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产品形态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立足于美学哲理在产品形态中的特点,对美学文化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一系列原则和机制进行论述,旨在探讨美学表现原则在产品形态方面的应用和塑造,进而推动现代应用美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产品形态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产品形态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形态特征分析的产品设计研究

为了提高设计的效率与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形态特征分析的产品设计方法,从解释产品特征与产品形态特征,分析产品形态特征与意象认知出发,提出了基于形态特征的产品设计应用场合,包括助力设计新手、建立高效案例库、实现智能设计与知识重用等,目的是提高设计师方案的目的性、舒适性与合理性,提升设计的效率和品质。

产品设计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产品不仅为了达到功能的满足,也为唤起人们的美感享受,所以形态设计作为产品特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产品设计的重要表达。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产品形态设计提出了更高效的要求,产品视觉形象的创造是否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更快速地实现优良形态设计的目的,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

产品特征与产品形态特征

产品特征是指从某一方面可以表述产品并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点,所有的特征集合则构成了产品自身的特色。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反复迭代和细化的过程,对于典型产品其所属的部件或者零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而这些零件和部件也具有相对稳定具体特征(形态、色彩、材质、组合关系等),因此产品可以描述为由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约束关系所组成的,即由部件和零件特征按照一定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特征集。

产品形态特征则是产品特征中的具体特征,是产品在外观形状上的特性表达。对于一般产品来说,产品形态是复杂的综合体,很难用一种简单几何单体去描述,这就需要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更加适宜描述的基本单元,对这些基本单元的形态特征用一定的几何方式进行描述,为之后的知识重用、计算机辅助智能设计等打下基础。

产品形态特征与意象认知

产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与购买欲,是因为产品与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产品形态特征如果只是被描述为理性的几何形态与点线面,最后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模式,而无法深入人心。所以,产品形态特征不能只是理性的数字描述,还应与意象认知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产品形态特征的表达。比如,通常曲线与“柔美”、“优雅”等意象匹配,而直线则与“坚硬”、“刚强”等意象匹配,不同曲率的曲线也能分别表达不同的意象,这些都需要在产品形态特征描述中注意的。可以基于产品形态特征与用户感性意象匹配构建框架,即利用感性工学方法,建立产品的用户感性意象语意集,并结合之前建立的产品形态特征框架,通过数量化一类分析,求得各形态特征与意象语意之间的线性量化匹配框架矩阵,即不同形态特征及其具有的特征手法对各种意象语意的影响值(贡献值)。

基于形态特征的产品设计应用

有效提取产品形态特征的目的是能在产品设计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且提高设计的效率与成功率,具体来说,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助力与培养设计新手

设计新手不论从经验还是熟练度上都尚有欠缺,如何能更快地进入设计师角色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产品形态特征的提取能帮助设计新手快速地认知所需要设计的对象,特别在形式方面,先对产品形态进行分解,并对各形态特征进行逐步设计,最后综合形成新的产品形态设计。对于设计新手来说,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简化成为较容易的问题,再逐一解决,通过不断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形态设计能力的目的。

2.分类进行设计案例管理

目前对于设计案例大多只停留在产品类别上的分类,而对个别产品类别之中更为细致的分类方法比较匮乏,或是按照时间发展分类,或是按照品牌分类,但这样的分类对设计师的启发性并不是特别高效。如果按产品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将产品先分成几个特征部分,按特征部分的形态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建立可以按形态特征搜索的案例库,方便设计师对案例的快速搜寻。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按照已有的产品形态特征框架进行分析的设计实例标记为一个具有特定形态语言所形成的形态编码合集,与进一步进行的用户感性意象实验及生理舒适度实验的结果建立线性匹配,形成更为有效的设计案例检索系统,实现对设计案例的智能、有效、高效的管理。

3.为智能设计打下基础

产品形态特征与用户感性意象及生理舒适度相匹配的设计案例库是下一阶段实现智能设计的基础,智能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人类思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手段,辅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包括常规设计、联想设计、进化设计等几个层次。其中联想设计、进化设计都可以以形态特征与用户感性意象、生理舒适度匹配案例库为基础,在此之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联想与进化,使智能设计系统不仅能够承担常规设计任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创新设计,实现高级的设计自动化,为设计师分担部分创新设计工作。

4.实现知识重用

产品形态特征是产品形态知识的外化体现,产品形态设计知识固化于相应的产品形态特征上,但是其作为一种隐性知识无法支持直接检索。而通过对产品形态特征的分类及研究,并将用户产品意象与生理舒适度作为形态设计知识获取和重用的索引,建立产品形态特征和产品意象语意集、生理舒适度之间的动态映射关系,可以更好地针对用户的生理、心理需求,支持设计师对形态设计知识的检索、重用和创新,提高设计师方案的目的性、舒适性与合理性,提升设计方案的品质。

(第一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张祖耀(1982 - ),男,浙江绍兴,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6144)

作者:张祖耀 朱媛

美产品形态管理论文 篇2:

美学哲理在产品形态方面的展现

摘 要:本文立足于美学哲理在产品形态中的特点,对美学文化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一系列原则和机制进行论述,旨在探讨美学表现原则在产品形态方面的应用和塑造,进而推动现代应用美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美学哲理;应用形态;表现原则;设计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形态也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在逐渐接受产品使用功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在考虑产品形态的美学哲理的体现。美学化的人工塑造是保持现代产品审美形态的重要因素,美学内涵的集中展现是在保持产品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追求多样化形式特征的重要表现特点。

1 美学艺术设计形态的概述

美学设计艺术形态在美学形态展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学设计艺术是根据产品的使用形态来进行勾画和设计,满足产品使用方面的美学形态机制,其目的是保持产品结构的美观,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1.1 美学哲理的塑造内涵

以美学塑造为目的的视觉效果策划是产品设计形态集中展现的过程,对产品形态机制的优化设计,全方位地展现产品形态美感。在产品美学外观的塑造过程中要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方面进行形态感官策划,使产品的视觉美感充分展现出来。这就需要设计者在产品形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构架元素和构架机制进行充分理解,对美学塑造形态进行全方位的视觉评判,综合考虑产品的空间功能组织、造型要素处理、色彩材质搭配、灯光与氛围烘托等问题,同时考虑产品设计实施、设计管理、使用需求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产品设计师对产品的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从外观策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针对产品的使用状态进行优化考虑,从美观协调的角度进行机制塑造对比,力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

1.2 美学观点塑造的内涵

产品美学形态塑造的重要方面在于设计者美学观点的塑造,设计者的审美观点决定了产品美学的体现和塑造。因此,美学哲理设计体系的形成依赖于设计者主观意向上对产品形态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认识,通过对产品外观的优化分析,塑造符合时代精神内涵的美学塑造观点,让产品的外观和美学形态符合时代文化的特点,符合美学文化的发展趋势。

2 美学哲理叙述的原则及要求

美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于美学哲理在美学形态方面的展现,美学哲理是对美学形态的史诗般总结,它来源于美学形态方式的塑造,却又给了美学形态的精神指导。

2.1 产品塑造原则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在使用产品的形态塑造过程中,产品塑造方式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原则。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需要全面考虑产品形态的设计手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上要对产品的使用结构进行优化,满足简约、时尚的同时与使用环境进行统一协调,在符合环境氛围的同时还要满足环境与物体间的和谐,不能高出产品的使用环境氛围。

2.2 設计优化背景下的情态联系

产品设计的灵魂是创意的新颖,没有创意的产品设计也不能成为成功的产品设计。因此,在产品设计优化的背景下根据不同形态的产品制定出符合产品使用功能的创意,在美感与产品形态统一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使用功能的增强与创新。好的产品创意可以决定产品形态的价值定位,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外观形态,这是由产品自身功能决定的,但是创新的情态联系是在保留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外观做出优化排列,不仅要在外观上进行协调搭配,还要根据产品内在的文化特点或者是美学特点对产品的美学价值进行最大化的挖掘,让产品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美学潜能,这样才能在外观上最大化地吸引人的注意力。

3 控制美学体现的意义及背景

“控制论”不仅在工程调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技术设计形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满足不同种类的产品设计的需要,需要根据“控制论”中的元素调节理论进行相关的优化和设计,根据产品使用机能的不同对构成产品的组织元素进行优化调节,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元素构造方式的特点对元素的排列进行重新定义,在展现美学内涵的同时也满足于各种使用条件,进行产品外观形态的重塑和保持。

3.1 美术文化内涵的展现

在相对情态控制体系下,美学文化在产品形态的体现方面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产品的艺术形态类别下,美术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展现风格,美术风格因不同的文化定位在美术类别的展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美术文化内涵的重要展现原则就是根据产品外观的设计形态来甄别美术文化的展现方式,通过不同角度的形象对比来凝聚美术文化,展现不同的美术意象元素,在不同的美术结构框架下通过合理设计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描述与表达,在艺术分析的原则下,对美术变化的内容进行沥青与沉淀,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构造手段来描述艺术意象的具体原则和需求,在进行不同角度刻画的前提下,对美术内涵的塑造机制进行重新勾画,展现形态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

3.2 情感化情景的融合与提炼

控制化的美术意象塑造是展现产品形态的重要方式,通过美术原则的展现来搭配各种形象并进行背景的优化协调。在美术情感的融合下要对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深刻的把握和形象化的分析,在艺术类别的搭配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色彩进行背景的高度渲染与场景融合。在美术情景搭配中要注意优化原则的运用和体现,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对情感化的艺术描述场景进行分流,通过集中的艺术手段进行艺术构造搭配,合理化地对艺术情感元素进行控制,在进行艺术构造的时候要注意艺术情感与艺术表达方式的密切协作,注重现实情感元素的融合,充分展现情感化艺术特色的风采。

4 美学原则的高度集中与形态塑造的协作配合

在不同艺术原则的构架下有着不同的艺术组织原则对美学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制约,高度集中的艺术表现性与艺术组织形态要相互关联、相互搭配,进而对艺术构架体系进行集中优化。

4.1 景象资源的集中展现

在产品艺术形态的表现方面把艺术资源进行集中的展现,把艺术景象资源集中展现出来。在艺术场景的搭配协调上要把美术理念进行集中与分化,将产品的艺术美感全面地表现出来,把场景事物进行原则上的分化,将艺术场景与艺术表现手法协调,对艺术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将物质形态搭配与精神传承集中表达出来,使得产品的艺术景象资源集中展现出来。

4.2 理念与形态的协调

在产品艺术构架体系方面要把设计理念与产品的设计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还要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艺术构架方面将艺术设计理念与时代人文精神理念进行融合,根据产品使用形态的需求规划出具体性的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艺术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将和谐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以人文艺术理念为引导,集中性地呈现产品的艺术形态之美。

5 结语

美学哲理是自然形态哲理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了众多的美学形态特征。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美学哲理不仅让产品的形态更加优化,还能集中性地展现出时代气息,根据不同的场景,满足于不同的使用需要,产品的艺术形态设计也要因地因时而变化,满足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 龚明华.审美中介:艺术·主体·接受[J].今日中国论坛,2008(07).

[2] 陈晓洁.艺术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审美中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3] 尚东涛.论审美的中介约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

作者:孙翔雨

美产品形态管理论文 篇3:

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的路径探究

【摘 要】 知识服务蓬勃发展,给少儿出版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机遇。近年来,诸多少儿出版机构开始深入布局知识服务领域,借助新的平台、技术深度开发现有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产品形态单一、用户意识不强、数据技术使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少儿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丰富产品形态,建立完善的用户运营机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真正从内容的生产者向内容的经营者转型。

【关  键  词】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知识付费;音频;短视频

【作者单位】刘璐,河南大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084043)。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的元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知识付费,而在资本加持下,知识付费赛道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内容生产者。2019年是知识付费向知识服务转型的重要一年,无论是平台的创业者,还是出版行业,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少儿出版在知识付费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背景下,也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一、 知识服务对少儿出版的影响

知识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头部力量逐渐稳固并显现对相关行业的影响。面对知识服务,少儿出版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1.知识服务可清晰定位用户需求,提供优于少儿出版的精准服务

在传统的少儿出版领域,传播知识的载体主要以纸质图书为主。传统的图书出版,由于出版时间周期长、出版成本高等问题,面向的读者是广而泛的,大多数少儿出版物只有一个年龄分段的定位,用户是相对宽泛的。同时,由于纸质图书缺乏“与读者交互”的特性,出版机构很难从读者手中采集到有用的意见。而基于知识付费平台、微信、APP等开发的各种知识服务产品,能够快速地定位用户,从用户手中采集到第一手反馈意见,快速地调整产品的开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知识服务产品成本更低,开发周期也更短,能够更精细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知识服务多维度内容深耕细作,将淘汰少儿出版同质化图书

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的少儿出版,当前已深陷困境:内容高度同质化,优质内容稀缺,经典图书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数百个版本。尚且不说这些版本的质量如何,单单是这样高度的重复出版,就已经是对资源的极度浪费,给读者选择图书造成极大困扰。倘若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就更加严重影响儿童的阅读认知。知识服务产品能够对优质内容进行深耕细作,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形态,对內容的解读又各有所长,恰好避免了传统少儿出版内容同质化、优质内容稀缺的问题。如最为经典的国学唐诗宋词,在传统的少儿出版领域,鲜有出版社能够做出新颖内容,对唐诗宋词的解读大多停留在浅层,深层解读的内容又往往不适合儿童阅读。但知识服务领域却开发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深度产品,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婷婷诗教”,采用歌曲的形式把诗歌唱出来,轻松地满足儿童背诵的需求。 “奶泡泡学古诗,小学新课标必背”精挑细选了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利用 “奶泡泡”和“长老爷爷”两个人物的 “对话+讲解+朗诵”形式,帮助儿童学习古诗,在有趣生动的对话中,儿童能轻松理解古诗含义。

3.强交互极大调动用户参与性,提升学习效率

儿童对知识的习得过程,与成年人有显著差别。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2岁以下婴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仅为3分钟,2—5岁的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为6—15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儿童最大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少儿出版主要以图书出版为主,图书的特点决定了其交互性较差。而知识服务产品强交互的特点,正好弥补了纸质图书的缺陷。知识服务产品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高效地与用户交互。如在学习古诗词时,主播会邀请用户一起朗诵,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还能实时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有趣的内容也更容易获得儿童的关注,长时间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其知识获得率。

二、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现状

近年来,众多少儿出版机构纷纷入局知识服务领域,不再局限于内容的生产,而是更多地向知识服务商转型,且已经从数字出版的资源库搭建、系统建设等基础阶段,逐步向面向B端以及C端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升级阶段发展。但在这一过程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产品形态及内容单一、用户及数据意识不强值得少儿出版机构关注。

1.囿于知识付费范畴,产品内容及形态单一

当前,少儿出版机构入局知识服务领域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自主开发或者合作开发音频产品,发布在头部流量平台,如懒人听书、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二是自建平台,将音频产品发布在自身平台上;三是出版机构仅出售图书版权,知识服务产品则由其他平台进行开发。其中,第三种途径是出版机构参与程度最低的,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从中获取的份额相对有限。从以上三种途径来看,当前少儿出版的知识服务产品形态都集中在音频,尚缺乏视频、VR/AR等产品形态。这一方面与第三方平台的属性有关,大多平台的产品形态主要以音频为主,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有关。随着5G、VR/AR等技术的发展,知识服务产品将会有更多形态的展现,出版机构需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在产品形态上多做创新,在服务触达渠道上做更广布局。

相较互联网公司,少儿出版机构的知识服务内容相对局限。少儿出版机构当前做音频产品主要集中在听书产品的开发上,也就是将图书产品制作开发成音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版单位希望通过听书产品带动图书产品的销售。听书产品与图书产品是相辅相成的,但当前在知识服务领域,出版机构还是相对局限在听书产品的开发,较少涉足听故事、听课程等领域。在几大主流音频平台上,我们很难在课程、故事以及其他内容板块上发现出版机构的身影,即使是在出版机构自建的平台上,产品也多是以图书的音频为主。毋庸置疑,如果只是局限于将现有图书产品进行音频开发,这是非常局限的,也很难在知识服务市场上分一杯羹。

2.知识服务重产品轻服务

受知识付费阶段一味追求量大、爆款内容的影响,当前少儿出版的知识服务依然存在重产品轻服务的现象。如单纯提供音频的内容,事实上很难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因为用户的需求不只是购买一个音频产品,用户购买在线课程目的是让孩子完成阅读、学习,最终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但当前众多知识服务产品仅停留在产品提供层面,尚未通过服务来满足用户学习的真正需求。

3.缺乏用户长期运营机制,用户及数据意识不强

知识服务的重点在服务,接受服务的对象是用户,因此,知识服务的核心是用户,建立和维护用户关系是重中之重。在以图书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期,出版机构很难直接与读者取得联系,更难以与读者建立长期关系。进入数字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获取用户信息,与用户建立关系的方式途径上有了极大改变,尤其是进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期,“两微一端”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但当前大多数少儿出版机构仅把微信、微博当作日常的推广宣传渠道,仅用于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很少有重视用户关系运维以及深度挖掘用户价值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少儿出版机构缺乏用户及数据意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用户运营体系,更少有能正确认识私域流量价值的先行者。

三、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的路径构建

如今,知识付费的泡沫开始退去,流量的红利也开始消退,但毋庸置疑,需求和供给的红利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知识付费的泡沫退去之后,优质的多形态知识服务生态体系更显重要。少儿出版机构具有深厚的资源基础,在知识服务对优质内容、系统内容有着更高要求的当下,少儿出版机构无疑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1.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知识服务生态体系

少儿出版机构作为传统的少儿知识传播主体,长期以来积累了众多优势资源,包括作者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等。针对当前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单一问题,少儿出版机构可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包括课程资源、教育产品、亲子阅读、教育娱乐等兼具的内容,服务形式也可跳出图书、音频的形式,向短视频、在线课程、直播等方向寻求创新发展。这样,少儿出版机构可以不同的产品形态、产品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需求,更好地服务用户。

中信出版社于2016年开始大举进入童书领域,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201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超过500种图书产品,而且不局限于图书产品,充分借助自身优势打造知识服务产品体系。第一,深度挖掘强IP资源,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中信出版社在《流浪地球》大热之后,紧紧抓住这个强势IP,在2020年与刘慈欣合作开创图像小说新产品线,同时基于这个IP全面开启全业态布局,延展IP价值——不仅通过3D形式集合VR/AR等技术实现科幻场景的互动体验,还计划开发移动设备阅读的新形态内容产品Vomic,在各大视频平台陆续推出刘慈欣的作品视频。强IP的优势资源是出版机构所特有的,值得出版机构深度挖掘。第二,中信出版社向教育领域延伸,推出教育场景的解决方案,服务少儿英语阅读学习。知识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知识教育,知识付费交付的是服务,服务的目的是让用户最终习得相关的知识,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等。中信出版社与国际权威教育科技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全方位的少儿英语阅读学习内容,形成涵盖阅读评测到专属题库的全流程产品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完整的教育阅读闭环,实现知识教育、知识服务。第三,打造家庭阅读服务体系。长期以来,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都是少儿出版服务的重点场景,以往这一板块主要以不同年龄段来分层阅读,但这并没有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家庭阅读板块中,难选书、难鉴书是家长的难点,家庭阅读无疑需要做到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多元化。中信出版社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海量读者的购买需求、购买特色,形成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成长特点和家庭需求的家庭阅读服务体系。基于这一服务体系,中信出版社开发了系列产品,形成家庭教育书架,围绕“内容+知识服务”的宗旨,逐步推出家庭阅读成长项目。这一成长项目充分利用了纸质出版物和数字端内容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活动形式,创造了“产品+服务”的新形态,持续地为家庭阅读、儿童成长赋能。

2.建立用户运营机制,以用户驱动转型知识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前整个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这意味着很难有大量的流量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但是进入流量的存量时代,并不意味着出版机构可以就此放弃流量的获取和运营。知识服务的核心是服务用户,知识服务是由用户驱动的,要以用户为中心,没有用户也就丧失主导做内容的权利。换言之,没有用戶就意味着没有数据,没有数据也就难以产生价值。对长期缺乏用户运营的出版机构来说,一旦建立完整的用户运营机制,即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技术驱动,为每一个用户定制个性化知识服务方案。因此,完善的用户机制会给知识服务带来强有力的驱动。

对于少儿出版机构来说,用户包括家长和儿童,完整的用户运营机制包括拉新、激活、留存、流失,其中,用户的拉新和留存最为紧迫。在拉新方面,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存量置换、技术置换、创意置换、整合置换等进行用户整合。在存量置换方面,出版机构可将自身电子刊的用户进行置换,或者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的用户进行高度整合运营。在技术置换方面,出版机构可通过一些工具、技术对用户进行引流、管理,如通过机器人对社群进行管理运营,通过小游戏、应用来吸引流量。这在很多行业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玩法,但在用户运营长久缺失的出版领域,仍然值得出版人学习摸索。创意置换也是获取优质用户的重要手段,如通过好的创意内容、创意活动引起用户的关注。在整合置换方面,合作平台的流量是最容易被出版机构忽略的流量来源,音频平台、直播平台聚集了大量流量,出版机构可通过整合置换的方式将流量进行导流。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平台都是精准的用户聚集地,如何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也值得出版机构探究。

拉新不是目的,留存用户、服务用户才是目的,出版机构应让用户长久地留存在平台、私域流量池中,从而实现持续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出版机构需要不断地创新服务形式,深度连接用户。2020年连接用户最有效的方式非直播莫属,直播不仅是一条营销渠道,还是一种知识服务的手段。2020年4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围绕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和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直播活动,主题涉及少儿科普阅读、生命健康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些直播不以带货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为宗旨,深深地吸引了用户。

知识服务的基础是优质的内容,但其核心是服务。为了在知识服务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少儿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丰富产品形态,建立完善的用户运营机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真正从内容的生产者向内容的经营者转型。

|参考文献|

[1]方军. 知识付费:带动出版业向知识服务转型[J]. 出版广角,2018(7):9-11.

[2]程立雪,王晓光. 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J]. 科技与出版,2019(3):147-152.

[3]陆莉莉. 知识服务图景下童书出版的创新机遇与挑战[J]. 出版广角,2018(17):31-34.

[4]张聪聪. 童书出版商的新“风口”?付费课程怎么做[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05-04.

[5] 汪美晨,杨海平. 少儿出版机构的知识服务路径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19(12):60-64.

作者:刘璐

上一篇:单片机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新变革电力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