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能力培养中职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影响下,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技能灌输、轻过程方法探究”、教学空间封闭、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能力培养中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用能力培养中职教育论文 篇1:

论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旨归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各个学科都必须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的出发点,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选取、作业练习设计和授课方式的依据。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化学教学 应用能力 培养方法

职业教育的旨归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各个学科都必须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的出发点,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选取、作业练习设计和授课方式的依据。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录取基本在普通高中选拔之后,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均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化学课的内容枯燥单调,抽象的理论和繁多的概念让学生产生拒斥心理,最终远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如何既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又紧密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值得化学教师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

在理科体系中,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它不似物理那样把原理作为学科的核心,也不像数学那样把定理和公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化学学科的知识点繁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而且更加重视应用,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延伸。中职教学不同于高职教育,中职学生初中毕业,起点较低,高职学生高中毕业,化学基本原理在高中阶段已经学过,因此中职教学不是高中教育的替代品,也不是普通高校化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中职化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教育,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于一线技术性工作,强调技能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把其学习内容与其职业价值观直接联系。

基于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现行教材结构是把整个学科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个板块,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先后顺序,分块教学。这种内容设定在高中教学中是有效的,它能够使学生的思路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但是在职业教育阶段,强调这种理论教学的完整性意义不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教材的结构予以重新组合,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合二为一,打通两者的板块界限,压缩原理内容讲解,减少抽象概念的阐释,增加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具体而言,首先在理念上,坚持环保为先,化学既可以是环保工作的先锋,又可以是环境污染的源头,因此化学是环保与科技结合的典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价值观就实现了有效对接。如讲述水质资源及水质净化的原理,对相关的原理程序和检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滴水都经过了多道工序,它不仅仅是自然资源,更是复杂劳动力的凝聚,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每个学生都变成节水的先锋,把节水工作渗透每一个环节。

加强应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尽管中职化学教学以应用性教学为主,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实验则是把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的形式予以转化的重要通道,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会使化学原理在实验现象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让学生充分体现化学的神奇,这种形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不可替代的。实验教学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实验教学的课时数必须得到保证,而且除了正常教学课时之外,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地做实验,其创造性和动手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课堂上教授的是常规性实验,这种实验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强调的是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目的直接性,而在课余时间的自主性实验中,通过探索性的实验,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实验流程中,学生首先选择实验用品,然后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以及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实验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一些作业,如调查统计、采集和分析样本、查阅文献资料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其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让学生用化学方法除去瓶中的水垢,自己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实验中的一个环节,而是由学生设计整个实验的流程,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经过观察、分析、猜测、联想、类比、归纳,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学习,学生的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提高,这样就摆脱了之前化学教学中仅仅依托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的弊端。这种教学思维借鉴了高校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精髓,对中职化学教育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除此之外,应该把课堂教学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重视校企合作,或者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因为尽管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诸多人才培养阶段中,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依赖学校教学,而应该在课堂与企业、教学与实践中形成合力。

作者:刘丰君

应用能力培养中职教育论文 篇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影响下,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技能灌输、轻过程方法探究”、教学空间封闭、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利。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本研究尝试分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策略

“計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指导中,还要关注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态度发展,这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科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制约了教学质量提升,这对中职学生来说限制了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空间,因此当前我们迫切的教学工作任务就是组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重知识技能灌输,轻过程方法探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学的公共课程,课程教学对知识技能教学更为重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上机考试成绩”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方式,因此课程指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会尝试转变教学模式,依然把知识、技能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探究相关的过程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生成性学习机会,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教学目标缺位,尽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掌握较好,但是思维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1.2 多课堂传授,少课余延伸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特点突出,因此在教学指导中应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特点,结合中职学生面临的职业岗位工作需求,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是局限于教室、机房,“教师主讲、示范,学生听讲和操作练习”主导,这种闭塞的教学环境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学生接触的课程知识更新速度慢。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学习能力发展也缺乏空间。

1.3 多共性教学,缺个性学习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发展,中职教育开始呈现新的面貌,生源素质也有所提升。但是整体上来看,生源质量还不理想,且学生素质水平差距比较大,就计算机素养来说,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计算机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尤其是生源地不同,学生的教育经历、教育条件也有不同,甚至部分学生鲜少接触计算机。但是显然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无论是在课程建设还是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我们都缺乏对生源差异性的考量,教学规划整齐划一,出现部分学生 “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科教学目标落实。

2  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关注教材重组与教学规划

翻转课堂构建过程中,和传统课堂比较来说,在教学结构、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调整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新教学模式的需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空间比较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构建翻转课堂,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和有目的地选择,依照新课改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规划。尽管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课时减少了,但其实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这使得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使教学内容逐渐模块化。每个项目可以建设三个模块——基础内容、提高内容、拓展内容,如PowerPoint 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这样规划教学内容:

基础教学:(1)PowerPoint 相关的概念知识;(2)编辑操作演示文稿;(3)美化幻灯片,包括字体、颜色以及背景的设置;(4)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处理,比如插入艺术字、媒体剪辑、插人图形等;(5)放映设置的基本操作,包括设置超链接、动作按钮、幻灯片切换方式等。

提高教学:(1)能够正确使用模板、主题、色彩;(2)自主应用模版、母版、版式;(3)综合应用艺术字、音频和视频素材,创作演示文稿;(4)动画设置与超链接的综合应用;(5)完成高级动画设置任务,比如路径;(6)制作自动播放幻灯片。

应用教学:给学生提供驱动任务,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案例,一般数量控制3~5个,包括专业特色以及校园生活、童年趣事等主体内容,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导入,明确应用教学方向,按照基础和提升的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任务驱动清单,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全面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2.2 教师团队写作,提高微课制作水平

翻转课堂构建需要微课支撑,教师则是微课的制作者,微课的制作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相关,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建立合作教研团队,共同制作微课。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制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组织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微课制作经验。中职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教学的微课教研团队,充分利用 Camtasia Studio等屏幕录制软件,联合手机、摄像机等设备,组织设计针对不同课时阶段的视频,一般视频长度要求在3~8min左右;设计微课的时候还要注意视频结构,尽量做到设计新颖、内容清晰、线索明显,视频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体现出趣味性,教学语言使用要精炼。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导学案、任务清单、主题案例以及测试题等多元形式的内容,丰富微视频内容,突出微课的实用性特点。

2.3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平台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应用作为背景,微课的出现与应用都要依托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构建也应该和信息技术直接相关,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致力于建设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设施,给翻转课堂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信息化教学目标落实,要求学校建校园局域网,扩展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增强教学平台建设投入,扩展网络教学空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设校园线上教学平台,把课程介绍、教学视频以及答疑解惑等模块都建设到平台上来。同时,积极组织专业范围内、班级范围内的研讨微信群或 QQ 群,上传精良的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途径多元化。

2.4 互动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第一,学生分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下,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这个过程中学生分组尤其重要。科学分组要求我们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性格特点等多元要素,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建立动态分组模式,结合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变化,及时调整小组成员。

第二,问题梳理。展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翻转课堂构建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引导,同时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过程中科学评价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以上述环节为基础,总结共性问题。

第三,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才是实现教学目标基础,翻转课堂更是如此,教学互动是解决教学问题、营造探究氛围的关键舉措。比如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小组内部能力互补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包括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到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中提供帮助。当然教师也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负责巡视管理、答疑解惑、个别帮助,巡视过程中找出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完成的任务,重点分析和示范操作,补充知识点。如PowerPoint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演示文稿制作完成之后,想要打包演示文稿的时候单击“文件”子菜的“保存并发送”命令,单击“将演示文稿打包成CD”命令、“打包成CD”按钮后,发现打包失败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集体指导。

第四,评价反馈。构建翻转课堂之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就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寻找全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基于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构建动态的、多维度的、多主体的综合性教学评价模式,联合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都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和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合作学习情况以及测试成绩等内容,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2.5 课后跟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平台上的作业管理模块,可以跟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获得统计数据。学生登录平台完成测试任务,测试情况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甚至是学生家长;此外,教师直接给学生布置线上作业任务。

3  结语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模式冲击很大,为顺应教育改革形势,我国职业教育也积极深化课程改革,旨在满足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需求,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去,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能力,也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基于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本研究尝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路径展开探索,希望能够与广大同行共同探索课程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 曲昕.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22(2):248-249.

[2] 耿成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任务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 董捷迎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4] 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J].职教通讯,2017,9(57):253-254.

[5] 孙湘平.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8,22(30):170-171.

[6] 刘东.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7,22(18):131-132.

[7] 杨英.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尝试[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4):94-95.

作者:吴刚

应用能力培养中职教育论文 篇3:

山区县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摘           要]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对机电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面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也加大了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力度,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式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将项目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以山区县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就机电专业教学如何利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益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究

[

对机电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新时期背景下中职教研教改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实训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劳动者。本文以山区县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简单的阐述,在这个基础上就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以及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意义

在当前中职教育领域中,项目式教学模式受到师生的广泛青睐,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主要是项目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在新教育理念中,项目式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加上现阶段我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特别在中职教育中,更是一再强调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从本质上来说,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学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项目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生产具有实用价值产品的具体任务。一般情况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对项目进行确定,而学生负责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制定并且完成具体的项目。在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对于项目完成的结果,主要由师生共同实施评价。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其项目中包含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情况具有紧密的联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独自制订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各种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还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或者向教师请教。在结束项目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再和学生一起对成果进行探究、分析和总结。总而言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3]。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可以因此得到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得到训练。

二、项目教学法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对山区县中职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后得知,很多学校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机电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仍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很多学校也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但是中职学校的很多课程依然采取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且,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全盘否定学生的努力。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逐渐丧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4]。加上其他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通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去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山区县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普遍较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项目准备

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顺利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和根本。一般来说,项目准备工作涉及很多内容,包含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项目的建立等[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同时要将机电专业的实践知识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6]。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一无所知,设置的教学项目对学生来说可能难度过大,也可能难度过低,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前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后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必须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编制教学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教学项目之前,教师还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工具、教学场地等,在这个基础上做到“量力而行”,不能出现教学计划非常完美但是却无法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的情况[7]。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才能确保编制的教学项目具有合理性、科学性。除此之外,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还要按照协调和互补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项目合作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都能得到适当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项目制定

在项目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项目制定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本质上来说,项目制定就是指学生在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并且为实施下一个项目打好牢固的基础。一般来说,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项目的制定。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学生自主确定项目的实践步骤以及具体程序。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项目任务是机电销售,学生在制定项目之前应当采取小组分析和小组讨论,对组织部门的分工进行确定,并且借助问卷表的设计对机电消费者的具体预定途径进行确定。与此同时,还要对现阶段机电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确定项目的销售计划,从而为销售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对项目计划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项目实施

在完成项目制定和项目编制之后,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之中,即项目的实施,合理且科学实施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从而促进项目教学实效性的发挥。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项目式教学模式中项目实施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具体的实施过程之外,项目的实施还包括下列几项步骤:(1)项目的介绍展示。在项目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逐步展示。通过学生的具体演示,师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学生项目的具体设计过程和核心。(2)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收集完成之后,需要具体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出有关项目任务的信息,比如设计信息、产品信息、问卷信息。(3)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采取问卷收集方式,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进行在线信息查询。

(四)项目总结

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项目的总结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效果。有效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查缺补漏,使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系统,从而实现学生机电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在具体的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一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项目总结应在结束项目之后,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形式展开,对每个小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项目制定和项目准备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状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项目总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整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中职学校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中职学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所以,机电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久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红水.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工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J].学周刊,2016(15):16-17.

[2]崔婷婷.中职机电专业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16-117.

[3]彭庆红.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教改思考:以普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课程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3):62-65.

[4]冯利章.中职校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9):93-94.

[5]周海军.浅谈机电专业电类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教学融合:以江苏省泗洪县域中职学校为例[J].职业,2016(36):78.

[6]郭丽影.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4):35-36,38.

[7]吴明明.提高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控技能研究: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7):225-228.

作者:范方初

上一篇:系统结构模型网络工程论文下一篇:技能竞赛中的畜牧兽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