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法律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企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信访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企业要发展必先要稳定;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一些企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信访工作也出现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抓好信访工作,维护职工们的切身利益,生活的正常秩序,做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访工作法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访工作法律论文 篇1: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涉检信访工作的应然期待与实然过程

收稿日期:2013-03-12

作者简介:

龙婧婧(1983-),女,湖南株州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干部。

摘 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涉检信访工作在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上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使其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只有努力实现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才能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期待;只有提升涉检信访的工作理念、健全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涉检信访工作协商机制、强化涉检信访工作的监督制约职能才能真正落实法治化的要求,提高法治化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涉检信访;涉检信访法治化

DF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3.02.10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的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实情况,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对现行社会管理理念、方法和机制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以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及一系列活动的过程[1]。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涉检信访工作被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涉检信访工作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期待,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实现社会管理的要求,正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

一、社会管理创新与涉检信访的契合

涉检信访工作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它是检察机关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排忧解难、化解民怨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渠道[2]。在我国法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涉检信访与社会管理创新在价值上的趋同性和契合度使得其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

(一)与法律至上理念的契合

法律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首要标志,它是指在社会中确立法律的至上权威,根据法律全面调整和控制各种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法化”。《十八大报告》将“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对法律至上的鲜明表达。只有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任务才能达致。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等。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是法律的应有之意,法律是“高度特别的社会控制形式,通过权威性或法律本身发生作用并实施于司法和行政程序中”的规范体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是法律调整社会行为的根本作用;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则是法律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3]。可见,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脱离法律而展开,而应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坚持法律至上理念。

涉检信访通过为民解忧、化解民怨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涉检信访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并且只有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才能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目前,涉检信访形式有“偏激”倾向,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等非正常上访现象十分突出。许多信访人抱着“人越多越能形成压力”、“言越重越能引起重视”、“官越大越能解决问题”和“闹得越凶越能达到目的”的不当心理热衷于通过信访渠道而寻求救济,催生了“缠访”的形成。而在“缠访”的压力下,涉检信访工作中不时出现法律至上理念动摇的现象;而这种动摇又刺激着信访人缠闹抗争的能力,导致背离规则统治;最终形成治标不治本,扬人治抑法治的恶性循环[4]。因此,坚持法律至上理念是化解涉检信访案件的根本前提。

(二)与权力制衡理念的契合

权力制衡是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一般来说,权力既能为社会带来益处,又有着危害社会的风险,因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建立一种能有效约束权力、监督权力行使的权力制衡秩序便是权力属性所致的内在要求。因此,全面规制公共权力运行,加强对涉及民生、基层社会组织、社区法治建设等领域及社会群体行为的规范,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在坚持用权力制约权力的基础上应当不断增强权利制约权力的效力,还权于民、还政于民,形成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良好合作、互动的局面,培育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机制。

检察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检察机关通过权利救济、保障安全、稳定秩序而对公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保证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进而间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涉检信访工作通过收集民意、倾听民声,确保公民监督权的有效实现,督促对可能或实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制止或惩治;通过给权益受损、救济受阻的人们提供救济,实现社会矛盾的化解,督促对检察机关的错误决定和行为进行纠正和追责。

(三)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以人为本是法治的精髓。以人为本在法哲学领域主要是着眼于法的主体性问题,就是人在法律上的主体性,即承认、重视并坚持人作为主体在法律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言之,就是要将人作为主体和目的予以尊重和保障,让公民在感受法律的威严与神圣时,享受法律的人文关怀[5]。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的是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关系之间以及私人权利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始终都离不开“人”,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没有人就谈不上社会管理,更谈不上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6]。因此,“人”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以人为本应该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追求。

涉检信访工作直面群众,是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窗口,是缓解群众不满和怨气的“减压阀”和“调节器”。无论是接待来访、处理来信还是受理举报,都需要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并及时处理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涉检信访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为中心的集中体现。

二、社会管理创新对涉检信访工作的应然期待

从历史演进阶段来看,如果说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是统治型模式,近代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是管理型模式,那么当下社会的治理模式则是法治型模式,因为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以人为本无不洋溢着法治气息,是宪政国家的基本原则。可见,在宪政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改进涉检信访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实现涉检信访工作的法治化乃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应然期待。

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指出,法治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并得到普遍遵守。依此理论,涉检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就是涉检信访是“良好”的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且这种“良好”不仅包括实体意义上的正义,还包括程序意义上的正义。具体而言,法治化的涉检信访工作应该包括如下要素:

(一)事前知悉是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首要环节

事前知悉应该从公民与检察机关两方面来说。对公民而言,事前知悉就意味着使信访人可以了解涉检信访工作的法律依据、信访程序等有关情况,获知相关信息,并被告知其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信访人对于司法机关的抱怨、愤怒也好,无可奈何也罢,从本质来看都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不管这种宣泄是否理性,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公众对司法缺乏信任和信心,我们必须意识到这透露出公众的一种普遍愿望——社会需要“阳光下的司法”而不是“黑匣子里的司法”。在美国,有著名的《信息自由条例》和《阳光下政府条例》。在我国,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检务公开”等。在一定意义上,事前知悉可以缓解信访人极端对立的误解情绪,克减事中的偏差,从而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增强信访人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维护司法的权威性。

就检察机关而言,事前知悉就意味着检察机关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在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之中意识到潜在的涉检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将矛盾稳控在当地,将矛盾化解在首次办理环节,防止事态扩大而造成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缠闹上访等非正常上访。

(二)事中协商是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核心要素

协商,意指参与主体之间的沟通、对话、论辩和妥协。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任何问题都是可以协商的,协商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只有经过协商的法律才是有效的法律;在司法环节中引入协商机制可以化解“法律”的神圣化和独断化,加强司法裁定、判决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美国学者托马斯·克里斯蒂亚诺认为,公共协商已成为良善生活的基本部分,社会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借助协商得到增强,公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在协商中得以体现[7]。可见,公共协商的价值已获得普遍认同。具体到涉检信访案件的办理过程之中,事中协商是指检察机关和信访人及其代理人、利害关系人、有关公众,以及公民之间通过相互的对话和理性协商,对涉检信访事件的处理达成一致,进而促使法律规则在形成的共同意见中一直保持正义,并推动实体法律制度在协商中日趋完善。可以说“事中协商”是公民参与检察活动,以及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贯彻民主理念推进群众工作的核心环节。

(三)事后监督是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尽管通过事先知悉和事中协商环节,涉检信访的法治性、人民性得以彰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涉检信访自此可以脱离人民的视野——“正如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宣示,同样地监察制则为公共判断的宣示”[8];唯有借助于有效的监督制度,将检察活动的效果置于人民的公共判断之下,才能扼制检察活动事后可能出现的对人民意志的僭越,才能确保检察机关在保障人权、捍卫法治、落实民主等方面工作的实效,切实让检察权的人民性彰显于其运行的全过程。

从应然状态而言,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所受理的涉检信访案件,按照属地管辖和级别管辖进行分流转交、督促办理,及听取办理结果、回复信访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对检察机关内部进行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规范有序行使的作用。

三、涉检信访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实然过程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只有将应然状态下法治化的涉检信访切实转化为实然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当我们将认知的视野,从理想的天堂转向现实的世界,以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视角对涉检信访工作的实际运作进行认真、负责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经验上看,涉检信访工作都应该沿着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的路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一)全面提升涉检信访的工作理念

理念创新是提高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的灵魂。一是要强化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法治的第一要义,是涉检信访的最高准则。《十八大报告》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解决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要加强对《宪法》,尤其是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学习,正确认识涉检信访的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及产生的效力;要在办理涉检信访案件时依法,遇到信访问题找法、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反对“谈访色变”、“花钱买平安”;依法打击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纠正“缠访”的错误思想,形成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而且要受到法律追究的正确导向,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文明信访。二是要强化群众工作理念。《十八大报告》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要牢固树立“把上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的工作理念,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把群众工作与民生工作融为一体并贯穿到涉检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全面清理排查涉检信访矛盾和隐患,加强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审查办理、督办催办力度,理顺控告检察部门与检察机关各内设机构的对接机制,推动涉检信访案件的化解,该纠错的纠错、该赔偿的赔偿。要积极开展案件评查,认真剖析原因、查找不足,主动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强化法律监督理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主题。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在执法中要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与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现和纠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工作瑕疵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化解矛盾、监督制约、保障权益”三位一体机制,做到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相统一,进而为涉检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健全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在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前,特别是作出不批捕决定、不起诉决定、对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作出不立案或者撤案决定时,对可能发生社会秩序不稳定、激化社会矛盾等涉检信访风险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预警的工作机制。这既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又是实现涉检信访法治化的首要环节。检察机关要做到: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检察机关要将在执法活动中及时发现风险,将隐患处理在源头、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不激化、不上交矛盾,避免发生越级访、进京访,避免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事件,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9]。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既要密切配合,形成“全院一盘棋”处理涉检信访案件的工作格局;又要明确责任,避免相互推诿、“踢皮球”,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从而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力度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决心。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检察机关要始终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法律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改进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简单办案的执法作风,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素质。

(三)完善涉检信访工作协商机制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下,完善涉检信访工作协商机制是实现涉检信访法治化的关键所在。检察机关如何搭建一个使社会主体的各种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和协商的平台,以确保个案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实现,并为社会普遍正义的实现发挥积极作用,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检察机关要在接访约谈、信访听证、信访终结、信访救助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构建立体接访的新格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在加强信访接待室窗口建设,坚持上门接访、带案下访、巡回接访、主动约访等传统机制的同时,深入学习“张章宝工作法”“张章宝工作法”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科科长张章宝在多年从事信访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法”,即一融合、二转变、三步曲、四准则、五字法、六坚持、七一样。(参见:张章宝“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法[N]检察日报,2010-08-14(04). ,将情、理、法融于信访接待,面对群众诉求不躲、不推、不扯、不躁,做到热情迎接,拉近距离;疏导情绪、化解怨气;耐心劝导,依法办事;快速查办,及时反馈;加以督促,保证效果。坚持检察长接待日、检察长接访制,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联合接访、大接访等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推行民生服务热线、12309举报电话、视频接访和网上查询平台。同时, 还要通过设置乡镇检察办事处、社区检察服务站、农村检察工作室等机制,听民声、察民情,延伸群众工作触角,打造执法为民“一线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接访的新格局。二是坚持信访听证制度。“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一古老的法谚明确地表达了公正的程序对于实现实体正义的重要性。因此,在涉检信访案件的办理中应该遵循正当程序法则,引入听证制度。在作出影响信访人权益的决定之前,要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告知其有提请公开听证的权利;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或者有关信访人重大权益的决定应主动举行信访听证,邀请不同阶层的人士共同参与,并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使之能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实现公正。三是坚持信访终结制度。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信访案件终结办法》,涉检信访案件终结是指检察机关对合理诉求确实解决到位、实际困难确已妥善解决等情形的案件,经公开听证、公开答复后信访人仍缠访缠诉的不再受理、通报、交办。坚持信访终结制度必须恪守法律底线,遵循合法性原则,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信访诉求,能在诉讼程序中解决的,应结合正在进行的诉讼活动给予解决;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信访诉求,应向当事人辩法析理,答疑释惑,促使其息诉,仍不息诉罢访的,则应依法予以终结[10]。必须形成整体合力,遵循程序正当原则,要对涉检信访案件进行全面检视和评估,严格把握终结条件,经告知当事人并给予其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并经多方共同审查同意予以终结的,各单位要一致遵守,统一答复口径并告知当事人作出该决定的理由。必须强化办案部门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作出终结决定的涉检信访案件当事人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引导其知法、守法,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对于不服终结决定的当事人仍要做好思想工作,综合运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方法,争取使其息诉罢访。四是完善信访救助制度。信访救助是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理念的直接体现。检察机关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可以适当地在“法度之外、情理之中”予以帮扶救助,努力解决其实际困难。实践中,信访救助制度使得铁面的法律多了些温情和暖意,融化了信访人心中的坚冰,有助于信访人主动息诉罢访。

(四)强化涉检信访的监督制约职能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结合具体情况分别对承办部门的办理期限、反馈标准及控告检察部门的答复期限和要求等作了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58条规定:“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妨碍诉讼权利的控告、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受理后十日内进行审查。”第166条规定:“举报中心审查不立案举报线索,应当在收到侦查部门决定不予立案回复文书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办结;情况复杂,逾期不能办结的,经举报中心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侦查部门对决定不予立案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退回举报中心。”第575 条规定:“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其他司法机关的处理不服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时移送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或者监所检察部门审查办理。审查办理的部门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涉检信访工作对内监督制约的效力,使其由柔性趋于刚性。因此,检察机关要在切实履行法律职责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实现化解矛盾、保障权益、监督制约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

一是完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于侦查部门无故推诿、敷衍或拖延回复举报线索查处情况、信访案件承办部门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案件并不予回复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的,经催办后仍不回复导致重复举报、重复信访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的,应该根据情节追究责任。二是健全内部衔接配合机制。依托检察机关“大信访”工作格局,根据《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的规定,与侦查监督、公诉、自侦部门、民事行政检察等业务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沟通,在各业务部门设置信访联络员,健全内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结果反馈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特别对涉及多部门的案件处理、职能管辖交叉的协调和衔接及信访案件善后处理等方面要协商达成共识,发挥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整体效能。三是建立外部协作机制。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要争取地方党委、政法委的理解和支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政法委的协调、平衡作用,建立涵盖法院、公安、司法、纪委等多个部门的诉讼监督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诉讼监督的执行力,确保监督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建顺.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路径与价值分析[N].检察日报,2010-02-02(03).

[2] 柯汉民.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涉检信访工作[J]. 求是杂志,2011,(9):41.

[3] 肖北庚. 法律:社会管理创新之准绳[J]. 湖湘论坛,2011,(6):8.

[4] 龙婧婧. 涉检信访之宪政分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5):34.

[5] 季卫华, 张娜.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哲学分析[J]. 唯实,2011,(8):153.

[6] 习近平.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 人民日报,2011-02-24(01-02).

[7] 托马斯·克里斯蒂亚诺. 公共协商的意义[G]//詹姆斯·博慢,威廉·雷吉. 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185-186.

[8]卢梭. 卢梭民主哲学[M]. 陈惟和,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4:70.

[9] 卢希. 健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创新[J]. 人民检察, 2011,(14):32.

[10] 王念峰. 建立完善涉检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N]. 检察日报, 2011-11-16(03).

The Expectation and Real Process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under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LONG Jingjing1,2

(1.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1, China)

Advancing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one of three key works of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at present.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is consistent with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value concepts such as supremacy of law, check and balance of powers,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which makes it the concentrating reflection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advancing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only trying to realize the legalization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work can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expectations be responded to; only ascending the concept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work, improving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warning mechanism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perfecting consultation mechanism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work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triction function of petition on procuratorial work, can the request of rule by law be truly implemented, and the level of the rule by law be improved.

本文责任编辑:林士平

作者:龙婧婧

信访工作法律论文 篇2:

试论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企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信访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企业要发展必先要稳定;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一些企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信访工作也出现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抓好信访工作,维护职工们的切身利益,生活的正常秩序,做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人员。要耐心的走进人民群众,做好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信访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

前言: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企业发展和职工群众稳定工作的重要枢纽,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大多数信访人员反应的问题一般都涉及到个人以及集体的利益;所以企业信访工作人员必须本着公正、以人为本的态度,尊重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要做到企业的名誉、发展不受损害。所以作为信访工作者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企业信访工作的作用,促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

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就是要强化领导的责任,高度重视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在长期的信访工作中,有很多人不懂政策,法理意识薄弱,无理取闹,出现了很多职工缠访、重复上访以及越级上访的问题。因为个别领导对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敷衍,不顾职工群众的感受,从而产生对领导的不信任,对信访工作开展造成阻止,对企业也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教育,端正自己对来访职工群众的态度,下大力度集中整顿,完善体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推动公司信访工作有序的展开,领导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亲自处理职工群众的来信。亲自阅读批示,端正态度,放下架子,积极处理,使问题得到尽早的解决。树立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根本上做好信访工作。

2)亲自接待来访人员。领导亲自接待,建立职工群众平等对话,安抚上访人的情绪,使上访人感到被重视的感觉。领导要耐心的听上访人提出的问题,及时帮助释疑解惑,很多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妥善处理,这样也会受到职工们的爱戴。

二、加强企业职工群众信访教育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对职工群众展开教育指导,设立信访联系人,加强企业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信访工作人员要对职工群众展开《信访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职工群众知道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要爱护这个集体,自觉地与企业同甘苦,避免出现一些像劳动合同、法律纠纷等难解决的问题,让职工群众知道怎样信访,找谁信访,正确意识到信访过程中是否触犯了法律程序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引导职工群众正确信访。

信访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走进基层,倾听职工群众的想法与建议,做到心中有数,发现矛盾苗头争取展开超前介入和超前化解。抓源头处理,变被动为主动预防,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做到组织到位和责任到位,创建企业内部稳定的环境,促使企业从初信初访就能把问题及时解决,这也对企业信访工作减轻了一定负担,提高了信访工作效率。

三、保证企业信访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信访工作人员在接待上访人员时,要做好信访诉求登记工作,并作出决定对信访事项是否受理。对有理有据的诉求,要明确给予肯定,尽快上报领导批示调查;对基本合理的诉求,要尽力给予调查解决。对诉求过高的,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对无理诉求的,要理直气壮地批评教育,确因生活困难的,要采取有关帮扶措施,解决其实际困难,在信访过程中把温暖送到上访人心中。

在处理信访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信访人、被信访人以及企业之间的自身利益不能受到侵害与损失,这样也能拉近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距离。千方百计的以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营造民主决策,不但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讲透,使其群众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处理好信访工作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

总结:越来越多的信访人所提出的问题复杂,使得企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上访人因为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产生迷茫和困惑,甚至会做出很多极端的行为,使得领导和职工群众之间产生尴尬和不信任;其实不然,领导以及信访工作者在接待信访人时,只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把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放在首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才会正确走入解决问题的正轨上来。也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桂芳,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2013年

[2]庄云仙,浅析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2011年

[3]郭志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年

作者:朱莉萍

信访工作法律论文 篇3:

认清形势 强化素质全力做好国有企业信访工作

摘 要: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是企业沟通和联系广大职工的重要渠道,起着调动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建设企业的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作用。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企业内部许多深层次矛盾通过信访行为集中反映出来,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矛盾的出现,信访工作就要开拓思路,做出新的举措加以应对,充分认识和把握企业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认清形势;强化素质;国有企业;信访工作

一、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做好信访工作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信访反映民生,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国有企业的信访工作人员,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主动融入新时代、把握新要求,把信访工作放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中来,用具体工作业绩检验成效。

尤其是通过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信访工作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访工作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初心”与“使命”的具体体现。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是党员干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企业的党员干部就要为本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着想、解决下属的实际困难以及维护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是企业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提升职工思想认知水平、提高信访工作者的素质能力。作为信访人员,信访行为的妥善处理,能够维护职工权益,能够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党组织的关怀。作为信访工作人员,信访行为的妥善处理,是党员干部“初心”与“使命”的具体体现,也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为促进企业内部和谐、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信访工作是职工与企业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为职工维护个人利益提供了一个平台,职工可以通过信访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企业通过员工的信访行为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早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如,在企业改革期间部分职工以工作安置不妥为由,群体上访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党委高度重视,处理及时,不但维护了职工利益,平息了事态,而且得到了职工的认可与信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展示了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内部环境的建设。

(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纵观近年来国有企业发生的信访事件,往往是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生矛盾所导致。做好企业信访工作,就会化解企业和职工、上级和下级的矛盾,就会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就会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新时代国企信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

回顾首都国有企业2008年以来的一些典型信访工作案例,总的感觉是信访工作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有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当前企业改革大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矛盾与以往有着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具体是:

(一)信访问题的成因日趋复杂。信访者反映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有工资待遇方面的,有合同纠纷方面的,有因政策调整影响职工个人利益的,都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影响着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和良好形象,处理起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群体访占据了主体地位。近年来,企业群体访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占据了信访活动的主体地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企业改革期间容易引起集体访。

(三)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幅度上升,信访者反映强烈。职工个人待遇问题、工作岗位调整等等。

(四)越级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有些信访者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越级上访,期望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许多职工采取这种方法处理问题。

三、国有企业应对信访事件中的几点收获

笔者所在公司为首都某客运国有企业,受社会形势变化和企业改革的影响,也有不少信访事例发生。尤其是在企业改革合并重组期间,职工个人问题多、上访人数和次数都比较大。因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加之信访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均得到了妥善解决。回顾信访事件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障。公司党政领导的重视,就会为主管信访工作领导指出解决问题的明确方向,就会为信访工作队伍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支撑,就会为信访工作人员增强解决好信访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二)素质能力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有力支撑。信访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业务性、利益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复杂工作。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与之相匹配,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要有很强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懂得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的关系。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的提升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坚持用党先进理论武装思想,用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和领导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导信访工作方向,端正指导思想,做到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迎难而上,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其次,信访工作人员要清楚信访工作制度,熟练相关的工作程序,掌握恰当的工作方法。第三,信访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信访工作新政策新法规、不断学习各级的制度规定,做到理论丰富、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处理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方法灵活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信访工作是一项以做好人的工作为主的复杂性工作,可以说是难度巨大。尤其是针对不同原因、不同人员、不同性格、不同访求等,适用上访人的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灵活的工作方法来源于反复的实践。首先,信访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遇到突发事件时,信访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冷静灵活处理,先控制局面再想法处理,防止事态升级。其次,信访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主动深入调查职工的内心想法,多渠道了解上訪人诉求及建议等,做到有的放矢和防患于未然。处理信访事件,要依法依政策处理,做到客观公正。第三,信访工作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切入点,把握上访人的心理与情绪,抓住恰当时机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和思想稳定工作。

(四)敢于担当是做好信访的锐利武器。由于信访工作的特殊性,信访工作人员难免会遇到棘手的事件或者素质不高的信访人员,这些会给单位或者信访工作人员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信访工作人员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用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来处理问题,以维护职工个人利益和维护企业形象并举来处理信访事件,做到坚持正义、弄清原因、依法解决,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四、企业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新形势下,诸多企业开始陆续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重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信访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是:

(一)基层信访工作队伍对信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基层信访工作队伍尚且缺乏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往往更愿意做生产经营方面工作,而轻于对企业信访工作相关人员的培养与资源的配置,导致企业在真正遇到信访事件时力不从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基层分公司高度重视信访问题,能够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就不会引发职工到上级单位上访,更不会诱发越级访的严重问题。

(二)信访工作的人员素质能力不够过硬。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具备处理具体事宜的高水平与能力。但是现实工作中,很多信访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精、处理问题能力不够强。在当事人提出访求时,直接领导如果素质能力过硬,就会及时予以合理答复,妥善解决职工诉求,就会把问题解决在初期、解决在基层。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基层领导尤其是信访工作人员还缺乏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信访工作需要。

(三)信访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很多信访工作人员由于政治思想不坚定、素质能力不过硬,处理问题时缺少方法、不敢担当、怕惹事儿,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信访事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给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某公司原职工高某上访问题,分公司主管信访工作人员因害怕高某动用黑社会而不敢处理,把矛盾上推到上级公司,反映信访工作队伍存在畏难情绪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不明显。表现在基层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不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来解决信访问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书记对职工思想底数掌握不清,对职工的思想底数盲目乐观。另一方面,缺少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会积极主动做工作,更不会用灵活的方法做工作。

五、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把信访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维护信访人利益,最大程度维护好企业的形象,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做好信访工作建议如下:

(一)正确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并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信访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要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予以展示党员干部之“初心”与“使命”,确实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站在企业发展大局,千方百计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具体做到:职工来访时要热情接待,对于职工的诉求要耐心寻政策、找依据,并予以合法、合理、合情答复。对于无理取闹者,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面对,按照程序、依法处理。

(二)信访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信访工作人员应当与时俱进、自觉学习,掌握国家关于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学习企业信访工作的制度规定,学习先进单位先进典型的信访工作方法,以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素质能力;另一方面,信访工作人员应当熟悉信访工作制度,遇到信访事件时能够心中有数,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且,信访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主动调查防患于未然,善用政策依法答复,有理有据妥善解决,提升职工的满意度。

(三)信访工作人员应当摒弃畏难情绪。信访工作人员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做到坚持正义、不惹事儿,对方惹事、不怕事儿,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换句话说,信访工作人员的本职就是处理信访问题,处理信访问题是信访队伍的饭碗工程,对信访工作有畏难情绪,就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敢担当,就是对自己的饭碗不够负责。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好企业利益和上访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需要做到四点:

一是热情接待。信访工作者对来访者热情接待,态度诚恳,把上访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换位思考。

二是学会倾听。认真听取上访人的诉说,善于和上访人交流思想,从交流过程中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倾听,认真分析当事人心理,掌控真实目的所在,以便在处理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耐心解释。善于结合当事人实际情况讲具体的“小道理”,要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带着感情做工作。对于性格偏执、一意孤行、无视原则、无理取闹者,该批评的要批评,该采取其他措施的要采取其他措施。

四是正面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帮助职工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宣传政策、讲清道理,提高当事人思想认识,正确对待个人的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做好信访工作要端正思想态度,要依靠过硬的素质能力,要依靠灵活的工作方法,还要有决心和信心。尤其是结合当前企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梳理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业务研究,做到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发挥思想工作的优势,妥善解决信访问题,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做出贡献,为实现伟大“中國梦”而尽职尽责,为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北京北汽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京泽。

作者:李京泽

上一篇:网络金融专业论文下一篇:国际避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