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刍议

2023-02-05

从2004年起江苏省对口单招英语考试的题型作了重大调整, 整体难度加大, 并增加了书面表达一项, 分值占10%, 目的是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来表达思想, 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 如何使学生在单招考试中写出一篇比较满意的作文是我们当前亟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本人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 讲讲自己的看法, 供老师、学生们参考。

1 职教英语写作教学状况及问题分析

职教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其中“听、说、读”是“写”的基础, 而“写”则是更高层次的英语信息交流, 书面表达从内容上看是综合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 但从采用的形式上看, 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运用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 能直接进入英语思维状态进行英语技能表达。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 受教育者生活中缺乏该语言环境, 学生达到书面表达的水准要求比“听、说、读”更有难度。它仍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从教师方面说, 在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下列误区。

(1) 忽略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部分教师未真正理解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内在联系, 往往孤立地进行某一项能力的培养, 四者不能融为一体。

(2) 在写作训练中, 只注重句法, 忽略章法。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和批改作业中只把注意力放在几个短语、句法结构的正确性上, 忽略了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及语言组织和运用的综合考虑。

(3) 实行“包办”, 忽视点拨。学生对写作练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对自己的作品不愿作进一步的考究和修改。老师出于“好心”, 或为保险起见, 给学生明确的更正。这样的“包办”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习惯的形成, 致使学生丧失思考、推敲、更正、重组、谋篇的思维训练过程。

(4) 倾向“抱佛脚”, 忽略阶段性。平时只安排零星的写作训练, 没有什么系统性, 甚至将书面表达训练束之高阁, 直到单招考试那年才正式将其提到议事日程, 总是令人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从学生方面说, 在英语写作学习存在着下列问题。

(1) 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平时又没有积累一些常用词汇及句式。易出现有影响理解的拼写错误;某一词语反复使用, 表达缺乏变式, 文章单调乏味。

(2) 语言运用不够准确。如: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very much.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can widen our knowledge.句中Because是一个从属连词, 引导一个原因状语从句, 不能单独成句。

(3) 表达不合习惯, 汉语倾向严重。如:Have 35%of the students very like having chips.此句完全按照中文思维一一翻到英文, 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应表达为:There are 35%of the students who like having chips very much.或35%of the students like having chips very much.

(4) 篇章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章要点不齐、结构凌乱, 整篇文章没有侧重点、陈述没有逻辑性。

2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

写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容, 即写什么;二是表述, 即如何用语言把内容表述出来。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 只有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才有可能。然而, 有些学生虽然想象丰富, 思路开阔, 但是语言表达却显得苍白无力。据此教师可在平时鼓励学生去积累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才能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

2.1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一环紧扣一环进行练习。首先, 严格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正确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 同时注意句;其次, 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由段成篇的练习。要写好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 强调不断积累大量的词汇, 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 着重引导学生掌握5个基本句型的运用。并且根据高考书面表达不同档次的给分要求, 指导他们学会使用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或承接句, 如first of all, above all, secondly, next, besides, in a word, at last等等, 使文章过渡自然、流畅, 做到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2.2 以课文为中心, 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英语写作离不开模仿。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 利用课本现有材料, 进行仿写和改写。模仿英语的语言表达、写作方法和技巧是英语习作训练初始阶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 课堂提问及回答问题。对于课文中的问题, 也注意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熟悉掌握课文的基础上, 用简洁语句完整地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对于归纳和讨论性的话题, 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并启发他们通过不同方式回答。

(2) 根据关键词简述或改写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 (key words) 或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通过连词成句或根据主题句发挥, 写出课文的简要介绍或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改写课文有利于钻研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将对话改写成记叙文, 也可将记叙文改写成对话, 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练习方式。

(3) 背诵课文片段。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是必要的。对于某些精彩的篇章、段落, 特别是课本中的许多课文, 科普文章, 应该做到字斟句酌, 彻底弄懂乃至熟记背诵。因为有些知识是我们造句、写文章的依据和例子, 没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 用英文表达思想是很困难的。

(4) 围绕课文进行专项训练。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 课文体裁不全, 数量有限, 除了围绕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外, 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以弥补看图作文、日记、通知、书信、便条等体裁的不足。通过一系列的专项写作练习,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意念功能,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3 广泛阅读, 加强语感, 注重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教人写文章, 先引导他们多读别人的文章, 从中去弄清‘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奥妙, 才能实实在在地懂写作,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质上也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 大量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扩大词汇量, 加强英语语感, 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国作家舒伯特指出:“Reading is writing”, 阅读能够促进写作, 因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认识大多是从大量阅读中获取的, 所以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4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熟悉文体格式, 是提高英语写作的必备条件

(1) 应用文。写应用文要注意格式, 如要熟知日记、书信、通知等体裁的格式。日记大多用一般过去时, 且常用第一人称;通知多用一般将来时;书信多用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或一般将来时。

(2) 人物介绍或叙事。记叙文的事情大都发生在过去, 叙述常用一般过去时。记人、叙事要完整, 让读者有一目了然之感。

(3) 议论文。其主要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述主张, 以理服人。写作时力求事实充分、论点鲜明, 推理严密, 逻辑性强, 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4) 看图叙事。材料可以从报刊杂志、参考书中挑选。训练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给学生图画和英语提示, 要求在文章中使用这些提示;第二阶段, 只给图画不附提示,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时应仔细研究各画面的内容, 注意各画面间的关系, 上下文要连贯。

(5) 以多题材、多形式的自由作文训练, 加强意念功能的培养。经过缩写、改写及专项训练的笔头训练之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兴趣, 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多种题材的自由作文训练,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表达能力。

3 结语

总之, 经过平时的训练, 学生的写作技能随着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而日渐提高;我们要结合教材关于写作技能的要求, 不失时机地在写作训练中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在习作训练时要宜时宜人, 充分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方法,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铺基架桥。教师有意识地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就能加快目标达成的步伐, 有效提高学生包括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作文是对口单招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 是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 只要正确把握听、说、读、写诸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采取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有意识地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包括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作文。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利娴.仿写——中学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9) .

[2] 陶大春.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训练、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10) .

[3] 朱铭.浅谈英语写作中句式的多样化[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4 (1) .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研究下一篇:英语专业“英语+技能”模式人才培养研究——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