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设计管理,是以设计项目、设计师、设计过程、设计机构为对象的专业研究领域。设计管理是基于成功经验通过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资源进行有效转换的艺术。本文从设计管理的起源、内容、范围特征、基本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设计管理做一个简单概括论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技术美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术美设计管理论文 篇1:

设计管理:创新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仅仅是技术竞争。以设计管理作为从产品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利器,把设计管理融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的竞争决策,从而也最终实现技术竞争的价值,将重新定义企业转型的路径和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转移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作为西方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0年代被引进,并伴随着中国企业从引进消化到发展创新的过程而逐步成长。工业设计的经历印证了企业从使用技术到技术改进,逐步向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从企业最初对国外产品的模仿制造开始,到提供从产品外观、包装到企业形象的设计服务;从为加工企业制定更节省成本的设计制造方案,到形成有自主设计能力的产品供应商。当企业具备较强的加工制造实力和独立设计能力时,突破贴牌模式创建自主品牌,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获得成功,不仅要拥有品牌和完善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实力,还要有系统的管理架构和创新战略。前者如富士康这样的加工型企业,后者则以联想和海尔为代表。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仅仅是技术竞争。重新认识设计竞争的重要性,以设计管理作为从产品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利器,把设计管理融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的竞争决策,从而最终实现技术竞争的价值,将重新定义企业转型的路径和核心竞争力。

10亿美元的设计专利赔偿

2012年8月,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审理苹果起诉三星专利侵权案一锤定音,裁决三星侵犯相关专利,赔偿苹果10.5亿美元。三星被诉的专利侵权范围主要涵盖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软件方面。包括双击放大和滚屏专利、硬件设计风格和图标设置等被判侵犯苹果专利。

这一判决意味深长。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企业把设计看作是锦上添花的工程,通常是在技术和工程结构都完成之后才让工业设计参与进来。同时,由于产品外观又是设计的一部分,相比于技术开发的高投入,外观的模仿更加容易且成本低廉,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抄袭现象屡见不鲜。10亿美元的天价赔偿,恐怕是迄今为止与设计有关专利的最大诉讼赔偿。它表明,在商业竞争中,设计已经完全具有与技术发明专利相同的核心竞争价值。

然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此。今天它已超越传统的工业设计范畴,而扩展到品牌和服务领域。设计管理作为企业竞争的创新平台,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人们对苹果成功的认识,似乎只是停留在所谓艺术与科学的商业结合,而成功的秘诀——设计管理对苹果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起到整体性战略主导作用,却未得到人们深刻的认识。众所周知,苹果产品的创新,是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的整合系统创新。乔布斯通过整合技术与创意设计,将完美的用户体验与产品的科技美学集合起来,通过构筑共生性商业平台创造了IT产业的一个高峰。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整合系统创新是以设计管理为战略主导的。

企业转型的拐点在于设计管理

根据英国学者约翰·哈斯科特(John Heskett)和韩国KAIST大学郑庆源教授的观点,设计在不同的企业战略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定位。根据设计在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原创设计生产商(ODM)、自有品牌管理(OBM)和原创性战略管理(OSM)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可以区分以产品为主导型和以战略为主导型的不同区域。从产品主导区域向战略主导区域的跨越,构成企业转型的拐点。在不同的区域,设计的性质将发生转移。作为管理的设计也因此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呈现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下,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对设计在企业中的位置有一个正确认识。一方面,传统的以技术和制造为主导的思维更多关注制造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对通过设计提升市场利润和消费者价值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家眼里,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比了解和发现用户需求更重要,他们看重的是商业数据和市场分析,对设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根据郑庆源教授对1960年代到2000年代日韩企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设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发生巨大变化:由为大批量生产制造服务的被动性作用发展为主动针对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战略性作用;设计范围从单一的产品设计扩展到产品规划、品牌战略、销售形象到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方面。这一过程也在西方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发展中得以印证。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经济出现井喷式发展,产生一大批设计与品牌咨询机构。面对市场的迅速扩张,企业聘用大批设计师,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决策中,从而涌现出一批对企业战略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IBM公司的设计主管艾略特·诺伊斯(Eliot Noyes 1910-1977)等。

在此期间,设计与商业和管理的关联性备受关注。几乎在1960年代英国提出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的同时,美国人也提出设计企划(Design Planning)的研究方向。实际上这两个领域覆盖的范围基本是一致的,它们都包括从设计、商业到品牌、用户和企业战略的方方面面。至此,西方当代设计体系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工业设计,向苹果、IDEO等为特征的设计管理与战略体系的并行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博朗、飞利浦还是索尼、诺基亚与三星,设计都日益构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部分。

从1970年代西方向亚洲进行产业转移开始,由于设计管理将用户研究、产品设计、产品规划和设计战略等前端和销售形象、品牌战略与商业模式等后端链接起来,使全球化下的跨国企业经营战略和品牌扩张,在研发和市场的两头得到强有力的支持。1980年代全球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促成设计由关注单体产品向整体产业链流程和系统综合管理扩展。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先生认为:“全球供应链正不断演化和进化。从亨利·福特的T型车生产模式到最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系统,我们见证了从最简单的单个企业制造,到如今通过高效率的投资、流畅的跨境贸易和灵活的网络生产过程,为企业和产品创造更高价值。”设计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设计在今天的定义,已经超越传统所理解的外观和造型等有形因素,逐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和市场的一种定位思维和战略解决方案。设计思维所具有的右脑特性和发散性特征,设计所具备的视觉化交流语言和跨学科沟通作用,得到了从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 school)到波士顿咨询等机构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并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的转型,是一个从被动的加工制造转向主动创建自主品牌和发展企业独特市场竞争战略的过程。那些过去习惯于加工制造模式的企业,需要面对市场和用户重新定位。仅靠血拼价格的企业,如果不能持续创新也会在红海中越陷越深。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洞察和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设计将技术、品牌和服务加以整合,进一步创造和满足需求,突破转型的瓶颈。运用设计管理使企业CEO能够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整合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平台上实现对技术、制造、营销与服务的协同整合。

设计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

● 科技创新如何转化为商业可行性?

● 科技开发如何实现用户价值,实现以人为本?

● 用户价值与商业模式之间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CEO必须与设计管理平台结合

菲利普·科特勒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设计是一种企业可用于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战略工具。但大多数企业忽略了设计作为战略工具的作用。他们没有意识到优秀的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环境、传播和企业的形象。”

在全球产业链中,以加工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要突破创新瓶颈,必然要向产品创新、自主品牌、开拓市场和创建企业战略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加工制造路线,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尽管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但难以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设计管理学会前主席鲍威尔认为,“设计管理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对特定的产品、信息和环境进行资源的开发、组织、计划和控制。”设计管理以用户中心为导向,通过洞察用户潜在需求发现商业机会,从而激发创新概念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它将产品规划、企业品牌形象识别予以整合。从战略层面的企业设计体系搭建到产品与市场定位规划,从创新团队组织建构到具体项目设计流程,设计管理有效地切入到研发和决策过程中,从满足用户价值的角度提出创新的标准和要求,无论是在渐进性创新还是突破性创新方面都有利于推进企业竞争力的发展。

在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贸工技的方式创业并将企业逐步做大,许多企业家同时身兼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主管的角色,他们的管理和市场经验往往成为产品决策的依据。这在企业成长初期具有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这种经验式管理和研发设计的弊端就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些企业甚至因此走向衰亡。今天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已经远非企业家个体判断能够把握,乔布斯这样具备直觉的企业家几乎是凤毛麟角,其模式难以复制。但如果乔布斯没有一个杰出的苹果设计团队的支持,其成功也是无法想象的。只有企业家正确的决策与一个好的平台机制结合才是成功的保障。

设计管理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和用户变化的环境时,通过各个阶段的定义和过程控制,不仅能保障设计研发过程的决策符合用户价值和企业利益,也让企业的研发方向更准确和真实地切入到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中。

根据罗伯特·维利泽尔博士(Robert W. Veryzer)的观点,“设计”或“工业设计”是(或能成为)公司总体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波特(Porter)等许多学者已经给出过关于“设计战略”的一系列有用方法。这些有用方法可以划分为成本优势战略、设计优势战略、特性领先战略、特别适应战略、最佳替代战略等五种。这五种战略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战略提供规划框架,为客户提供低成本、设计优势(在形象、人因工程学等方面)、先进的新功能、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替代。“设计战略的规划和制定考虑到公司的使命目标、目标客户价值、品牌定位等,能够帮助公司明确战略目标而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通过设计背景与战略相一致,公司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业设计对产品开发流程、产品、品牌价值和创新业务的贡献。”

对企业而言,设计贯穿于前期用户定位到最终服务的全产业链中,设计战略影响到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层面,设计管理为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利益起到连接整个流程的平台作用。

用户导向的一体化设计管理

2011年以来,小米手机在国内的爆发,吸引许多消费者的眼球。据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刘德先生介绍,自2011年8月发布以来,小米手机已经创造500万部的销量。在厮杀惨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品牌,其案例值得业界思考。

通过对小米手机研发案例的研究和与相关主管人员的采访讨论,我们大体总结了其用户导向的设计管理模式。

用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建构

实现用户价值是企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设计管理的作用是将前端的目标用户体验定位与后端的设计战略关联起来。小米的总体战略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平台战略。通过制定目标用户和市场细分策略,在针对用户群的过程中逐步扩大用户范围,不断通过用户定制和参与式设计加快创新过程并采取多种手段增强用户黏性。从开始的发烧友不断反馈系统架构设计到版本迭代的用户参与,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同时通过创建开放式的企业文化形象和设计扩展粘住用户。

专注互联网模式和性价比优势产品

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完全以互联网为基础,摒弃传统的手机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减少传统的销售和广告费用,使产品售价大幅下降,以较好的性价比产品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产品性价比符合15-35岁主流年轻人群的消费行为需求,同时网络营销也推动消费流行文化的创造,符合目标消费群体追求个性、彰显独立的自我价值追求。

设计架构的核心搭建

摈弃传统销售渠道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成为企业的设计窗口,小米手机通过创建用户参与式设计,将传统的设计研发流程开放化,为目标用户群提供从工业设计、界面设计到附属产品设计的参与和选择,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免费即时通讯工具等作为设计核心架构,体现创造用户体验的企业核心战略。也就是说,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验,不仅仅是外观的设计,更深入到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工具的系统体验设计。通过对底层技术架构依据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改进和提供用户参与交互界面设计的方式,在与其它智能手机系统的竞争中形成了差异化特色,形成一批对品牌不断追随的用户群“米粉”。

小米科技总裁林斌认为:“对于用户来讲一个产品一体性的体验非常重要。一体性包括了硬件的品质、硬件的性能、软件的体验这三者的结合,还包括后台互联网服务。任何一方面的服务有问题,用户都会觉得这个产品不好。这是小米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小米在想了很久之后,觉得必须把整个产品、整个体验做好……”

总体上看,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产品性价比优势为特色并创造符合目标用户群体的消费文化,无疑是小米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管理的作用功不可没。

作者:蔡军

技术美设计管理论文 篇2:

设计管理概论

摘要:设计管理,是以设计项目、设计师、设计过程、设计机构为对象的专业研究领域。设计管理是基于成功经验通过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资源进行有效转换的艺术。本文从设计管理的起源、内容、范围特征、基本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设计管理做一个简单概括论述。

关键词:设计管理;概念范围;方法

0引言

日本《设计管理》一书中对设计管理的定义是:“设计管理是为图谋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1]

通俗来说,管理就是管辖和处理,即管人与理事。表现为对共同活动的协调、组织、控制、指挥等的综合作用;管理的对象既包括物、也包括人。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来收到预期效果。

1设计管理的起源

1.1中国古代的设计管理

在我国,古人在实践中运用设计管理思想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古人成功的实践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设计管理思想。

古代岷江水源旺盛,岷江洪水无法控制,流域各县更是深受其害。战国初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率领民众基本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和120个附属渠堰工程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体。“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水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相辅相成,获得了任何一项单独工程都不可能取得的效应。尽管都江堰工程是在两千多年前实现的,但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水平和创见,和今天的设计管理思想来比也毫不逊色。

1.2英国的设计管理

1960年,Dorothy Goslett撰写的《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Design》是英国第一部对设计活动管理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专著。书中对如何搭建、注册和经营设计事务所,如何报价和计算设计费,以及如何与客户沟通等进行了阐述。为英国设计管理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5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发了设计管理大奖(Presidential Awards for Design Management)。由此,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这个名称被正式提出。

1966年,Michael farr在《设计管理》一书中提到“设计管理的功能是界定设计问题、寻找最适合的设计师、创造一种环境并使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和预算内解决问题”。Farr的设计管理基本点在设计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上,代表了当时流行的以设计为导向的设计管理观点。

1.3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设计管理

在亚洲,为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1957年,日本能率协会同20家企业的设计部门主管,历经2年编写了《设计管理》一书。日本设计管理属于效率型,注重的是整体过程的有效性。此后,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开始了设计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美国设计管理属于创新型,注重的是设计价值的最大化;台湾设计管理属于实务型,注重的是低成本。

2设计管理的功能

设计管理是指对艺术设计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资源(人员、资金、政策)进行合理转化和整体控制。是“一个事物的标准或特征行为,尤真是系统、机关或动植物的某一部分的行为”,或是“在工作或行动中需要的特殊任务。”设计管理在组织设计行为中起了核心作用,因為设计管理能有效地保证公司设计足够的配置;调节公司各设计领域;提高设计方法,技术和综合设计资源;培训设计人员,以保证他们在生产发展中全力地参与。下图列举了设计管理的功能。

3设计管理的含义

设计管理是以设计活动为对象,进行整体和系统的资源转化与调控的过程。艺术设计活动是设计者根据设计标的物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提供一种系统的预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动态过程。设计管理是实现设计的艺术、文化、社会、商业价值的工具。

设计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包括两个层次,即战略性的设计管理和功能性的设计管理。战略性的设计管理是指在战略的高度上,将设计作为企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企业的各项活动贯注相应的企业设计理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功能性的设计管理是确保企业具有一个运转良好的设计部门,作为企业在设计方面的智囊,并实施具体的设计任务。

4设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984年,Topalian将设计管理分成:设计项目管理(较低层次,带来短期行为)、设计策略管理(较高层次,带来长期行为)。1989年,Chung提出三个层次:操作层次的设计项目管理、战术层次的设计组织管理、策略层次的设计创新管理。美国设计管理高级教程把设计管理分为:设计策略管理、设计项目管理、设计执行进程的管理。

近几年,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这4个管理的功能己被广泛地接受了。然而,根据管理水平的不同,每个功能的重要性会与其他的不同。举例来说,计划是高级管理的主要工作,组织其次,监督及控制在最后,因为它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组织工作,长期的计划在这个管理水平上是最基本的;相反,监督和控制在较低水平的管理中是重点,因为它们主要是一些特殊的工作,在这个水平上,计划是短期的,只需少数工人且影响范围有限,组织则不太重要了。设计管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8,7582.

作者:刘柳

技术美设计管理论文 篇3:

探析产品色彩管理中的分类与原则

摘要:对产品色彩管理进行再定义和分类。产品色彩管理属于综合范畴。从产品设计生产阶段来说,它包括产品色彩设计管理和产品实现管理两部分。前者以感性色彩为主,后者则更偏重于色彩的理性化实现。它们各有属性、特征和执行原则。

关键字:产品色彩设计管理;产品色彩实现管理;色彩规划;

从广义上说,凡与产品色彩有关的内容都应纳入产品色彩管理的范畴。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由不同的人员分不同阶段共同完成。产品设计师提出产品外观设计,工程师和后期加工制作人员则参与具体制作完成。因此,从产品完成阶段上划分,产品色彩管理可分为产品设计色彩管理和产品色彩实现管理两大类。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各有特点和执行原则。产品设计设计师对于产品色彩的选用基于产品的实用性、使用环境和文化性等综合考虑,属于感性范畴。人们不断在追求“所想即所得”的理想境界,如何运用软硬件的配合,使纯感性的色彩被纳入现代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最终呈现优秀的产品,则属于产品色彩实现管理的研究内容。它属于理性的范畴。长期以来,关于产品色彩管理的研究分别朝着各自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深入。

一、产品色彩设计管理

J.赫斯凯特曾对工业设计作了这样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个与生产方法相分离的创造、发明和确定的过程,它包括对各种因素通常是矛盾因素的分析,并最终以三维形式的面貌出现。”[1]实用价值是产品价值的主要方面,是产品设计的根本与产品之所以存在的前提。但产品一旦在使用中与人类发生了关联,人类就不会仅满足于使用价值,必然地还会对源于产品的功能与形式所产生的主观价值也就是产品的象征价值提出要求。产品外在的形态、色彩等共同组成了产品的形象具体载体。色彩规划是产品设计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

(一)产品色彩设计

一般来说,产品设计师对于产品色彩设计的理解偏向于抽象化和感性化。不同文化背景和经验体会构成了各自对于设计的看法和理解。有效的产品色彩设计管理能极大促进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广义地说,色彩设计是由(1)色(色素的构成),(2)素材(涂料),(3)材质及表面处理(触感),(4)标记(可供识别产品的商标记号),(5)装饰(抽象、具体、几何学等主题)等各要素所构成。[2]色彩是种直接诉求于人类感觉的东西。色彩可以说是刺激消费者去购买和拥有一件商品的动力,图案、商标、装饰、文字这些要素都会对提升商品形象的色彩概念有着重要帮助。

面对一项商品时,色彩设计的各要素都是紧密关联的,所以应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于这一阶段的产品色彩管理而言,重要的是基于色彩感性的基础,整合各项资源,遵循各项色彩规划原则,完成尽量完美的产品色彩设计。

(二)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规划原则

色彩规划完全服从于产品设计这一整体,所以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规划也必然地追求一种近于规则依存性的传达。

1. 产品色彩的功能性原则

众所周知,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存在的前提。产品功能的传达不是画饼充饥,必然是通过以本体感为主的综合感觉符号来实现的,色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色彩规划中的色彩功能性原则,就要使色彩符号的语义与产品的应有功能一致。所谓色彩符号的语义是分别建立在共感觉、联想与象征这三个层面上的心理意义。[3]

2.产品色彩的环境性原则

产品所安置的场所是一个环境,它是物质性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色彩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产品设计的色彩环境性原则,这对一般有固定的安置场所的产品将有更大的支配力。

3.产品色彩的流行性原则

不难发现,某些产品会在一定的时效内出现一种因社会广大民众的普遍喜爱而被广泛采用的色彩。这种色彩被称为流行色。流行色与其说是人类色彩嗜好的集中表现,不如说它是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为推动的一种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

流行色源自自我表现与模仿这种等级化社会的社会心理,而真正形成广泛性的大流行则完全出自商业策略的考虑。[4]从这一点来说也是发展现代生产力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与工业设计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流行色带来的商机将不断影响到更多非色彩商品的色彩化、流行化。鉴于此,对于色彩产品的设计,色彩的流行性原则是其色彩规划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内容。

4. 产品色彩的象征性原则

一个产品有其特定的功能与形式。这种功能与形式往往又形成使用者对它的主观价值,这种主观价值就是产品的象征价值。产品中所反映的这种象征性是否为顾客所持的文化所能接受,成为象征性原则的主要出发点。

不同的文化发展背景、市场的地理位置、环境,消费者的生活形态都是形成色彩喜好的重要因素。

5. 产品色彩的工艺性原则

产品设计是利用形状、材料与色彩三类要素进行产品技术美的创造。产品色彩规划不仅要追求单纯的形式美,更重要的还在于与产品特性相关的功能性、工艺性、环境性,以及与文化、社会特性相关的象征性与流行性的高度结合。消费者是以感觉和思考面对工业产品的,而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中则要考虑所有拓展这些感觉和思考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后期的产品色彩实现管理奠定良好的可行性基础。

二、产品色彩实现管理

(一)产品色彩管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色彩实现管理系统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是相当复杂的,不止是国内,即是国外也有大量的问题尚待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在深度的产品色彩管理系统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以至于相关的有效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应用上显得少之又少。例如手机巨头Motorola公司开发的V70手机在产品设计开发上无可挑剔,但是在配色问题上最后确显得漏洞百出,不但不同批次的产品在配色统一上存在大量的问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大量出现了色彩磨损和退色的问题。因此目前在全球范围上包括LG、通用等相当数量的跨国企业正在建立相关的色彩研究中心,也试图在产品的材料、产品开发软件,色彩渲染方式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式上建立某种标准,以适应消费者对产品色彩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在的全球色彩管理体系每一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每一个处于数字服务领域的设备制造商群雄逐鹿,都拥有自己在色彩管理的系统标准。怎样进行对于颜色管理的有效应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统一标准,而其中的关键部位就是对于颜色外观模式的如何应用(Color Appearance Modeling)。[5]如何对现有的优势色彩管理細节进行整合并使之适用于企业的制造层面无疑是新产品开发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批量化生产产品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色彩实现管理的工作方式

色彩实现管理系统协调不同设备的色彩空间之间的差异。它是对电脑配色操作系统、色彩管理软件、设备特性档案、应用软件,以及生产流程中涉及的所有软硬件设备的综合管理。色彩管理系统使用显示器的配置文件,将产品的实际颜色转换到显示器的色彩空间。在输出文档时,色彩管理系统参考输出设备的配置文件,将文档中的颜色值成功地转换到输出设备的色彩空间。当然,总会有一些颜色不在输出设备的色域内。这时,需要不断调试色彩处理的软硬件设备,结合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材质等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三) 产品色彩的工艺性标准原则

如果说设计师们在前期的产品色彩设计上是感性抽象的,那么在后期产品加工制作阶段,所有的色彩都将最大限度数据化,以保证设计和生产中的还原一致性。

不同于传统的造型艺术或工艺美术,现代社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为了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巨大需求,在生产中采用现代化大工业的工程工艺技术,设计与生产被严格分工,以尽可能大的生产力来大批量复制产品。

产品是生产实践的产物,生产实践中所产用的工艺技术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产品的设计及其色彩规划,使产品的施色带有非自由性与非直观性的特点。在产品设计中必须实现充分考虑到工艺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色彩规划,即产品色彩的工艺性标准和原则。

总之,产品色彩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范畴。从产品色彩设计管理和产品实现管理两方面着手,对产品的设计和实现加以控制,使产品色彩最终呈现得以完全把握,以适应现代市场产品生产要求。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美] J.Heskett. Industry Desig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10.

[2] 张展,王虹编著.产品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68.

[3] 张宪荣,张萱编著.设计色彩学[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3.

[4]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90.

[5] [美]Bruce Fraser Chris Murphy Fred Bunting.色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5.

(编辑 亚天)

作者:倪敏娜

上一篇:超纯水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语文语境素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