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纳税筹划在我国问世以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所接受。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是,有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目前许多“纳税筹划”操作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逃避纳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现象,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从事纳税筹划的纳税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失败特点。并也从中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启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篇1:

浅析股权转让中的纳税筹划

摘 要:目前,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的企业选择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企业或股东、自然人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将涉及到各种税收的缴纳,如果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将实现最低的税负。本文通过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税款及税收筹划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股权转让的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

关键词:股权转让;税款;纳税筹划;原则

一、股权转让中涉及的税款

(一)股权转让中股东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自然人作为股东在出售股权时,该自然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然人应按照股权转让收入扣除股权购置原值与合理的转让费用后的20%缴纳。

(二)股权转让后的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转让股权的主体如果是除了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以外的法人实体,则应该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缴纳税款,如果转让股权的法人为国内居民企业,则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率,如果是非居民企业则适用10%的税率。计算基数为股权转让的收入扣除股权购置成本与转让相关费用。

(三)股权转让过程中将涉及增值税

如果法人单位的股东转让上市公司的股份,则应按照金融商品细目缴纳增值税。如果股东转让的不是上市公司股份则不予缴纳增值税。

(四)股权转让相关合同、协议应缴纳印花税

股东在转让股权时会与购买股权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此时转让股权与购买股权双方均应按照产权转让书据细目缴纳印花税,计税的依据就是转让股权的交易额,税率为万分之五。

二、企业在股权转让税收筹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税收筹划必须强化合法性原则

虽然税收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自然人降低稅负,但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均应建立在合法的前提下运行,只有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才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除了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外,税务机关也有义务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税款进行宣传,并强化对企业股权转让税款的监督。

(二)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中应强调稳健的原则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影响,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做出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在若干可供选择的核算方法中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方法,最大保障企业利益。

(三)税收筹划应从企业整体原则出发原则

企业在对股权转让进行税收筹划时,应从企业整体的利益出发,既制定的税收方案不应只关注股权转让税负达到最低,还要考虑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对于企业整体的税负影响。

三、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时应关注的问题

企业在开展任何税种的纳税筹划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所有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这样是保证企业税收纳税筹划方案可行、实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目标的保障,也只有合法性才能使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被税务机关所认同,避免因违反法律所承受一定的税收法律责任与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股权转让涉及的主管部门众多、程序复杂、金额较大,需要企业财务人员首先应了解整个股权转让流程、法律法规规定及税务条款,积极地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讨论、征求意见,保证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方案可行、合法。企业开展股权转让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合法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需要企业税务、财务人员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应关注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工作中,不应只关注纳税额绝对值的降低,而要将股权转让行为与企业未来长远的战略规划、经济利益流入结合起来考虑,避免因一个短期经济行为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受损。由于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后,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家政策出台、行业调控、市场环境、金融利率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个经济行业在当时可能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利益,而随着各种因素的快速变化,将使该经济业务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方案还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风险、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分析

(一)根据股权持有主体的不同进行税收筹划

由于个人所得说和企业所得税在征收范围、税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持股主体,须交纳的税收情况相差悬殊。目前的主要持股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股东、合伙企业股东、自然人成立投资公司作为股东等形式。

①自然人作为股东的税收筹划。如果转让股权的股东主体为自然人,则其在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股权分红及股权转让过程中均应按照个人所得税规定缴纳税款,同时,税务部门对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相关税收缴纳情况强化了监督管理。

②股东为合伙制企业的税收筹划。转让股权的股东如果为合伙制企业,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③股东为自然人的投资公司税收筹划。股权转让的主体如果为投资公司的,其在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或股权分红时,则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此时,股东可以在此空间内享受一定的税收筹划优惠。

(二)通过境外投资开展税收筹划

一些企业集团选择了在某税负较低的国家或香港设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离岸公司,并由以上公司作为国内实体经营公司的母公司。这样一来,股东在转让股权时,由税率较低国家的母公司缴纳税款,其税负将远远低于国内公司适用的税率。但此方法的弊端为,税务机关一旦认定母公司为空壳公司,将把股权转让的主体认定为居民企业,适用于国内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

(三)通过分红降低股权收益

企业或其他组织持有的股权分红时,居民企业免交所得税,股权转让时可以利用尽可能的分红收益减少股权转让。利用此种税收筹划方案应当注意:一是进行尽可能多的股权分红,前提是出让方是控股股东。二是如果股权转让的企业在转让之前账面上有大量的未分配利润,则股东企业在股权转让后将交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转让方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其实就是受让方少缴纳的金额。三是企业股权转让方与受让方可在股东议价过程中将因未分红所形成的股权转让收益进行转嫁处理。例如,甲乙两个法人公司各投入1亿元成立丙公司,成立初期丙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甲乙各占股权的一半,丙公司在经营10年后,所有者权益额达到了4亿元,其中,股本4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各1.3亿元。如果甲公司要将自己持有的股权全部进行转让,将有两种税收筹划方案可供参考:

①甲公司以直接转让的方式需要缴纳的税款计算:如果甲公司转让价格为2亿元,在不考虑转让相关费用条件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2亿元-1亿元)*25%=2500万元。

②丙公司先进行分红后需要缴纳的税款计算:如果丙公司在股权转让之前,将未分配利润1.3亿元全部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甲乙股东,则甲在转让股权时的定价变为了1.5亿元,在不考虑转让相关费用条件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5亿元-1亿元)*25%=1250万元。

(四)通过优先分红代替按照注册资本分红的筹划

按照目前的《公司法》规定,股东应按照注册资本出资比例进行分红,如果企业增资扩股时,原有股东可以享受注册资本出资比例的优先认购权。但是,如果全体股东达成一致意见不按照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分红的,则不受公司法的限制。

(五)股权转让之前进行转增资本的税收筹划

例如,甲企业出资1200万元成立乙企业,但由于所投资企业战略目标与甲企业不一致,甲企业在投资后若干年想将持有的乙企业全部股权予以出售。截至股权出售日,乙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体现的资产额为10000万元,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各5000万元,在所有者权益中股权为1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与盈利公积金分别为3300万元与500万元。如果在不考虑乙企业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甲企业可选择如下的税收筹划方案,以降低企业所得税:乙企业应先将33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与500万元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权,在转让后再由甲企业予以转让股权。按照规定,乙企业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权后的余额最低线为为转增前股权的25%,即1200*25%=300萬元,因此,乙企业在500万元的盈余公积金中只可转增股权200万元。目前,我国对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权的数额未规定上限,乙企业则可以将全部的未分配利润3300万元全部转增股本,转增后乙企业的股本为4800万元,盈余公积金200万元。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乙企业将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转为股权的,税法则不予对甲企业按照股利、红利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也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而税法规定,乙企业将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3500万元转增股权的,则甲企业应按照股利、红利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乙企业在办理完转增股本手续后,甲企业对乙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成本为4700万元,乙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仍为5000万元,只是内容结构之间在金额方面发生变动。此时,A企业将持有的B企业100%股权按公允价值5000万元转让,转让所得为300万元(5000-4700),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75万元(300*0.25%),A企业实际取得的股权转让净收益为3725万元(5000-1200-75),A企业投资成本4700万元中转增产生3500万元投资成本并未产生现金流出。

(六)选择经营亏损或利润较低时进行股权转让

法人股东在股权转让时是否交纳所得税,取决于企业最终的应税所得额的大小,假如当年企业的营业利润为负数,在当年进行股权转让的收益可以弥补亏损,从而较少企业应税所得额。企业如果当年出现亏损,则可以用以后5年的经营利润进行弥补,这样一来,亏损的年度进行股权转让,则可以达到一定的税收筹划目标。例如,甲公司以100万元取得乙公司20%的股权,如果甲自然人在若干年后,将10%的股权以1000万元的价格进行转让,则在正常不进行税收筹划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000万元-100万元)*20%=180万元。但如果甲自然人在转让之前购置了一家亏损900万元的丙公司,再以丙公司的名义去购买甲公司持有股权后并转让,则丙公司(实际为甲自然人)应缴纳的所得额应先抵销其亏损额900万元。

(七)通过服务外包与公司分立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股权转让前,可先通过分立公司或外包服务的方式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抵扣费用,具体税收筹划方案为:

①企业采取外包服务模式进行税收筹划:企业可以将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分解为大大小小的任务计划,并将之项目化,比如企业管理、业务招待、广告费、设计研发、市场调研、业务宣传推广、咨询服务等真实存在且必须执行的日常营销任务,企业再将各个项目成立单独个人独资企业或小型企业,这些个人独资企业或小型企业可以承受各个项目,并开具正规发票,还能享受小型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在税率方面的优惠。

②企业采取分立的形式进行税收筹划。一些集团公司可以将生产、产品研发与销售等环节,单独成立相应的研发公司、销售公司及加工公司。

(八)充分享受股权转让税收优惠政策

股权转让或上市公司股份减持是非常常见的交易形式,上述转让与减持行为一般均会带来巨额的所得,如何对该笔所得进行纳税筹划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如果能够将上述所得装入一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司之中,可以使企业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各地方政府也会为了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及税源等目的,对一些企业给予土地出让金、股权转让方面的优惠,企业应充分考虑这些优惠政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为企业发展节约出更多资金,使企业可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各省份为了吸引外地企业来当地投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例如,在出让土地、财政返还、财政贴息等方面为入驻当地园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极大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财政扶持政策,纷纷选择更改注册地或在优惠地区成立企业的形式,与当地政府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实现了当地政府与企业双赢。因此,企业在编制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方案时,可充分了解当地、并购企业、重组企业所在地政府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文件,抓住契机,尽最大可能享受国家给予企业的各项优惠措施,为企业日后扩大再生产筹集更多发展资金。

(九)尽量争取税务机关“核定”征收税款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法及实施条例中规定,股权转让应适用三种核定方式。对于股权原值方面,当个人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股权购置原值凭证时,因无法准确计算股权成本,应由当地税务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对股权原值进行核实,核实的方式、方法各地方税务机关拥有最终解释权。此时,各地方税务机关就拥有了一定的裁量权,税务机关通常会以验资报告、金融机构函证回函、日记账、股权账簿记录与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章程对比后确定购置原值,以此作为下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因此,对于像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其房价、企业权益发生了迅猛的增长,如果购置原始入账凭证将降低股权转让成本,企业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让税务机关核定股权转让成本的方式,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但同时,核定方式一般适应于账簿丢失、未建立账簿等特殊情形,企业也将面临一定的会计、税务风险,需要企业权衡两者的利弊。

五、企业强化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确保股权交易活动的真实、可靠

财务人员税收筹划工作是建立在合法、准确的原始材料之上的,财务人员应从以下方面对股权转让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一是认真审核股权转让双方董事会纪要、转让协议及公司章程修订内容;二是审核股权转让双方转让时点及上一年资產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了解双方企业真实的资产、盈利情况;三是对股权转让价格进行资产评估,并通过交易平台了解同期、近期同类企业股权转让交易金额,避免因交易金额过高、过低,而面临着税务机关质疑,增加股权转让企业税务风险。

(二)实现股权交易信息共享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在编制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方案前,应对股权被转让方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查询,以获得第一手的资质与经营情况。同时,财务人员应将股权转让信息进行辅助登记,以保证日后开展税收筹划时拥有准确参考依据,也为税务机关稽核提供反馈信息与意见。

(三)对企业股权转让交易进行全程监控

财务人员为了使编制的税收筹划方案更加可行,不可直接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协议、发票入账、编制方案。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到股权转让所有过程中,除了对股权转让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对被转让方经营情况、偿还能力情况及资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避免转让款无法回收。

(四)企业内部应树立股权转让法律意识

虽然股权转让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转让方式,将达到不同的税收筹划效果,也将面临不同的税务筹划风险。企业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股权转让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使其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建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避免企业承受过多的税收法律风险。

(五)税务机关应积极对企业进行纳税辅导

首先,企业方面应主动将税收筹划方案向当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汇报、咨询,一来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二来提高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降低法律风险。同时,将税收筹划方案征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专家意见与建议,利用其独立性、专业性方面的优势,提高税收筹划方案可行性。其次,税务机关方面也应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开展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培训,使其养成依法纳税的意识及提高税收筹划水平,加大税收查处力度,督促企业依法纳税,使企业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宣辰.企业股权转让中的纳税筹划分析[J].财经界,2021(01),175-176.

[2]付凯.关于企业资产重组中的纳税筹划研究[J].纳税,2019(18),27-28.

作者:李珊

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篇2:

纳税筹划失败案例所带来的思考

摘要:纳税筹划在我国问世以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所接受。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是,有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目前许多“纳税筹划”操作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逃避纳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现象,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从事纳税筹划的纳税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失败特点。并也从中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纳税筹划 失败 原因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降低税收风险,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设立、筹资、投资、交易、股利分配、股权转让等各项交易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其首要的特征是合法性(合法性是指纳税筹划符合税法的规定)。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案例必须把握纳税筹划最重要特征——“合法性”,才有可能作出成功的筹划战略。

一、纳税筹划的失败分析

随着税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筹划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关于介绍纳税筹划的书籍很多。一些纳税筹划的精典案例也被人们研究得十分透彻,人们已经有很大的把握去进行实务操作了。然而.仍有许多“纳税筹划”操作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逃避纳税)。如果对这些失败案例仔细研究分析,就会发现失败的原因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不懂稅法原则不能做筹划

其实,要进行成功的纳税筹划,首先应该对税收政策和税法的立法原则有一个全面而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

1.失败案例。某机械制造公司2007年由于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全年实现利润2.12万元。同时,因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该公司于2007年12月收到该县财政部门无偿拔给的技术改造资金40万元。

在如何办理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问题上,公司总经理提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果适当进行一下筹划,将此笔补贴收入转入2008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可以一举两得吗?按这样的处理,即该公司2007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就低于3万元,企业所得税可按老税法规定享受18%的低税率;2008年度又可享受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或20%税率。两项相加,这样就可少缴十多万元的税款。

2009年6月18日.当地税务机关对该公司2007年和2008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公司2007牟收到县财政部门下拔的技术改造资金计入了“资本公积”项目。因此。根据税法规定.主管税务机关最后作出检查决定。责令该公司调增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按42.53万元适用33%的税率,补缴企业所得税13.5795万元(14.0349-0.4554),同时处以一倍的罚款。

2.失败分析。在本案例中.该公司进行的纳税筹划有两点失误:一是补贴收入不符合法定免税条件,该公司取得的技术改造资金补贴,属县政府规定发放,不属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的收八,所以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二是收入确认上不符合新税法法定时间。此笔收入公司已于2007年12月份实际收到而不是2008年,应并入实际收到补贴收入年度即2007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而不能随意计八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来适用新税法。

(二)“太专业”不适合做筹划

通过对部分出现涉税问题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可以称之为会计专家,但对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有些财务人员也熟悉税法。但是。他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为筹划失败埋下了隐患。

1.失败案例。X公司是一家于2006年底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2008年底计划将上市前剥离出来的非经营性资产注入x公司。该非经营性资产12亿元,其主要构成为土地使用权和房产,净资产2.5亿元。若将这笔非经营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属于资产转让行为.需要缴纳一大笔流转税。该公司的财务人员通过纳税筹划采规避税负。其做法是:先以该非经营性资产中的部分资金注册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然后再由上市公司将该管理公司的100%股权收购。

然而,2010年10月份,该公司的“筹划”被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揭开了“盖头”,该公司不仅补缴了应当缴纳的税金和滞纳金,还被处以1000多万元的罚款!

2.失败分析。这个案例的操作过程是符合纳税筹划的操作原理的。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掌握好筹划的“度”,操作方案以“逃避蚋税”为目的表现得非常明显;二是操作细节不到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方案设计得“有道理”,但土地使用权没有实际过户,从而使资产重组筹划的基础没有建立起来。资产重组的筹划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很多。操作系统性筹划业务,单单懂财会、懂税收是不行的。这就是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三)不熟悉业务流程不能做筹划

有些专家由于是理财高手,或者是税务专家,同时都能对书上的筹划案例背得很熟,证明自己掌握了纳税筹划原理,于是就进行大胆地“筹划”。但是,他们往往忽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相关业务流程,从而使两方面的知识成为“两张皮”,无法结合起来。

1.失败案例。2010年11月18日。主管税务机关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隐瞒收入行为,造成少缴营业税132万元。认定其属于偷税行为,除要求该公司补缴132万元营业税和滞纳金外,决定对其处以少缴132万元营业税一倍的罚款;但对该公司少预缴90万元企业所得税和24万元土地增值税的行为,由于是预缴税款,只补税和加收滞纳金。不予处罚。

2.失败分析。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通过开发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后.决定为某金融机构开发建造一个3000万元的办公大楼。经过预算.该房地产公司合计应缴纳税款246万元。但该公司的财务总监为了延迟缴纳246万元的税收,他时此进行如下纳税筹划:

由该公司与关联单位Y公司签订了合作建房协议。协议规定:该公司与Y公司双方合作开发金融机构的办公大楼项目,由该公司提供土地使用权,Y公司方提供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实现的利润。双方按规定比例分成。同时。Y公司又与金融机构签订了委托建房协议。协议规定,金融机构委托Y公司在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土地上建造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直接将工程项目预付款项支付给Y公司。不与该房地产公司发生资金往来。待工程完工结算验收合格后,金融机构再与房地产公司签订购房合同,据此办理相关资产的产权转移手续。

2010年初,三方已经按此签订相关协议。至2010年10月,Y公司共收到金融机构支付的项目预付款2400万元.大部分已经由Y公

司直接支付给工程施工单位,余款也暂作为往来款处理。该公司认为自己未分得任何收入.也没有在会计账簿上记栽反映任何收支情况;Y公司认为自己属于代收代付款项行为.也尚未获得实际结算收入.只是在账簿上反映了资金的往来情况。雙方均未就2400万元预收款申报缴纳税款。

其实,从税收的角度讲,上述筹划就不属于合作建房。对于该公司的财务总监来说.他的失败就在于其对企业经营的业务操作不熟悉。对相关业务变化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确认不准就进行操作。

(四)不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不能做筹划

有些企业财会人员把自己放在税务机关的对立面,忘记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是纳税筹划的关键,结果,在本可以节税的方案上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

例如.巢企业为节税。将固定资产折旧由平均年限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因为事先未征得税务机关的同意而被查处。其实,这家企业折旧变更政策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税务机关和企业对税法条款厦企业实际情况的理解不同而已。只要企业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可以变通的。

二、纳税筹划的成功对策

其实,纳税筹划方案要想达到预期目标、筹划风险要想降到最低,平时应该经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应体会税法的立法原则。纳税筹划的核心是合法,即符合税法的立法原则和意图。因此。相关人员在筹划前必须仔细研究涉税环境的立法背景和原则。积极利用国家的资源配置工具来实现自身经济实体的最佳资源配置。

比如,新企业所得税改革就遵循了以下的原则:(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解决内资、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借鉴世界各国税制改革最新经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尽可能体现税法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前瞻性。(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纳税人负担水平有效地组织财政收入。(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规范征管行为,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征纳成本。

那么,我们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就应该时刻关注这些思想。这样筹划风险必然降到最低。

2.筹划专家应是“全才”。纳税筹划是一个综合性要求很强的的学科。同时实践性要求也非常高,成功的筹划方案是“斗智斗勇的结果”。因此,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税收政策水平,即具有对税收政策深层加工的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即筹划人员除了对法律、税收政策和会计相当精通外.还应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即要求筹划人员能在极短时间内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如涉税环节、筹划意图等,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针对不同的要求为客户设计有效的操作方案。

3.应抓住纳税筹划的结合点。在理论界,大家公认纳税筹划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纳税筹划=业务流程+税收政策+筹划方法+会计处理。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出。要做好纳税筹划,使筹划既要合法、又要实用,这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即需要抓住三个结合点。

(1)业务流程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结合起来。在发生业务的全过程。纳税人必须了解自始至终会涉度哪些税种?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税率各是多少?采取何种征收方式?有哪些优惠政策?

(2)税收政策与相适应的纳税筹划方法结合起来。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与一些恰当的筹划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从而找到与经营行为相适应的突破口。

(3)纳税筹划方法与相应的会计处理技巧相结合。不同的税收要用不同的财务处理方式来处理,否则也会产生税收风险。成功的筹划光有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还不够,因为最终要在会计科目中加以体现,所以还得用好会计方法,把纳税筹划的内容恰当地体现在会计处理上。才能最终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4.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作为纳税人。在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上。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对即使是认为切实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法,最好还是主动咨询和请教税务机关,不要怕自己的筹划行为被税务机关知道。纳税人需知道的是,自己的纳税筹划行为最终必须经过税务机关的检验和认可,与其在完成了所谓的筹划行为后通过税务检查来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不如在检查前主动请示税务机关得到认可,这样可以降低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孙立芳.关于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立法原则的意义和几点认识科技信息.2010(9)

3.石济海.刘原兵.做筹划从解析业务流程入手.宁波市金穗税务师事务所网站。2006(8)

作者:王丽花

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篇3:

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

摘 要:我国房地产业过热,政府近来不断出台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整,房地产企业经营面临一些困难,房地产企业通过纳税筹划降低成本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分析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勾画出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环节分析;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纳税义务涉及到企业的设立,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纳税筹划也贯穿于以上整个过程,关系到整个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同时纳税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须重视企业的纳税筹划。随着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增值税的逐步转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法律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一直处在过热状态,面对这种状况,政府实施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同时这些政策也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了困境,竞争更加激烈,融资更加困难,盈利空间也受到了压缩。在这样的境况下,房地产业要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而纳税成本是房地产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房地产业面临经营困境的状况下,企业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来简要分析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整体思路。

一、各环节的纳税筹划

(一)房地产企业设立环节的纳税筹划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原来通过选择企业注册地和企业性质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应经失去了意义。当前房地产企业应该从企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具体来说,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是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公司制企业的选择,因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只交个人所得税,而股份公司制企业既要交个人所得税还要交企业所得税。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主要是房地产集团公司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分公司和总公司合并计算应纳所得税,而子公司和总公司分别计算应纳所得税。建议集团公司刚开始设立分公司,等分公司开始盈利再考虑让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这样分公司刚成立时可能发生的亏损就可以成为总公司税前抵扣项目。

(二)房地产企业筹资环节的纳税筹划

筹资环节房地产企业主要可以通过筹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融资租赁进行纳税筹划。具体来说,筹资方式的选择大的方面主要分为权益筹资,负债筹资和其他方式筹资。企业应该尽量利用负债筹资,充分利用利息税盾的作用,但也要根据企业总体资本结构综合考虑。利用融资租赁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利息税盾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折旧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起到了双重抵税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建筑环节的纳税筹划

开发建筑环节主要是通过合作建房和开发项目转让进行纳税筹划。具体来说,由于税法规定“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就可以与其他企业分别以土地使用权和货币资金出资成立合作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以房屋进行分配,这样向合作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入股不缴营业税,双方分的利润也不必缴纳营业税从而达到节税的效果。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包括资产转让和股权转让。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股权转让不缴营业税,不缴增值税和契税。然而如果直接把土地当作资产转让则需要交土地增值税、契税和营业税。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尽量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

(四)房地产企业销售环节的纳税筹划

销售环节主要通过销售收入的分解和促销方式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具体而言,销售收入的分解主要是房地产公司通过设立装修公司或物业公司,把房屋价款的一部分转移到装修费用或物业费用,因为装修费用和物业费用征营业税,税率比土地增值税低,这样就起到了明显的节税效果。促销方式包括现金折扣,赠送装修、家具家电以及一定年限的物业费等,每种促销方式所涉及的税种有所不同,也有比较大的筹划空间,企业要合理利用促销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五)房地产企业持有房地产环节的纳税筹划

房地产企业持有环节的主要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租金的分解和利用房地产投资进行纳税筹划。具体来说,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成本法计量下,企业可以计提折旧,而折旧的计提可以起到抵税效果,仅从纳税筹划角度说成本法更利于节税。租金的分解主要是把水电费、物业费从租金中分离出来以达到节税目的。利用房地产进行投资是指把闲置房地产投资入股一家企业组成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样一来就不用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也不直接缴纳房产税,只缴所得税,进而实现节税效果。

二、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本文勾画出了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整体思路。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简要介绍了各个环节纳税筹划的一些概括性的建议,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袁红.试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3]荆峰.企业税收筹划[J].审计与理财,2007,(4).

[4]张淼.基于新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纳税筹划[J].消费导刊,2008,(8).

作者:贾 飞 卢建境

上一篇: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下一篇: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