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建筑砌体结构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地震对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的因素主要有:地基失效损坏、振动损坏、次生效应损坏等因素,因此,为了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伤破坏,我们可以从建筑物建设工程选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建筑物工程施工等方面,加大建筑的抗震能力,从而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减震建筑砌体结构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减震建筑砌体结构管理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探讨

[摘           要]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就是课程改革,为了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定位为施工员,课程标准将以施工员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宗旨,以建筑抗震课程为例,从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导入一个具体的建筑抗震课程标准案例,分别从课程项目性质、课程项目目标、课程项目内容、信息化手段、师资配备、课程考核等方面探讨制定课程标准,并对具体实例进行展开分析。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建筑抗震;课程项目;目标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是学习的形式表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一基本内容。课程标准有别于教学大纲,它是课程的管理要求和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必须反映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职业素养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知识与运用技能方面、在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需要满足学生在职业能力上的基本要求,为了合理地制定课程标准,系部选派得力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到建工集团以及本行业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根据企业负责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施工员的职业能力的评价,结合课程项目性质、课程项目内容等方面全方位探讨制定课程标准。本文将以建筑抗震课程为例,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探讨。

一、设计思路

建筑抗震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老师根据调研结果,系部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以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优选课程内容,设置建筑抗震工作项目,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抗震设防的专业技能。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从以往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学习形式,转变为以发展职业能力的工作项目形式。为了突出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工作项目式划分,学生通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到学习抗震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单位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素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具备将本课程的建筑抗震的构造措施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组合运用,具备在今后能将抗震隔震减震的思想运用到施工现场和设计当中、具备利用建筑抗震隔震减震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并分析建筑抗震、隔震及减震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抗震、隔震和建筑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灵活创新的思想方法,为今后从事建筑用人单位的施工员及技术管理型人才打下牢固的建筑抗震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化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和丰富的锻炼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项目设计以具体案例为线索进行分析。

二、建筑抗震课程标准案例

1.课程项目性质:建筑抗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目标是让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增强建筑抗震防灾意识、职业核心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的工作能力和善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该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建筑力学、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课程和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施工课程,已经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

2.课程目标:素质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信息化手段和采用实践教学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遵循鲁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自主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喜爱本专业、喜爱本职工作的热情;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和勇于奋斗的学习态度以及一丝不苟和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知识目标掌握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及设防分类;如何判别场地;对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场地液化土的概念、抗液化的措施及软土地基抗震措施;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如底部剪力法,理解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锚固的抗震验算原则;不同结构类型的结构震害特征、结构造型及结构抗震布置;各类结构房屋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各类结构如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框剪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隔震与消能减震房屋的基本设计原理,隔震、消能减震、隔震层、消能器等术语,熟练查阅隔震、减震房屋的构造要求。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验算地基基础的抗震能力;具备能运用底部剪力法以及PKPM软件计算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的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并能利用平衡条件计算内力;能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进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能运用隔震、减震的知识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或进行结构的隔震减震设计。

3.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该课程分為4个工作项目:项目一是掌握基本知识如地震、抗震以及场地地基和基础;项目二是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该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中的设计计算部分,包括理论部分和多种计算方法,此部分内容重点学习底部剪力法;项目三是不同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体分为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及验算;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钢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概念设计;项目四是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设计。其中项目二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该工作项目的知识目标是熟悉结构基本周期T1、地震反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内力及变形、加速度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及地震作用效应等基本术语;掌握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如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以及利用软件PKPM方法;熟练运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明确不同类型结构抗震验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四大部分。根据施工员职业需要和知识技能的要求,该项目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目标:掌握地震反应和地震作用的概念;了解质点体系及自由度;掌握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熟练运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掌握运用PKPM软件计算简单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剪力以及顶点位移。

4.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采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如利用微课做成资源库,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法、讲学结合等教学方法。下面以工作项目二(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下的子项目三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项目三工作任务:掌握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

知识点:底部剪力法的计算假定和限制条件;由于底部剪力法是适合于手算的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因此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必须满足一定的假定和限值条件,满足了这些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才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结构各层地震作用的具体分布;该知识点需要先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1,然后通过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得出地震影响系数α;鞭梢效应;通过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得出自振周期T1>1.4Tg,则需要考虑顶部附加的地震作用;计算简单结构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剪力以及顶点位移,并运用PKPM软件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采用底部剪力法的计算各层地震作用,并计算层间剪力和顶点位移。

工作项目:训练计算三层的框架结构的各层质量;根据结构的刚度算出三层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并根据底部剪力法算出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算出该三层框架结构各层的剪力和该结构的顶点位移;训练利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计算结构各层的剪力和该结构的顶点位移,并对比;训练学生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是否考虑鞭梢效应。

教学情景与教学设计:以一栋三层的框架结构为例,采用项目导向,先将实际的框架结构项目转换成质点体系,此任务需要同学掌握上节课的内容(质点体系的概念),学生需要计算出各层的质量;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需要计算出三层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需要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图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进行边学边练计算出地震影响系数α,再算出此框架结构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再利用平衡条件计算出框架结构各层的剪力和顶点位移,通过小组内讨论使同学们深刻掌握该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各层的剪力和该结构的顶点位移,并对比,手算机算同步进行,通过小组之间讨论,对于难点问题教师从旁协助提醒,互动教学,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5.师资配备:建筑抗震课程的授课教师均为院级骨干教师或双师型教师,或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教师,始终坚持提高职业能力作为首位,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寻找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自己,通过下企业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增进交流和沟通。

6.行业标准和参考教材:(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李国强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课程考核:该课程为考查课,本课程的考核分网络课程签到情况,教学录课视频学习情况,期末课堂笔试考核三个部分,各自比例为20%、50%、30%。(1)网络课程签到情况:课表规定时间按时在学习通软件打卡签到;(2)教学录课视频学习情况:每课时有30min左右教学录课视频学习的要求,线上课堂会有课堂讨论环节,需要在课表规定的课时内学习完成;上课情况软件自动进行统计,章节测验考评情况:每个课时学习完成都有不少于5个测验练习题目,需要按照老师要求及时完成;(3)期末课堂笔试考核:本学期最后一次课,考核内容有开卷题目,也有由小组组成的一个具体项目的抗震设计,如分别手算和利用软件PKPM计算一栋具体的3层楼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或者一栋两层楼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形式更灵活,由学生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无纸化考核,在超星智慧网络平台上考核。

三、结论

课程标准建设一项重要的持续性的工作,只有用可持续的职业眼光全面进行审视和改革,不断向就业单位调研,才能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标准的建设还需发展和完善,这项工作系统而复杂,只有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总结,才能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阮先会.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四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2]徐国庆.課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2006(18).

编辑 武生智

作者:尹素仙

减震建筑砌体结构管理论文 篇2:

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的原理与途径

【摘  要】地震对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的因素主要有:地基失效损坏、振动损坏、次生效应损坏等因素,因此,为了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伤破坏,我们可以从建筑物建设工程选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建筑物工程施工等方面,加大建筑的抗震能力,从而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

【关键词】地震;损伤破坏;抗震设计

前言

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就有了抗震设计一直持续至今,例如在1998年就有华南建设学院周云与其团队提出耗能减震结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1],1999年宁波慈通置业有限公司的魏艳红提出的耗能减震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2],2005年重庆大学李正英与其团队提出的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3],近期也有2017年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谢俊提出的深圳大厦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4]等众多关于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研究。

在国际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抗震设计理念,如:新的结构体系,新的耗能方式等等,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伤破坏变得尤为重要。

1 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分类

地震威胁人生命安全及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的损坏和建筑物的损坏与坍塌。

因此,对建筑物按照规范进行相应的抗震设防,以至于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能不损坏、不坍塌,是避免灾难的关键。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有因素有:振动损坏、地基失效、次生效应损坏等[5]。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振动损坏

地震作用导致地面振动并且通过基础作用到建筑结构上,从而引构筑物本身的振动。建筑物通常是按静力作用的结构进行设计并搭建的。因此,其抵抗地震作用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其损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地震作用力的大小;而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坏作用特别复杂,损坏程度常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地震波的组成以及其延续的时间,基础的条件和地势等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或者通过延长结构振动的周期(隔震)等来减轻结构损坏。

1.2 地基及基础失效

当地基的抗震强度较小时,地表面层或基础垫层可能会达到弹性屈服极限;这时的地基层不再持续具有完全弹性,将产生永久性的塑性变形,进而致使地基承载力的减小甚至完全丧失,地基产生相对位移。虽然地基损坏时消耗了地震作用的大部分能量,但在地基失效的同时又会因此导致其它后果,例如:建筑的下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等,并因此致使建筑物整體的损坏。可以通过附加阻尼装置等方式进行地基的抗震设计,

1.3 次生效应

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地震作用可能会致使泥石流、山体滑坡乃至于山体坍塌等严重灾害。大规模山体滑坡及坍塌可能损坏建筑物,并导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和伤亡;如果泥石流、滑坡或者山体坍塌致使河道阻塞,更有可能导致洪灾;因此,在抗震设防时更应考虑建筑工程的选址。

2 减轻损伤破坏的主要途径

在现有的主要减建筑物损失伤破坏的途径中,总结多种建筑结构抗震免损设计方法,适用条件,方便日常对建筑进行加固以及在地震灾害到来之时尽可能使其最低程度损坏房屋,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减轻建筑损伤破坏途径进行分析。

2.1 工程选址方面

抗震的主要以及首要部分就是建筑工程选址,只有合理正确的工程选址才能在源头上减少因地震产生的伤亡以及损失,有很多建筑的主要破坏原因就是建筑选址不合理。因此在建筑选址时首先是应该尽量避开断裂带以及其周边,其次便是避开易因地震而成为危险地带的区域(例如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区域等等)。

2.2 抗震设计方面

有时会因为地震区域较为密集而无法避开,因此在选址完毕之后应该注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

①在这一环节中抗震结构体系选取即为重中之重,在抗震结构选取时首先便应注意所选结构是否符合当地抗震设计要求,例如:由图1可见,砌体结构明显劣于框架结构,在带以及周边则应选取框架结构而非砌体结构,而在地震基本不发生的区域则可视经济条件选取适当的结构。除此之外,还应使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②之后便是非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的损坏并不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的破坏,但其破坏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加固。

③建造材料的选取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采用优良的抗震材料:超强韧性纤维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材料、钢纤维混凝土等等,既可以增加抗震能力又可以减少结构重量。

④隔震以及消能减震技术的运用,在地震高发区以及重点结构防护区,更应该广泛使用此技术,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最低也应保障在多遇地震情况下基本无结构破坏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3 结论

综上所述,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损伤破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①建筑工程选址的合理性;②合理的抗震设计:合理的结构体系选取,加固非结构构件,选择优良的抗震建筑材料,合理的使用消能减震以及隔震技术;关于抗震技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血的教训之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更应该从每一个部分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对建筑进行加固,在地震灾害到来之时尽可能使其最低程度损坏房屋,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周云,徐彤,周福霖.抗震与减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19(4):133-139. DOI:10.3969/j.issn.1000-1301.1999.04.021.

[2]魏艳红,李玉顺.耗能减震钢结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4):71-73.doi:10.3969/j.issn.1001-6864.2007.04.031.

[3]李正英,李正良,范文亮. 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129-133.doi:10.3969/j.issn.1000-582X.2005.11.034.

[4]谢俊,蒋涤非,陈定球.深圳大厦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J].工业建筑,2017,47(9):175-180. DOI:1013204/j.gyjz201709032.

[5]彭中进,罗伟,刘颖姣.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原理分析与监舍防震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195.

作者简介:

罗鸣(2001-),男,本科,陕西西安,现就读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作者:罗鸣

减震建筑砌体结构管理论文 篇3:

盈建科(300935) 申购代码300935 申购日期1.8

发行概览: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将围绕主业实施,主要用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自主平台软件系统研发项目、桥梁设计软件继续研发项目、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扩建项目的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是一家专业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覆盖建模、计算、设计、出图全设计流程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范围、规模、稳定性和计算速度,大幅提高了结构设计师的设计质量及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公司始终坚持以高效、专业、及时为服务理念,在大部分销售地域配备专职技术支持人员,为客户提供与软件产品相关的技术服务。

核心竞争力:凭借公司多年在结构设计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在数十款软件产品迭代过程中积累的开发经验,公司自主研发了YJK建筑结构软件系统,软件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功能较国内同行业企业有着领先优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对发行人的建筑结构计算软件、基础设计软件、砌体结构设计软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软件出具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认为YJK软件技术先进、创新性突出、處于国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开发的YJK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是一套全新的集成化建筑结构辅助设计系统,YJK软件产品链条长、功能齐全,包括建筑结构建模、上部结构计算、基础设计、砌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弹塑性分析、隔震减震结构设计、鉴定加固设计、钢结构设计、装配式结构设计、外部软件数据接口等功能,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覆盖建模、计算、设计、出图全设计流程综合解决方案。软件采用了全新界面平台,全面提升了软件的应用范围、规模、稳定性和计算速度,大幅提高了结构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公司产品增加了优化设计,合理配筋,为节省工程造价做了大量改进。

募投项目匹配性:本次募集资金项目顺利实施后,公司将从客户群体、研发实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提升营销及售后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风险因素:创新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内控风险、财务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风险、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时存在未弥补亏损事项、刘志海股权转让程序存在瑕疵的风险、股市风险、发行失败风险、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

(数据截至1月8日)

上一篇:防雷接地系统建筑电气论文下一篇:国际项目工程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