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护理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精神科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大部分患者都失去了正常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因此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一直都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将重点综述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以找出更好的护理措施。

第一篇:护理科论文范文

探究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

【摘要】对精神科护理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防范措施,以达到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的目的。说明注重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探讨、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我院自对精神患者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在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如下。

1风险评估

1.1 精神症状所致的危险因素

精神患者由于没有自知力,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暴力、冲动行为,威胁自身及周围环境安全,最严重的是自杀、自伤、伤人、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引发医患纠纷。据本次统计此类事件占41.8%。

1.2 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1.2.1 起居环境

主要是指病室布局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交叉,地面是否光滑,厕所、走廊是否设有扶手,病房是否设有壁灯等。如住院环境嘈杂,流程不合理,秩序混乱,居住环境拥挤,空气污浊等使患者情绪不稳容易激发患者的冲动行为。地面湿滑易致跌倒摔伤。

1.2.2 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物品是指精神患者自杀或伤人、毁物的工具,具有危险性。其来源广泛,包括药品、器械、玻璃器皿、锐器具、绳带、易燃品等,如剪刀、指甲钳、针、火柴、打火机、保护带及各种医疗器械等。据报道,女患者的胸罩和长筒袜等也可当作缢绳使用而更增加了危险物品管理的难度。

1.3 服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给药错误发生最多,精神科也不例外。同时,精神患者大多不承认有病,再加上精神症状的影响,藏药、拒服药物等不合作现象比较普遍,轻者被动不合作,重者冲动伤人或打翻治疗盆或损坏治疗车。最严重而危险的是囤积药物一次顿服而达到自杀的目的。还有的患者抢服药物,这些危险因素为精神科所特有。

1.4 实施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的常用治疗护理措施之一,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等暴力行为时,为保证患者及周围环境安全而最为常用。此措施带有强制性,患者及其家属不易接受或误解,加上患者多不合作,容易导致皮肤擦伤、肢体肿胀、关节脱位、骨折等并发症。使用不当,易引起纠纷。

1.5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主要是药物副作用导致,由于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遗传、体质等,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锥体外系副作用。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发生率3%-5%,可导致晕厥、摔伤和休克等,可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危险是噎食、恶性症状群。其他副作用如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也不鲜见。在患者进食少、体质差、伴躯体疾患时更易发生。

1.6 精神科工作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主要体现在保护性约束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抢救过程中。如实施保护性约束时,不可单独约束下肢,采取四肢约束时,应先约束上肢,再约束下肢或上、下肢同时进行,以免患者伤人或自解保护带。体位性低血压抢救时应就地平卧,不能随意变换患者体位,更不能由卧位突然变换为坐位或立位,以免病情恶化。

1.7 护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丧失理智的特殊群體,其受精神症状支配,谩骂、伤及护理人员、冲动毁物等事件时有发生,若护理人员没有良好的素质和水平,处事不冷静,也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2干预措施

2.1 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

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的前提,其程序如下:病史中有无幻觉、妄想,自杀自伤、冲动毁物史,在外游荡史无常规护理, 有进一步评估语言信息,情感信息,行为等危险先兆无常规护理,进一步评估行为方式、强度,预测危险性密切监护+相应措施同时履行好告知义务,把精神症状导致的潜在危险告知患者家属,取得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室布局易结构简单、整齐,既安全可靠又不易损坏且危险性低。床位勿过分拥挤,床距至少1 m以上。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卫生间周边设防滑垫。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处理兴奋躁动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冲动因素。走廊、厕所最好设有扶手,为老年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同时,严格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安全宣教和检查。经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其认识到安全检查对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解与配合安全管理,防止危险品带入室内。交接班时均要清点实物,一旦缺少及时寻找。

2.3 认真做好服药护理

给药时仔细核对,认清面貌再给药。服药到口,看服下肚,严格检查舌下、面颊部、指缝等处,防止藏药或囤积药物。发药时护士不能离开发药车。以免患者抢服、打翻药盘或损坏服药车。对有冲动、毁物、拒服药物者,最后给药,便于集中精力照顾,防止意外。

2.4 谨慎实施保护性约束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履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使用前要履行告知义务并填写知情同意书。使用时注意力量均衡,不可过猛,保护好肢体,以免受伤。严格交接班,将约束原因、执行时间、保护带数目、患者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上,并详细观察,是发生纠纷时的有力证据。

2.5 仔细评估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

用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体质、饮食情况如何,是否伴发躯体疾病。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对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疾患、饮食差及用药量大的患者要重点观察、重点照顾,注意患者的饮食、主诉、表情、动作及T、P、R、Bp的变化,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6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一般情况下,工作流程是根据制度确定的,操作要有前后顺序,不能随意颠倒,必须遵守操作流程。在抢救和其他应急过程中如果顺序颠倒,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7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

面对精神患者这个特殊群体,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同情关心患者。掌握观察患者言语、表情、动作和行为的基本功,给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最佳的护理照顾。

3讨论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最初最关键的环节。精神科是护理风险的高危科室,在临床工作中,危险因素随时存在,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如不及时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就会增加。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逐一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危险因素,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玉平,沈莉,王爱华,等.加强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8.

[2] 李银雪.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研究[N].现代护理报,2008,12-6.第2版.

[3] 郑守华.人性化护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 21(11): 3075-3076.

[4]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 39.

作者:丁淑芬

第二篇:探究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

摘要:精神科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大部分患者都失去了正常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因此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一直都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将重点综述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以找出更好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对策;安全护理

与其他的科室相比,精神科护理工作既有共同性同样也具有特殊性。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往往丧失了自我保护能力,无法辨认危险因素,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在疾病的支配下,发生伤人、自残、毁物等各种极端行为。所以,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不但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产生直接影响之外,同时对患者的康复以及保证患者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只有通过这种持之以恒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

1 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

针对于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而言,需要时时刻刻都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一旦参与精神科的护理,便应当组织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时刻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为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可以以每个病房为单位,为护理人员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当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具备安全意识后才能够发现问题,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防止了精神科患者意外的发生。

2 开展护理工作

精神科的每一位患者都应当得到有效的护理。有效护理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及精神科护理知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同时根据护理程序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活动,同时进行相关的规范操作,做好自己的岗位责任。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故以及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便是对患者的病情做好严密的监视以及观察,在对患者 病情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有针对性、整体性以及客观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从患者的行为、表情以及言语上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从而找出针对性的护理点,确保整个护理工作都有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3 使护理工作有连续性

精神科患者的護理是个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提醒以及相互支持。有文献曾报道,精神科患者大部分会在节假日、夜班或护理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事件,所以,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应当及时、准确、详细的将情况反映给下一班护理人员,在交接过程中严格做到无缝隙,从而确保每班的护理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针对晚班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患者的精神情况、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夜班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从而降低、避免意外事件[1]。

4 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动性

在所有护理工作中,若单凭护士长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护理人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严格做到以预防为主。护士长作为联系上级和护理人员的中间环节,职位非常重要,除了是执行者、传播者之外,同时也是精神科的管理者以及工作的监督者,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整个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整个护理的活动范围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除此之外,护士长还应当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关系,做到凡事都心中有数,情况需要时护士长也应当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同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认真仔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护士长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以及管理艺术水平[3]。

5 做好奖惩制度

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较大,患者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则应当正确面对。同时,各阶层的领导也应当对发生的意外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合理的处理意见。处罚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吸取经验[4]。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护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学历以及护理技术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使护理专业得到更好发展。由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使精神科的护理发展相对较慢,同时再加上地区差异,使得精神科的护理也相对较为落后,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应当更加广泛的展开精神科护理学,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苗新香. 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8(2):39+45.

[2] 侯丽华,周湘梅,罗思欢. 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发生[J]. 中国民康医学,2010,17(1):2268-2269.

[3] 粟玉萱. 精神科安全文化现状和管理措施[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2(2):45-47.

[4] 周秀芬. 浅谈精神科安全护理[A]. 玉溪市医学会、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玉溪市医学会、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5.

作者:王飞

第三篇:在放疗科护理中专科护理指引的应用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分析实施专科护理指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相同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结合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差异。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3.25±0.17)分、(3.17±0.44)分,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2.63±0.47)分、(2.33±0.3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应用于放疗科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疗科;专科护理指引;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需求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升,这导致专科护理在临床越来越受重视[1]。大量报道[2]证实,实施专科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服务质量,增加质量效果,但受护理人员工作经验、操作习惯、学历等因素影响,护患纠纷时有发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我院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各选取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专科护理指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相同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放疗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2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结合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观察组人员中含男、女护士分别为1名和19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21.3±6.5)岁;学历:大专、本科分别为12名和8名。对照组人员中含男、女护士分别为2名和18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21.1±6.3)岁;学历:大专、本科分别为13名和7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类似,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不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依据放疗科特点和专科要求实施专科护理指引,具体为:(1)由护理部、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等人员组成放疗科专科护理指引委员会,负责专科指引稿的修订、颁布和发放,同时成立专科指引专家小组,人员包括放疗科全体医护人员,负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收集整理,经过协商后拟定专科指引稿,在获得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负责实施和监督,保证专科护理指引能够切实实施。护理人员对护理期间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和汇总,及时调整专科指引稿。(2)专家组要结合放疗科病房实情和需求形成自己的护理专科指引,包括常规护理指引和临床症状护理指引两方面内容,每一方面内容又细化为总述、护理目标和指引、评价指标及标准等内容。保证放疗科护理指引能够真正的指引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让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3)每个护理人员都要书记专科护理指引方案的内容,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和讨论,同时要对学习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和考核,保证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知其内容。

1.3观察指标[3]

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差异,每项内容均分为优、良、及格以及差四个标准,并分别赋分值4分、3分、2分和1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运用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明显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伴随我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分科逐步专科化,而护理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专科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管理质量不仅影响患者康复效果,而且也影响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进行专科专科护理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3.25±0.17)分、(3.17±0.44)分,而对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评分分别为(2.63±0.47)分、(2.33±0.34)分,观察组各方面评分明显占优势(P<0.05),这和袁海萍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常规护理内容繁琐、不够专业化和精细化,而专科指引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同时还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引,防止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指引更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有利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5]。

参考文献:

[1] 陈璐,奚兴,陈湘玉.临床专科护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6):62-65.

[2] 龔文妍,何慧,何雪浓.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指引的临床应用对护士核心能力 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107-109.

[3] 杨勇,余时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2014,35(5):88-89.

[4] 龚文妍,占玮,何慧.脑外科专科护理指引临床实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6):62-63.

[5] 薛冬群,柳琪,亢东琴,等.对造口专科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466-1472.

作者:孙艳 李晓婷

上一篇:写作习惯论文范文下一篇:政策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