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着重从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论文 篇1:

高职复合材料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同时引入超轻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技能大赛的内容,根据复合材料专业技能对学生知识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在高职复合材料专业实训中以企业需求选择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训练项目,难度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三阶段技能训练实现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复合材料 技能大赛 实训项目 技能培养 实践

高职院校复合材料专业是一类专业性强、应用性强、具有典型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特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1-2]。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设复合材料专业的学校不多,但是复合材料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优势日渐明显。高职航空航天特色復合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行业,掌握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复合材料连接技术和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的知识及技能,从事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企业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复合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可参考,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学生技能的培养还未达到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制造的要求,尚未形成一套贴切航空航天企业复合材料人才需求的专业教学实践体系。学生实训课程项目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还较为欠缺,因此建设与改革实践高职院校复合材料实训教学资源迫在眉睫。

1.引入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基于超轻复合材料制造的实训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制造竞赛就是面向在校学生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的竞赛,它是由赛由中航工业基础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学会,SAMPE (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terial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北京分会, SAMPE 上海分会共同主办。我们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将技能大赛评价标准融入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标准,以赛促学,以比赛内容为项目,鼓励学生创新思路,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并实施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3]。基于超轻复合材料制造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将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制造竞赛的项目引入到学生复合材料成型实训中,改善了学生手糊成型平板制品的局限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超轻复合材料制造的要求分析高职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掌握的复合材料制造的具体专业技能内容,将专业技能进行分解,结合复合材料专业建设的特色,总结高职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技能,改革复合材料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

2.通过校企合作,实训任务载体与企业真实产品相结合;技能训练分三阶段逐层递进

通过校企合作,选取典型产品作为任务载体开发教学项目,融真实产品于教学环节,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根据专业技能对学生知识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在综合实训中根据复合材料企业需求选择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训练项目,难度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实现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我们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点开发建设与实践实训项目,以加强感性认识和培养动手能力。

第一阶段: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手糊成型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实训等基础训练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基本素质。此阶段以平板件、U型件、V型件的湿法铺贴成型为核心环节,选择平板钢制实物模具完成制品的手糊成型过程。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简单超轻复合材料制品的设计程序,制作工艺,检测依据及复合材料制造中所涉及的器具。实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无缝过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第二阶段:专项技能训练。以航空领域的热压罐成型技术和航天领域的缠绕成型技术为主导,将真实的复合材料制造产品引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圆筒壳体的缠绕成型,天线反射面的热压罐成型,碳纤维机翼模型的烘箱成型,芳纶蜂窝夹层结构成型, 典型零件RTM成型等实训环节,训练和培养学生复合材料成型操作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强化。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程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打好基础。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遵循“结合生产、针对岗位、按需施教”的原则开展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项目实训。 [4]

3.实训教学改革的硬件保障

复合材料实训教学改革必须有复合材料实训条件作为保障。我院复合材料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m2,目前拥有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检测与表征的多种设备,总价值340万元。另外还有普通机加工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材料成形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资源可共享使用,同时拥有稳定的校外合作企业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超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飞集团公司、菲舍尔航空部件有限公司、西安远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天翌天线有限公司等。

通过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具备复合材料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结合实际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李本侠.复合材料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39-40

[2]董抒华,谭洪生,孟凡涛等.《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3]陆红霞.基于复合材料专业技能大赛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4(30):39

[4]熊煦,刘日鑫,陈晓松.高职院校复合材料专业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5,33:73-77

[5]杜文彬,曹雪峰.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54-155

作者简介:

徐竹(1982-),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 。

作者:徐竹

高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论文 篇2: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要:《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着重从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进行探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1]。而复合材料是建立在三大传统材料基础之上的新型材料,是新型材料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2]。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能优越以及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等显著优点,显示出比传统钢、铝合金结构材料更优越的综合性能[3]。它目前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复合材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复合材料专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是高分子材料和材料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复合材料工艺发展及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而,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当务之急是通过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本专业培养出优秀的复合材料研究和生产技术人才。

二、课程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课程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

该课程全面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他类型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设备。以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设备为主,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由于缺乏高效的交流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难于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助教学,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加强;教学团队人员不够稳定,团队建设中还缺少具有高瞻远瞩的建设性建议及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加强,新知识、新技术与实际工程问题不能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大纲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教与学的协同性和互动性还存在单一性,大多作业模式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写作业、教师改作业的环节,学生有应付和厌烦情绪;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需要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团队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4-6]。其中,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和传承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团队意识。要求团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科研经历,能够将科研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从而为学生传授最新的前沿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

紧密联系当前复合材料工艺的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科研促进教学的方法,将在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和国际期刊上刊登的科技文献引入课堂,将复合材料的不同工艺采用专题报告形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材料和工艺发展的最新动向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创新和考核,培养学生思索和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例如,每次上课时都要给学生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去查阅资料并在下次课上展示或以小组形式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开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体参与者,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一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好评。另外,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采用激励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通過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将不同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设备形象和直观地表现出来,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寓教于乐的目的;建设网站,加强网络教学的互动平台。加强与企业密切联系,获取实时工艺与设备资料;加强网络资源共享与开发互动平台,以积累丰富教学资源,使得学生打开眼界、思路开阔,与国内外最新技术相接轨[7-10]。

本课程组成员之间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根据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定期修改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既符合本专业的学科体系要求又能够反映本学科最新的前沿知识水平。

(三)实践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学科,通过实验可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项目明确,针对常用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编写实验指导书,开展有代表性的复合材料工艺,如手糊成型平板玻璃钢、蜂窝成型、层压成型、RTM成型等;走到企业中去,对复合材料不同工艺进行观摩和实践。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考试考核是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阶段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正确运用考试考核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能评估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引入多项分数评价机制,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同时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也是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本课程主要针对不同工艺及设备的应用,仅以期末试卷考核难以正确衡量学生的水平。为此,本课程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在教學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成绩评定积极推进多元化。比如平时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和小论文等都可以算作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达到课程要求达到的目标和目的。

四、结语

教改是一项可持续的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和改革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也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高。增加实践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提高了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谈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江苏教育研究,2011,(2):3-9.

[2]曹阳,朱世范,果春焕,等.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装甲防护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7(6):122-128.

[3]徐东明,刘兴宇,杨慧.低成本真空辅助成型技术在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上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23/24):87-89.

[4]许珂敬,杨新春.工程技术类课程教与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64-165.

[5]刘琨,金胜明.“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88-89.

[6]直妍,王春欢.对《材料成形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04):25-26.

[7]杨丽颖,聂东林.工程材料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04):68-69.

[8]周敏娟,田岩平.关于高职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72-74.

[9]黄小林,蒋慧.基于就业需要和专业特色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05-106.

[10]吴坤铭,毕守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1):83-85.

作者:董抒华 谭洪生 孟凡涛 朱国全 林治涛

高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论文 篇3: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摘           要]  响应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把学科资源、专业资源转换成育人资源,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立体育人的方向发展。对于飞行器制造专业来说,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是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探索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的途径与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同向同行。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途径方法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是高校教育的行动指南。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这些文件要求我们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2019年3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3]。高水平专业建设是为了培养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课程全面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措施,也是贯彻“双高计划”、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融合和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门丽君指出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之一,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结合实践,树立思政教育的观念,从细处入手,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专业教学与实践中[4]。支侃买等结合用人单位的指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专业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业课程指导与价值引领,努力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5]。魏林红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例,站在研究生角度考虑,从学院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导师建设、研究生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与科研实践建设四方面出发,对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探索[6]。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一门课所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被发掘出来”。根据以上文献的分析,高校都在积极将专业课中融入“大思政”元素。目前关于航空职业院校中针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和文献还非常少,在其他工科专业课程中有相应的研究,但是多数是关于理论方面的,实际操作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文响应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号召,以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为例,积极探索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并加以实践,分析效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思政元素与教学的融合实施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利用专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智育,利用公共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德育,使智育和德育割裂开来。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相互融合,真正使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7]。本文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来阐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途径。

(一)加强师生互助,推动“思政教材”的使用

作为一线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强有力的思政大脑,使得思政教育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除了有合格的教师之外,我们还要有合格的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涉及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思政教育融入教材中。

(二)以赛促教,弘扬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富有感情,真正地深有体会地去理解。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思政水平,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寓于学。

对于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这门工科专业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比赛,与各个职业院校的技术能手同台竞技,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深刻体会蓝领、工匠的意义所在,从而深有体会地把这种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意义、方向。

(三)线上线下教学相促进

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模式,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的教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是一门工科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涉及飞机的建模与仿真,我们可以利用线上网络资源对其进行模拟,使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具体,让学生对飞机的制造周期、过程进行全面理解,使他们对我国飞机的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知。

三、典型案例

(一)案例一:飞行器制造技术概论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

本案例要求学生掌握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飞行器的定义、分类。而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主要是以飞机制造技术为主,所以在飞行器制造技术概论中,重点研究飞机的制造工艺及发展趋势。

2.案例具体设计

1949年初,由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卓林发起的爱国主义革命斗争——两航起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震惊中外,并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建设提供了一支技术骨干,同时也提供了主要机群。这次起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民航事业的开端,通过这次历史起义与课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飞机制造业的基础和发展有一个了解,让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3.教学融合与实施

首先,让学生自由讨论飞行器的概念及类型,随后讲解各类飞行器的作用及适用范围,并说明本课程是以飞机制造来展开内容的,以飞机制造业发展的前世、今生及未来为主线。之后,以中国历史上的两航起义作为课程案例,讲述民航飞机发展的起始,让学生对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有所感悟。接着讲述飞机制造业的今生,目前国内飞机制造业的水平及影响。最后讲述飞机制造业的未来,讲述我国在世界飞机制造产业方面的地位及发展趋势,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荣誉感,启迪学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航空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案例二:复合材料零件制造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

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特性,从而对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做一个讲述。

2.案例具体设计

1958年,在国外导弹技术层层封锁的情况下,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孙家栋先生开始进行导弹研究,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第一颗导弹发射。在研究初期,由于苏联团队撤走时把关键性图纸拿走了,导致我国导弹研究止步不前,这时候孙家栋先生带领自己的团队对导弹进行反设计,推导出关键图纸的关键公式,解决了现有问题,而且也为我国导弹设计找到了新的方法。通过该事件与复合材料内容相结合,提醒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既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坚毅精神,也要有举一反三、变通的头脑。

3.教学融合与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及轻工业的发展,飞机上复合材料的占比越来越大。复合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减轻飞机的整体重量,使燃油载重等其他机载重量得以增加,提高飞机的经濟性,还可以利用复合材料的某些优良特性改善飞机的结构强度等性能。故复合材料的使用不是替代金属材料,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首先,讲解复合材料的特性,随后让学生讨论复合材料和前面讲解过的金属材料特性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应用。之后,以孙家栋先生研究导弹时所使用的反设计方法融入课程中,解释了金属材料的使用与飞机总体结构重量之间的矛盾,证明了复合材料存在的合理性及意义,从而凸显了举一反三、懂得变通的思想。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而让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飞上蓝天一直是国人的梦想,让飞机制造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我国飞机制造发展史、飞机制造产业的工匠精神、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将《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相融合,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9-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2020-5-28.

[4]门丽君,魏宏亮.工匠精神视域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23.

[5]支侃买,冯晓兰,梁计锋,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11):65-66.

[6]魏林红,雷晶晶,曹怀春.民航院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实现路径探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30(6):55-59.

[7]何彦虎,王荣扬.基于“三核心”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2):185-188.

◎编辑 尹 军

作者:朱闪闪 郏欣欣 谢中敏

上一篇:医院信息工程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建筑教学改革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