实现高度的同步性,知识内容的传播、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组合到一起,再经过协调与融合,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同步进行。

二、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在市场需求上的具体表现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取证,并结合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各专业的特点和岗位能力的实际要求,制定出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通过制定的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培训,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

三、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一)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

依托学校和企业相互联合的平台,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不断提供工学结合的培训条件,全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2.

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将学生的培养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岗位综合素质培养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形成逐步深入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二) 一体化内容体系的基本结构

对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科学有序的整合,是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灵魂。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机电专业科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方向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一体化教学的精髓。

根据“校企结合”的双主体建设思路,明确机电专业学科的特点,按照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有序的整合,形成机电专业新型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反映教学科目对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以实际工作能力为教育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地整合,以现实工作作为教学依据,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合理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通过教学科目内容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的教育制度。

四、 结束语

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高职教育体系下新教学形式的创新与改革。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目的是可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劳动技能;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培养方式上,要做到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扎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在培养主体上,要做到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同培养,目的是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宗飞.试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

[2]刘娇,郭生华,许瀚文.浅析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作者简介:

刘旭刚,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作者:刘旭刚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论文 篇3:

浅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是操作设备、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等一线工作,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为此,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高职;改革;技能

一、改革的思路

1.制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1)关于“机电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学科角度来看,它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而不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的简单组合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它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機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

(2)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岗位,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技艺型操作维护人员。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时,结合变频空调原理和特点,来分析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变频调速的优点,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

(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

(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為一。

二、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三、对学生的培养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程宜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C].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200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

作者:雷鸣

上一篇: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论文下一篇:改造工程设计与经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