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

2022-04-23

【摘要】阐述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及原则,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校内实训室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实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 篇1: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处境、作用等;包含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深入企业研究等内容,并指出教学内容改革后对学生求职方面的帮助,另外还包含教学内容的整合等,并指出整合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进一步提升;以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依据课程特征运用对应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的应用等内容,从而架构新的教学系统,提升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 电子信息 教学 改革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一)深入企业研究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这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课程系统的建构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虚心聆听前线专家对课程内容的建议,并持续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第一时间反映新学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增强课程的科技含金量,使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时俱进。

比如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当地一些电气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老师深入上述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顶岗实习,明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并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同时派遣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和顶岗实习,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目前需要更多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二)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实践课程

1.以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认真挑选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课应挑选学科知识的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内容。而老师通过讲授基本定义、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将已学到的基础理论用于后续课程的实践。此外,课程内容的挑选应依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求來进行,实现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老师要对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间、各类专业课程间进行科学的调整,剔除重复的教学内容。例如:减少分立电子线路分析和设计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增加表面组装技术课程的比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实践性强的课程。

2.修改教学计划,更新实践教学科目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高职院校隶属专科层次的教育,与一般大学的学历教学模式不同。高职的实践教学,应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拓展思维、培育能力、重视创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对用人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整改,将涉及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减少验证型试验,增加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实用性训练课程。例如: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了PCB制板技术实训项目、电子产品组装、适配的实训项目等等。

二、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依据课程特征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给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然而,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老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针对不同种类的课程形式和特征,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专业核心课程”,应增加总课时数,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使理论指导实践。如开设CAD课程。对于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减少理论讲解,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课程内容。例如:电子商品工艺课程通过对元部件的测验、元部件的组装、元部件的焊接、线路的调试、电子线路的修护等工艺进行反复强调,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熟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有关内容。

而对于一些延伸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精讲,例如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此外,应增加独立添设的实训教学课程,例如:单片机小型系统的设计,使教学和实践完美结合,以课题带动实训。

(二)研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下面我们以“集成放大器”中单元放大电路“差分放大器”为例,来探讨研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1.引导阶段

第一,简单讲解集成工艺的特征,例如:大电容不容易集成、对称电路容易集成等,引导学生得出集成放大器可以运用直接耦合进行集成的结论。之后老师通过PSpice等仿真软件引出集成放大器在周围温度发生改变后存在温漂现象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温漂产生的问题。

2.引导与自我学习的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温漂现象的解决方案,并依据集成工艺的特征找到可操作性强、又能解决难题的差分放大器。之后引导学生从提升共模抑制比的视角出发,对基本差放到长尾差放最后到恒流差放的过程进行完善。

3.精讲与疑问解答阶段

老师应依据差分放大器的特征、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等重难点进行精讲,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讨论和回顾阶段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利用PSpice等仿真软件对基本差放、长尾差放和恒流差放进行仿真比对。之后,对有关差分放大器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助学生理清思路。

高职院校的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专业,怎样培养学生的电路解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应试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改革,而该类改革可以促进“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成型。

参考文献:

[1]李光蕊.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应用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16):199.

[2]杨正权.浅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数字化用户,2014,(8):191-191.

[3]王学斌.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2,(8):235.

[4]黄默,丰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商情,2011,(4):109.

作者:邹洁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 篇2: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优化调整实践

【摘 要】阐述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及原则,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校内实训室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实践。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优化调整 实践

目前,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质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同时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也不断对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及其他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才能满足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新的需求。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优化调整实践为例进行探讨。

一、优化调整的主要目标

在专业调整优化中力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在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方面有所突破,主要目标体现在:一是贯彻教育部有关制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二是反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建设方向和阶段性建设成果;三是反映现阶段电子与信息科技进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四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型,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二、优化调整的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优化调整是实现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是人才质量的有力保障。在调整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在编制实施性课程设置方案时,理论教学总时数控制在1600~1800学时,周学时按20~26学时安排。集中实训可按每周30学时安排。

第二,德育应结合学院德育工作、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进行。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总体成长规律,使德育课教学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职业教育特色。同时,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境管理工作,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生产实习时间不随意减少,但在具体安排上可集中安排,亦可分散安排。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推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参加并通过有关行业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外语等级、中级电工考试等,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整优化实践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立足之本,决定了一个专业培养的是什么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以及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是专业课程设置的根据。

面对电子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出的新的需求,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邀请行业专家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应的调整。

专业培养最终调整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装配、调试、维修和现场管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两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突出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教育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及电子产品维护三大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强调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全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其主要原则如下:

1.知识够用的原则。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培养目标,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不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成性,但必须强调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筛选出相关学科中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内容,结合实践教数学和技能训练,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2.知识实用的原则。课程设置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精选内容。

3.技能加强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在保证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内容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必需”和“够用”的基础知识,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技能的“必需”和“够用”上。

根据上述思路,专业课程调整如表1所示。

每一个学习领域设置了若干个课程群,每个课程群一般由1~3门课组成。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了国家素质课程、素质提升课程和校本素质课程群。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设置了职业核心课程、职业主干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等课程群。

职业素质课程领域提供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及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素质。

职业主修课程领域提供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并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是形成本专业特有核心领域的关键课程。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提供了围绕专业技能的使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潜能与发展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育。这类课程呈动态变化,以保证培养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三)师资结构的调整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当前师资结构为:教师3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约44%。在学历结构上,目前有硕士16人,本科16人。在职称结构上,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约为22%,中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约为41%左右,初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约为38%。在师资队伍结构上,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缺少来自企业一线高技能“双师型”教师。

为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中半年到企业实践且参加应用技术开发等途径培养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校内老教师帮扶新教师机制,使新教师业务水平得以提高,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通过“八个一”建设工程来体现,每个学期让每个教师制定自身素质提高计划:联系一个企业、加入一个团队、教授一门(新)课程、熟知一项(新)技术、进行一项教改、撰写一篇论文、提出一项建议、参加一项活动。

(四)校内实训室的调整

校内实训室承担着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是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养成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室的调整依据三个方面:一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一体化教学的需求;三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当前,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主要有如下关键过程:需求分析—方案论证—仿真—电路设计—电路安装及测试。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建立方案论证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电路设计实训室—安装测试实训室。具体调整方案如下:一是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在原有PLC应用实训室、单片机技能实训室基础上进行改造,分别改造为仿真实训室及电路设计实训室,同时新建方案论证实训室、安装测试实训室、开放实训室。二是为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建成后各实训室还可作其他用途:方案论证实训室还可作多媒体教室使用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仿真实训室还可作为PLC课程的专业课程实训室使用,电路设计实训室还可作为单片机课程的专业课程实训室使用,开放实训室还可作为学生创新基地。三是实训室建成后将采用仿企业的管理方式,同时建立实训室局域网络,学生在方案设计实训室、仿真设计实训室、电路设计实训室及测试安装实训室完成的各个项目阶段的设计文件通过局域网在各实训室间进行传递。

(五)其他调整优化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利用各种兴趣活动和开放实验室、创新工作室,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和电子竞赛活动;同时通过优秀生培养,让每个专业教师带领几个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就业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洁.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硅谷,2008(22)

[2]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6)

[3]褚元娟.浅议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科技咨询,2006(20)

【作者简介】苏 波(1980- ),男,湖北公安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

(责编 吴 筱)

作者:苏波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 篇3: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AutoCAD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AutoCAD课程的教学內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讨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AutoCAD 高职 课程改革

AutoCAD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电路、通信等诸多领域,其极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大大提高了制图人员设计、绘图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成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为了能适应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笔者尝试着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AumCAD课程进行改革。下面主要介绍改革的思路、方法与建议。

一、现状分析与课程改革必要性

1 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Au-mCAD课程,且许多院校在开设该课程时,不分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以机械制图入手,结合Au-toCAD软件教授学生学会使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显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也是从学习机械零件图开始来学习CAD软件。在教学方法上,很多院校的老师都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投影教室对课本的理论按顺序逐条介绍命令和参数的使用,学生在下一节课到机房上机练习老师讲过酌命令,绘制一些零件图。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到跟机械零件无关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而且只能简单的掌握CAD的一些绘图命令,对于工作岗位中所接触的通信机房平面布置图。却不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学到的命令及制图知识来完成。

2 课程改革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所以在AutoCAD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讲解演练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绘制上,把要学习的命令融人到具体实例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及以后的工作岗位定位,按照工作过程,设计与职业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从事该职业工作任务的相关职业技能。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AutoCAD课程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探索。从上述可见,对传统的AutoCAD课程进行改革,是适应当前高职的改革目标,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AutoCAD课程改革方案

1 职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从传统的结果导向模式向现代的工作过程导向模式转变,从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伴随着这场革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模式正逐渐被“学生中心”模式所取代。现代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主要是面向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安装督导、调试与运行维护或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等岗位。AutoCAD课程与这些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是:安装督导岗位需要能看懂和绘制通信机房平面图。调试与运行维护岗位需要能看懂通信机房平面图。因此,Auto—CAD课程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应该是针对通信工程施工图纸的看图和绘制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通信机房平面图的绘制便是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2 课程內容设计

本课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从通信工程施工图纸绘制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和序化学习内容。以通信工程图纸绘制任务为载体,按照教育性要求,创设由简单图纸绘制到复杂图纸绘制任务的学习情境。根据通信工程施工图纸的难易性,从简单到复杂将该课程划分为4个学习情境,具体任务与学时如表1所示。

3 课程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把“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下面几点来组织教学:

第一,课前按照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设计方案。

上课前,教师应精心挑选符合学习任务的典型通信工程图纸,并提出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时间安排及内容等。然后分析该工作任务内容,拆分画图步骤,结合AutoCAD相关命令操作,组织学习要点,列出画图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二,课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

上课过程当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绘图任务,并向学生讲授要完成该任务所要使用的AutoCAD命令、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要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训教学。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举一反三、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有机融入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上手快、学习好的学生,可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课后合理评价,总结学生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绘图任务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绘图任务完成结果进行仔细地审阅,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把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与缺陷进行总结,在下一任务之前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不再重复原先的错误。

第四,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硬件条件。

1 在实施教学时,每一位任课教师直接指导的学生数不能太多,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且每一位任课教师直接指导的学生数以不超过20人为宜。

2 实施AutoCAD课程教学,校内应创建AutoCAD制图实训室,具备有40个操作工位(按一个标准班40人计算),配置40台电脑、AutoCAD软件、打印机、多媒体等设备,为课程现场教学和学生AutoCAD制图训练提供条件。

4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它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因材施教的基本依据;对学生来说,它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

AutoCAD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比较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做法来确定课程成绩,显然是不够合理的。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平时知识掌握情况和最终上机画图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平时作业(50%)、期末考试(40%)、纪律学风(10%)。

其中,平时作业为:10个绘图任务分为10次作业,主要是上交10张平面图,采取学生互评(占40%)和教师评价(占60%)的方法进行考核,然后将乎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为:以上机画图的形式进行考核,由教师评价定出期末成绩;纪律学风为:包括学生考勤、学习态度、职业素质、上交作业情况等,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加以监督。

三、结语

笔者在本院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AutoCAD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上述的课程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现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掌握CAD绘图的方法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为通信行业输送合格的高职类人才。

作者:林修杰

上一篇:信息技术人才电子政务论文下一篇:质量成本会计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