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家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探讨家族企业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出路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所有权归家族控制所有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家族企业和民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组成地位,其有序管理是我国增强国力的发展关键。而随着经济体系随市场多变,企业运营方式也做出了相应调整。而家族企业受限于长期形成的固定管理模式,企业发展方向也成了家族企业内部争论要点。在此环境下,家族企业内部审计得不到重视,在当下经济环境中便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对此,家族企业掌权人应当建立对内部审计的理性认识,以企业文化带动人才培养为审计机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文将浅要分析家族企业内部审计的困境继而展开对应对措施的探讨。

一、家族企业内部审计的困境

据分析,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8.8年,与国际家族企业寿命相比,相对来说算比较短的。就目前现状而言,家族企业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家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趋于复杂化。另一方面,家族企业内部人员在长时间的亲情型管理体系下缺乏对人员审计的重视,从而导致家族企业内部运行紊乱。在这层层压力之中,家族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一方面,家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审计的理性认识,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家族内部人员能通过日常沟通来解决问题,无需官方系统进行评价或审核,普遍认为内部审计并非内部管理的必要操作。即使为迎合时代要求,设立内审机构,其实行流于形式,审核目的并不明确并且缺乏全面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财务核算而缺乏管理意识的建立。因此,内部审计在此环境下,无法形成专业体系,内部审核机构也如同虚设。

另一方面,由于家族企业掌权者及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由家族人员担任,“家长式”管理方式具有排外性,其对于外部人员的审核结果并不信任。相对来说。企业管理者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因而不注重内部审核机构的优化。长久以往,专业的内部审计体系难以形成,治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缺乏联系纽带,而内部审计也难以发挥实际性作用。

二、家族企业内部审计困境应对措施

(一)企业管理者需发挥主导作用

以美的集团为例,美的集团成立于1968年,兼有家庭电器、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等多元化服务项目。在集团创建后约30年,内部审计机构由初步的审计部雏形发展至二级审计机构,在专业的内审机构的监管下,其发展趋势有目共睹。其注重一把手的主导力量,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凭借其独特发展眼光居安思危在中国家电市场占据有利位置。企业一把手作为企业运营的决策者,必须重视审计队伍发展,并积累管理经验,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性发展创建广阔空间。

(二)更新管理观念,与时俱进

在世界500强的家族企业中,其发展的较好的家族企业依次划分为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在管理层次划分较为明晰,因而内部审计也能在良好发展氛围中得以稳定成长。但部分家族企业仍局限于家族型管理却忽视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更专业的管理人才实现企业有序发展。因此,为缓解内部审计内部压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当摈弃排外心理,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引进,将亲情化管理观念转换成制度型管理以延长家族企业寿命。

(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恒大集团为例,据最新数据显示,恒大集团是家族企业中唯一入围前25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恒大集团旗下包括房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项目,企业规模十分庞大。而其企业化的有序运行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其注重诚信,讲究质量,旗下不乏优质型员工。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时空内。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下,家族企业才能为内部审计提供动力。企业文化牵涉到企业职工道德,而内部审计作为一项评价性项目,其对人的道德观要求极高。正确的道德观能引导内部审计机构良性发展。在有了企业高层人员的支撑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内部审计走出困境的核心环节。而健康的企业文化自带激励作用,能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状态。因此,家族企业需注重文化建设,为内部审计机构职工培养提供方向性意见。

(四)细化分析内部审计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内部审计文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小方向,因给予细化管理。在内部审计文化细化分析中,应当以集团战略作为核心,将内部审计使命和集团发展措施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因受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其评判体系客观性的缺乏是内部审计体系发展的重要阻碍。内部审计应当以公平、公正、客观为行事原则,建立具有大局观的内部审计文化,方能有助于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内部审计文化需基于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价值导向,创建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内部审计文化。

三、结语

家族企業和民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两大主力,其稳定运营及健康发展是我国在经济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强有力支撑。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长期发展中残留的“家族型”管理体系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关系不明确,公款挪用等现象常有发生。总结上文可得,内部审计对于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经营者需发挥主导作用为审计部门创造良好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作者:孙黎明

家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监督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思考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份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上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65%~70%,从就业规模上看,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仿效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由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容易被内部审计人员所接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除独立设置外,既有与财务合并的,也有与监察、甚至安全保卫等混合设置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节制的,也有受总经理领导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不相同,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导致内部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使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而有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并没让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发挥作用。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范围狭窄

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方面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从传统审计的“阴影”中走出来,尽管形式上有“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主要职能仍然是“监督”,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这显然不符合目前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素质不高,人员存在兼职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与家族管理有关,因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为了强化内部管理开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聘任和培训做得不够,有的来自原来的财务部门,只懂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而有的是家族的成员,连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调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跟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人员是兼职使用的,这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

5.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初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由于血缘与亲情的关系,大家有着较强的责任心,相互之间信任度和忠诚度也很高。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经营者是否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上,比较难以把握。而且由于很多企业的重要岗位都是老板的亲戚或朋友,内部审计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很容易碰到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问题,有时候难以公正的提出解决对策,得罪了老板的某个亲戚,或许自己的饭碗也保不住了。所以说这种家族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限制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发挥。

6.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不健全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任何社会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有效的进行,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从我国目前来看,审计工作的法规已颁布了两部,其一是关于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其二是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而内部审计则没有内部审计法,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法规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地位上的差异,造成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3年4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但是这些准则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来说也只能参照执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并未被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范围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得不到法律的保证。

7.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容易忽视国家和社会利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管制和指导的,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理论和制度的有效指导,影响了工作的效果与权威。民营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上是属于个人的而非国有的,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要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因此,企业老板的思想、行为就会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十分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甚至投机取巧帮助企业骗取国家的利益。对于已经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他们会设法用各种合适的方法粉饰或遮盖住;会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对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他们可能会出谋献策,给老板出歪点子。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1.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改变观念

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搞好,与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活动,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所有者。因此,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转变企业领导的观念,使其对内部审计的认知从监督的观念转向内审部门是领导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权威性,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企业领导人要依法行使内部审计的领导权,真正承担起领导内部审计的责任,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自觉性;(2)要将内部审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确定内部审计任务和重点;(3)定期听取汇报,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4)注意运用内部审计成果,促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总结经验教训,消除不利因素,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改进自身的工作;(5)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处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采取治本措施;(6)表彰奖励内部审计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人物,关心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调动积极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应以“服务主导”

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监督、控制、评价和咨询职能。但是这些职能在工作中也是有主次之分的。对民营企業内部审计应侧重于服务主导职能,“服务主导论”强调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管理。“服务主导型”应该更适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上提出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也强调了内部审计应为本企业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经营的服务性职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有利于民营企业要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3.按公司类型来设置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

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类型。个人独资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一内部审计外部化,在个人独资制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即为经营者,企业的规模也相对较小,所以本文认为一般情况下,在个人独资制的民营企业中,不必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即在需要时进行内部审计外包。对于公司制企业来说,规模较大的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规模较小的可以进行部分外包可能更符合企业的效益。

4.采用现代审计手段,走向参与式审计

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

在审计方式上,要由被动审计转向“参与式”审计。“参与式”审计就是指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对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伙伴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方案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5.拓展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加强经营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管理审计为工作重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开展经济合同审计,进行事前审计控制。

6.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对于目前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状况,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提高内审机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方面是先分流现有的内审人员,对于不符合的内审人员,及早分离出去;对于一部分人员本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还不错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应该让他们参加培训等后续教育手段。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民营企业主必须智力投资,实行在岗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鼓励现有的内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严把招聘关,招聘时要注意“三个要求”。第一是学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学历要求高,就能从源头上确保人员的素质。第二是结构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是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不仅要有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而且最好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宏观知识。也就是说要招聘一些专业型和复合型入才。第三是要构建经常性教育制度。内部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对于新近人员,由内审自己人员组织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融入到内部审计组织中,加强内审人员的团队意识。对于内审的全体人员,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使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7.尽快完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

一是我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作的规定》等审计法律法规应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其调快范围。二是我国内部审计办会要尽快颁布《内部审训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资格和作业标准,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8.加强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

据《审计法》规定内部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不应例外。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将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反馈给上一级国家审计机关,而国家审计机关也应多关心、扶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认真总结民营企业内部审训作经验和教训。对成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给子激励和推广,对不足之处及时给子引导指正。认真宣传和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制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努力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郭 涛

家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本文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动因、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动因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委托代理理论把公司的所有者称为委托人,把公司聘任的经理人员称为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环境中,代理人并不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为使这种利益目标的偏离得到最大可能的矫正,就应该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要求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就是要逐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它的显著特点在于一切以企业资产为基础,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股东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权益,必须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不仅要与国内同行竞争。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还要不断面临国际挑战。民营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所属单位进行管理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各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经济效益的受托经济责任。

(四)增加企业价值、提高经营效益促使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的运营资金属于个人或家族所有,所有者必须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正常实现与成本的有效管理。民营企业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加以审查和分析,促使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不同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动因不同。民营企业应该自己主动设立审计机构,使其发挥作用,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营。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1、浙江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浙江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于1987年左右。当时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几乎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集团独立的审计机构便应运而生。目前,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力度,促进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江苏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提出了拓展内部审计领域的要求,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内部审计放在视野之中。2002年7月,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与江苏省私营个体企业协会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实施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比例不大,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成效显著。

3、山东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威海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山东华夏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要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对管理的再监督来规范企业行为。公司采纳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部审计协会的建议,设立了专职审计科。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考内审人员。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

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尚未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事,即只要按制度规定进行外部审计,企业无须再进行内部审计;而有些规模小的民营企业甚至仅仅为了节约成本而不进行内部审计。另外,有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的认识比较落后,他们以查出问题为主,忽视解决问题。把审计监督理解为“挑刺”、“找毛病”等。致使被审计单位对他们抱有警惕、排斥的态度,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不规范

多数民营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董事会下。有的民营企业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经营者之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下。还有少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总经理和财务副总经理,更有一些民营企业很不规范地只在财会部门里设置一两名审计人员。

3、内部审计视野狭窄,方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视野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计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完全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审计、经营审计。

4、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落后

从企业内部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滞后,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章可循,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不能实现其目标。

从企业外部来看,还没有内部审计法,国家对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5、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限制了内部审计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采用夫妻董事长、老板一人拍板的血缘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产权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参与到勾心斗角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发家族矛盾,影响企业稳定。

6、民营企业与国家、社会利益存在冲突

从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来看,民营企业属于个人所有。因此,民营企业的自身利益必然会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冲突。在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会自觉地站在企业一边维护企业利益,为了企业的发展提出有违国家社会利益的建议。

7、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新生事物,如果没有机构管理他们,任其自生自灭,则可能使他们朝着不利于自身及国家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内部审计协会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管理,能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

三、民警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分析

(一)改进认识,改变观念,提高素质

1、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切实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地领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首先,民营企业领导者要建立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其次,给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地位;再次,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最后,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要重视,促进内部审计的成果转化。

2、改变内审人员与被审者的陈旧观念,互相配合开展审计工作

对内审人员来说,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

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实现内审的服务功能。对于被审者来说,民营企业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他们应当消除对内审工作的偏见和误解,采用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弥补自己经营管理上的漏洞。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其次,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要单一,要积极学习国外内部审计经验、审计知识、行为科学、计算机系统及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的设置,要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等相适应。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参考。

1、不设专门的内审机构

有些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内容单一、管理体系简单。可不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只在总经理之下设置二三名专职审计人员。这种模式既可保证有效地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审计。又可为企业节约经费。

一些非公司制民营企业尤其是合伙制的民营企业,可不设内部审计机构。而将内部审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在合伙制民营企业中。如果将内审机构设置在企业内部,则企业内部审计将受到执行合伙人的领导。只对执行合伙人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执行合伙人,可得出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结论。

2、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

一些未完全规范建立的民营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的所有者自己出任总经理,董事长就是总经理,也不存在监事。在总经理之下设置适当规模的内部审计机构,比较适合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

对于规范建立的民营企业,其内部组织机构健全。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对于这种企业,比较理想的内审机构设置模式为监事会指导下的双重机构。

(三)建立内审规章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健全的审计程序和工作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民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参照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准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企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

(四)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1、开展业务经营审计

业务经营审计是指对企业业务经营过程合理性、生产力诸要素开发利用及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进行审计。

2、实施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各项管理职能进行审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履行责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审计和离任时的审计。

民营企业还可以进行人力资源审计、资本运营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等。

作者:王利娟

上一篇:外贸转型加工贸易论文下一篇:环境建设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