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建筑业,4D模型作为设计和建筑施工计划工具有崭新的含义,并不简单等同于我们经常看到施工企业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做的施工过程模拟效果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管理论文 篇1:

心流视角下虚拟现实营销的设计策略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为消费者创造高质量的营销体验。心流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对营销结果有推进作用。从心流体验的视角研究虚拟现实营销的设计,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指导虚拟现实营销设计的实践。在虚拟现实营销策划中,品牌可以通过塑造明确的营销主题、制造清晰的故事线索、模拟真实环境反馈、丰富感官体验、让内容更契合消费者的认知和品牌经验、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游戏性等策略来达成消费者持续的心流体验,提升虚拟现实营销的效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心流;营销;消费者体验

一、虚拟现实营销的发展背景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人们信息消费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碎片化、互动化、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主流趋势。这为市场营销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在不断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但另一方面,在线的交流方式削弱了营销的体验性。在体验经济时代,营销如何弥合这一矛盾,为消费者带来更高质量的营销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在营销当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式。

虚拟现实营销是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营销活动,在不同的营销情境下,通过改善产品、企业、品牌等信息呈现,促进顾客与企业的互动和交流,提升顾客获得的使用价值与体验价值,企业则可获得销售额、市场份额、顾客权益和品牌权益等方面的增长。虚拟现实利用全景摄像头,记录品牌和产品的空间、声音、画面等信息,将品牌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全息化的呈现,可以通过为体验者提供强烈的感官刺激、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放大和强化所要传播的商业内容,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媒介,具有无法比拟的先进性[1]。因此,近些年不少知名品牌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如可口可乐、The North Face、Dior、迪士尼、奔驰、麦当劳等。可以说虚拟现实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营销工具之一。

虚拟现实在营销应用中带来的最大的变革在于,它使营销给予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但由于虚拟现实应用于营销发展的时间较短,缺少具有针对性以及更科学的营销设计框架指导,从现有的营销案例来看,多数品牌还依赖于虚拟现实营销所形成的猎奇效应及单纯的感官刺激,营销内容和技术存在割裂,对于虚拟现实的特性应用层次较浅,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虚拟现实营销对品牌营销的商业应用价值,减弱了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营销的接受程度和情感体验。因此,为了增强VR营销的实际效用,让VR营销由“感官刺激”向“体验冲击”转变,就需要对VR营销的设计要素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让消费者在VR营销活动中获得更佳的价值体验和情绪感受。

二、心流理论和虚拟现实营销之间的关联

关于用户的情感体验,心流理论是现今为止应用最多的概念之一。心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被定义为一种最佳的体验状态。而在一些研究实验当中,心流状态的产生已被证明对营销结果有推进作用,高质量的情感体验可以对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忠诚度和再次消费中起到积极影响。心流体验和虚拟现实营销之间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具备超强的互动性和临场感,能够为在技术上完成建构心流体验营销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心流体验对实现虚拟营销中的消费者形成的认知和情感维度有双重影响。在认知方面,心流让消费者形成忘我状态,令消费者能够持续专注体验虚拟环境中的产品,加强记忆和认知。在情感方面,心流能够形成愉悦感和卷入感,为消费者带来积极的情感。所以,从心流体验的视角研究虚拟现实营销的设计,能够更加系统性、科学性地指导虚拟现实营销设计的实践。

心流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sikszentmihalyi 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心理状态和交互体验的心理学理论。而心流体验是心流理论的重要概念,指一种将个人精力或者“身心”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时的感觉[2]。Csikszentmihalyi 经过研究总结把心流体验的特征整合为 9 个维度[3]。 Chen等人又把心流产生的 9 个特征进行归纳分为事前、经验、效果等 3个体验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对应营销的不同环节(如表1所示)。

三、心流理论视角下虚拟现实营销策略

虚拟现实营销的策划阶段是产生心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是虚拟现实营销设计中能够调控的变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所以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这一阶段,用以指导虚拟现实营销设计为目标用户创造更良好的体验。

(一)明确而清晰的目标

Csikszentmihalyi 在对心流理论的阐述中認为,当人们被活动完全吸引时,就会嵌入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即以意识的狭隘聚焦为特征,把所有精力完全投注于活动中,丧失自我的意识,只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所反应,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会被忽略掉。对于虚拟现实营销而言,达到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对营销活动产生充足的好奇和兴趣,自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到营销当中,并在此过程中能够不受干扰,集中所有注意力在品牌所要传达的信息上。所以在营销活动的设计上,一方面,根据消费者特征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构建出具有创意性的营销主题,吸引消费者产生兴趣并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营销内容要能够提供清晰的故事主线,让消费者的眼球聚焦在一个中心点上。当前,虚拟现实营销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主要是其稀缺性和娱乐性,但随着虚拟现实营销的普及,营销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就要求在设计中,将营销重点从追求虚拟现实营销的话题性和品牌曝光率,回归到虚拟现实广告和营销活动的创意和内容设计上,根据营销的目标和消费者分析确定理想的活动主题,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在模拟真实环境的基础上,体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感,让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策划合理的叙事角度和方法,引发人们近乎真实的临场感,让消费者能够在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丰富体验中将精力集中在营销故事上展开探索和发现,甚至将自我完全代入情境当中。

(二)即时反馈

对消费者的反馈是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操作和行为,形成了消费者能够理解的变化,就可以被认为完成了一次对消费者的反馈。过去最典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民用计算机,用户通过简单地移动鼠标, 单击、双击显示屏界面上的图标, 即可获得丰富的信息。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虽然大大简化了人机交互的流程,但其操作还需要一种固定的身体姿态以及大脑对图标的识别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使用机器的人群, 它强迫身体以一种非自然的姿态与其进行交互活动[4]。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利用头盔、手套等硬件设备,通过显示、识别、跟踪、语音、手势、感觉反馈等交互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实时交互的多维立体环境。首先,用户可通过动作、手势、语言等人类最自然的表达方法获得虚拟现实环境的反馈。在营销设计中应遵循消费者在真实世界中的行为习惯来设计反馈,以增加消费者的临场感。由于心流通常是发生在消费者与虚拟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因此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消费者用多种自然化的身体运动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则更容易形成心流体验;其次,虚拟现实体验集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感官体验,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叠加在对应物理世界的感官通道上,从而创造出更真实的感官反馈。对于用户的反馈不再仅限于视觉的变化,在设计中要根据品牌和产品所具有的具体特征和类型来设计营销过程中的感官反馈,用多種多样的感官刺激带给消费者多层次综合性的体验和感受。在英国最受欢迎的主题乐园Alton Towers的过山车广告中,游客可与其他玩家一起展开一次太空冒险之旅,借助于项目配备的相关虚拟现实设备和道具,用户可以近乎真实体验乘坐太空飞船在太空遨游的整个过程,除了能从视觉上看到浩瀚宇宙的魅力,还能够和周围的环境达到深度的交互,甚至获得风力、气味、温度等复合性体验,多感官构建的反馈,可以大大提升消费者的沉浸度。

(三)技能与挑战的匹配

在心流理论中,技巧和挑战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这两者必须互相平衡,并驱使自我朝向更高更复杂的层次[5]。对于营销来说,营销内容的理解和体验需要消费者投入精力和行动,技能和任务就是消费者在营销互动过程中,是否能较好地理解营销信息,在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也是虚拟现实营销设计的关键。

消费者曾经具备的产品经验和品牌知识会对他们接收信息的态度和理解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虚拟现实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隔绝外部信息的条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相比传统营销来说,耗费了更多的精力。与品牌在消费者认知中匹配度较高,或者与消费者日常产品使用经验和知识储备相关度高的营销内容,可以降低用户在虚拟现实营销中的认知投入,在玩乐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游戏中的品牌信息。一些研究显示,人们还可以提取以往的记忆和现有的信息来源进行对应来完成认知。对于人们接触过或真正经历过的环境和事件,人们不再需要消耗过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就能够快速提取出过去熟悉的经验和记忆。而对于那些来自单一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非一手信息来源,就需要个体消耗大量的阅读、分析、总结、转化等认知投入才可以获得相对完整和深刻的经验。所以,在虚拟现实营销的设计中,要考虑消费者以往的认知程度,根据消费者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于品牌和产品信息的接受度来调整创意,尽可能模拟消费者可能已有的体验和经历,以增强消费者对营销内容的情感共鸣,提升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信息的程度。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使其先天就具备了进行游戏化设计的潜质及可行性。通过虚拟现实营销的游戏化,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在营销当中获得的乐趣。尤其对于有着大量丰富游戏经验的年轻群体来说,游戏化的传播形式能够降低他们对于广告的心理抵触,更容易创造更为丰富的愉悦感和心流体验。

消费者在与品牌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探索和发现,这就形成了挑战及对技能的要求。技能和挑战的平衡与否往往因人而异,因此让用户在VR营销过程中能够产生并维持心流体验,在设计当中需要适当应用游戏化的策略,在营销内容中可以结合营销主题,隐藏一些内容、功能、特性,以待用户去发现,从而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融入多种多样的激励因素,让用户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及荣誉感,进而提升其持续的参与热情。相比于游戏失败的玩家,游戏获胜的玩家会产生更多的心流体验,进而增加他们在游戏中的投入度以及对游戏中品牌的评价和消费。因此,品牌在进行虚拟现实营销的设计和实践中,应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来进行难度不同的内容设定,以迎合目标消费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让消费者在接收营销信息的同时获得完成目标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5G时代的来临,为虚拟现实的普及和大众化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高速率和低延时的传输特性能够显著提升虚拟现实用户的体验,“5G+云渲染”大幅提升应用显示效果,降低硬件成本,虚拟现实技术将更大量的被应用于消费市场,虚拟现实营销会日渐普及。未来,品牌只有不断通过创新和优化虚拟现实营销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利器,达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娟,奚楠楠,宁昌会,Juho Hamari.虚拟现实营销研究综述和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9(10):17-30.

[2] 欧细凡,谭浩.基于心流理论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2):70-74.

[3] 陈欣.心流体验及其研究现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5): 150-155.

[4] 杭云,苏宝华.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J].现代传播,2007(6):21-24.

[5] 洪柳,郭佳逸,葛仕钧.心流理论与用户体验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3):178-180.

[责任编辑:艾涓]

收稿日期:2020-11-13

作者简介:张牧,女,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管理与创意策划研究。

作者:张牧

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管理论文 篇2:

试述现代建筑的四维设计理念

摘要:在建筑业,4D模型作为设计和建筑施工计划工具有崭新的含义,并不简单等同于我们经常看到施工企业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做的施工过程模拟效果图。相比之下,4D模型需要达到更深入的技术水平,它要求空间和时间的元素在四维的环境下被更加有机整合,其中空间的建筑元素为三维模型,而时间序列指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四维模型将空间元素在时间维度上展开以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确定工程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持续时间以及相互衔接穿插配合关系。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筑四维设计的要求及步骤进行简要的论述,最后还探讨了建筑四维设计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限制。

关键词:四维技术 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 应用 限制

0 引言

所谓四维设计,是在建筑三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时间轴度量的第四维度来协助完成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通常借助计算机技术用四维数字模型即4D模型来表达。四维设计的研究目标完全是针对提高建筑行业设计和建造效率而言,同时四维设计有着鲜明的建筑行业特征,与制造行业的三维设计模式差别较大。

不应单纯认为4D模型仅仅起到取代设计行业的二维设计图纸、模型或取代施工行业的横条图、网络图的作用。从更宽的视角看,未来的建筑设计应当是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活动;在建造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尽早在设计阶段就加以考虑周全,这牵涉到建筑业中设计与建造两大环节的更有效整合,以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筑业成本;不当的设计会导致不合适的施工顺序,最终也会导致建造周期延长,甚至重新返工设计,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应对建筑的施工建造问题进行评估,而不必等到扩初阶段或者更晚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如果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可以虚拟试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这样就能尽量减少设计环节中的缺陷所导致的施工问题。因此,四维设计模型追求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能够被充分整合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任务中发挥作用。

1 建筑四维设计的技术要求

四维设计的核心是确定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持续时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先进,即能够运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对计划进行调整,优化出最佳方案,并能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按通常所谓“形象进度”的称呼描述4D模型,虽然更容易理解,但不够准确。理想的四维设计应该是整合空间时间数据并融入人工智能推理的设计管理系统,它包含多方面的知识解决模块,也就是说,施工进度安排的空间模型的直观显示仅是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而所有与项目管理包括工地施工进度中时间和空间事件冲突的发现和解决策略,都应包括在这个四维设计系统中,系统自动生成4D模型,而系统的知识推理引擎能够解释模型中的3D几何数据并生成进度计划,以显示建筑如何被建成的。

具体的技术模块应该有:①知识库:储存4D模型中的3D几何数据以建立空间的关系并插入进度管理数据。进度数据可以根据专家的经验取得或者进度计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获得。②程序引擎:计算机调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分析工具或管理模型,试验进度和空间模型结合的合理程度并评估整合后的4D模型能否被看做建筑计划的一个有效模拟。③用户接口:使用者可以利用接口获得控制4D模型的必要功能。

2 建筑四维设计的步骤

从技术特点上,实际用于四维设计的空间模型不同于常规的建筑3D模型,要求模型的几何信息存储分层的方式能相对灵活,以便于与项目施工的具体事件结合,随时实现模型构件的重组。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简化模式,通常是基于通用建筑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这时四维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2.1 应用常规的建模软件如Archicad软件生成建筑3D模型 列举Archicad而不是其他建筑设计软件是因为其提出并实现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比较成熟,其平台提供建筑业通用数据交换模式IFC的最新标准,使得生成模型可以在建筑业所有遵循该标准的信息平台内复用。

2.2 利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计算机软件如Microsoft Project软件产生进度 若采用横条图的方式建立项目进度计划,Microsoft Project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收集并输入工期的估计值,创建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定日期,然后检查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软件除Microsoft Project软件外,可挑选的施工项目管理类软件很多,只要具有用横条图、单代号网络图、日历视图、资源工作表等多种方式显示项目进度计划的能力即可。

2.3 将3D模型的构件与进度表联系,以直观展示施工进程 对计算机而言,这是一个将对象与事件相联系的连接软件的编程实现。通常用VC或VB等基于Windows图形界面的编程软件完成该4D连接工具的开发,最终实现将3D物体和相应任务相联的图形界面。

以上技术实现的4D模型,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工程,目前4D模型用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实践不多。

3 建筑四维设计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限制

相比设计行业的二维设计图纸或三维建筑模型以及施工行业的横条图、网络图,4D模型的优点不言而喻。传统的设计和施工作业图纸的编制和应用专业性太强,仅适用于水平较高的技术和管理层人员,不能被参与工程的各级人员广泛理解和接受,不同环节的工程人员相互沟通不够深入,而四维设计模型能将施工的每一个活动都可以用形象的建筑构件虚拟建造过程来直观显示,使得建筑信息的交流和理解水平提高了很大一个层次。在工程施工中,利用4D模型可以使全体人员很快理解进度计划意图和工作要点,甚至场地调度安排(如材料存储在现场工地何处、吊机设备是否有足够的操纵空间等);同时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对应表示,有利于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对施工安排进行调整。对于国内施工企业,可能更为看重4D模型对工程项目投标的帮助以获得竞标优势;它可以使评标专家从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认识程度、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初步评估。

总体来看,4D模型在建筑施工领域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根据统计,在施工技术需要革新或场地紧张等情况下,4D模型可以有效减少40%~90%的计划外施工调整,因此4D模型在提高施工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远大于作为形象进度的作用;但另一方面,4D模型向施工领域外的建筑设计环节拓展的力度尚显不足。除了建筑业对新技术适应较慢、使用者对其深层次价值认识不足而缺乏热情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4D模型本身发展的技术瓶颈还没有完全克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例如:还没有找到处理复杂4D模型相关数据的最有效方法,这方面不可能像地理信息系统的GIS模型数据库解决二维几何图形那么简单,因此在涉及到海量数据时系统常常出现当机的问题,而即使对普通规模的项目,工程模型常常也不足够详细到具备各种层次的工作细节以满足施工分包企业的作业要求。同时,多数4D模型不支持动态修改,这也妨碍了4D模型的广泛应用。另一个方面,目前四维设计系统的智能水平其实并不高,所谓计算机承担的分析推理工作其实离不开使用者的介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经验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在没有施工专业人员介入而单纯依靠4D模型的情况下来评估施工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和约束并能相应调整修改设计方案在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

总之,四维模型软件还需要在技术上大幅度提升以提高应用水平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最终在建筑业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作者:李虎哲

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管理论文 篇3:

设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探讨

[摘要] 本文从当今科学技术呈现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结构形成的管理模式的角度,对设计管理体系的形成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设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点,做了初步的归纳,以此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设计管理工业设计虚拟管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爆炸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在当今工业设计中诞生出设计管理新概念。设计本身的复杂化需要管理的介入,设计与生产、销售之间的关系需要管理来进行调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设计管理的概念应允而生。

一、设计管理概念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分工,设计管理倍受国内外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就设计管理而言,已有不少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设计管理有过多种剖析,将其归纳起来,可以对设计管理做这样的概括:设计管理是引导企业整体文化形象的多维的管理程序,是企业发展策略和经营思想计划的实现,是视觉形象与技术的高度统一的载体;以开发、设计为龙头,正确调整企业的活动与组织机构,创造出越来越具体化的属于其自身的表现形式,从而逐渐形成企业技术与文化的形象。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设计管理的概念:“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有效地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新产品中,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

二、设计管理的特点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企业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设计管理,现代的经济战略已超出了商业和技术界线,当今的产品设计模式的运行,使企业形象和运行效率几乎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依靠设计管理,将能按市場的节律调整生产发展和有效提高商业活动的效果。一个倍受消费者喜爱的公司形象,将赢得消费市场的亲昵。设计管理在创建企业形象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设计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行具体化评价和运用的。

2.设计管理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清晰的,有独特个性的,有凝聚力社团形象,集中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前景的,有巨大创造财富潜力的发展中的公司面貌。

3.创立一个社团形象并巩固这个形象,首先基于它的产品、信息、环境媒介的吸引力,尤其与产品设计有巨大关联。

4.合理运用社团的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团内外一切有利因素去完成公司的系统任务,并将这些直观的行动方案实施贯彻到底。

5.一个符合逻辑的有创造性的、灵活的管理计划可以创造出持续不断的设计发展和创造性的产品开发,以及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6.创造一个社团形象是以文化为根据的,服从管理的和直观形象方面,经得起社会舆论的评价。

7.充分协调公司内部以及在公司和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交往,帮助公司去对付商业界千变万化的市场现实,并激励公司向未来的成功冲击。

8.设计管理是一个新事物,它不断地更新任务及要求去经营。它投资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不可估量的无形的资产。

9.设计管理提倡的是设计和管理的一体化,将设计扩大到企业的整体。

10.在当前高新技术条件下,设计管理在企业中需建立一个虚拟管理结构,以完成整体计划的实施。

现代企业大多数都呈现出哑铃式的企业结构,开发和销售分别是哑铃的两个铃,而检测和总装工作则是哑铃的连接杆,而设计虚拟管理结构分布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同时也贯穿工作的每个阶段。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开发新产品,而对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把握,管理实施就成为设计管理的具体化表达。

三、高新技术条件下设计管理模式

为适应市场需要,高新技术在各行业大量得以运用,使得21世纪的信息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使得设计管理这一企业运行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示。

1.高新技术条件下呈现的设计过程管理体系。设计管理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具体呈现出的设计过程管理体系称作CAID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系统运行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多方面的设计资源,实现标新立异的设计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改进传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利用高新技术达到产品设计制造的网络化、高效化,实现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一体化,最终实现以人为核心,人机一体化的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管理体系。

CAID系统的中心环节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又包括了设计概念、设计视觉和设计商品元素,从而使一个产品从最初的概念产生,向最终实现产品转化为商品。在这当中最主要的手段是设计与制造的计算机化,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高效地实现产品设计这一目标。当产品项目提出后,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图纸绘制,人机工程学设计数据库进行决策和定型,再利用计算机辅助市场分析得到产品的预期市场效应。这样设计的概念得以充分实现。设计视觉化的实现,可运用3DMAX的建立数字模型,通过快速成型仪,实现模型制作。随着计算机的大量介入,设计过程更加灵活便捷。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和其他CAID高新技术。设计的目标就是实现产品的商品化。在传统的产品体系中,设计商品化是由制造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对于CAID系统,为了检验产品是否达到预期效应,以及便于及时对产品的改型设计,设计的商品化不可缺的成为了产品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高新技术(如:快速成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这些高新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的应用,使得产品从概念提升到最终商品定型的层次,较传统设计过程有了质的飞跃。不管从产品推出时间来看,还是从产品性能上看,采用了CAID系统使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制造出最优秀的产品,进而为企业赢得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就CAID系统而言,其开发及应用方面远未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其中原因就是CAID系统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有许多变数的存在有待研究,如: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并行工程、协调工程、全生命周期设计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过程中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等。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化设计管理系统。21世纪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越显突出。在产品设计管理中心的统一调度下,CAID的各方面因素在通过网络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有机整体。这也正是并行设计的一种典型模式。在这个集团网络条件下,完全打破了传统设计体系,形成当今国际经济体制,整个设计制造体系完全处在统一调度、协同工作的有序状况下。在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之下,企业才能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尽快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产品开发”应运而生(虚拟产品开发称作VPD)。VPD的基础是集成化产品与数据管理,这种集成带来的好处是产品开发过程的所有人员,都能迅速的重复使用、存取所需信息。VPD 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尽可能多的取代实物原型试验,减少使用实物原型浪费的时间,工程师能在计算机上分得越多就越有利,就能更快更多的设计,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虚拟产品开发实施及产品开发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通过三维模型及动画,实现产品的设计开发的本质过程,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虚拟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产品功能、性能及可加工性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预测和决策水平,使得产品开发走出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狭小天地,发展到了全方位预报的新阶段。基于虚拟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的网络化、敏捷化近年来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由于Internet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敏捷制造技术等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协同环境和技术交流的手段。而通过Internet这个全球网络环境,使得各个制造企业相互之间能迅速进行技术合作,共享彼此的核心资源,快速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使得敏捷制造真正成为可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化设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产品设计朝总体识别设计方向发展,建立基于网络及电子技术的综合电子交换系统,是生产从单一最后阶段管治性监控向设计生产全过程监控方向发展,从单纯的概念设计到产品销售进行全程监控,最终达到建立虚拟组织这一设计管理的核心。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竞争日益剧烈。一个有机的系统化的设计管理体系无疑将给企业带来健康发展。针对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探求一个健全的设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协调运行,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尚 淼

上一篇:智能协作技术交通管理论文下一篇:手机短信传播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