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论文

2022-04-25

会计信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损益核算不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企业违法、违纪行为严重。会计信息在功能上弱化了作用,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论文 篇1: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 要:在新经济常态下,各类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会计信息失真指的是企业在会计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会影响企业决策者对发展方向的判断,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基于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管理者开展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会计信息具备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使用者是否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进入到了新经济常态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还威胁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予以规范,促进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升,意义重大。

1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1.1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属于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而言之,会计制度体系与内容的不全面,会导致会计业务出现违法失真行为,对此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并且,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会影响对失真行为的判断,进而无法准确的辨别出信息失真的行为,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扩大与掩盖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企业就会陷入通过错误会计信息来以权谋私的局面之中。其次,会计制度内容不完善还会导致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不利于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的提升,进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这也属于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另外,未对会计制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也属于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对会计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根据社会变化反映会计真实数据,进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1.2 外部利益驱动

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极高,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认识到会计信息拥有的经济价值后,选择铤而走险,在工作的过程中制造假的会计信息。同时,部分企业在经营中,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并降低纳税的资金支出,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会在财务报表之中掺杂大量的造假信息,对外显示企业盈利状况正常,进而为人们制造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假象。其次,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和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联合,进行造假报告的开具,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内在动力。

1.3 违法成本低

因为会计信息在造假方面完全由人来进行控制,因此会计造假成本并不高,同时被揭露出来的可能性也极低。就我国现阶段的整体状况而言,企业内外部监督均会受到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影响,进而难以发现企业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且,我国企业还未对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予以全面的推行,工商、财政、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也未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难以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存在的会计造假行为。其次,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予以处罚时,表现为“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并未实现良好的威慑作用,进而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

2 会计行业信息失真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2.1 健全会计管理的制度体系

要想增强会计信息具备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一方面企业需对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予以完善。企业在实际运行时,需细化和分析会计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违反乱纪行为予以详细的内容划分,确保会计制度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减少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隙。另一方面,企業需构建科学的奖惩制度,以此来促进会计制度实施效果的提升,并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体系的重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另外,现阶段企业内部推行的企业财务与会计分支,难以根治会计失真问题,而通过对会计委派制的落实,则能够对会计从业人员予以全面监督,并开展教育与培训活动,促进其独立工作意识以及自负盈亏价值取向的提升。同时,还可以通过委派制,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2.2 增强监督执行力度

增强内外部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以及提升监督行为的可靠性,属于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方式。简而言之,其一,需对会计内部监督管理执行予以全面的落实,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相互牵制作用,组建审计机构对内部财务工作予以监督管理,以此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状况的产生。其二,增强对外部监督体系的构建,提升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能力,确保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全面的发挥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会监督责任感,进而让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自我约束,推动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2.3 加大造假惩处力度

造假成本和收益不对等属于引起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若造假收益高于处罚成本,那么企业就会产生造假的动机以及需求。所以,应增强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并督促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此一来方可补偿投资者的损失,同时向造假者施加压力,消除其违法造假的想法,进而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常态下,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作用和意义越发的重要了起来,所以有关企业需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采取科学的方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进行改善,提升会计信息所具备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推动企业经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构建[J].会计师,(06):33-34.

[2]梁雨欣.关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7,(26):110+112.

[3]燕爱良,张宇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7):176-176.

作者:陈雪松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论文 篇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和自理对策

会计信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损益核算不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企业违法、违纪行为严重。会计信息在功能上弱化了作用,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制定整治措施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不完善

会计原则应用的不完全性。首先从重要性看。重要性原则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或从量的方面都不能做出归规定。如果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开表达,致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其次从历史成本原则看。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计量信息资产和信息负债,这种资产和负债是很难用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的,会计人员按历史成本原则处理的会计报表同样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原则,低估了公司的财产和收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不能同步跟踪反映。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必然产生会计信息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不稳定,竞争越激烈。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二)会计监督体系不足

1 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监控体系

首先,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者只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也能够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往往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的过程中就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其次,对内部控制缺乏研究,没有公认标准。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只是一个概念框架。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带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无据可依。

2 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社会监督不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并不真正重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首先。事务所与审计单位之间关系复杂。事务所不能恪守独立原则,依附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与被审计单位过分亲密,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未经严格审计和核查就公布,造成失真的会计信息公之于众:也有些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往往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出具虚假报告。其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利润。总是想方设法“压缩”成本;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后继教育,不当分工或授权,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控制薄弱;甚至有的事务所搞承包、收入分成、把审计收入包给个人,出让事务所的公章:将事务所的个人收入与被审计单位紧密相连等等。

3 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各个部门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判断财务报告虚假标准不统一,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会计人士对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看法不一,而有关法规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另外,执法及违法处罚的力度不够,纵容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行政处分的威慑作用不大,刑事处罚过轻,对法人犯罪无用武之地,轻视民事法律调节,为对民事赔偿金额的确定方式,责任分担做出规定等等。

(三)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缺少必要的市场规范体系和约束机制。缺乏公平竞争机制。首先,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有些领导指示、强迫会计人员搞虚假利润或者为小集体利益少报收入、虚列费用、偷逃税金。会计人员若不按指示做就可能被调换岗位或辞退。其次,会计人员原则性不强,会计信息报送过程中,唯有厂长经理意志是从,管理当局怎样说,自己就怎样做,置会计法规不顾。形成厂长经理利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20%。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对会计人员的需要量猛增,各种院校都开办了会计专业。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多如牛毛。然而,由于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虽然从业人员的学历有所提高。但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不够合理、系统。会计人员仅会记账而已,绝大部分不会做较为深入的会计分析,进行会计信息的深加工。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

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尚未建立。我国长期以道德代替法律使得社会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自由的交换、较为繁复的契约关系不仅缺乏意识形成的支持,更缺乏法律保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新的诚信制度尚未建立。传统的道德信义却受到冲击,这是诚信危机和会计信任失真的真正原因。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对外提供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来吸引投资者,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有会计法律法规作保障,否则必然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与立法部门合作。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衔接或协调有关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律与其它有关法规,健全有关的配套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披露加以制约和规范,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并且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量减少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客观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二)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的研究。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尽量使用管理当局用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标准、注册会计师用以审计内部控制的标准与投资者用以审视内部控制的标准相统一。以减少可能的期望差距。

其次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系。实施新《会计法》应该继续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从目前的实行情况来看,财务总监对于改善会计信息失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起到很大作用。

2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削弱与被审计方的利益关系,保持事务所的公正立场。审计公司追逐咨询业务利益给支持会计、审计准则会带来利益上的冲突,共有削弱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联系。使事务所保持公正立场。才能担负起为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要保持和提高专业培训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3 强化政府职能机构的监督

在制定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1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从业人员的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自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其次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会计从业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除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掌握系统的会计、审计、财务等专业知识以及宏观经济、科学管理、统计及法律等相关法律和相邻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务,强化对会计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而带来的失误。

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由财政部委托会计会主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负责颁发合格证书,行业协会对未取得合格证书或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实行禁入制度,并有法律规定凡未入会者一律不得从事会计职业,从而使非会员的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界无立足之地。对于在会计工作中不能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不称职的要坚决调离或解聘。对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包括对委派会计的表扬、提拔、晋级等。同时要对委派会计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有计划地实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开展正常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贾晓玲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不仅直接侵害国家根本利益,扰乱国家经济正常秩序,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紊乱,而且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为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通过伪造经济业务,假造会计数据,进行不实的会计核算,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表现有:

1.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漏洞较多。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账表、账证、账物不相符;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如出现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析的报表是盈账等。

2.成本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采用不正当手段,增加或降低列支费用,人为制造成本的膨胀或压缩,最终改变盈亏局面。一些企业为完成年初的考核指标,采取人为缩小成本,不按规定摊销有关费用,从而隐瞒了实际亏损;为了偷逃国家税款,有意加大成本,超比例计提、摊销有关费用,而隐瞒了实际利润。

3.资产计价失真。首先表现在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企业的账账、账证、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次表现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一些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再次是表现在由于过于讲放权和自主,造成企业行为的自由化。

4.往来账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相互拖欠,长期不清,如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账、悬而不决状态,事实上已不再存在,或是因为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无人过问,形成企业的潜在亏损。

5.经营成果失真。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故意弄虚作假,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虚设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虚赢实亏和少报亏损,或者是明为亏损实为赢利。主要表现在赢利企业乱列乱支,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明明赢利,却在账上人为地制造亏损,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行政领导人,事先向财会部门规定利润指标,明目张胆地虚造利润。

6.税金核算失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虚增或虚减。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许多单位受利益驱动,采取不正当手段,虚减收入、利润,偷漏国家税款。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或领导的人为因素。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根源是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或个人私利。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夸大政绩或个人名利和地位等等,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整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另外,某些单位企业领导者为了取悦上级,以达到某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利,常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造假,篡改会计数据,修改会计资料,他们有的虚增利润以获得贷款,有的隐瞒利润逃避交税,有的甚至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这些人,把国家、集体的资产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任意造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是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业务知识贫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责任心不够强,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工作拖拉,疏于管理,家底不清,财产不实,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加之法律意识日益淡薄,难免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其次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视而不见,部分财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账外账和“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虚报浮夸,粉饰业绩,隐瞒收入,逃避税收,谋求私利。特别是多数会计人员因为不具备监督者的独立地位和基本条件,时时受制于人,而不得不屈就苟同,最终导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现象蔓延。

3.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我国执行的是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理论上很完善,但执行中却不尽如人意。一是会计监督弱化,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单位企业会计受制于领导,权力是领导给的,只能为领导服务,现实中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而受排挤、报复的不在少数,很多会计人员只能无奈地选择“明哲保身”,致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二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弱化,权责利界线不清,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其作用,内部审计往往根据领导的偏好去“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三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外部监督虽有所作为,但由于诸多监督机关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注重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但其执业范围狭窄,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另外,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五是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立法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造成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一旦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容易诱发企业造假行为。

4.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加上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5.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刑法》、《会计法》对会计做假行为都作了处罚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由于执法不严,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不顾,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不能起到惩戒作用。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针对上述这几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尽量减少准则中可选择的备选方法,避免企业以不合理的手段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荣誉感,做到爱岗敬业、依法办事、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使其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和技能外,还要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大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足够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对新进会计人员要严格把关。

3.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一是要提高单位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三是要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一方面,要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合理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尤其是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对企业会计行为实施严格监督,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发现的几率,通过实施增大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的制度来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4.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5.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领导、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同时,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会计人员要调离工作岗位,吊销从业资格证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对那些来自行政方面干预的压力所导致的作假,要层层追究有关领导人责任,使作假者和指使者无处藏身,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危害性严重。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因此,我们必须解决治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作者:王 丹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时代会计发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