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气象信息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研究深入探究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思考意见。关键词: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思考农业气象观测是指对农业气象要素及农业生产对象进行观测、记录,既包括农作物生长状况、牧草、林木实际情况的观测,也包括对这些因素造成影响的小气候观测[1]。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层农业气象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层农业气象信息论文 篇1: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气象与农业生产活动关联密切,并且从多方面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温度、降水、雷电等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气象问题。因此,做好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就目前来看,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希望对农村气象灾害预防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预防;问题解决

农业发展是我国生存之源、衣食之本,是我国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并将农业发展放在生产发展首位。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预防气象灾害,保证农业发展健康稳定。就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而言,应当着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基础问题,从而完善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平稳发展。

1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气象服务为农民提供的信息过于单一

气象服务部门通过天气预报形式向农民提供气象信息,由于其方式过于单一,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帮助不大。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来讲,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才能为农民提供帮助。例如,油菜是江西南昌冬季主要田作物,备受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因此,气象服务应该更加对低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专题预告,使农民提早做好油菜过冬措施,视油菜生产情况进行肥料补充,并增强其抗寒、抗旱能力,从而减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1]。

1.2 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够丰富

农民开展农业活动离不开气象信息指导,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大多还停留在使用电视收看天气预报上。由于天气预报给出的气象信息不够具体,因此导致农民预防气象灾害不够及时。而手机电脑等信息化设备的气象信息又参差不齐,使农民无法根据其提供的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并且由于其缺乏灾害预警功能,致使农民对气象信息掌握不完全。然而虽然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开始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发布短视频等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但是由于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从而导致气象信息无法为农民所用。

1.3 气象信息传播不够及时

基层农业服务通过对天气预测,将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信息向上级汇报,并经由上级进行分析整理。而经过信息复杂传递,当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时,已经不具有时效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1.4 气象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基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所以气象相关技术和人员都相对匮乏。这就导致基层农村气象监测网络覆盖率低,从而无法健全气象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村气象服务质量产生影响,致使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不及时,影响农业生产发展[2]。

1.5 专业性气象人员不够

由于基层农业气象服务缺少专业性气象人员,因此对气象服务工作做不到细致、完善,对农业气象的调查研究能力缺乏,从而致使气象工作开展困难,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不够准确,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2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的措施

2.1 提供多元气象信息

农村对气象信息需求量大,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在研发气象产品时,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增加关乎农业发展切身利益的气象信息,使农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便捷,为农民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尤其是在气象灾害预告方面,基层气象部门应当对当地频发气象灾害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农业灾害性气象信息系统,根据当地农作物类型以及生长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气象服务信息,使农民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减产等问题。

2.2 增加农民获取气象信息途径

由于农民通过获取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只有拓宽农民获取气象信息途径,才能解决农民对气象灾害防治不及时的问题。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在提高手机短信、邮件覆盖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天气类软件对本地气象信息进行细化,使农民对气象信息获取更加全面。此外,基层气象服务工作人员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学习使用手机查看气象信息,使农民获取信息途径增加,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现阶段,电视、广播等传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种植需求。因此,气象服务工作需要不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首先,需要对传统媒介应用形式进行革新,例如调整天气预报播送频率。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生活习惯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地方气象部门可以此为根据,对天气预报播送时间进行调整,可将其设置在农民午休时间、晚间休息时间。通过该种模式,农民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信息,进而对农事活动作出相应调整。除此之外,随着智能手机应用范围扩大,当地气象部门可与天气类应用软件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实时性气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气象信息应尽可能完整,包括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湿度、温度等,并在相关日期后表明农作物种植信息等。基于此,不仅拓宽基层农业服务渠道,同时,还起到引领农业种植的作用。

2.3 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时效性、完善气象服务设施

气象传播时效性不强主要是由于农村信息网络覆盖不完全所导致的。为此,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基层农业气象部门也应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和信息网络部门相互合作,加强气象信息网络覆盖,保证气象信息传播时效性,使农民获取并使用气象信息帮助农业生产[3]。除此之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也要及时发布,并为农民提供相应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伤害。

在气象服务设施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为基层气象服务站提供更加完备的气象观测设备,使气象观测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并且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科研力度,使气象监测更加准确、高效、覆盖范围更广、实时监测系统更完善、预警能力更强大,从而使气象信息利用率更高,帮助农业生产。

2.4 加强基层气象人员队伍建设

除了在技术方面对气象设备进行升级设计外,基层气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也应该得到提高。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应当加强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气象人员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气象人员灾害预警信息获取能力,保证气象灾害能够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基于气象人才不断注入,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各类小区域气象部分,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型气象人才投入工作之中。只有通过该种模式,才能使软件、硬件操作落实到位,进而推动服务流程科学化、合理化。首先,相关部门应对各小型区域内气象部门年轻人才的数量进行统计,尤其是年轻人才在总体人才中的所占比。待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将相关数值进行分析,推断全国年轻气象人才占比。基于该种模式,可促进区域间气象部门年轻人才储备量趋于平衡。针对年轻人才不足的區域,可为其指派相应数量年轻人才,进而推动该地区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不断发展。其次,应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其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不断提升。因此,可采用新老气象人才互帮互助模式。由于年轻人才实践能力差,高年纪气象人才理论知识差。通过该种方式,二者能够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进而推动气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为提升人才培养力度,还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只有不断提升年轻气象人才专业技能,才能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尤其是在基层农业服务方面,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气象工作内容全方位了解,还需要走访基层,与农户进行接触,了解其对气象工作的需求。通过上述方式,年轻气象人才能够加深对自身职业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升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等。

2.5 加强各部门间合作

为提升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与质量,应加强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而为农户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农业气象信息,提升农业种植效率、质量,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基层农业发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首先,气象部门需要及时为农业部门提供气象信息。由于农业生产需要以气象环境为前提,并且农作物生长受到气象影响,因此,气象部门需要根据该地区季风情况、云层情况等预测未来某短时间内的降水情况、温度、湿度情况等,进而为农业部门分析农作物生长等提供气象支持。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还需要综合分析该地区百年间气候发展变化,并与现阶段气候发展相比对,寻找其中的不同,为农业部门提供依据,使其能够提升病虫害预测准确性。其次,农业部门需要以气象部门所建成的信息发布渠道为载体,将农业信息扩散出去,进而提升农民保护农作物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农业部位根据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完成相关工作后,还需要将研究结果反馈给气象部门。基于此,气象部门可在发布气象信息的同时,将农业部门的研究结果发布出去。

3 结语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否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在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只有为农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增加农民气象信息获取渠道、保证信息传播时效性,才能使农民及时防治气象灾害,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颖,朱志成.九江市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风,2020(1):124.

[2] 严小静,刘文静,甄文芳.健全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0,14(26):183-184.

[3] 白咏玉.提升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J].吉林农业,2019(22):107.

[4] 贾思之,赵洪润,陈彬,等.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河南农业,2018(32):36-37.

[5] 谭花妹,韦仲磊.智慧农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分析與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7):140-141.

[6] 黄莹霞,丁海清.对基层农业气象信息的具体保障的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74-75.

作者:张锦程 黄云

基层农业气象信息论文 篇2:

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研究深入探究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思考

农业气象观测是指对农业气象要素及农业生产对象进行观测、记录,既包括农作物生长状况、牧草、林木实际情况的观测,也包括对这些因素造成影响的小气候观测[1]。农业气象观测能够对农业生产做出合理规划和指导,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研究,提升其观测质量极为重要。

一、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概况

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主要是对农作物生育期进行有计划的观测,要求观测人员从农作物耕种前就对其展开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农作物何时种植,种植何种品种更为合适做出准确判断。农作物种植后密切监测其生长状况及气象变化状况。在这一过程中气象观测员必须熟练掌握《农业气象观测规范》[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观测。除此之外观测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熟识各种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利弊。另外一位合格的气象检测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经过2到3年的气象观测基层训练,能够较好的应对和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二、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

1.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具有较高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仍然局限于傳统作物的观测上,观测也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新兴的农业经济作物兴起,并不断发展,成为新的农业发展趋势[3]。但是关于新兴农业经济作物的气象观测却严重缺失与滞后,不能为种植者提供良好的指导。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这一特点也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我国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2.准确性较低。长久以来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层台站气象观测设备陈旧、落后,观测人员专业户水平不高、经费较少等多方面原因直接导致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质量不高,准确性很低。这直接导致农业气象观测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不能对其做出有效指导,因此严重阻碍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3.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延续性差。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者的流动性很大,且多不是专业的农业气象观测者。这直接影响了农业气象观测的延续性。而农业气象观测的特点就是一年只进行一次,且不可重复,对延续性要求较高。基层台站的这一特点也直接影响了农业气象观测的质量,不利于农业发展。

4.农业气象观测的专业人才缺乏、设备落后。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者大多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专业人才,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较低,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专业培训。导致观测人员掌握的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轨,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外,观测设备不够先进也是影响气象观测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主要问题的思考意见

1.国家及相关部门必须提升对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视程度。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视程度较低是导致现阶段我国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水平低、质量差的直接原因。因此国家必须提升对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视程度,为基层台站提供一些有利的制度支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财政运转资金的充足。同时,加强农业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在聘用一些高素质工作人员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掌握更加实时的气象知识,从而在气象观测工作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保证气象观测工作的有效性。

2.积极开展农业调研工作。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具有较高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主要是由于基层台站对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及水平不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台站必须积极开展农业调研工作,提升对基层农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使现阶段的农业气象观测与农业发展相接轨,掌握当前农业的基本产业结构,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熟悉农民所使用的种植技术与方式。根据现实情况对农业工作进行实时农业气象观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气象台站的工作更加贴合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提供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气象观测服务,全方位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3.提高时效性,为农户提供切实的服务。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应将观测成果落实到农户的生产实践当中,这就必然要求观测工作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够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此外基层台站农业气象观测还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和平台拓宽信息的传播途径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这样能够使农业更加有效地获得气象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气象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天气变化的农事准备。同时,可以在农作物区域建立田间小气候仪等,让农民及时了解气象要素的变化,做好有效的防备工作,从而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

4.保证农业气象观测的延续性。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重点是其延续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延续性。这就要求在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中规范气象监测步骤,并做好观测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对观测信息做好备份,一方信息丢失,这样即使观测人员调动也可以根据记录信息继续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保证农业气象观测的延续性。

5.合理运用先进的科研成果。长久以来先进的科研成果在基层台站中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先进的科研成果运用水平会直接影响气象观测质量例如,在推廣科研成果时,应辅助必要的科研设备,使基层台站能够使用必要的设备进行科研成果共享,有效提高科研成果在农业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率,保证其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总结: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科学指导,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就进行,促进农业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赵永丽,达娃多吉,尼玛卓玛.提高基层台站地面测报质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00262-00262

[2]张晓月,李晶,李辑.气象因子对辽西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272-277.

[3]王秀丽,高学芹.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1):165-166.

作者:朱宇 郝文强

基层农业气象信息论文 篇3:

促进气象为农服务效益最大化的涉农部门合作机制探讨

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服务现状,认为从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形式与农业服务需求均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气象信息资源没有广泛有效直接地用于农业生产服务。从气象如何加强与涉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促进气象为农服务效益最大化提出一些探讨,以期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基层台站 服务现状 探讨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为农业服务。为此,中国气象局专门下发《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等。因此,农业气象服务势必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当前的农业气象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基层气象台站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认识,创新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把农业气象服务做强做实做活。

1 目前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就目前而言,基层台站侧重于公益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服务,农业气象服务还不尽如人意。农业气象服务只是季节性的,如春播、午收、秋收秋种等。就安庆而言,8个基层站只有2个农气站,由于没有专职农气人员,大多兼职,因此,服务基本仅限于业务规定的几个方面,主要是应付考核。因此,服务单调、缺乏特色和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预报服务人员还参与开展了农业气象服务。当前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而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更多地是影响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群体,进而影响粮食安全问题。

2 桐城气候及农业产品概况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国土面积1644km2,耕地面积3.5万hm2,其中水田3.1万hm2,旱地0.35万hm2,湖泊水面1.1万hm2。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鱼米之乡。桐城是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市(县),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十强市(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市(县),自然环境优越,无污染源。而得天独厚的土质、水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少品质优良的农作物,主产粮油棉。2007年,桐城市继荣获“国家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基地”之后,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市(县)”称号。21067hm2优质米生产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因此,大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也大有可为。

3 加强涉农部门间密切合作。提高为农服务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对象、条件、环境、技术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农业气象科研与信息服务业务水平,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农业服务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不太发达的县级城市,目前的现状是: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各个部门间缺乏高效的信息沟通能力,各行其是的多,重复劳动的多,协调能力不够,信息传递不够快捷,信息发布渠道不够畅通等,因此降低了农业抗灾减灾效率。如果气象与农业、植保、农机、农资、粮食等部门联合开展全程服务,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新型服务体系,就会产生更为有效的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气象信息服务直通田间地头的步伐,同时还节约了资源和服务成本。

3.1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集约化农业生产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最需要的就是效率。在涉农部门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加快部门间信息传递,减少多余的中间环节、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情、墒情、雨情、灾情及农业气象条件评价、作物病虫害等信息的实时共享。气象部门提供各类气候资源信息,短期、中期、长期以及转折性、关键性、重要性天气及灾害性天气预警等各类气象信息,农作物系列化农气服务材料(适播期预报、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作物生产形势分析等)以及遥感监测服务产品等。农业、植保部门提供农作物种植结构、地理分布、作物产量、播种面积、病虫害发生及预测防治信息,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分布等方面的信息。搜集整理农业气象资料,建立农业气象数据库,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主要包括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作物发育期预报,土壤墒情预报等;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农业气候资源评估。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开发利用等;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包括利用卫星遥感等方法对灾害进行监测,进行灾害发生发展状况分析和农业损失评估,桐城市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渍涝、暴雨冰雹、霜冻、低温阴雨冷害、大风、干热风、雪灾冻害等。另外,还应建立全市种植大户信息子系统,掌握他们的种植种类、联系方式和服务需求信息,也应收集起来,因为现在农村种植大户队伍不断壮大,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据调查,目前,桐城市耕种1.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就有200余个,他们是重点服务对象。

3.2 开展部门间合作研究,合力提升服务科技含量根据农业发展需要,明确合作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把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发生规律、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键农时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等作为研究重点,为农业减灾和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实现农民增收提供服务。同时对农业产品生产、保鲜、储运等方面与环境气象条件关系开展研究,合作开发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和方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气象保障技术,建立作物生育与产量形成的气象评价指标,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应变对策等。合作开展农作物发育期最佳适宜气象条件研究、病虫害与气象条

件的关系等,建立稻飞虱、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等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指标等。以提醒农业生产者提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避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3.3 建立部门间联合会商制度,提高服务整体效益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气象、农业、植保等部门联合开展服务,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田间管理离不开气象,病虫害防治离不开气象条件,若让气象、农业、植保等涉农部门共同把脉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系统连续管理,有机地融合气象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实行全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服务农业,其科学性、时效性、实效性及服务效果显然获得提高。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对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提出相应的农事建议、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对病虫害做出预报和防范措施等。共同诊断、加工成综合服务信息,对农户联合开展服务,这样会更受他们欢迎,对指导农户农业生产实用性更好。在本地农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多发期,加强农情、特别是重大病虫害、农业干旱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利用多种方式实现的农情和气象信息交流会商制度,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互派专家参加各自的气象、农情、灾情分析会商会。综合分析预测灾害发生机率和级别,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分类指导建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

3.4 拓展信息传播领域,共同打造信息发布平台解决信息传递问题至关重要,气象应与涉农部门设法拓展信息传播领域,共同打造信息发布平台。

3.4.1 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为农服务的功能。电视等公共媒体是农村获取信息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与公共信息传播媒体的沟通,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为农服务的功能,联合建立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构成的信息发布渠道。

3.4.2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争取政府支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力争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掌上气象台、乡镇信息终端、农村气象直播系统,建立农村气象预警电子屏等,将各种农业服务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送达农业生产第一线。

3.4.3 组建乡镇村气象农情信息监测及服务队伍。整合基层民政管理人员资源,组建乡镇村气象农情信息监测服务队伍,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效益。以村镇气象农情应急联系人、志愿者(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为主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及农情信息队伍,承担信息上传下达的任务,气象农情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把各类服务信息下达到生产前线,同时将各地农情信息、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时反馈到农业、植保、气象等部门,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服务链条。

参考文献

[1]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72-2773,2782。

作者:程向红

上一篇:电视叙事声画关系论文下一篇:示范园区循环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