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

2022-04-18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般原因有:会计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员素质问题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深层原因有: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效用不致、互相排斥,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契约不完备等原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 篇1:

浅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人以失真为手段的利益获取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实行会计委托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从产生过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以及会计处理失真。即“假账真做”“真账假做”。还有“假账真做。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私利而编造假帐、假表,或虚盈实亏,或假亏实盈,从而使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危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1)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2)严重恶化社会环境。(3)严重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4)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决策。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人以失真为手段,在会计上获取利益。从利益关系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失真划分为:利益获取型失真和非利益获取型失真。非利益获取型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对业务的把握和处理不恰当,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对于非利益获取型的失真,只能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解决;利益获取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通过故意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引起的失真;根据其获取利益的归属,又可分为:个体利益获取型失真和集体利益获取型失真。

2.1个体利益获取型失真和集体利益获取型失真,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从利益享有的角度看,集体利益获取型失真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的会计人员并没有获得特别的利益,通过会计信息失真所谋取的利益归集体;不象个体利益获取型失真由相关的会计人员或经营者直接享有失真的利益。二是集体利益获取型失真相对于个体利益获取型失真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责任者具有较高的利益一致性。个体利益获取型失真会计人员和经营者利益一致的概率相对要低,经营者的授意和会计人员从技术角度为经营者出谋划策交织在一起。来自集体内部强大压力的情况下,难以出现会计人员对经营者为获取集体利益的违规授意进行制约。三是两种不同利益获取型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成本不同。个体利益型失真的责任成本,完全由违法者承担,也比较容易得到相应的处理;集体利益型失真由于相关责任人员并没有从会计失真中获取特别的利益,除非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会计信息失真惩罚成本很难施加到责任人员身上,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会计信息大范围失真的案例中,最主要根源在于集体利益获取型失真。

2.2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属不同的利益群体,失真的会计信息不可能使两者同时受损或受益。因此,对会计信息应有一种确保其真实性、可比性的制度设计。但由于企业一-社会中介机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提供使用制度,在我国起步不久,以及其他体制性原因,这种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较低。社会中介机构应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把关守责,但在中介机构设计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对其制约的问题,这就使中介机构往往受利益诱惑而依从被审计者,甚至出现了和企业一起向社会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情况。

2.3一方面,政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已根据市场化的要求转移给社会中介机构;另一方面,在面对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而又缺乏有效解决方法时,往往偏重于采用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管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着重于中介机构行使中介权的资格认定上,而不是着重于完善社会中介机构的相关制度上。这就必然出现政府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付出了巨大的监督成本,但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当然还存在以下原因:

(1)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和追求局部利益。

(2)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尚未健全等。

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首先,必须加强各项会计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和配套措施,使法规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认真做好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违法必究。

3.2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就可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与完整。

3.3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一种约束机制,实行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主要指接受国家与社会的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要予以纠正,对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社会监督指会计师事物所或审计师事物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审计。实施社会监督,可以年实行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另外,上市公司除了要接受上述外部监督,还必须接受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以及投资者的监督。

3.4建立对企业领导人的财务监督机制,完善一支笔审批制度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重要的原因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许多企业单位建立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财务进行一支比审批制度。在实际中,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地位,再加上相关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就造成了由于企业领导人原因引起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危害极大。因此,在完善对企业领导人一支笔审批制度中,应建立健全对企业领导人的内部与外部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避免经营者对信息任意操纵权,使之不能恣意作为。

3.5改变现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问题,与现行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有关。必须改变现行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使可见人员的身份回归到投资者,由出资者聘任企业的会计人员,彻底改变目前会计人员由企业经营任免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6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质量好坏还在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要坚持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与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要坚决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有违反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帮助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要依法查处。。

3.7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复杂性迫使对其治理手段的多样性。其中,会计委托制度是一个最佳途径。

会计委托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体现在:有助于会计人员依法履行核算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真正发挥会计对经营者的制约作用等。

在会计委托制度实施过程中,划分好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相当重要。

通过对会计委托制度的分析,说明它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有效的,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就一个方面的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委托制度是最佳治理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0年7月1日.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年6月17日.

[3]《企业会计准则》 1993年7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94年1月1日 http://www.studa.net.

(作者单位: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艳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 篇2:

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理性思考

【摘要】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般原因有:会计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员素质问题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深层原因有: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效用不致、互相排斥,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契约不完备等原因。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信息失 理性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规定提供的一种标准信息,是企业客观经济活动在会计上的反映,它是使用特定的会计方法、原理,从处理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开始,通过登记各级、各环节的各类账簿,最后以编制出内容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二者的区别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如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不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的是合法的会计处理过程,这就是一种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反之,如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于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且违反会计法规进行的会计处理过程,这就是一种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不论是哪一种会计信息失真,都会给单位和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般原因分析

1.会计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工作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应该说比前些年大有改善,但是也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极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首先,从法律环境看。一是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执法地位和权力缺乏保障,财会人员的饭碗掌握在企业领导人手中,当企业利益与财会法规发生矛盾时,财会人员不得不按照企业领导者旨意维护企业利益,而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置于次要地位。二是“法律白条”现象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处罚过轻。政府及有关部门感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似乎有“法不责众”之感。刚刚完成脱钩改制的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不仅自身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在执行中,往往是打着监督之名,行捞钱之实,毫无风险导向(即根据风险程度决定是否审计)意识,使国家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三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流于形式。四是企业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存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之风,片面追求政绩,而弄虚作假。

其次,从经济环境看。我国目前还处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也存在很大差距。

再次,从文化环境看。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使会计领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新定位,这就使得企业会计信息不能不受到中外新旧文化观念的影响,出现失真问题。

2.财会人员素质偏低,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会计核算内容逐步扩展化,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及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这些都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尽人意的事实是:我国会计人员中,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未受到系统会计知识训练和考核的约占70%。不少财会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通货膨胀和价值等经济因素往往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如货币计量的会计假定中,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只能反映企业按历史成本计价的经营状况。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币值变动时有发生,通货膨胀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对会计计量基本假定提出了挑战,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性。再如价格问题,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目前我国价格改革还没有到位,价格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各种比价仍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种扭曲商品价值的价格,必然导致以价值形态表现的会计核算指标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失实。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上述原因从制度根源上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非正式约束的缺陷,包括道德、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业务素质等缺陷;二是正式约束缺陷,即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的缺陷;三是实施机制的缺陷,即由于惩罚不力、监管不严,导致执行中对准则和制度的偏离。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分析

从经济角度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制的特有属性。在现代经济社会,“委托——代理”行为普遍存在,如全国人大将管理国家的权力委托给中央政府;企业所有者(委托人)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力委托给经营者(代理人)。凡此种种,都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就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效用不一致、互相排斥,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揭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物质利益动因决定的。在企业,这种动因就表现为所有者与经唐者各自追求不同的效用目标,经营者的效用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表现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报酬,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如职级升迁、旅游休闲、在职消费和荣誉等);所有者的效用目标则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某一会计期间,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一定的条件下,代理人效用同时表现为委托人的负效用化,即代理人越努力,获取的报酬越多,实现的效用越大,则委托人的效用应越小。

2.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条件。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代理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一致。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企业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而所有者(或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这样,在会计信息占有和运用方面,经营者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

3.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契约不完备,这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契约的不完备可以说是它的一种固有属性,这是因为:任何契约不可能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不可能对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各方的权利与责任都做出详尽规定,其用语常常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同时契约各方往往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履约。因此,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也不可能通过一纸契就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者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和契约的缺陷,选择一些有利于实现自身效用的会计决策、程序方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我认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严肃财经法规,加大执法力度;(2)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控制制度;(3)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4)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

作者:刘志新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 篇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

摘 要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生命所在。由于主客观因素作用,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经济运转健康的痼疾。本文就其表现、原因、对策做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同时会计信息在整个会计系统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经济主体以及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带动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因此会计信息无论是在宏观调控还是微观控制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会计信息的实际运作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其中又以真实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所在,也是会计的生命之所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对当前财务状况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真实性原则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当然,由于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估计的方法,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是不能的。会计信息只能是相对真实。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受到主体多元化以及利益驱动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利益主体模式,那么在这种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背景下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企业很有可能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针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那么这种利益动机就有可能行为化。

(二)会计规范不完善

另外,在会计信息的行为规范上并没有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虽然会计准则针对于会计确认、加工整理以及对外财务信息方面都有相关的规范要求,但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企业中的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假如企业对于自身资产的估价低于真实价格,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计算的数值都是不真实的。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原则,很可能由于舍弃企业会计中不重要的信息而导致会计信息与业务情况不符合的情况发生。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弱化

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公司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导致的,在企业的实际运行当中都是由公司董事长活总经理全权管理,进而导致公司治理弱化。那么在这种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中,企业的领导人或者是会计人员就会从中谋取一定的利益。另外,虽然公司的外部监督也很多,但是这些监督单位并不能做到实时的监督,甚至有的监督单位在对企业督察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于违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的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在公司会计信息统计和审核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是否符合标准。即使很多会计人员是遵守公司的规定,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着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无法发挥正常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进而出现了公司会计数据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一)规范会计管理体系

对于当前的会计管理体系,主要需要从会计法规体系以及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两个方面入手。

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针对于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主要是从《会计法》的制定、《会计法》与其他法律的融合两方面考虑。首先需要对《会计法》中的内容进行逐条审核,检查是否存在与当前情况不符的规定,发现后应及时改正。其次,需要将《会计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进行融合,特别是对《会计法》中的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的会计核算要求合理的执行,进而达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目标。总之,保障了公司的会计信息不但有助于公司更好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应该对会计的法律责任严格执行,彻底的解决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2、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

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方面,需要在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平时业务评价的过程中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对公司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的背景下,还需要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思想品质进行考核。

(二)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观念

也就是需要提升企业经营者在公司管理方面的行为意识,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不玩数字游戏,同时要真实的处理会计信息,不能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而虚增或者虚减会计数据。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依法办事,最终达到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的目标。

2、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业务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在企业经营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采用信息化技术。由于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其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以后的工作中经营者应该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知识与素养,进而达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经营者在未来阶段营销决策的选择。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培训模式,美国对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课堂培训、在岗培训、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自学课程。而要想提升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来说需要对公司的在职注册会计师进行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侧重于职业道德的课程,加强其职业道德感。另外在一些重要的考试中,如:会计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中,应该含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打造出完美的注册会计师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会计师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欲晓.论会计真实性.会计研究.2001年第4期.

[2]何红等.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财经研究.2000年第2期.

作者:张雪

上一篇:装修工程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原创教学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