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防治对策论文

2022-04-25

【摘要】新形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成因特点及其给单位、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较以往会计信息失真,手段在不断升级,成因极其复杂,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如何治理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是摆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须迫切解决的重中之重。【关键词】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失真防治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失真防治对策论文 篇1: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

【摘 要】 近年来,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也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伤害,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一大顽症,因此,全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透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治理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并未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项特征。理论界也未形成适应性强、公认度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界定

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会计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企业故意作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属于人为因素,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是非治理不可的。然而,对于上述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真,是否属于失真,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只要是遵循了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信息披露规则,该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而不管其与企业实际的情况是否相符。因此,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其没有依照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规则提供。有的人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事实。很多人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承认人为原因造成的失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失真就是指与客观事实相违背,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失真,都是使会计信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都应当称之为失真。

2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2.1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极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部分上市公司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事件屡屡曝光:96年琼民源利用关联方关系,伪造合同、粉饰利润;97年以来红光公司人为调整财务数据,欺诈上市,上市后又连续亏损;2000年银广夏伪造购销合同、文件,虚开发票,虚盈实亏;2002年蓝田股份也报出ST生态,揭示99-2001年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前后的“乾坤大挪移”。2001 年9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 %,基本可信的占26.98 % ,部分可信的占45.17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 %,完全不可信的占3.14 %。对100 家左右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有41 家,占41.4 %;认为部分可信的有54 家,占54.54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有3 家,占3. 03 %;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 家,占1. 01 %。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2 年对23 个地区216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139 人认为大部分不可信( 占69. 85 %),16 人认为完全不可信(8. 04 %),仅有5人认为可信(2. 51 %),另有39 人回答难说。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信度之低!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 对社会各阶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危害巨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直接后果,在微观上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使企业主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在宏观上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恶化了国民经济发展及运行环境,扭曲了社会利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削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经济是依赖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失真的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却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却流入资源,增量资源却注入不该注入资源的企业。它不仅危害一个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使企业出现大量亏空,严重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扰乱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破坏投资环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在深层次上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了真正业绩优良、成长性强的企业迅速地发展与扩充。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通常表现为企业利润的虚增或虚减,这就往往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败或者是可能的投资没有发生,从而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造成社会信任危机,进而阻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影响股份制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市场的投资理念,一个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的市场必然是无序的、停滞的、没有出路的。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后者造成的危害是更深层次的,它的破坏力甚至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③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而言,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是其据以做出政策决策,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因而失真的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对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从而引起财富分配政策的失效,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弱化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

3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对策

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加大会计行业的发展,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1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参考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及会计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政策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避免由于会计政策频繁变更为会计工作带来的混乱与不便,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我们已经走了十多年的路程,我们对中国会计准则应当有一个通盘考虑,应当有一个长、短期结合的时间进度表,应当有一个成熟的整体框架,不能老是处于“消防队”的地位。

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避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另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②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批露。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的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认为目前可以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遏制某些“会计报表重组”现象:一是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二是在资产交换市场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缩小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三是改变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确认方法;四是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3.2 提高人员素质,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披露进程

①大力提高会计行业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关系到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两者的道德素质。大力加强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尤为急需和迫切。

首先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应加大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财会知识和法制意识,使其切实履行起《会计法》所赋予的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同单位负责人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其次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队伍的廉政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根本所在,也是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长远之计。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时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新动向,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乐)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方法、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对于有会计职业违纪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暂停或禁止终身从事会计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辱感。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非故意性”。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会计在职教育,教育内容应包括新技术、经营管理的学习、财经法纪的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三方面。财务人员的培养要从知识培训,上岗考核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优胜劣汰,不搞会计人员执业终身制,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防止走过场;强化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通过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的轮换,促进企业间、不同行业间会计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使会计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会计人员面对新业务、新情况的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强自信的精神。另外,应适当提高对新从业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质、从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为会计事业选拔高起点的人才。

②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

我国计算机会计核算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十几年发展,会计核算软件已经发展成为财务管理软件,有些软件开发公司已经推出了适合整个集团的管理软件。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这类新型管理软件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它降低了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可能性,隔断了财务人员于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会计约束力,保护广大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会计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系统通常采用后台数据库统一管理方式,既可以使一般人员轻而易举地访问和使用大型数据库,又不利于各个部门仅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在需要的时候随意更改会计信息,从而使各部门之间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有效防止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可能地被消灭在形成过程中。

3.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又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 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报送程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稽核制度,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关注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对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是关注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齐全完备、是否连号、是否与附有的原始凭证相对应;对会计账簿的审核应特别关注其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制度、各账簿之间是否存在正确的勾稽关系;对会计报表的审核主要关注各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合规且完整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3.4 加大对故意失真的处罚力度

控制造假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造假风险与成本,使造假不划算。通过对会计造假者和审计护假者的严厉处罚,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和对造假分子的震慑作用,以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

在当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和会计舞弊行为。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或者不按照规定组织会计核算、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所有做假账的企业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会计责任。对审计把关不严导致经审会计后会计信息仍严重失真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追究其审计责任。对于其中已经构成违法违纪的严重会计舞弊行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不仅要对法人处罚,还要加大对有关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同时有关审查部门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严格对社会监督部门的处罚力度。同时社会处罚也是打击和制约造假的重要手段,西方某些国家对造假者在网上留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不法分子一次造假的损失,影响和后果央及终生,造假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大力加强对现行法规的贯彻力度,让企业负责人真正明白,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重要责任,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他们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将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都存在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案子从来都没有消灭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浅析之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我们既不必惊惶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

(2)在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会计行为规范本身的弊端,相关法律规范如何完善,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体制的有效性、会计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信息需求主体的培育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3)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众望所归,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一定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 参考文献:

朱锦余,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庄恩岳主编,《会计信息失真与风险防范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震,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中的会计准则因素分析,《四川会计》,2003/01.

张勤,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经济师》,2004/01.

邹腊年,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国外建材科技》,2004/01.

作者:刘琰兴

会计信息失真防治对策论文 篇2:

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摘要】 新形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成因特点及其给单位、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较以往会计信息失真,手段在不断升级,成因极其复杂,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如何治理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是摆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须迫切解决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新时期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多年来,尽管国家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不断治理,但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当前,由于行为者的主观意愿、手段运用、规模程度的升级,使会计信息失真又呈现出新的态势。因此,解决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技术性失真与非技术性失真

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正处于与国际接轨的变革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事实上由于各种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会计人员往往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对会计准则理解不透或根本不理解,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非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与做法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其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扭曲会计信息的做法和行为。在现行体制中,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的要求完全会计管理工作。某些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政绩等,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会听命于领导,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

2、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

会计事实失真是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反映的经济活动根本不存在或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由于原始凭证在会计活动中的基础作用使它成为了会计作假的源头,如在预算的编制上就弄虚作假,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上项目内容、金额都在随经营管理者意愿进行更改,假帐真算等;会计处理失真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失真,通常反映在账簿和报表环节上,如账户记错、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报表填列不实等。由于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使生成的会计信息已改头换貌,对社会毫无价值,最终达到经营管理者的目的。

3、内部失真与监管失真

由企业的员工以及股东组成的企业法人在对其会计信息的取得、处理的时候所造成的失真,即内部失真。监管失真是指实施会计审计的监督管理部门无意或有意的疏忽,导致被监管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有些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会计监管部门及人员,在发觉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和会计人员已对会计信息进行失真处理时,为了自身利益也加入到了参与或制造会计信息的队伍中来。他们出据虚假的会计报告,使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后一道关卡也被突破。

二、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无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昨天,还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不足为奇,但会计信息失真的加剧则是我国经济领域当前必须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新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如下:

1、内部原因

(1)产权主体矛盾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在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的条件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经营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民与经营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民了解企业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而企业的内部报表便成为了商业秘密。

(2)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法人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方法和手段。在目前,公司对于所有者来讲并非完全透明。在以经营者为主导的内部制企业中,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内部控制是乏力的,所有人并不拥有对企业经营运作权,经营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控制控制体系中,缺乏企业所有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帐不能及时被察觉和制止。同时,企业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权力的威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又缺乏强化内部控制的内动力,显然内部控制在内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它的失效则是必然的。

2、外部原因

(1)监督、约束机制弱化。对于会计行为的监督与约束除了来自内部的自我监督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都是必不可少。客观上讲,政府监督除了税务监督层面外,为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相关监督都在弱化。而代表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放松道德防线,给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计报告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这样更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2)会计制度弹性区间大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现有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在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只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所规定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另外,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预提费用、摆列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商品、产品成本结转中既可采用加权平均法,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确定其成本;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既可一次摊入,也可分期摊销,但其提取比例、提与不提、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结转方法、摊多摊少等,均比原制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这些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新举措

1、重视诚信,采用信用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建设是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的整体诚信建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着眼于会计人员个体诚信品质的提高,而且也立足于会计行业整体诚信品质的提高,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措施。如果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那么再高的会计操作技能只能导致更高水平的会计造假。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把握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的第一道防线。

2、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会计相关的法律规范是处在源头位置的规范准则,起到了外在刚性和弹性约束的作用,将会计行为限定在一定标准框架内进行,不允许有所偏差,因而有助于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标。首先,要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不确定性条款。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将非法会计失真的单位和人员上交有关部门严厉处理。另外,在合法的范围内加重惩罚力度并侧重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不失为减少财务作假犯罪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来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与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1)明晰企业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股东监督机制。产权明晰的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产权的明晰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为整个社会的财产规则、利益规则以及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激励员工创造最基本的条件,有利于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为股东监督机制提供了前提。

(2)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单位内部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财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股东对财务人员,甚至主要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摇篮。拥有合理的业绩评价机制可以使不同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会计信息真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3)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正常而且不可避免的,会计主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都难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外部去对其进行监督是把握会计信息真实的最后一关,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一关。这就要求社会公众要加大审计力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政府财政部门、国家审计机关、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要加大对会计虚假信息监管力度,通过上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使各个单位和部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净化会计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对恶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者的打击力度

做到“有必知、知必罚、罚必重”。一是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使监督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盲目性;二是加强对公司内部机制的管理,试行会计委派制,从重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作者:田 帅 孙德刚

会计信息失真防治对策论文 篇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呈衰退形势,企业面临“融资困难”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失去了信贷资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出发,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危害 成因 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愈演愈烈,表现为中小企业虚报费用,有些发票虽然是真的,但并不是公司实际发生的。如有的中小企业老总把家庭去超市购物的发票全部计入费用,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利润。有的中小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多提折旧,掏空公司资金,调节资产,虚增公司投入,减少公司利润等。实际上偷逃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地方税费。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会计报表虚假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其危害表现为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来自社会的外部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弄虚作假,人为操作会计信息。尽管新《会计法》对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明文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新《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效率很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即使被查出,也不予严办,往往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而高抬贵手,这就更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之气焰。2.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由企业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缺少独立性。

(二)来自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

1.单位利益驱使。某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小集体利益,偷逃税款,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项,做假账,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借以获取经济利益。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地位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有些甚至无会计上岗证。

三、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会计执法力度。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会计执法力度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此,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会计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应有明确的界定,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伪造会计信息的成本,减少会计人员伪造信息的动机,同时也对同行业人员起到威慑作用。

(二)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严格财经纪律。

要建立以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为一体会计监督体系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障。内部监督的本质是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督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对内部监督的再监督,政府监督是对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再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会计内外监督体系。只有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严格财经纪律。

(三)明确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机制。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应当为中小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更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增强执法意识,为此应加大《会计法》的宣传,提高《会计法》的权威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不断加强,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广泛宣传诚信思想,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帐。”会计人员只有在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才能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个人一己私利,不做假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自觉地严格遵守新《会计法》和财经法规。

参考文献:

[1]李立.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

[2]周艳平.加强内部控制遏制会计信息失真[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2).

[3]杨晓.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1).

(作者单位: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

作者:邢月娜

上一篇:西部地区农村交通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改革下的会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