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检验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食品卫生检验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用耗材的管理,关系到食品检验机构能否取得资质、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等方面,意义重大。

第一篇:食品卫生检验论文

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是需要格外重视的民生问题,食品检验实验室是负责食品安全检验的主要场所,加强其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检验结果可靠性与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与相关原则,并提出8方面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助力。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工作;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of Inspection Process in Food Inspection Laboratory

LI Shaoqu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nghua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700, China)

近年來,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食品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也持续增加,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全面加强食品检验的过程质量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活动,通过专业性的检测活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安全情况进行分析。

1 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食品检验是指结合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有关技术标准检验食品当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及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以此来检测相关食品本身是否满足质量标准与要求[1]。通过食品检验活动的开展,可以对食品本身是否有害或者存在安全问题等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验实验室是开展食品检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本身配备有专业的实验检测设备、仪器、试剂和材料等。然而,食品检验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较多的检验领域,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等,具体是借助多项检验活动及方式对食品中的有关成分构成等进行分析,判定食品是否符合标准,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 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全面性

在食品检验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期间,由于食品检验过程涉及到样品的制备、提取、净化等,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试剂或材料,且不同检验环节中都伴有影响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因素。为了有效控制食品检验活动,应在采取先进、有效的检验技术与方法的同时,立足于全面性原则,统筹管理与控制食品检验活动开展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全面提高食品检测结果质量[2]。例如,参考质量管理理论,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对检验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与管理。

2.2 人本性

所谓的人本性,主要是指食品检验实验室开展食品检验活动期间必须要考虑全体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其主观能动性等,使其在高效参与食品检验活动的同时,确保整个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实验人员本身操作不到位而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与效率。需要在食品检验活动开展过程中制定完善的食品检验方案,明确的食品检验职责,同时也要考虑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安全性,保证人员始终以高度责任心和积极性,按照食品检验要求合规地进行食品检验,避免人员因素诱发的食品检验问题。

2.3 实效性

在开展过程质量控制活动期间,要立足于食品检验实验室所开展的各项食品检验活动,最大程度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以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效率,避免个别环节的管控不到位而对食品检验活动质量与效率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对实验涉及的检验设备、仪器以及相关方法和技术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因为食品检验中所用工具或技术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食品检验质量与效率。

3 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

3.1 规范样品抽取及前处理

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是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的首要因素。在样品抽取前应制定详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人员、样品抽取量,样品的密封、储存和转运环节均应按照规范操作[3]。例如,粮谷类样品,若需要检测黄曲霉毒素,样品抽取量至少应达到

1.5 kg;在制备样品前,样品状态应完好,不应有破损、污染、变质等情况发生,样品制备也应根据相应准则和规定进行制备,如测定香蕉中的农药残留,应基于香蕉整体进行样品制备;测定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应将水产品对半分开,取可食用部分进行制样待测等。

3.2 提升实验室人员水平

检验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检测工作成败的关键。①食品检验机构的关键岗位人员,如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熟悉业务,包括法律法规、食品标准或检验规范,应具备食品、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不少于中级同等能力,且工作经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准则的要求。②食品检验机构应具备与开展检验活动相适应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不少于30%,且为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事1年及以上食品检验工作;若实验室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不属于简单压力容器时,应持特种设备人员操作证上岗。③根据实验室检测样品类型制定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确保人员技术能力满足检测需求,培训的内容不限于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生物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每年均应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受训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评价,确认满足检测要求后授权。④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主动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本及管理规范,不断提升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确保食品检测机构人员持续满足要求。

3.3 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合规性

检测设备作为开展食品检验活动的重要工具,其本身的性能、合规性会对结果可靠性和检测工作效率产生极大影响,食品实验室在采购设备时,要充分研究标准要求,确保采购设备满足检测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做好设备的校准、期间核查和周期性维护工作。对关键设备应加大期间核查频次或细化维护内容,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因此,实验室管理者要重视检验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周期性计量,保证仪器设备维持在最佳状态。对于不能通过校准或期间核查的设备,应加贴限用标识,防止检驗人员误用设备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在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优化及升级的基础上,也要对运行参数进行合理优化,保证检验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例如,食品检验人员要对引进的检测设备操作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形成深刻认知,避免操作不当而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3.4 规范外部供应品的管理

食品检测外部供应品应由合格供应商提供,以确保外部供应品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在食品理化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标准品、净化柱、免疫亲和柱、滴定溶液等外部供应物品,标准品应为有证标准物质,且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标准品有效,若发现标准品有沉淀、析出或浑浊,应停止使用;对真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检测用免疫亲和柱应进行逐批检验,确保亲和柱的柱容量及回收率等指标符合要求;食品微生物检测用的商业化培养基应进行质量验收后方可使用,标准菌株的保存、活化、传代以及传代次数均应符合标准要求。所有外部供应品的储存均应按照包装的明示要求进行,如农残标准品根据要求分别在冷冻、冷藏或室温储存,硝酸银滴定溶液应避光保存等。

3.5 及时对照更新食品检验工作标准

不同类型食品应根据样品类别选择标准范围相适用的检测方法。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细则要求,食品分为33大类,检验人员在检测前,更应熟悉检测用标准文本的适用范围,确保采用的检测方法与所检测的产品相适用。食品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人员应动态查询标准文本,若发现标准文本有更新或作废,及时通知技术部门,若有实质性的变更,应重新进行方法确认,并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可部门进行变更,通过后方可使用新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对于相关判定标准的变更,应组织人员参与外部文件宣贯,及时了解文件修订变化,确保检测报告出具规范有效。

3.6 标准化食品检验流程

食品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地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地记录和采集监测数据。食品检测流程包括样品抽取、制样、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环节,包含有较多食品检验环节质量的影响因素,所以必须要对食品检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控制[4]。食品检测参数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元素、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等,每一个指标都对应有不同的检测标准,要求食品实验室检验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若有偏离应经过技术负责人的授权方可继续。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数据修约规则应符合GB/T 8170—2008要求,有效数字保留应符合检测方法标准要求[5]。

3.7 完善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

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编制、校核、审批3级审核程序。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应检验样品抽取、数量是否规范,检验方法及判定依据是否准确,所选用的设备是否适宜、是否在计量有效期限内,应确保原始记录与报告数据的一致性等。在报告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报告的可靠性,具体为内容及格式等关键要素是否齐全,判定是否规范,是否有不符合项目,是否存在分包等情况。在报告审核过程中,主要关注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整体把握报告质量。

3.8 加强检验工作的监督与控制

食品检测实验室应制定年度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计划,定期采用加标回收、留样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空白试验、阴性/阳性对照试验或质控样品、通过质控图持续监控等方式进行检测过程的质控,加强食品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6]。食品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应关注检测场所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确保环境温度满足检测需求,若环境温湿度不能满足要求,应通过加湿器、除湿机、空调等设施对局部检测条件进行人为控制。

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涉及水、电、气体(乙炔、氢气、氧气、空气等)和化学品(易制毒、易制爆)等安全因素,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具体涉及消防、紧急喷淋和洗眼器的日常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等,以确保检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7]。实验室的文件管理也应符合规范,使用的标准文本应为有效版本且受控,实验室现场记录应在规定期限内回收存档,原始记录应存档6年备查。

4 结语

食品检验全流程涉及到多方面影响质量的因素,为了保证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性,要在人本性、全面性与实效性3原则基础上,重点关注样品制备,人员控制、仪器设备的合规性,外部供应品管理,内部质量控制等8个方面的控制,从而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锦霞,周斌.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强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0(6):66.

[2]江小群.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30):110.

[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食品检验机构要求:RB/T 215—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5]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6]王派丽.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实践对策[J].现代食品,2021(17):154-156.

[7]钟苗苗.试论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J].农家致富顾问,2021(8):5.

作者:李绍群

第二篇:浅谈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用耗材管理

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用耗材的管理,关系到食品检验机构能否取得资质、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等方面,意义重大。食品检验用耗材包括一般生物化學试剂(常用化学试剂、标准物质、培养基等)、危险化学试剂(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菌种等)、实验气体(氮气、氧气、乙炔等)、非试剂类耗材(常规耗材、仪器设备专用耗材、微生物/分子生物实验耗材、过滤/净化实验耗材、防护用品等),种类繁杂,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管理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浅析如何做好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用耗材的管理。

一、管理目标

遵照CMA、CNAS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遵循“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做到检验用耗材供应的及时性,质量的可靠性,保存、领用、处置的规范性,减少库存和浪费,保证实验室人员、设施和环境安全,提高综合效益。

二、相关管理要求

1.《检验检测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食品复检机构要求》(RB/T216-2017),对需要取得CMA资质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食品检验机构,在检验用耗材的购买、验收、存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2.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9:201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自愿取得CNAS认可的食品检验机构,在检验用耗材管理方面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中,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在使用安全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中,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使用、保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5.《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54号)中,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出入库、领取、使用、归还、处置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6.《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7号)中,对剧毒化学品购买、使用、保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管理要点

1.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是做好检验用耗材采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此项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查验供应商的资质,如营业执照(三合一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证明》等,尤其要关注《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上许可经营的试剂名称和数量,以防采购到未经许可的品种。二是通过询问、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包括公司规模、人员数量和构成、技术能力等。三是给出的价格是否合理、折扣是否优厚等。注意,选择和评价合格供应商,要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和纪检部门共同参与,每类耗材合格供应商的数量不能低于3家。

2.采购。使用部门要根据需求及早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接到申请后要根据台账和库存,对采购申请仔细审核并报领导审批,以免积压和浪费。领导审批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将采购信息发送给合格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对于易制毒、剧毒等危险化学品,要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证明、购买凭证等手续后方可实施采购。

3.验收。到货后,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供应商对照合同清单共同开箱验货,如是寄送的货物,可录制开箱验货视频,以免发生纠纷。验货时注意要对耗材的名称、规格、级别、数量及厂家仔细核对,要重点查看试剂类耗材的生产日期或有效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还要查看并妥善保管好认定证书,保证测量的溯源性。

4.储存与领用。耗材验收后,要按照保存条件分类分库保存并登记入帐。注意,对易制毒、易制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5.废液处理。对实验室产生的生物型废液,要经过灭活后处理;对有毒有害化学型废液,要设置专门的容器,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统一交给持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

作者:曾铭 徐亮 熊佳

第三篇:食品检验技术初探

摘要: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发挥食品检验工作应用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运用要求,论述了在实际检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检验技术 食品安全 对策

1引言

随着食品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下不断增加的食品检验需求,有关食品检验技术特别是一些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2食品检验技术的运用要求

当前,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我国食品检验已经有法可依,如《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等,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食品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际运用中,食品检验技术一般需要做到两点:首先,食品检验技术指标与检验标准一致。为了全面提升食品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须确保食品检验技术指标和与检验标准一致,尤其要重视对检验技术的合理选取和检验流程的规范化。其次,食品检验技术的选择应与食品检验需求一致。在开展食品检验的过程中,如果所选检验技术手段不能符合食品检验标准的需求,则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3当前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由于生产厂家良莠不齐、不法商贩利欲熏心等因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这也暴露出了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虽然加快了对食品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但总体来说,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和相关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很多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走在了安全事件发生之后,缺乏主动性和预见能力。如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监管部门才开始研究新方法来区分不同的氮源,在此之前所采用的检测技术手段却无法测出奶粉中的氮元素来源是三聚氰胺。

同时,很多检测技术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定性检测的阶段,缺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如一些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灵敏度不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较差。此外,我国对环境污染物的痕量检测技术手段也不完善,缺乏一些精密的检测设备,如对于二恶英或其类似物、“瘦肉精”、氯丙醇、激素等的超痕量或痕量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2检测方式不合理

虽然我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加强了监管,但在监管过程中,实际投入的检测技术依然有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每年都必须进行食品安全全项检测,而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造成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追求检验结果,往往会选择一些质量好的产品或原料进行检验,产品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此外,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而言,其监管工作也难以真正做到《食品安全法》中要求的全程化和日程化,往往也是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食品检验,这自然就难以确保所有食品的质量安全。

3.3控制环节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我国食品检验工作过多地集中到了对出厂成品的检验,却往往容易忽视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甚至对于一些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厂家还存在监管脱节的问题。此外,我国地域跨度比较大,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往往缺乏技术水平较高的检测机构,或者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有限,而这些都阻碍了食品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提高食品检验技术的对策探讨

4.1提高食品检测的整体水平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要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尤其对于一些小作坊或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更要加强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对此,需要提高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如对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更新,提高基层检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4.2不断提高食品检验技术

为了解决好食品检验工作日趋复杂的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要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特别要加强对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可加强对食品安全限量标准中的人兽共患病原体、植物病原体、兽药、农药、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以提高检验的精确度。

4.3构建食品检测机构网络

为了做好食品检验工作,我国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并不断对食品检验体系进行完善。此外,还需要推动食品检验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允许优秀的民资企业进入食品检验行业以推动行业竞争,以真正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服务质量。

4.4推动食品检验单位之间的合作

要有效地提高我国的食品检验技术,就必须提高各个食品检验机构间的合作水平,提高不同机构间的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检验成本,还能实现对检验技术、人力以及仪器设备的科学配置,避免不同机构因开展重复检验工作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5结语

食品安全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食品检验工作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做好食品检验工作,就必须加强对食品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发挥食品检验工作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浅谈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77.

[2]韩利慧.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5):55.

收稿日期:2015-04-25

作者简介:靳玲玲(1987—),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学历,承德市滦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作者:靳玲玲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方法论文下一篇:多晶硅生产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