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论文

2022-05-01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对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相当严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为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摆在会计界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论文 篇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1.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可靠性原则,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给决策者相关决策造成误导。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内部失真与监控失真。内部失真是指企业的员工以及股东组成的企业法人对会计信息的取得、处理的时候造成的失真。而监督失真是指实施会计审计监督的部门由于疏忽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失真与非技术失真。技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局限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非技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为实现某种利益而故意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会计事实失真是指会计凭证、账簿等等的不真实而造成会计报表信息的失真。会计处理失真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失真,通常反映在会计账簿与报表上。

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企业内部控制职能缺失。很多企业本身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缺乏对各种经济监督的统一标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了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的作用。很多的企业的领导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他们单纯的以为其只是国家实施微观经济的监督,迫于国家的管理条例而设立,并不能够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监督作用。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也在这种管理者地领导下明哲保身,对于企业中的财务活动不管不问,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不加以监督和提醒。

相关法律法规的矛盾及局限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及《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之间却存在一些不协调和不一致。例如,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损益,而税法一般情况下对未来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前予以扣除,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必须协调问题。另外对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值得关注的。如8项减值准备的计提、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和会计政策、方法及会计估计的选择等,均允许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加以判断,实际上会计核算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因素,对其质量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会计工作者不熟悉会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而且其会计资格的获得是通过单纯的考试,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实践的业务操作能力低,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业务缺乏足够的应变与处理能力。另外很多会计缺乏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不能正确的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原则的少,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多。

监督体系不健全,外部监督未发挥应有职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会计监督不力。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履行职能,而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其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舍。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几乎无联系,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企业外部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最后,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商业的目的,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如“银广厦事件”就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2.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职能。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积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人员认真执行落实,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因为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或不切实执行而失真。

单位应建立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并制成制度牌上墙公布,由全体会计核算人员相互监督和执行,同时应明确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变更会计政策和方法的情形。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财产物资登记、保管和核算制度,明确登记保管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的相互职责、权限。应建立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的出入库登记、保管、核算制度,明确存货收、支、存的计价方法。应建立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期末盘存制度,明确盘盈、盘亏、毁损等的处理方法。应建立科学严密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工资、原材料、制造费用等成本核算员的职责、权限等等。

在内部控制制度制订上,应体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单位应制定会计、出纳、审批人等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和权限的制度,保证不相容岗位的分设。应制订财务支出的“一支笔”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经手人、证明人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制订财务会审、财务公开等制度,确保企业职工民主理财,加强民主监督。同时,应建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稽核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强化会计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加强会计工作的前提,但是关键还是要有人执行和实现。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技能化和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至关重要。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在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其会计工作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招聘新会计工作者时,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工作人员。其次是要组织全体会计工作人员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最后在全企业中明确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促使各个部门积极的配合会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学习贯穿于工作实践中,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做到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效果明显,切实帮助财会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教育工作。

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规体系、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其一,各项有关会计的法律、制度要保持一致性。其二,对新出现的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应尽早出台相关法规。其三,作为证监会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充分披露出财务信息外的其他决策所需信息,尽可能传达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与风险。

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应当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制度。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检查制度。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社会监督机构弱化、起不到社会监督作用的状况。

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由于财政、审计只负责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只负责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证监委和保监会只对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也使各执法机构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作用,使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作者:陈怡欣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论文 篇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对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相当严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为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摆在会计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行业形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标志,财务形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经营情况和理财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或企业财务管理及质量状况的综合反映,因此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就要使企业会计信息发挥它应有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这是由于社会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及会计确认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模糊性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

(一)核算资料的失真 会计信息的载体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其主要问题出现在原始凭证上,比如原始凭证不按规定填写,而是以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扩大和缩小的方式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用偷梁换柱之法,将不合理事实编成合理事实之中。另外还有伪造账簿,虚设科目,采取不正当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等

(二)核算成本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采用不正当手段,增加或降低费用,人为制造成本的膨胀或压缩,最终改变盈亏局面。一些企业为完成年初的考核指标,采取人为缩小成本,不按规定摊销有关费用,从而隐瞒了实际亏损;为了偷逃国家税款,有意加大成本,超比例计提、摊销有关费用,而隐瞒了实际利润。

(三)资产计价的失真 首先表现在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企业的账账、账证、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次表现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一些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再次是由于过于讲放权和自主,造成企业行为的自由化。

(四)往来账项的失真 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相互脱欠,长期不清,如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账、悬而不决状态,事实上已不再存在,形成企业的潜在亏损。

(五)经营成果的失真 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故意弄虚作假,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虚列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虚赢实亏和少报亏损,或者是明为亏损实为赢利。主要表现在赢利企业乱列乱支,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明明赢利,却在账上人为的制造亏损,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行政领导人,事先向财会部门规定利润指标,明目张胆地虚造利润。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会计法》已颁布十多年了,可企业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大搞假账真算,编造虚假财务报告,隐瞒真实情况,这就间接形成了账实不符,账表不符,使得企业之间相互效仿,无视法纪。而一些企业领导为了企业或个人利益,视财经法规于不顾,大搞权钱交易,侵占国家财产,对集体和职工乃至整个国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2.企业领导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弄虚作假 对政府部门一心靠虚报浮夸“邀功请赏”,而要求会计人员做假账,使局部利益得到满足,却使国家蒙受了损失,也给未来的经营者设置“陷阱”,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3.利用法制漏洞 近几年,我国虽然制定了财务会计法规及其有关的经济法规,但仍有一些条文比较粗糙,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必然使一部分不法人员有了可乘之机,外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假付出的代价小于产生的利益,社会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为争夺客户,出具假验资报告、审计报告,为企业造假提供了可能。

(二)客观因素

1.企业外部监督不力 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对人与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企业支配,坚持原则的怕遭到打击报复,只好随波逐流。银行金融部门对企业考核较多的是信贷利益,审计重点是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为己任,难以估计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意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管理,不太关注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社会公正性服务,企业不委托,无权干预。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标准不一,尚未形成一个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协调的、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导致社会监督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形同虚设的现象。

2.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岗位责任不清 首先,从目前许多企业来看,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都很薄弱,这些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信息源。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弱化与混乱,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失去了可信度,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核算不实,责任不清,致使企业财产物资账实不符。其次,企业财会人员是企业的一员,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管理,其工资待遇及荣辱升迁,皆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很难保证,往往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再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未受到足够重视,企业内审设置不够合理。大多数企业的内审岗位被置于企业负责人的管辖之下,内审在经济监督方面难以发挥作用。

3.执法不严 多元化格局不合理的利益诱惑,直接或间接的干预科会计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尽管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法执行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由于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失真必然给国家和其他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国民经济重要的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并且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给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混乱。

(二)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改革开放的深化 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合法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中发展起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干扰了市场资源的配置,财会监督可能失控,经济效益不真实,就会影响甚至破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这与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引发企业经营管理混乱 一些企业不是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而是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手段作假,会计人员觉得事不关己,照做不误,不但形成了会计行业的不良之风,而且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造成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有可能使企业破产,造成社会不稳定。

(四)导致税款流失和金融风险 一些不法纳税人偷逃国家税款,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由于给金融部门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和信息,掩盖了企业不良贷款,使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资金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加大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

(五)助长违法乱纪,滋生腐败 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获取非法利益的可乘之机,账实不清可以浑水摸鱼;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为贪污盗窃开了方便之门;伪造或变造凭证,虚报冒领,虚盈实亏等,成为滋生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温床”,侵占了国家资产,毒害了社会的经济肌体,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六)削弱国家财经法规权威 对《会计法》、“两则”和《税法》、《审计法》等财政金融法规可以有法不依,比如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弄虚作假,往往就是企业经营者授意,财会人员甘心充当工具的典型事例。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关键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只有根本问题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才会迎刃而解。首先,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法》,将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彻底分离,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三分开,各负其责、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对经营者有一套责权利相一致的完整的激励措施,对生产劳动者有一套科学的考核办法,对企业发展总目标中职工收益和生活水平有上台阶的激励目标,以及调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自觉控制的激励意识等。再次,建立企业利益的约束机制。政府应从税收、金融、物价、工商管理等方面,特别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利益调整等政策,引导企业利益的实现要与自身的经营成果相联系,职工个人所得要与自身劳动成果相联系,企业工资总额增长要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相联系,避免企业急功近利。

(二)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素质 首先,加强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已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 首先,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其次,明确企业监督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提高监督者本身的素质,拥有较好的财经水平和实践经验。

作者:李蕾蕾 孙文婷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论文 篇3: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

引言:当前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做出的正确经济决策。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方法,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会计工作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产生原因,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对策。

近些年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些已经失真的会计信息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影响到了国家财政和税收工作,影响了投资环境、经济决策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如果不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将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扭转过来。下面,笔者就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产生原因

1.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执法力度不够

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屡出现,其中就包括相关的造假成本低廉这一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对于自己查出来的问题采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措施,同时还存在着长期以来监管部门的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不严等原因。因为当前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的惩处力度有限,并不能真正的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也就助长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行为越来越严重。

1.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要对企业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同样还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因为企业会计人员生活的来源都是依赖所在的企业,在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难免会出现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者意愿服务这一现象,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也不能得到客观、真实和具体也反映,更谈不上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企业的外部监督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因为注册会计队伍自身业务水平就参差不齐,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缺失,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情况下,受到了利益驱使等等因素相关的影响,并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经济警察这一重要作用,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不能够及时地发现,或者对于已经发现了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够进行完全披露或者部分披露,更有甚者会协助企业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使得相关的设计工作不能够保证其自身真正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

1.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之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

因为各种人为原因的存在,使得汗多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素质较低人员进入到了会计岗位中,这些会计人员缺乏熟练操作业务的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企业会计业务很难进行正确地处理,这也就必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2.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之建立追究制度

目前情况来看,企业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各种原因中,有些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技术上的差错。但是,大多数原因就在于某些些领导为了取得个人的政绩,或者受到利益的驱使,强令、指使和授意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变通处理或者篡改。所以,实行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制,对其财务行为进行约束,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信息完整、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在处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往往会遇到某些企业的负责人员为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或者局部利益进行行政干预,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来看,惩罚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法律约束和司法介入力度,使那些企图利用会计舞弊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人员付出严重的代价,从而迫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企业还要注意对于企业失真会计信息的查处和揭示,对于那些顶风作假、知法犯法的人,不管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会计人员都必须要追究其自身的法律责任,因为只有这样,为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提供一个客观地保障。

2.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之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笔者认为,我们能够通过实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度,来将企业会计人员业绩评定权、工资发放权、考核权以及人事权等从单位进行分离,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福利、工资、奖罚以及任免直接决定的情况。同时也就将企业负责人员对于会计工作干预直接消除了,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行使自己的监督职权,勇于对那些会计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监督,有利于将社会秩序混乱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彻底解决。实行会计委派,还能够保证企业的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培训体系和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规范自身的执业,正确的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出来。更加要通过法律这一手段来对于那些提供虚假信息、违反职业准则的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加大惩处的力度,从而对社会审计监督进行规范。我们还要建立起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这一体系,从而促进会计事务所能够诚信执业、合法经营。

2.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之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以及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制度化、经常化的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有利于企業的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不做假账、遵守准则、操守为重、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化解和抵制来自于各方各面的诱惑,使会计违法现象发生的概率减少,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的判断能力。与此同时,应该严格执行我国会计法,切实保护企业会计人员合法的权益。

结语

总而言之,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解决已经成为了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求我们从微观角度着手,加强企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从宏观角度入手,真正的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执法力度,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邵毅平,钟晴.从应收款会计处理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02).

[2]李玲.现代公司治理下经理人激励与公司绩效关联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热力公司)

作者:韩军喜

上一篇:关系营销与顾客及利益相关论文下一篇:产学研一体化环境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