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论文

2022-04-2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开发与实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论文 篇1:

高职课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等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结合基金项目①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随着逐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我校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积极以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内教学、书本教学、灌输式教学等方法进行了颠覆性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学生毕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里结合武汉市内桥梁建设项目多的特点,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桥梁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际桥梁施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并将项目里的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经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此教学过程中,项目是导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交流协作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桥梁工程施工》是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下部结构施工两个部分,大都是典型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工程中采用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作导向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感性认知)→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解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实训(在实践环节中发展理性知识)。

2.教学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本课程中“桥梁桩基础施工”为例讲述其实施的4个步骤。①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现阶段学校周边正在施工的桥梁工程项目——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施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二七长江大桥桩基施工视频录像、图片及讲述报章杂志的相关报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引入内容包括大部分教材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例如桥梁下部结构的组成、基础的类型、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钻孔方法、清孔的方法、容易出现的事故及处理等桩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②给学生展现大量工程图形信息,表达出工程实体,其具体、直观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展现具体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图形信息为主、文字为辅的多媒体方式,介绍实际桩基础施工工程,包括施工准备、钢围堰施工、灌注桩施工等内容,例如其中环节围堰如何定位,为什么采用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如何制作,如何下水及浮云施工、再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及其资料研究,桩基施工时准备护筒及制备泥浆及钻孔方法的详细过程等基本信息,本教学过程中只提出问题,并不解答问题。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工程氛围中,教师应使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触觉,并带着强烈的求知进入下一步骤的理论知识学习。③结合第二步骤提出的问题,教授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结合第二步骤提到的工程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教授。讲解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形成有的放矢、目的性较强的课堂讲授,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围绕二七长江大桥下部结构的基础为什么选择桩基础,桩基础的优点有哪些,桩基础是如何施工的,双壁钢围堰施工的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学生学习到了桩基础的特点及其整个施工环节当中遇到的包括围堰、钻孔、灌注等理论知识点。通过以上三步骤,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础施工理论知识基本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学生此时可以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④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新的工程问题。这个步骤是在前面三个步骤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理论知识构架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出新的工程问題,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意过程当中将所学理论知识的发展运用。可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模拟施工现场项目部的方式进行此过程。例如介绍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工程概况,了解其主塔墩深基础的形式分析其是否采用桩基础,并与二七长江大桥的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总结。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发展式的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此用来解决没有遇到过新的工程问题,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三、“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其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更了解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授课教师应具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投身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3.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本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及问题思考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教改教材,应选择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或按学习情境划分,要注意各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及提出问题的承接性,特别在教学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提的问题必须符合理论知识教授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选择将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分成先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再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做到按照施工顺序来教授。

2.作为导向的施工项目应既能反映该项目要表达的理论知识,又要尽量地反应出道路桥梁行业施工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尽可能地选择学校周边不远处的桥梁施工项目,在教学步骤1和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施工现场参观,更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鉴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特点,教师有大量的桥梁施工项目可供选取与归纳。

3.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考试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加大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及动手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

[2]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6).

[3]叶作楷.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注释:

①水利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2009年度立项课题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三点一线两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

②(水利部办人事【2009】144号)《桥梁工程》荣获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作者简介:余丹丹,女,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负责人,道桥教研室主任,讲师职称。

作者:余丹丹,严筱,龙振华

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开发 实践 教学效益 质量

引言

教高[2006]16号文,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4条明确指出,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职业这个中心,学生应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显然,旧的课程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要求,因而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案例、录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操作,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专业素养,安全文明施工的良好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胜任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2.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进施工图纸会审;(2)能编写桩基础、承台、墩身、梁施工方案;(3)能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4)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能进行内业资料编写;(6)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基本能力。(7)能根据新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3.知识目标:(1)了解市政桥梁结构的组成;(2)掌握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流程和常用施工方法;(3)掌握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编制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桥梁工程施工内业的基本知识;(5)了解桥梁工程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基本知识;(6)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对其进行再学习。

4.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能胜任市政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二、课程内容设计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依托于市政工程技术学院新设置的《市政道桥施工实训车间》和《道桥结构模拟实训室》,利用道桥工程施工实训车间,完成钢筋加工实训;模板安装实训;完成桥梁桩基超声波检测实训;钢筋保护层测定实训;完成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坍落度、强度等工艺实训;利用道桥结构模拟实训室使学生能直观了解各种市政桥梁类型;完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配筋、缆索吊机拱桥、悬臂施工桥梁、转体施工拱桥、顶推施工梁桥工艺流程实训。

本课程主要以两个实际工程项目载体,一是“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施工,二是“酉水河特大桥 ”施工。通过这两个实际工程设置本课程的五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再分别完成若干个小任务,以达到学习、训练的目的。

三、课节设计

第一堂课设计:(1)展示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2)展示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展示教学项目:技能训练项目。

人为拟定项目化教学的真实场景:市政道路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甲方,教师)为加快基础建设,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路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学生),对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进行施工建设。

乙方组织项目组(全班分多个项目组进行承台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由项目组组长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

项目实施结果考核:由甲方代表组织人员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评议(每组进行互评、自评),填写验收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接收。

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中,要注意培养综合素质:企业规范文档的编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全第一意识、业主满意工程,引导学生学习查阅图书、网络资料、整理资料等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四、考核方案设计

1.考试组成: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把考核重点放在平时的项目实训上,每个项目打分都以百分制。总分由过程性评价70 %;终结性评价 30%两部分组成;考勤分旷课1节扣3分,事假病假扣1分,迟到1次扣1分,旷课累计达6节取消考试资格;对表现特别突出同学适当加分,比如有创新性,有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2.说明:(1)报告要求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情况,直接扣为零分。(2)所有项目都要按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做,否则适当扣分,直到该项扣完为止。同时,若发现抄袭情况,直接扣为零分。(3)《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学习评价表(见表2):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实行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注重了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克泉.构建高职专业建设的五角星模式[J].职教论坛,2007,(3):34-36.

[2]凌云,李尚群.高职课程选择的基本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4-27.

[3]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3-3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Municipal Bridge Construction’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LI Bao-chang1,GUO Li-rong2

(1.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 150025,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Key words:course;development;practice;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quality

[责任编辑 魏杰]

作者:李宝昌 国丽荣

高职桥梁工程施工论文 篇3:

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 要:经过对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调查、对比、分析,并结合多年的实践,提出了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原“1.5+3个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实施后深化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并将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土木工程类专业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探索,认真分析了近几年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现状,得出了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土木工程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及安装、建设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等施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八大员”,即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资料员等。二是施工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同时具有上岗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即学生毕业就能直接工作。

针对上述两个基本特征,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在原有“1.5+3个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平台,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基于土木工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融入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岗位工作标准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结合东北寒区特点,采取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培养满足土木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岗位扎实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一阶段(1+0.5学期,秋、冬、春季),在校内学习,进行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和部分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工程测量实训室和引企入校的工程质量检测站,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0.5学期,夏季),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测量等专业技能训练,到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及要求的感性认识。

第三阶段(1+0.5学期,秋、冬、春季),在校内学习,进行部分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道桥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工场、道桥工程管理实训室、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站等实训基地,以土木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施工、工程检测等职业能力。

第四阶段(0.5+0.5学期,夏、秋季),生产实习阶段。校、企、学生三方签订生产实习协议,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测量、材料检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训练,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并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校选派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生产实习进行管理。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第五阶段(0.5学期,冬季),学生回校学习再提高,依托路桥工程管理等实训室,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为主,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造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综合职业能力,并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建设厅的职业资格考试。

第六阶段(1学期,春、夏季),学生全部到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施工安装、建设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给排水工程技术、供热通风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根据预就业岗位需求,选择毕业设计内容,进行顶岗实战,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为主,校企共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负责对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学校老师分片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受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熏陶,能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此阶段学生基本实现预就业。

2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试点班进行实施,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看,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在试点班级的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路桥工程测量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任务单进行相应的资讯,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决策,然后小组分工进行任务的实施,并进行检查,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团队协作意识也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在为学校测绘校园平面图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积极报名参加,并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学生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点班级的专业认识实习中,学生到施工现场感受到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责任重大,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回到学校学习时,责任心明显增强,明确了学习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标,都能够认真主动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以往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被动学习,又因为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是身在课堂心在外。试点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脑、眼、耳、手共用,教师由授课变为引导、答疑、解惑,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靠自己资讯和团队协作来完成,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谁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给整个团队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试点班的第一学期就安排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将企业中真实的工程案例带入课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识图技能训练,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在“名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实战演练”,因此,学生的建筑识图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3 “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经过“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的才培养模式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构建了基于土木工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和企业调研,确定了毕业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八大员”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分析确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要求,制订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搜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制定完善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应用数学、汉语言表达与沟通等3门基础核心课程和路桥工程测量技术、寒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路桥工程检测技术、土建工程力学应用、桥梁结构设计、路桥工程造价、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等26门土木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接企业技术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八大员”岗位资格标准。

三是专业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共同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环节完成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对接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模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是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施工一线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特色教材编写小组,结合企业的施工案例和“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成果,参照学生就业岗位具体工作操作规程,校企共同编写、正式出版了10本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并编写了10余本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五是以学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八大员”岗位资格考核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考核标准,打破了原有结业性考核模式,课程考核标准对接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过程考核,使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学生毕业就能持证上岗。

六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学生在中国建设学会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算量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工程造价技能”赛项荣获一等奖;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省建设厅组织的施工员、技术员等“八大员”职业资格考试,全部通过,实现“双证书”获得率100%;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参加生产实习期间,由于表现超群被企业直接录用。

综上所述,“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的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程桢 杨化奎 马利耕

上一篇:科技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加强公路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