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出发,将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促进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和应用型本科对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下,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这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案例,丰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从产学研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现代机械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培养学生利用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

關键词:新工科;机械设计基础;探索;实践

Key words: new-engineering discipline;Mechanical Design Found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0  引言

新工科的理念是对工程教育的创新与升级,同时新工科建设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新工科的建设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也就是说“新工科”人才不仅仅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拔尖,更要融合“学科交叉”,力争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在2017年对现代工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出要围绕着“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2]。课程教学以因材施教为主,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要结合当下新工科的理念,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增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教学方法[3]。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重点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具备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创新发展、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综合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实际授课中,该课程概念和公式多,内容难度比较大,对数学等基础要求高。因此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应当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从教学内容及方法、工程实践及产学研等几个方面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1  提升教学大纲质量

教学大纲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纲领,同时也是落实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石[4]。在传统教学大纲以学时、教材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方案,其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课程大纲制定流程,对机械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包括以自评和外评两种方式的联动机制去明确每学年的课程目标,并以多种形式来支撑自评和外评方案。这种联动机制很好的保障了评价方案的适应性,很好的满足了新工科的建设要求。

机械类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承载能力计算;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基本训练。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尽可能联系实际工程问题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同时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  以虚拟仿真技术培养核心能力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工程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丰富了一个新的途径[5],同时也可丰富课堂色彩及效果。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以下几点:

核心能力1:应用数学、基础科学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核心能力2:设计、执行和创新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核心能力3:具备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所需专业技能与技术,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

核心能力4:机械产品、工艺流程以及机械系统的设计能力;

核心能力5: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具备较强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

核心能力6:具备分析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平面连杆机构时,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连杆机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所以在讲授中引入简单的PUMA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建模实例。首先引导学生通过3D建模软件建立PUMA机器人运动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对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轨迹的规划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用D-H方法建立机器人手臂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其速度雅可比矩阵,掌握了PUMA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最后运用运动学反解法在MATLAB中编程计算其余五个关节的位置、运动轨迹。

课程引导结束时,学生经推导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建立机器人手臂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得到各构件随时间变化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②根据运动学和逆解方程在MATLAB中编程求解得到末端位姿矩阵和各关节的转动角度。

③根据PUMA机器人末端的目标位姿,以及有关运动轨迹的约束条件与简单描述规则,计算出按照描述所要求的轨迹,简化了系统中复杂的数学问题的编程步骤。

④通过程序得到机器人正解,运用绘图绘制出了各关节的运动平滑曲线,如图3~图4所示为具有典型特征关节的转动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⑤结合虚拟仿真软件NX8.0的运动仿真模块,通过UG的建模功能建立3D实体模型,利用UG的运动仿真功能设定3D模型的各个部件的运动学特性。其运动仿真如图5所示。

3  以产学研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授课中要引入产学研的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产为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学为课堂授课相关知识和设计思路,研为对具体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试验样机等手段对设计的装置进行研究论证方案。

实例:某型号的电机滚筒在实际输送煤炭的过程中端盖和滚筒之间的焊缝失效断裂,导致其分离的问题。

在课堂上讲授现代机构设计应用法时,引入该实例目的是设计一种自动焊接装置来解决手工焊接出现焊缝不均匀导致电机滚筒失效的问题,同时给出学生思路,让学生分组实施;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搜集相關信息了解滚筒电机的原理,然后通过分组拟定自动焊接装置的方案,通过各个小组的方案对比选出较优的2~3个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出3D图样,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对自动焊接装置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等特性进行研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将方案提交企业,企业通过现有技术生产制造试验样机,开展试产前的实验,进一步验证确定该失效问题是否得到优化解决;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后得到可行的结论后再将最终的方案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装置申报专利和科研论文。在解决问题和教学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学研整个流程。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解决问题实例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等多种模式来实现产学研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课堂教学进入到企业实践应用中,这样就形成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4  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

机械工程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的机械工程问题,这也激励着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同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要随着不断变化的科技进步与时俱进,同时不断地丰富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要不断补充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清楚的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同时对传统讲授的内容要精简;另一方面将精简出来的课堂时间用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穿插讲授学科发展中的新方向、新问题:比如月球探测小车的设计案例,这是我国在探月工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怎么去设计,怎么去论证?在课堂中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设计方案;同时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将探测车用3D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通过工程软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中,并大胆的提出创新方案并且有效的应用。

5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的要求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运用新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入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工程机械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机械工程学科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同时培养学生使用新技术手段解决分析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娟,牟莉.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4):37-38.

[2]刘剑平,夏换.共生理论视角下“新工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4):19-24.

[3]郝亮亮.基于铸造实验室开放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铸造设备与工艺,2020(03):58-61.

[4]刘小勇,李荣丽,杨慧香,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机械原理改革研究[J].机械设计,2020,37(S2):23-26.

[5]王龙庭,石永军,姜浩,等.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116-119.

[6]李建强.大型铸钢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参数值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1-12.

作者:张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篇2:

以“互动创新与学科竞赛”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出发,将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促进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能力;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既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又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中,不能完成以创新能力为主的深层次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高职院校,其独特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1)知识过于理论化的矛盾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术化倾向体现在教材上表现为教材中概念、理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讲授了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

(2)信息化時代知识的多样化与相对枯燥的教学手段的矛盾

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大家都乐于学习那些能激发起兴趣的东西,但教学方面多数情况下也是沿用传统教学手段,仅仅依靠干巴巴枯燥乏味的图纸和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介落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来讲宛若听天书,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够理解,对于教师则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来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教学效果也不好。

(3)社会对人才能力日新月异提高与忽略能力培养的矛盾

在高等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只看到了其基础性而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软硬件都较差的问题。从软件方面来讲,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教学阶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都没有充分重视到学生能力培养问题。

二、以学科竞赛与互动创新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以学科竞赛推动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以互动创新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科竞赛的健康发展。通过指导学生申报课外创新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高职学生主持了两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五项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将学科竞赛贯穿于专业实践教育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调整课程体系,修订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比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工程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立独立的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程;开展系列创新通识教育,介绍一些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如果申请专利等等。

(二)开放实验室

采用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管理方式。竞赛期间承担参赛队伍的竞赛作品的设计、加工、调试;其余时间可承担学院其他实践教学,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开放式实验室值班手册等管理制度,能为学生实践训练、课外活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搭建良好的平台。

在创新实验室里,由指导教师或学生提出题目,学生可以由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提出具有问题解决方案,并以个人独立自主或小组团队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的场所。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内容体系优化

改革课内实验和实践环节,压缩课内时,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学习空间,实现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实验、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贯穿学科竞赛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如采用当年全国及省市机械设计大赛的作为课程或毕业设计的主题,鼓励学生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完成图纸设计,采购、加工,制作、装配与调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具有创新见解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引申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和激发对科研创新的兴趣。通过学科竞赛的促进,使学生的学习从过去被动的接受教师课堂知识的灌输到现在主动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去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改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阅读参考资料,查阅文献,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红军,张怀存,钟建琳,等.基于工程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1):87-89.

[2]王红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39.

[3]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4]刘扬,银金光.“机械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探讨 [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7.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737845;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SXSDC201858。

作者简介:韩金臻(1986.09-),男,籍贯:江苏扬州,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特种加工。

作者:韩金臻 吴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备受重视,促使了OBE理念在各个高校生根开花。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成果评价四个方面的改革。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视过程性成果的评价与考核,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评价指标,促使课程目标达成度稳步提升,教学全过程持续改进。

关键词:OBE;学生中心;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序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繁荣,国家间的工程技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但不同国家特性各异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化的交流中矛盾也越发凸显,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自2016 年 6月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目前已有超过 600 所大学参加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起了重视,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发布的通知,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1505个专业提交申请,获准受理的有688个专业,申请和受理的专业数量再创新高。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各个高校对于工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完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OBE教育理念即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相较于传统教育,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要实现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通过转变理念和落实行动切实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和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OBE的关键点是成果导向,关注学生能力的达成。OBE模式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完成课程体系制定,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映射各个毕业要求指标,课程又根据所分配的毕业指标点确定教学目标,此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达成,强调学生学习过后所能取得的可量化可测评的能力成果。明确了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学生学什么问题,基于此就可以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至于学的怎么样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达成度评价机制,让学习的结果清晰可见,能力的达成有据可依,进而根据达成情况持续改进。

下面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浅谈对OBE理念的思考与实践。《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學生修读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兼具基础性和理论性。主要讲授常用机构的设计选用方法、机械动力学基本理论、常见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等。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工程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锻炼关注度不够。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依据教材设定课程目标、编排教学计划,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过程相对固定,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最新的相关发展动态也难以走进课堂,学生所学知识相对陈旧难以适应企业的应用需求。教学以讲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作业以理论计算为中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造成完成作业积极性不高,存在抄袭应付现象。考核以考试为中心,过程性评价体现不够,不能全面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前突击现象频现,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存在考完就忘的弊端。成果以考试成绩为中心,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不足,能力提升不够显著。

对于这些传统教学模式的顽疾,OBE模式给教师们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成果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和持续改进方面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OBE理念改革进行展开。

1 教学目标改革

OBE理念的教学目标重点强调能力培养,不再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此目标的得来需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总体描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确定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能对12条毕业要求进行映射,从而确定各相关课程所对应的毕业指标点,最后依据所分配的毕业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

依据上述体系确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通过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具备设计特定需求的机构和常用机械传动装置能力,并能通过设计计算优化解决方案。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中能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使学生成为一名基础知识扎实、设计思路科学、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2 教学内容改革

OBE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是要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课本来决定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中的能力要求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贯穿始终。

由于我校是普通本科院校,定位于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要根据企业需求优选授课内容,减少公式推导和理论性较强章节的内容,增加企业常用零件和传动的选型应用,引入企业中常用的计算小工具,比如企业中对于齿轮传动的参数和校核计算都已经开发相应的小程序,只要输入基本参数就能迅速算出计算结果,实用性很强,也避免了学生进行大量枯燥的数学计算。

此外,还引入历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工程训练的主题,通过对大赛主题的解读,以及经典获奖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机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介绍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设计方法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的创新活动有理论支撑,有案例引导,有成果分析,从而全方位地调动起学生参加机械类相关比赛的积极性。

由于课程学时有限,内容的引入要有系统性和目的性。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必然要减少传统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比如课程中间歇运动机构、机器的调速和平衡、链传动、联轴器、弹簧等章节可让学生自学,或者做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网上学习。

3 学习方式改革

教学最核心的还是教学过程,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乐学转变到会学。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程的兴趣,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更新教学案例,尤其是一些学生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周边的案例。通过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寻隐藏在表象后面的相关原理。其次,要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超强的自制力,通过小组学习不仅可以互促互进,而且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个体优势,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特长,互学互进共同成长。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内容可采取案例学习、调研学习、研讨学习、角色扮演学习、自主学习、现场学习、讲座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连接一章中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和螺纹连接的防松装置就采用了调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由于我校所在地的汽车产业链比较完善,汽车零部件企业众多,还有大型的汽车配件交易中心,为学生调研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汽配城调查统计在售的螺纹连接件,拍摄实物照片、了解使用场合,结合课本知识将拍摄的螺纹连接件照片进行分类。还有部分小组走访部分企业的装配车间,了解装配车间螺纹连接件的使用情况和装配中使用的螺纹防松装置。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课本中没有介绍的螺纹连接件,开阔了眼界,熟悉了应用场景。不仅在知识方面有了积累,在沟通交流了解社会方面也有所锻炼,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学习方式可以多样化,但在学习中要形成成果,并为学生营造展现成果的平台。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机会来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形成学习报告材料或者课堂展示,让不同小组之间互评互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没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成果可利用微信群、QQ群或学校的课程中心等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成果展示环节使得学生不能应付了事,通过分享和交流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4 学习成果评价改革

OBE理念的学习成果应包含阶段性的成果和最终学习成果两部分。尤其要重视阶段性学习成果,只有在学习的各阶段都认真去落实,最终的学习成果才能丰富殷实。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除了课堂作业之外,根据课程内容采用的不同学习方法,对应的成果还可以是案例学习总结、调研学习报告、研讨学习报告、网络学习报告等相关资料。对于这些相关报告教师只给出基本要求如给出撰写提纲,对于内容及呈现形式不做具体要求,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自由空间。

对于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要形成一套具体、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例如将部分小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查资料、搜集素材、制作PPT、整合内容、组内演练,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裕,还可以采用群直播、群视频的方式进行,表1列举了具体的评价标准示例。根据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其他小组打分,汇报展示的小组自评,然后将学生按组所打分数取平均值,最终取该平均值与教师所给分数各百分之五十的权重换算出此项成果的分数。

OBE理念注重过程性成果,应适度提高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通过适当的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中的评价标准也应让学生参与制定,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5 课程目标达成和持续改进

课程目标的达成要考虑课程运行的全过程,将课程的各类考核资料都纳入计算,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逐条评价,并据此作为相关指标点要求达成度的评价依据。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比较,找出课程目标的薄弱点,深刻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方法,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课程结束后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采纳学生们的合理建议。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要进一步规范化、扩大化,学生接受度不高或者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方式要反思其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下一年度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持续调整,促进达成度指标向好的方向持续发展。

6 总结

按照OBE理念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成果评价四个方面的改革,通过实际的执行,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度持續上升,教学效果良好,课程目标达成度达到了预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方案优化设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同学开始积极报名参加各种相关竞赛,在参与比赛中进一步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伟,刘立敏,孙才英.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何晓蓉,刘爱明,盛欣.OBE理念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8).

作者:宋俊 胡飞飞 龚青山

上一篇: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控制下交付刑事诉讼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