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认知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乙组的护理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老年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老年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浅析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方法:将作为研究对象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按照我院精神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满意度,另外,統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为2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保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为患者更好地服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影响;

为了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48.13±5.21)岁。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作为研究对象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按照我院精神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满意度.另外,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2)患者住院时间大于一周;3)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4)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或者监护人本次研究的目的,取得家属同意并且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2)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其他脏器功能衰竭;3)家属为签署知情同意书;4)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资料上,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老年精神科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再赘述;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对医护人员强化风险教育:很多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高,往往在工作中会造成差错,因此,在岗前培训、每日例会以及每周总结大会上都要高度强调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此外,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制定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以使得损失降至最低;2)强化责任承担制度:每日轮流排班对整个科室的潜在风险进行安全检查,比如病房床边的以及楼道走廊的扶手是否结实牢靠,锋利物品有没有按照要求收纳进入储物柜,窗户的防护栏是否关紧,患者及其家属有没有携带锐器或者易燃易爆物品等等。采取三级护理责任承包制度,护士长-护理小组长-组员,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等等,并且定期进行科室安全隐患管理抽查评比,纳入个人年终考核;3)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有哪些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伤害,引起家属的足够重视.避免家属误解,尽量减少医患纠纷,与家属多交流也能取得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更好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设计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测评表格,在患者神志清醒时填写,并对每位患者的得分进行评估,对比分析;详细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或者纠纷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为2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如下表一:

2.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如下表二:

3讨论

我们都知道,精神科是所有医院的高危科室,患者在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可能发生多种不良事件,有时候不仅伤害患者本人,也会伤及家属和医护人员,此外,患者坠床、摔倒、误服药物等事件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其他科室的患者,基于此,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敏锐的风险意识,要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在精神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以下作用,首先能够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患于未然,其次能够估计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14小时连续不断的服务,另外,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总而言之,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精神科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保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为患者更好地服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娟

老年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认知疗法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认知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乙组的护理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认知疗法;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效果

认知疗法属于心理治疗方法,其在临床精神疾病治疗中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的目的主要针对患者的精神病行为进行治疗,改善其认知状况和观念,并予以纠正。医院以往主要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疾病患者,并配以常规护理,但未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认知法也发展得愈发完善,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效果[1]。为此,本文将对认知疗法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一共收治64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5例,对本次研究内容均有知晓的权利,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甲组52-73岁(63.34±2.36),乙组53-74岁(64.46±2.47);性别:甲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乙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病程:甲组2-5年(3.41±1.14),乙组1-5年(3.12±1.25)。对比甲乙组的资料,两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如下:常规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疏导其心理不良情绪等,在此基础上给予乙组认知疗法干预如下:1)营造封闭安静的治疗环境,如医护人员自觉关闭手机、患者除饮水和上厕所外不能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等,确保患者治疗的持续性。准备充足的治疗物品,如水杯、桌椅、纸笔等。2)治疗师针对治疗过程予以反复讲解,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师治疗。运用各种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如绘画、量表等,让其对成长过程中的家人、亲人进行回顾,如父母、朋友、老师、爱人等,并思考从中所得和付出,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亲人等的感激之情,同时纠正改善患者的性格认知歪曲,完成治疗后,让患者写出自身的体会,然后二次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以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判定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OSIE评分对比

甲乙组患者间的NOSIE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2.2 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对比

甲组中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和配合度均有18例,其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均为72%,而乙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分别为96%(24/25)和88(22/25),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

3.讨論

医院精神科主要收治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类型的患者,虽然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有着不同的认知缺陷,但其心理都比较病态,会存在许多的认知、判断等错误。而且,错误认知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带来严重的影响,即患者心理会产生许多的负面情绪,进而会给患者疾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2]。内关认知疗法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治疗,可纠正患者的思维和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信念和认知观念,缓解其消极情绪,减少其不良行为。本文通过应用认知疗法,虽然在不同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影响下,患者对认知疗法的理解也会一定的差异性,但该方法能激发所有患者的生活情趣,改善其不良行为和情绪,加快其社会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在个人卫生、社会功能和社会兴趣上的评分明显高于甲组,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显著高于甲组(P<0.05),说明认知疗法对于精神疾病治疗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认知疗法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和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琦,宋欣欣,殷军波.内观认知疗法在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009):39-40.

[2]张长玲.内观认知疗法在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011(029):171-173.

[3]刘立红,李振国.认知疗法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2018.

作者简介:尹晶(1986.7),女,汉,内蒙古赤峰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作者:尹晶

老年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

摘  要:目的  探讨给予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干预后的安全隐患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安全护理组患者给予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不良事件(跌倒、坠床、自伤、伤人、误服药)总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结果  安全护理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护理方式有效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性以及促进预后。

关键词:老年精神科;安全护理;护理满意程度;不良事件;生活质量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情形下,老年人群因为器官功能减退,应激水平、免疫功能、自身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均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进而成为社会主要的弱势群体[1]。老年精神疾病作为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并且伴有诸多慢性疾病,住院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给予合理安全护理,可保证患者安全,意义显著。为达到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安全性以及促进预后水平的目标,本研究探讨了给予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干预后的安全隐患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4.29±2.2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9±1.25)年。安全护理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4.33±2.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3±1.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老年精神科疾病,均满足《安徽省精神分裂症分级诊疗指南》系列要求[2];患者能够下床活动。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存在听力障碍以及视力障碍。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护理、病情观察、精神以及智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生活照护等。

安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护理干预:①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评估管理机制,合理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②认真评估老年患者精神状况以及身体状况,了解其伴随症状以及既往病史,以开展合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③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力度,加強医院风险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保证患者住院环境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④合理完善查对制度以及身份识别,认真记录患者临床信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关注并发症发生情况。⑤加强生活护理力度,协助患者梳头、修剪指甲、洗头以及更衣等,保证床单位干燥以及整洁。如患者长时间卧床,指导家属进行适当翻身,并教会家属科学按摩手法,防止压疮发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对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5个维度进行评分,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程度越高。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自伤、伤人、误服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跌倒+坠床+

自伤+伤人+误服药)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3]: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5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字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安全护理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安全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安全护理组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老年精神科患者而言,其具有显著特殊性,其智力状态、精神等方面同常人相比存在差异,并且常常伴有诸多慢性疾病,病情复杂[4]。当前对老年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常常忽视了患者特点,对跌倒、坠床、压疮等未给予充分预防,从而导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5]。为此,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安全护理力度,认真评估患者存在的风险,明确高风险患者,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对应性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意义显著[6-7],并且可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

部分精神科患者可表现为较差的自知力,对自身疾病没有明确认识,会出现妄想及幻觉等精神症状,从而导致出现自伤以及暴力冲动行为等[8]。因此,此类患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有效减少安全风险,可通过有效实施安全护理、完善制度、加强身份识别以及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以及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给予患者全方位、多层次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患者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护理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无法针对性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无法提高老年患者自身安全性,而安全护理,全面增强了老年精神科患者护理的针对性,充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其具有科学性以及全面性特点,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了充分预防,从而获得了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充分表明了安全护理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安全护理有效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可使护理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可显著提高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性以及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顾丽琴,顾云芬,胡家群,等.微课在老年精神科陪护人员实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05-107.

[2]李晓驷,王克永,董毅,等.安徽省精神分裂症分级诊疗指南[J].安徽医学,2018,39(2):后插1-后插20,封3.

[3]刘敏云,袁洁,刘建明,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疾病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5):90-92.

[4]虞祥娟,顾曙光,季雨婷,等.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10-14.

[5]郁涛,黄文燕,全映波.品管圈在老年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6):159,161.

[6]糜屈,陈浙丽,陈小郧,等.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2):223-225.

[7]黄泽慧,黄燕.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应对策略[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750-752.

[8]邢晓霞.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191-192.

作者:李少华

上一篇:孔子教育方法的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