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突出,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就此情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分析论文 篇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保障机制分析

[摘 要]现代企业的经营和所有权是完全分离的,再加之国内和国际范围各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频繁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行为的独立性成为国际范围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作为切入点,在全面分析CFO独立性与内部控制、职业道德和普通会计人员关系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体系,以便为今后的企业会计独立性的量化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46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范围内频繁出现的财务报告舞弊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于经济發展而言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功能削弱、市场原有的资源配置功能有所下降等都属于此列。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越发受到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完全明确以首席财务官(CFO)为首的会计人员的实际作用,并严格保持其独立性,方可有效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等事件的发生。

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分析

企业从本质上来看是无数契约组成的集合,而其中又包括了多种委托和代理关系。从会计行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包括了所有者及经营者、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而言,委托代理双方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在两者目标不一致的情形下,会计人员往往会迫于各种压力而跟随企业管理层。

1.2 外部因素分析

会计人员在履行自己的会计核算功能的过程中,还承担着会计监督的职能。但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却无法让这两种职能做出有效的兼容。除此之外,现行的企业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主要的表现是独立董事未得到全面发挥、监事会职责未尽等,导致企业管理层的权力过度膨胀,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逐渐丧失。

2 CFO的独立性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2.1 CFO角色本质和内部控制关系剖析

CFO具备董事会成员及高管的双重身份,财务监控和战略角色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制衡高管层和董事会关系的表现,也就意味着CFO的两角色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和CFO的角色所承担的职责是完全一致的。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而从CFO的财务监控和战略决策角色看来,CEO和CFO之间就是企业最高级别的不相容职务。从战略决策的方面看来,CEO离不开CFO的支持,主要是因为CFO辖下的会计机构有着最为关键的财务信息,尤其是在企业风险提示上,CEO更需要CFO的支撑,很好地展示了两者的职务不相容性。从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的层面出发,其内部最高级别的执行和记录职位分离的结果就是CFO、CEO的诞生,这一点也是完全符合内部控制思想核心的。

2.2 内部控制在CFO独立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内的各级管理机构都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企业的董事会或者是管理层就需要将自身的部分专项领导权及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此来保障各个职能部门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内部控制可以很好地保障企业内部权力的有效分配和彼此制衡,极大保障了CFO权力行使中的独立性。通过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方可确保CFO在发挥自身财务监控职能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独立性。企业内部良好内部控制的落实,能够在保障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确保公司治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3 普通会计人员独立与其职业道德的关系剖析

3.1 普通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外在表现

普通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行为主体缺失独立性。会计人员也是企业雇用员工的一类,由于其经济利益直接和企业利益相连,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企业的影响,从而导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无法保持独立性。其二,会计行为过程缺失独立性。这里提到的会计行为过程主要包括会计的确认、记录等各个环节,这些行为过程的独立也是决定整个会计行为独立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会计行为过程的干扰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层的威逼利诱、自身责任意识的缺失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计的确认环节就有可能出现会计人员选择不合理的会计方式或者故意遗漏需要进行确认的会计事项的问题,在记录环节中就有可能出现在威逼利诱下恶意更改会计记录的问题。而在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则会出现因为威逼利诱而不暴露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问题,这些行为的存在都将会损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 职业道德在普通会计人员独立中发挥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普通会计人员的影响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从本质上来看是会计组织及人员在转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具体要求、标准和内容为自己内化思想、行为的前提下,在工作中会计人员自觉承担起职业行为及选择的一种结果表现。而这也就意味着会计职业道德在执行的过程中,并非受到外力影响,而是经过会计人员自行调节、约束来展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及内容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中的自律组织管理机制、规范机制对于会计人员自身拥有的独立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二,职业道德他律机制的影响。他律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弥补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不足,主要包括行业自律组织机制、法律制度等内容。其三,通过将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制定成为相关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并将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同样可以保障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道德规范选择,但由于其选择的都是最低要求,也就导致对于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影响带有一定局限性。

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4.1 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分析

在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其一,目标导向原则。企业需要对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做出相应的评价,主要的目的是需要保障企业自身的会计独立性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设计这一企业会计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其二,科学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需要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在全面反映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本质内涵的前提下,对于独立性的程度大小和各个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效率进行全面的衡量。其三,系统优化原则。在针对评价对象做出衡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评价指标的力量。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指标之间呈现出制约和联系并存的关系,部分的指标联系是横向化的,做到了将不同侧面彼此之间的关系全面地反映出来,部分指标则是纵向联系。并且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统筹和兼顾。而同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方式,以此来保证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和结构都可以满足系统优化的实际需求。

4.2 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建设及解释

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CFO的关系,以及普通会计人员和职业道德的关系,并结合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设计出了如表1所示的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整体的会计独立性被分为了显示性、解释性和相对值指标三个方面。其中的显示性指标主要包括了外部干扰和自身干扰以及信息真实度三个维度,其中的外部干扰和自身干扰都可以区分为CFO以及普通的外部人员,对于CFO而言,其外部干扰因素包括CEO和董事会员,普通会计人员所面对的通常都是CFO。其中的自身干扰主要是普通会计人员和CFO对于自身的评价得分,而对于会计的真实性来说,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评价以及调查该企业在会计方面接受监管部门处罚的程度。其中的解释性指标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激励体系、职业道德和环境氛围四个方面,具体的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5 总结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得以受到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财务报告舞弊和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针对影响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剖析了CFO和企业内部控制关系,以及普通会计人员和职业道德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会计主体行为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今后的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量化评价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朋.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2]曾慧慧. 利益伦理视角下的会计行为规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刘家松.基于破产清算的会计主体假设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2):9-11.

[4]汤健.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行为与伦理制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作者:张晓军 王红春

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分析论文 篇2: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

【摘要】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突出,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就此情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人为因素;业务培训

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帮助会计主体加强和改善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失真却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从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可以说,分析、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使会计信息回归真实,已成为迫切需要。本文仅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表现形式

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突出,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而广。据国家财政部的统计数字,383户单位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其中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共查处违纪金额87.835万元,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06年度审计项目,所有单位都存在核算不规范、收支不严格、会计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

2.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上市公司会计师做假账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几乎是绝对的,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面临前所未有的会计信用危机。近年出现的“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导致股市进一步重挫,广大股民投资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会计信用危机,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资料性失真。会计核算过程是一个从会计资料的获得到资料的处理、加工,直至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资料的客观错误理解或人为的歪曲事实,造成会计资料信息失真。

2.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信息失真。其表现为:资产未设专人保管;资产管理交接手续不健全;未建立互为监督的管理机制;仓库保管不严,造成资产的损耗及丢失;资产估价不真实,存在着大量的账实不符的现象。

3.会计监督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会计监督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监督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信息失真;监督程序的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信息失实;监督人员的监督缺陷所造成的监督失误造成的信息失真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认为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失真大致由会计主体内、外两方面因素引起或造成。

(一)内部因素分析

1.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会计工作只对会计实务、理论知识作出要求,极少涉及经济学的其它领域。造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质量不高,信息的行业比较性差。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综合各学科知识的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知识含量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面、系统的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知识、工程技术等相关行业知识。且相关经济知识在会计信息质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控的有效实施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大量的漏记、错记会计信息,且内控制度实施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没有制定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过程趋于混乱,生产流程欠缺规范,生产效益低下,管理乏力。(2)没有明确的权力分工,未能形成互为监督的管理机制。如原材料采购部门与存储部门合一,为材料计价的造假创造条件,影响会计核算成本。(3)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

3.内部控制的监督缺失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内部监督体制在制度设置方面较为完善,以公司为例,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战略业务的执行;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监督管理阶层的具体业务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的具体业务执行情况,经理负责监督企业的日常具体业务的执行。股东大会由于开会的时间间隔较长,对董事会的监督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董事会中由于存在大股“独大”现象,其他的董事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监督职能。监事会由于监督制度不完整,也无法发挥正常的监督作用。公司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更改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4.人为会计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企业经营的需要,有意地更改企业的会计信息。如企业为了能够上市,有意识地加大前期的费用开支,将属于下一年度的财务开支提前到本一年度,为下一年度的财务出现赢利的情况提前做好财务准备。

(二)外部因素分析

1.会计法规不完善,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法规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规范的完善为会计工作创造客观、公正的竞争环境。现阶段,我国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为会计信息的失真留下空间,是造成会计信息失实的主要原因。如关于会计估计、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即不同的会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同,获得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不同。另外,会计法规的制定严重的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会计处理的技术方法不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如对于网络经济业务,国家的会计规范体系中没有完善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系,未能规范性地指导该类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导致同样的企业发生同样的业务,会计信息质量不同。

2.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日趋明显,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企业经营业绩的需要,会增加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会计估计金额,使得费用的归属期发生变化,发生不合理的分配。根据上市公司的信息失真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一定比例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恶化有关。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国家宏观调控制和企业决策因此失去准确、客观、真实的依据,导致决策失误,后果严重,我们必须针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扭转会计信息失真不利局面。

(一)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要进一步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单位提报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增强企业法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

一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三是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及时严肃处理。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目前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行业的自律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把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真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把握好自己的权力,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维护财经法纪,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作用。

(四)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搞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狠抓会计工作规范化,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向大中型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会计总监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身份超脱于企业之外,对于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和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保障,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 威 宋远亮

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分析论文 篇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核心,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会计信息是广大债权人、投资者等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真实性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重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对于加强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监督 会计人员素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假信息而言,也可以说是主观的愿望与客观的需要不一致,从而使它的使用者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具体讲,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和非故意失真两类。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帐。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近年来,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国外有安然、世通施乐;国内有银广厦、红光等等。它不仅严重的背离了会计的职业道德,妨碍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科学决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

分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大致可归类概括为五种情况:一是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有30%的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其中在国有企业浮夸现象更为突出。二是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有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三是侵占流转税款。国有企业违纪单位逃避刚性较强的流转税情况十分严重,加强流转税征管刻不容缓。四是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占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重。五是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1%的国有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从这种情况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从内在因素分析,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会计凭证管理不科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而这一真实性的前提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当前,我国尚无一种有效的发票管理办法,从而导致发票管理秩序混乱,这就使虚假原始凭证的出现成为可能。虽然原始凭证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受到会计人员的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贯采用“领导先批示,会计后审核”的凭证审核程序,使原始凭证能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决定权不在于会计人员,而在于单位领导者。在这种程序下产生的会计信息,自然注入领导者的主观意愿,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发票管理混乱和凭证审核程序的不合理,致使虚假原始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保证。综观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于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的差距。突出表现在:①知识素质不高。一方面,部分单位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这使得部分滥竽充数者混迹于会计队伍之中;另一方面,在“会计热”的影响下,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办会计专业,扩招会计专业学生,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均是有限的,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的教育产品——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高。②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般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然而在现实中,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却十分普遍。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提高工资、分到住房等,导致道德沦丧、甘心情愿做假帐。③业务素质不高。一方面,在一些会计基础薄弱的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量太少,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传授和应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自然很难提高。④法律素质不高。在那些低学历上岗甚至是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懂经济法等会计相关法律的“法盲”;在业务素质较好的会计人员中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三是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从企业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社会中介审计及政府审计监督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未能查出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单纯追求业绩及“利益驱动”,这是更为普遍意义的现象。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来自政府的委派和任命,政府对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因此,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业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完成任务及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经营者的仕途。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者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密切相关,难免就会产生粉饰会计信息的动机。

2.从外在因素分析,也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很多地方还是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画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转。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未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并着重考核上缴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时就假造利润,这种掺杂政府行为表现群体活动的会计造假对法制建设的危害最为严重。另外,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不容忽视,例如各级行政部门的乱收费,乱摊派,最终必然落在企业的肩上,致使企业苦不堪言。二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指国务院财政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的查帐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三是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不同步。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就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四是会计法规的严肃性不够。应当承认这几年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但执行起来不够严肃。

四、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及对策

跨入21世纪我国已经加入WTO,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剧,活动日益复杂和多变,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如何恰当、合理地反映和处理这些活动,更好地适应这一进程,更快地融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都对我们的管理方法、理念、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面向世界,结合实际,探讨方法,寻求对策。

一是严格发票监管。我国应借鉴国外发票管理的一些办法,建立购销双方相互制约的机制,积极推行凭发票退税制度和计算机联网开票制度。对单位的大宗物品的购置、维修、处理等经营活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虚开、多开、套开发票产生虚假原始凭证,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二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要求,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要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五,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第六,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四是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①领导能力,②战略规划,③经营业绩,④继任规划,⑤人力资源管理,⑥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⑦与外部关系,⑧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五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这是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跨越的一步也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如前所述,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定会计制度等方面容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决不过多干预;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应考虑多方利益,实现公平合理。还应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从制度上根治会计造假。六是真正加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应每半年对会计单位的账证联合审查一次,年终再经审计机关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年审。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七是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科学的理论,应当是实践的指南。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八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强化法制监管。第一,重视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法规,并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同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损失,明确造假单位、中介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赔偿责任和比例,以便受害人依法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第二,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重点处罚相关责任人。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法规、规章,对检查出来的造假行为,要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相关责任人个人身上,大幅提高会计造假成本,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以次此源头上遏造假行为。第三,规范中介机构行为。要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对知情不报或参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中介机构,除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及经济处罚外,该取缔的要予以取缔,相关人员一定时间内甚至终生不得继续从事原有职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事务所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使其协助制止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2(4)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李仲虎.会计信息失真及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3)

(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处 山西临汾 041000)

(责编:若佳)

作者:李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