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控对内科医院门诊高危病人满意.部病人抵达候诊室均由接诊护士选用医院门诊设计制作的护理风险管控评定量表开展风险评价.将冠心病、高血压、支架手术、糖尿病患者等列入风险范畴,共选择高危病人100例并将其列入实验组;另按1∶1占比,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护理风险管控执行前医院门诊就医的病人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1:

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患者,经过两组患者同意后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A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40例)、B组行跌倒风险分级管理(40例)。比较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比较其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管理后,B组病人的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优势显著,P<0.05 显示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通过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在康复科的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后,发现使用此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项措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康得科患者; 护理管理;

所谓跌倒,是指因为意外摔倒而滑坐在平地或者低处,患者并无意识丧失情况存在。有调查显示,目前医院每年接收到的各类意外的事故中,跌倒引发的意外位居高位,高达80%以上,每年医院康复科因为跌倒进行康复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很多患者均有并发症存在。这些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增大身体各方面机能减弱,行动不便而引发的跌倒。所以,如何更好的的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康复科护理中的主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跌倒病人,经过两组患者的同意后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研究。A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40例)、B组行跌倒风险等级护理管理模式(40例)。分析两组研究资料,A组病人年龄在35-79岁之间,均数(59.25±2.14)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8例、12例;B组病人年龄在48-82岁之间,均数(60.31±2.26)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7例、13例;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方法

将常规的护理管理给予A组病人,风险等级护理管理实施于B组病人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护理跌倒风险等级管理计划:建立跌倒护理风险等级管理的制度及应急方案,对护理人员制定倒班制度,避免科室中出现差错事件,降低安全隐患,确保护理的安全性【2】。②提升护理水平: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护理人员护理的过程发生问题进行分析,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的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对于护理人员的考试结果采用严格的奖罚制度,促進护理人员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3】。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跌倒的风险等级,低级、中级和高级,在病人的活动区域设立风险等级提示牌,在地面湿滑的情况下,提示患者在下床走动过程中应谨慎小心。定期对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防范知识宣传,保持房间通风,阳光充足。而有中级跌倒风险的患者,给予患者在用药上的指导外,对于患者活动的区域范围,确保无任何障碍物,室内地面保持干燥,阳光充足。而有高级跌倒风险的患者,除针对初级和中级患者的布置外,在患者的床边和卫生间以及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护拦扶手。护理人员提高对其的护理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管理事件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数据都行卡方值来进行检验,以n%表示,2020年-2021年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所有考核数据都进行SPSS20.0软件数据包来计算,显示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进行跌倒风险等级管理的病人所有考核之间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2 结果

通过下数据呈现:A组40例患者非常满意有15位,占比37.5%,基本满意有14位,占比35.00%,不满意为11位,占比27.5%,护理总体满意情况有29位,满意度为72.5%,B组非常满意有22位,占比55.00%,基本满意为15位,占比37.5%,不满意为3位,占比7.5%,护理总体满意有37位,占比92.5%。B组护理满意度尤为突出占比92.5%显高于A组72.5%,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高度肯定。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3 讨论

跌倒在康复科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以减少病人跌倒的风险,对于病人的护理安全有所保障,减少差错、纠纷,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跌倒风险等级管理的制定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跌倒的发生。随着医疗界的不断发展,跌倒风险等级管理逐渐被应用于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等级管理应用康复科护理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郎旭浩.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03):139.

[2]苗霞,戴元君.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3):381-382.

[3]向英,谈莉莉,何东梅.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9):45-46.

作者:张守田

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控对内科医院门诊高危病人满意.部病人抵达候诊室均由接诊护士选用医院门诊设计制作的护理风险管控评定量表开展风险评价.将冠心病、高血压、支架手术、糖尿病患者等列入风险范畴,共选择高危病人100例并将其列入实验组;另按1∶1占比,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护理风险管控执行前医院门诊就医的病人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护理风险管控的执行情况,并对比护理质量管理执行前后医院门诊高风险、病人满意率及恢复效果。结果: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执行护理风险管控后,内科医院门诊高危病人满意率及生活品质评定量表各层面得分均明显升高,并显著高過护理风险管控执行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控对内科医院高危病人满意率及恢复效果均具备关键实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内科医院;高危病人;恢复效果

近些年,在我国医疗水平和群众健康教育水平拥有一定的发展与提升,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与自身防范意识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诊疗工作的深入护理风险也有所增加。医院门诊作为医院诊疗的关键部门,不但人员流通性强,部分病人就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病情严重与病症突然的情况,此类突发性现象虽未在医院科室不良事件范围内,但就医出现意外具备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病人与亲属通常缺乏充分的准备,加上对医学特征掌握不足,故一旦发生不良影响非常容易造成医患冲突。因而,怎样有效地评定医院门诊高危病人,避开就医突发性意外事故,初期发现病人微小的病况,提高内科门诊高危病人治疗通过率及病人满意率,恢复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关注。

1材料与方式

1.1一般材料

医院门诊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医院门诊执行护理风险管控,全部病人就诊后均由接诊护理人员选用医院门诊设计的护理风险管控评定表开展风险评估。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支架介入,患者等列入风险范围,挑选经评定量表评定合并以上一项的就医病人作为内科医院门诊高危病人,共挑选高危病人100例并将其列入实验组;另按1∶1占比,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护理风险管控执行前于医院门诊就医的病人中挑选100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龄18~30岁30例,30~39岁15例,40~49岁15例,50~59岁30例,≥60岁10例;冠心病50例,支架治疗2例,糖尿病患者20例,血压高10例,脑梗塞10例,脑溢血8例。

对照组男30例,女70例;患者年龄18~29岁20例,30~39岁10例,40~49岁20例,50~59岁45例,60岁及之上5例;冠心病20例,支架治疗入20例,糖尿病患者20例,血压高10例,脑梗塞10例,脑溢血10例。

2组内科病人的基本资料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对比性。

1.2护理风险管控方式

(1)创立护理风险管控工作组,工作组人员包含护士长1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在其中护士长承担综合护理风险管控计划的制订与设计,护师承担材料梳理,并由主管护师落实。

(2)护理风险管控计划方案执行∶①搜索门诊病人就医风险;②设计门诊病人评定表,全部病人开展风险评价;③具体指导护理人员应用评定表,评定既往史,筛选出潜在性高危,病况转变病人;④系统化学习培训相关规定,使其了解病人情况,提升抢救工作能力及对各类紧急事件的解决能力;⑤对评定出危重症和病况转变病人,依照规范步骤,确保门诊病人病况最短期内获得救治,提升救治通过率;⑥修订高危病人的就医流程。

(3)护理风险管控安全防范措施执行∶①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分离危重症病人,防止进到一般内科候诊室。②内科接诊护理人员对全部进到诊区病人的既往史,服药史,主述,病症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定,评定出存有潜在风险的病人直接与医生沟通,及时分配就医。③每星期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考核。每日开展晚交接,对存在和发生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处理;④按时检查高危的疾病及群体

1.3观察指标值

①满意率∶选用石景芬等研发的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评定量表点评满意率,该评定量表包括认知情况(HB),护理技术及心态(SA),护患沟通(DPC),环境设备(CF),感知情况(HV)等5个层面,总共18个内容,以Likert7评定量表记分,得分越高,病人满意率越佳。

②恢复实际效果∶选用生活品质评定量表(SF-36)得分越高,生活品质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选用x2检测;计量资料组间行单独样板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率分析

是时候患者总体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患者恢复实际效果

生活品质评定量表(SF-36)发现实施后的整体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别明显,(P<0.05)。实施前总评分(62.35±16.74)分,实施后(85.23±16.25)分。

3 讨论

医院门诊作为病人就医服务的第一站,病人较多,疾病繁杂,加上医院门诊资源不够,空间规划不集中,造成病人候诊室时间太长,提升潜在高危病人就医时意外事故的风险,本科学研究显示病人潜在风险以冠心病,血压高占多数,次之为糖尿病,其他病人中以腹疼病人较多,也是有部分大龄单独就医或行动相对性不便的病人,这也进一步提醒进行护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内科医院门诊冠心病,血压高等就医病案较多,执行护理风险管控可根据前瞻性护理及合理干预改进该类病人的就医满意率以及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晓华.对普外科门诊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5):32-33,36.

作者:王士芹

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3:

电休克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討电休克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传统护理干预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组。所有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传统护理干预组采取普通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治疗准备等综合护理。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PANSS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干预组BPRS评分及PANSS量表评分为(23.21±3.05)分、(71.93±10.61)分,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36.19±6.79)分、(95.29±1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为(7.78±1.82)d,短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9.97±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综合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电休克;BPRS评分;PANSS量表评分

[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Schizophrenic patients; Electroshock; BPRS score; PANSS scale score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慢性、反复、高度致残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思维、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功能的障碍,该病影响全球人口的0.1%~8.4%。由于该病属于严重的精神疾病,除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还需重建患者的精神世界,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1-2]。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一般意识清楚,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存在认知障碍。该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衰退和精神残疾。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均有显著效果。电休克疗法具有惊厥轻微、恐惧少、见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并发症少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治疗。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高,但治疗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治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3-4]。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对采用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传统护理干预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组男19例,年龄20~56岁,平均(38.2±1.3)岁;女16例,年龄19~57岁,平均(38.5±0.9)岁。传统护理干预组男16例,年龄23~53岁,平均(38.1±1.2岁);女19例,年龄23~58岁,平均(40.5±0.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病历完整;(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交流沟通障碍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传统护理干预组行常规护理流程,完善电休克前的器械和环境准备,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告知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综合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流程:(1)治疗前心理护理:电休克治疗前,部分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对电休克治疗产生误解,容易产生紧张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及时安抚其紧张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法和效果,介绍操作流程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情况,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2)治疗前患者的准备:在治疗前进行详细的生理生化、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禁忌证;术前1 d嘱患者洗头、洗澡;术前8 h禁食、禁水;手术当日早晨停止服药,术前30 min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详细记录。体温>38℃,脉搏>130次/min,血压>160/110 mmHg者,不予治疗。嘱患者穿宽松衣物,术前排尿、排便、摘除眼镜、活动假牙、发夹及各种配件,女性患者卸除口红、指甲油。(3)治疗前物品准备:MECT房间应安静、宽敞、明亮、定期消毒,治疗前备齐各种物品、药品、氧氣等。(4)治疗期间护理:指导患者放松平卧,解开衣领和腰带,将小枕头放在患者肩胛处,打开静脉通路;连接各类检测设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电量,放置脑电图电极和治疗电极时可用穿孔胶带固定,避免脱落,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和瞳孔情况。按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和麻醉剂依托咪脂乳0.3 mg/kg,并配戴加压面罩吸氧。观察麻醉剂的反应,睫毛反应消失后,按医嘱静脉注射肌松剂琥珀酰胆碱1.0~1.5 mg/kg。当患者肌肉放松、自主呼吸停止时,立即放置口腔保护器,按年龄、体重、能量百分比进行电休克治疗。(5)治疗后呼吸道护理:电休克治疗后监测患者意识、呼吸、血压等体征,并进行软呼叫,判断患者是否苏醒。如患者未完全清醒,则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姿势,将头向一侧倾斜,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拉起挡板,必要时采取限制性措施,确保患者安全。(6)治疗后饮食护理:术后加强患者饮食指导,治疗结束后2.5 h进食,按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原则顺序进食。如患者饮食不佳,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7)待患者意识完全恢复且无明显不适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继续观察治疗后的情况。如患者有一过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周内出现短期记忆障碍,不需要特殊治疗,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稳定其情绪,确保治疗依从性,同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的情况。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BPRS量表归纳为5类因子:(1)焦虑忧郁包括1、2、5、9四项;(2)缺乏活力包括3、13、16、18四项;(3)思维障碍包括4、8、12、15四项;(4)激活性包括6、7、17三项;(5)敌对猜疑包括10、11、14三项。每个因子分,即因子所包含项目得分的算术平均数,为1~7分。总分18~126分,分值越低病情越轻[5]。PANSS量表评分:总分30~210分,分值越低病情越轻[5]。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5项内容,包括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及时响应呼叫、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的巡视,每项0~2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BPRS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PRS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干预组BPRS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评分为(23.21±3.05)分、(71.93±10.61)分,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36.19±6.79)分、(95.29±1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中,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及时响应呼叫、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的巡视5项评分均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为(7.78±1.82)d,短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9.97±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总发生率为2.86%,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7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4,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通常与社会原因和心理状态有关,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康复护理。MECT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治疗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护理措施的周密落实是安全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保障[6]。

电休克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该疗法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护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用短电流刺激其头皮,从而诱导患者大脑节律性活动,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有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9]。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各项护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心理认知障碍,促进病情迅速好转,并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稳定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正确筛选治疗适应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治疗结束后的生命体征监护、预防并发症,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10-11]。综合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先进护理理念,也是目前网格卫生机构大力倡导的护理模式。以“优质、舒适、高效、低耗”为基本护理原则,以患者实际需求为护理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护理效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综合护理用于电休克治疗过程,可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密切医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灵活的排班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护理疲劳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精力充沛地开展护理工作[12-16]。

本研究传统护理干预组行常规护理流程,综合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流程,比较两组BPRS量表评分、PANSS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BPRS量表评分、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干预组BPRS量表评分、PANSS量表评分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中,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及时响应呼叫、健康教育、治疗过程巡视5项评分均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綜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于文红,李志新,赵静,等.发病年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10):1207-1211.

[2] 顾静莲,王玲,沈颖,等.支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568-2571.

[3] 牛艳,杜娟.优质护理对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3):545-547.

[4] 衡焱玲,于笑艳.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9,35(8):1894-1895.

[5] 宋宝华,戴红,杨胜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16-119,123.

[6] 郁京萍,蒋菊芳,姚惠珍,等.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138-142.

[7] 严芳,成杰,张艳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321-326.

[8] 孟建凤,姜诚勇,凌迎春,等.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9):1417-1419.

[9] 王星星,施忠英.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95-1398.

[10] 曾秀丽,黄仕善,周爱花,等.关爱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自知力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687-1690.

[11] 钱援芳,万如.1例妊娠末期合并松果体细胞瘤术后颅内高压及精神分裂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20-122.

[12] 严芳,姚丰菊,李拴荣,等.同伴支持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545-1550.

[13] 赵靓,李明子.1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从过度依赖转变为自主生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352-1355.

[14] 林晓霞,林尖金,刘倩倩.耳穴埋豆结合综合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MECT后头痛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0, 18(8):106-108.

[15] 孙福玲,李兆秀,王倩.心理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9):69-71.

[16] 张晓丹,姚俊瑞,程振卫.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2):135-136,160.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邬春丽 孔甜

上一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论文下一篇:小城镇城市生态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