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环境不断完善。随着职业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文章以机械专业教学为中心,以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对教学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建构主义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特点分析

[摘 要]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通用基础。一般来说,学习机械加工专业的中职生,都会在中职学校的第二、三个学期安排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如果单纯按照该课程的教材来讲授,对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中职生来说,在理解与运用理论知识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已有经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机械基础;教学方式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通用基础,主要介绍常用机械传动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传动比计算和应用场合等,是理论知识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单从理论知识介绍作为切入点来教学,对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中职生来说在理解与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已有基础经验,基于建构主义来进行教学。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呢?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抽象为具体

对普遍的中职生来说,在进入职校以前从未深入研究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如果我们翻阅机械基础的教材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多是文字和没有见过的图片,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里面的定义、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计算方式及应用场合等。这就有必要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建构主义把抽象的问题及内容架构在具体的学生已经接触并且容易接受的事物上,学生学起来会具体直观一些。比如在讲授带传动一章内容,如何领学生进门激发学习的欲望呢?这里我们运用建构主义,采用学生耳闻目睹的例子——拖拉机来引入带传动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复杂为简单

机械基础中往往有一些内容是错综复杂而难于区分的,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区分与理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样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问题简单化。如讲授螺旋传动一章时,比较难理解的是连接螺纹与传动螺纹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连接螺纹,在教学的处理上以学生正在坐着的板凳为例子帮助他们分析连接螺纹的工作原理。板凳的固定方式就是用螺丝钉旋进板凳上的螺纹孔来固定的,原理是螺丝钉的圆柱面上有外螺纹,而板凳上的螺纹孔内有内螺纹,这样将外螺纹与内螺纹组合起来,实现紧密连接,起到固定的作用,此时连接螺纹一般来说是三角形螺纹即普通螺纹;而传动螺纹有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这些螺纹都能够实现螺旋传动。那么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如果按照定义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的,学生听起来如坠云雾,不知所云。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概念与工作原理,在教学中以台虎钳为例子来讲述,前提是我们所教授的对象,在第一个学期已经接触过钳工实习,每个人都动手操作过台虎钳,知道只要旋转手柄就可以让台虎钳夹紧与放开。台虎钳的夹紧与放开实际上是因为里面结构存在螺旋传动。接着以车床的丝杠与进给箱的工作原理拓展,教师再点拨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传动螺纹、螺旋传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能够明晰起来。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枯燥为生动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把原来枯燥的机械基础课程变得生动起来,这实际上也应用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活灵活现。比如讲述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时,如果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讲述,学生普遍会对本课题产生厌倦心理。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认知经验,所以很难理解里面的奥妙。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以色彩艳丽的汽车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动画引入。这时哪一部分是曲柄滑块机构、哪一部分是凸轮机构,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都从动画中直观地表达出来。又如讲述轮系一章,单从挂图给学生展示其工作原理,学生普遍不知所云。为避免学生厌学,我们在网上搜索了汽车变速箱齿轮传动的工作过程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分析其轮系工作原理,使他们建立经验,然后再引入本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传动比的计算,那么这种学习效果会比单从课本教学好很多。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动手操作达到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大部分在接触某一课程时都会思考这门课有什么用,我学这门课用来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学,简单来说就是不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为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有必要在学习课程中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使他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动手操作创造出产品。比如讲授铰链四杆机构一章,我们先让学生制作模型。方法是找出不同长度的四张纸,分别折成四条杆状,然后把四条杆用订书机连接成一个四边形(即平面四杆机构),注意每两条杆连接处仅有一颗钉(即铰链),再让他们旋转某一条杆,观察其他的杆是不是会跟着运动,如果运动,那么就做对了。这就是运用建构主义,使学生在实践中独自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概念。接着就要深入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同样我们也是以学生实践为主,归纳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方法是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出同一条杆上两颗钉的有效距离,也即杆长。分析最短杆、最长杆、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其他两杆之和以及哪一条作为机架等等内容,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渐体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分析生活例子,分析它们是什么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这里是基于建构主义机械基础课程各单元教学方式设计方案介绍。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内部各种传动机构的特征和应用,并了解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我们在运用建构主义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往往取材于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例子来让学生分析了解本门课程。但是能否把本门课程所有教学内容融缩于研究某一机械内部传动机构,比如汽车的内部传动机构,并且实实在在能够让学生动手拆装了解里面的结构与原理,也许会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马跃.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推动英语精读教学法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1(2):81-83.

[3]王晓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6(2):184-186.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作者:梁炼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篇2:

中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三要素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环境不断完善。随着职业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文章以机械专业教学为中心,以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对教学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基础;三要素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15
一、《机械基础》课程阐述

《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入门级别的基础,也是学好机电专业必须学透的一门课程。机械基础虽然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但是其中囊括的非常广,综合性极强,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对于刚刚踏入中职学院的学生来说,想要完全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中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通常以实践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功课,首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方向,提升课堂的氛围,为学生营造积极、有活力的课堂。
二、中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三要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与后期所学的中级、高级课程有很多相关联的地方,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基础课程》中所有与这些课程有关联的知识点虽然仅仅是基础点,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还很枯燥,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机械基础》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备课,为学生学习知识扩充途径,能够更加直观地接触到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像在进行曲柄滑块机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利用变换不同的固定件教具,给学生呈现更直观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这次实践联想到汽车翻斗起落和发动机气缸曲柄连杆等机构形式。教学例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其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大家一起解决,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教学注重实践,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学生在学习机械基础相关概念的时候,往往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如果将这些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连,就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学习链传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行车链条,通过观察二者的关系体会链传动的相关知识;在实习车工的时候,需要注重机器的拆装,这样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这个时代,想要让学生对机电基础提升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是必经之路。思想与方法上创新都是教师需要进行改变的地方,只有找到实践性强的方案,课堂效率才能有效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找到重点和难点,合理备课。在课程教学时则需要注重讲课的思路和方法,要将重点和难点讲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思考的能力。其次,课堂安排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各个板块的时间。单纯的讲解时间要短,重点要突出,否则一节课时间都在单纯地讲解知识点,会制约学生的思路。一定要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联轴器选择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录像,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再布置讨论的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较多,其中有很多需要进行动态演示的内容,这些内容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借助多媒体实现动态演示,使得枯燥的理论内容變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例如,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曲柄摇。再如讲解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单纯通过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让学生看清楚液压泵旋转以及吸油和压油的过程,学生就能对书中所讲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启迪学生举一反三,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机械有关的原理进行联想,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学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2]王绍银.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的《机械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朱加彪(1981.3— ),男,汉族,甘肃山丹人,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机械基础课程。

作者:朱加彪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篇3:

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如何加强一体化教学总结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基础 一体化教学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一体化教学可以让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驾齐驱,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一体化教学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理论知识使实际操作更加地熟练和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行地操作方式、方法的革新。理论与实践不管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两方面的单独学习都将变得意义不大,只有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学习《机械基础》的同学们来说,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行,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技工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实施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

三、加强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书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非常多,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课堂很枯燥,效果不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也没有太好的学习能力,本来对机械挺感兴趣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放弃了学习机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的,同学们只需坐在下面听讲就好,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材的内容朗读出来,整节课堂教师和学生很难进行互动。无聊的课堂只能导致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同学们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如果把教师和学生单独拉开来看,他们就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以差动螺旋传动为例,在上课前,把相关的具体实物带到教室中,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差动螺传转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简单、快速的讲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带来的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怎样用理论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对机械操作知其一,也知其二。最后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合作,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差动螺旋传动,让他们利用教室中有限的资源自己动手组装差动螺旋传动装置。在他们的讨论合作中,教师及时的给予他们适时地引导和纠正,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大方的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同学们到相关的企业车间中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他们对机械设备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理论与实际接轨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都有两个教师,即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同,再加上有可能他们不太经常交流,降低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教材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来说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很多教师对这方面的技术革新并不了解,他们只能按照课本来授课,使得同学们所学习的内容与就业要求脱轨,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往同一个教学目标上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的组织教师去车间实习学习,掌握最新的机械操作技术和技工需求种类,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课外拓展,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时时刻刻紧跟社会潮流,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要求接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融合统一,提高课堂效率,为同学们进入工作岗位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使同学们不但牢牢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熟练的操作机械设备,甚至进行技术革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 职业,2014,18:107-109.

[2]尹月东,储文彬.浅谈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知识经济,2014,22:146.

[3]刘雪林.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 林区教学,2014,09:16-17.

作者:周名辉

上一篇: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石油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