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结构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分析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现状、产出现状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采取开展区域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发展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经济结构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经济结构管理论文 篇1:

试论农业经济现状及其改进方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结构 改进方法

一、当前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

当前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是既存在市场机遇也存在发展挑战。在我国经济发展与重视农业的政策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严峻的国际过夜发展形式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经济调整体现出世界范围的局面。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也提出农业结构向技术化发展的深入趋势,我国农业巨额够的长期不合理,不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没有自我品牌等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不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就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要求和挑战

1.重视引进,却轻视开发

当前很多农业科技园都将发展的重点内容放在新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上面,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农业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很多农业科技园还存在着整体科研水平较低,重视引进,轻视开发的现象。我国当前很多用于研究和展览的新产品,一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由于国内对高科技产品的消化水平有限,品种和设备也都需要进口,这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来看,我国在农业经济结构的划分上,重视引进,却轻视本地的科研开发,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重视建设,却轻视管理

农业经济虽然是我国基础性的经济,也同样属于高科技和高回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维系其顺利和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经济,存在着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在建设某个项目过程中,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一旦项目建成,却很难维系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顺利进行。有一部分农业经济产业区虽然是以公司形式经营,但是实际上还是由政府部门出面进行管理,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放手管理,及时推退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3.重视农业建设,却轻视技术发展与人才发展

我国农村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不具备竞争力。我国农村人口多、是典型的劳动力供给式结构,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乡镇企业缺乏对职工的专业训练与技能培养,对农业劳动力的刺激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通过农村工业,但是农村工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有限。很多的劳动力就是通过进城打工。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发展,资本对劳动力产生了替代。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不能不能发挥农业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4.重视生产,却轻视市场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重视生产却忽视市场的现象,很多农业经纪人只顾生产,不顾与市场的接轨,缺乏对农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对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心中没数,盲目的模仿和跟进,结果只能是对市场的趋同,产品单一,造成买卖难的现象。因此,在重视生产的同时,需要对产品的市场进行探索和研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种类和数量的生产,形成有效的市场信息,而市场就是收集市场信息最大的渠道,因此,与市场的有效接轨是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应当受到重视。

5.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利益

很多农民在引进新的项目和技术时,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短平快效益,只看一些短期内见效的小项目,但是却对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视而不见,比如节水技术,旱作农业等等高新技术,另外,一些农民对农业的基础建设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忽视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当前很多农业地区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差,而使农业经济结构不稳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差,在面对环境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因此,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必须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浪费资源。

二、改进当前农业经济结构的方法

1.调整农业结构

在当前的农业种植结构中,在加大科学力度的同时,要立足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珍惜国家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根据需要,加大对粮食的种植面积,通过大量实验的证明,对于增产效果明显的新技术产品,要增加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的产量。在种植结构方面,北方干旱地区要加快对干旱作物的种植,以优质的玉米、马铃薯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2.加快以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的工业企业发展

当前,林果业已经发展成为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西部地区,国家有着一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其内部存在的潜力,将这些优惠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林业建设和产业建设方面进行全面发展,提升林果业的产业优势。也就是说,加快以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农民与企业之间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3.重视农产品体系建设

农产品的体系建设是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农业产业文化的核心,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环节不够发达,就使农产品无法转化为货币,也就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在农业品的体系建设中需要协调政府投资于民间集资方式的结合,形成包含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体系,而且要重视政府的指导作用,严格规范市场的交易活动,使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

面对农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的面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巩固我国农业大国的经济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永昌:WTO绿箱政策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J].北方经贸,2008(11)

[2] 冯世荣:盘锦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探[J].垦殖与稻作,2009(B04)

[3] 宋海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青海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海统计,2008(C00)

作者:韩 颖

农业经济结构管理论文 篇2: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在分析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现状、产出现状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采取开展区域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对策;河北省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Hebei Province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要想做强农业,就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河北省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多样,现代农业发展环境优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河北省现代农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要求,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进程,分析寻找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笔者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投入、产出及经济结构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为构建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蓝图提供指导。

1 河北省现代农业投入现状

1.1 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

作为全国第一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省份,河北省积极利用国家财政和外资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和服务条件,在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河北省农业总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6.27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3.423亿元,增长了近7倍。如图1所示,河北省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来源分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资金、中国农业银行专项货款、群众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5个部分,近几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不断增加,增加幅度有所上升。中国农业银行专项货款在2012、2013年持续增加投入,从2009年的0.130亿元激增到2013年的近50亿元,增长之快足以体现河北省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决心;2000—2010年群众自筹资金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但由于自筹的不稳定性,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总体来看,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总体处于增长趋势,但由于中国农业银行专项货款变化幅度最大,资金投入不具有持续性,使得资金投入呈现波动式上升。

河北省农业财政投入总量大致呈现出平稳上升趋势,同样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财政投入增长率出现剧烈的震荡,增减交替出现。这是由于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的不稳定性,使得农业财政投入资金难以得到保证,急需完善河北省现代农业财政投入的内在稳定增长机制。

1.2 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投入

农业综合生產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伴随着农村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农业的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水利设施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河北省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加,增速较快。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 942.86万kW,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为16.74 kW/hm2,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6.32%和63.95%;农业机械收获面积达到498.84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7.25%,比2000年增长了92.44%。2016年河北省农机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 100多家,其中农机合作社2 100多个,入社成员数45 000多户,服务功能从农机销售、培训、维修到订单、托管、流转逐一展开[3],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014年河北省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为335.61万t,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用量为513.34 kg/hm2,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4.02%和30.07%;2000—2014年有效灌溉率基本保持在65%~72%,与北京、天津地区差距较为明显。河北省部分地区气候多变,地质复杂,旱涝灾害频发,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2014年河北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20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0万hm2,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2000—2014年河北省农村的劳均用电量从335.26 kW·h/人增长到1 108.49 kW·h/人,增长了2.3倍。相对全国来说,河北省的农业用电量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与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应进一步的加强。

2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出现状

2.1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指一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取决于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就业人口,计算公式为:

R=QiPi/N

式中,R为农业劳动生产率;Qi为第i种农业产品的产量;Pi为第i种农业产品的价格;N为农业就业人口[4]。

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有劳均农业产量和劳均农业产值,在河北省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和服务的不断投入,农业劳均生产总值已难以合理地反映现代农业的劳动产出现状,比较常用的是劳均农业增加值。它是指一年之内农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农业劳动者的比值,能够比较好地衡量农业从业者生产效率和地区农业竞争力。

2014年河北省劳均农业增加值达到16 810.14元/人,比2000年的2 925.61元/人增加了13 884.53元/人,年均增长近1 000元/人,增长速度较为明显。河北省劳均农业增加值呈阶段性增长,2010年之前发展速度平稳,增速较缓,2010年之后以快速增长趋势发展,呈高阶梯式增长。

2.2 农业土地产出率

农业土地产出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农业平均年产值或产量,农业土地产业率反映了现代农业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农业土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但土地的供应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在此形势下,河北省最终会走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来。当前河北省农业土地产出率水平的差异较大,中南部平原地区农业土地产出率水平普遍较高,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石家庄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冀东南平原的腹地地区,而西北部山区张家口和承德市等高海拔地区以及沧州市滨海地区的部分县(市)的土地产出率水平明显较低[5]。

2000—2014年,河北省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从7 458.82元/hm2增加到34 058.47元/hm2,增加了3倍多,并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与劳均农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也呈阶梯状发展,时间划分也大体一致。

3 河北省农业经济结构现状

3.1 农业内部结构组成

农业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构成关系,主要由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两方面构成。只有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河北省及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也只有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才能将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和禀赋与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提升自身农业竞争力和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河北省现代种植业内部经济结构特征见图2。由图2可知,2000—2014年河北省现代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59.09%上升为2014年的65.30%,幅度不大;2000—2014年林业和渔业增加值比重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林业增加值比重为1%~3%,渔业增加值比重为2%~4%;只有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的幅度稍大,从2000年的35.07%下降为2010年的25.77%。总体来说,河北省现代农业经济结构中,种植业、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并且种植业所占比重有替代牧业的趋势,林业、渔业所占比重较小,呈现平稳或波动情况,变化较小。

3.2 农业产业化结构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依托区域资源,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发达。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委、省政府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在“十一五”期间推行了“111行动计划”,签约引进项目累计达2 351个,其中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省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加强省内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与京、津地区产业的合作与对接,合作项目500余项[6]。

河北省政府将栗城县、平泉县、张北县、琢鹿县、兴隆县、唐山市丰润区、玉田县等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市、区)增加至30个。2010年示范基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 680亿元左右,较2005年的产值增长了200%,投入园区建设资金480多亿元,加入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聚集企业有1 405家。近年来,河北省加大了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力度,集中打造了诸如三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唐山农业科技园区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承德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等5家技术研发中心。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合作组织正加速发展,截至2013年,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已经达到26 848家,覆盖行政村21 103个,涉及农户122.3万户。

4 对策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初步具备农业现代化特征,但总体上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河北省现代农业物质投入较高,总产出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快速提高,具有发展现代農业的有利基础,但是农业的经济结构以及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使得河北省仍然处于现代农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进步和提升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河北省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开展区域合作,搭建可持续的信息合作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技合作,积极发展河北智慧农业、信息化农业,以增强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农技人员补充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才待遇,进一步增加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财政保障,建设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云平台,丰富和完善服务手段。③加大社会投入力度,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内部结构。④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改善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多功能化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化地区产业布局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大鑫.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2] 段清伟,李垚.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34-35.

[3] 郗悦平.河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思考和建议[J].河北农业,2016(3):57-59.

[4] 魏巍,李万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10):29-35.

[5] 李义,朱会义.河北省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9):1173-1179.

[6] 蒋宵宵.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郭利朋 孙钊 汲朋飞

农业经济结构管理论文 篇3: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途径与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核心环节之一,关系到农业改革的成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为经济结构调整,在调整改革的过程中产生许多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然选择,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争取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及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途径与方法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农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农产品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一直处在十分封闭的市场经营状态下,商品经营销售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较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受全球化影响渐渐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面临改革难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粮食生产比重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例较大,尽管相比传统粮食种植结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经济附加值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因此,中国农业想在国际农业市场贸易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加快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一、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因此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农业产业化。在20世纪我国农业的探索发展时期,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由民众智慧结晶产生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产品产量,促进了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的潜力渐渐被挖掘殆尽,要想跟随时代发展要求优化经济结构,就需要进行新的改革创新,总结先前经验,通过实践检验,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尽快融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先前,我国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面向市场,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依靠经济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一体化,使得利润在每个经营结构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农业产业化弥补了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的缺点,更大程度上优化了农业资源的配置。这种经营方式丰富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充实发展了经营体制的内容。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生产营销关系,包括“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方式,这种产销模式带领农户依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达到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的生产目的,形成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相互促进的新经济结构调整机制。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颇丰,向农民推广应用方面也十分全面,但也存在着许多机制上的问题,例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后劲,私营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服务不到位,农业研发资金缺乏等各种问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成果转化慢、产业化程度低等困难,无法适应当前国家农业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农业经济结构必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将农业技术与经营性农技相结合,创新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体系多元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例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市场龙头企业相联合等形式。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示范、培训与服务体系。通過各种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先进技术,例如建立农业科技园、培养先进种植人才等方式,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示范人才,最终带领群众走向农业科学化的道路。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技术人员加入生产过程,向农民推广先进技术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生产学习、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提高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的主动性,加强民众的农业科技技术培训,大力宣传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意识,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

三、培育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市场服务能力

市场为生产产业线的最终点,也是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个体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些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由于市场信息的闭塞或个体力量的不足,很难进行品牌宣传和获取较高利润。所以要在目前的农产品经营市场上,积极培养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开辟新的产业链,创新产业经营模式,进行连锁品牌经营,通过网络物流等新的运输方式进行交易,创新农产品经营方式,建立开放、合作、科学、有序的市场经营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化服务的意识,组织同类农产品生产者进行合作,实现产品生产、运输、经营、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以创新方式加入现代化市场生产经营,提高农民学习网络经营的积极性,使农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拓展农业生产市场范围,促进农业对外开放

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中国农业产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融入全球化市场并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这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经济对外开放也是必然的。我国农业现状为人多地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廉价,小规模经营,综合分析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土地密集型产业,例如粮食作物等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小,而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则拥有较大竞争优势,比如花卉蔬菜、畜牧产品以及海洋产品等。综合目前形势,我国农产品出口量较少,相关农产品出口份额占世界总出口量比例十分小,因此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促进农业对外开放,拓展农产品市场十分重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拓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针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这两种途径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引进来”包括积极引进外来先进农业技术、管理经验、高科技人才与大量的流动资金,推动国内企业对外发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引进来”利用好国外资源,促进我国农产品朝向科学化、技术化、网络化的生产方向发展,扩大国际市场,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利用沿海发达的交通条件,促进农业龙头产业带动国内产品加工出口,在沿海地区建立出口基地,提高农业产业、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农业产品效益。

五、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努力方向之一,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首先,城镇建设应合理规划发展规模,要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通过研究农业资源承载量来确定城镇建设规模,既要做到容纳相应的人口又能保证物力财力得到合理使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有利的资源保障。其次,要积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除了政府投资外,积极寻找多方面的融资主体,促进农业投资多元化。再次,要重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运用,减少土地浪费,做到农村土地的科学规划和高效种植,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积极争取效益最大化,实现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生产。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除了协调资源与劳动力之外,要考虑到交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等基础生产要素集中的环境空间载体,城镇发展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设施的改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方向。城镇的发展与进步也能提高民众的教育文化水平,改变人们落后的农业生产思想,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带领农民群众走向小康社会,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六、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结构调整和改革。结构调整要在质量、效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有序进行,这样才能带动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快地融入国际农业经济贸易市场。

参考文献

[1]付石林.用特色循环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经济学家范小克纵谈循环经济理论创新[J].经济,2012(04).

[2]胡翠红.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01).

[3]夏春萍,刘文清.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05).

[4]谭绮球.农业科技支撑广东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04).

作者:刘晓英

上一篇:因特网与教育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商博弈实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