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2022-04-19

摘要: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小学科学学科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体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项目化学习;差异化评价“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也是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内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讨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活动,把科学教育融入教学中,同时注重课外拓展,积极扩展学生的科学实践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学习中相关的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并形成的一种良好心理品质。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几何观念、符号意识、演算能力、推理能力。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例如,在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想象“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属于什么现象。通过创设科学情境,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學生的科学素养。

二、注重课外延伸,积极拓展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1.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过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兼顾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动物园的动物要给大家表演节目,2只熊猫,3只斑马,6只猴子,假如给这些小动物分为小组,要求每组中有熊猫,请问该如何分配?通过让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加强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动手创造了许多条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对研究对象仔细观察、研究,进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印象。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假设问题、动手实践、获得结论”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获得科学新知,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绳子测量一些圆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任惠铭.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94.

编辑 韩 晓

作者:王健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篇2:

运用差异化教学评价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小学科学学科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体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项目化学习;差异化评价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也是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内涵。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教育公平不仅要保证学生入学机会平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还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公平。学校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打开学生的科技眼界,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科学课程中,差异化教学评价的运用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探索,为实践提供了借鉴。

一、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评价缺少针对性

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一般都是提前备课,预设好相关环节的问题。教师在课上提问,学生的回答一般都在教师预想的范围内,然后教师给出评价。评价语言常是泛泛的、鼓励的话语,缺少针对性。事实上,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收集和监测每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客观记录和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成长情况,使学生得到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好”“非常棒”这种评价语言没有具体说明“好”在哪里,学生也并不清楚“好”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对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帮助甚微。时间一长,学生逐渐浮躁,容易因为急切地想要获得老师表扬而忽略了对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二)评价具有局限性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者是教师,被评价者是学生,评价方式是表扬、小组加分、盖章、发粘贴等,这样做的弊端是课堂评价主体局限于教师。而差异化教学评价主张,教师不仅应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探究中发现真实的问题,还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或者问题展开讨论。只有思维有了碰撞,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评价。学校还可以让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员参与到教学评价中,这样反馈就变得多元了,也更加客观、真实。

二、 小学科学差异化教学评价的核心

对于科学学科,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差异化教学评价的核心是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科学学科中差异化评价的指标应是多元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包括成果展示、项目化学习等;评价主体应是多层面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以“点亮小灯泡”一课为例,如何让学生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获得更多真实的评价呢?笔者运用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现在家用智能设备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声控智能小夜灯、指纹门锁、红外线感应门等。虽然这些设备就在我们身边,但它们的原理是什么,构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做出一个智能设备,学生还不清楚。他们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自觉地将科学教材中的电学知识运用到智能元件的组合中,通过教师讲解、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在完成电路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开拓了眼界,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智能生活链接起来,将知识应用到解决真实问题上。

三、小学科学差异化教学评价的工具

(一)表现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在何时采用什么方式分配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在这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运用差异化教学评价工具——表现性評价,达到多方评价反馈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两种展示途径。

一是个人成果展示。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展示作品,可以根据展示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例如,在《畅想未来》作文展示中,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观看微课,与教师交流智能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写下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引导学生在课上小组成员间交流展示;与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合作,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比与传阅,选出有创新力的文章进行奖励。在智能产品设计图展示中,小组内成员自选智能元件,创造智能生活情景,绘制产品设计图,并写出设计的灵感、原理、功能。由小组其他成员对作品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连接电路进行产品调试。

二是团队成果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比如情景剧展示,每一名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根据自身特点承担不同角色,有的是实验操作员,有的是汇报员,有的是表演者。这样可以将作品展示变得更加丰富且生动有趣。学生不仅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得到展示,从他人那里得到赞赏与反馈,还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模型产品进行评价后投票,可选出优秀的作品,放进真实的房间,改造成真实的智能生活用品。当学生的作品被公开展示并用在真实的生活中时,学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二)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通往学习目标的路线图,学生运用评价量规就不会迷失方向,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别人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学生就做到了有意义的反思,促进了能力的提升。

评价量规不仅对学生至关重要,对教师和家长也有意义,它提供了有关评价的重要细节信息,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没有达到目标,就需要为这个学生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评价量规确定单个或多个知识点,决定是有针对性地训练个别学生还是解决集体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每个评价量规上都有刻度,每个刻度上的等级代表学生的表现水平,使用时要把A代表“优秀水平”、B代表“合格水平”、C代表“需要避免的错误行为”三个含义解释清楚,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量规的制作,师生共同制订的标准更受学生认可。

比如,在基于“智能家居”项目化学习中,全程贯穿差异化教学评价,具体包括个人评价量规和团队评价量规。

第一,个人评价量规。个人评价量规表是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出的评价,其中的“我这样评价自己”“同学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是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者改进与提高(如表1)。

第二,团队评价量规。团队评价量规表针对团队成果展示情况作评价,其中的“本组組长自评”“其他组组长的建议”“老师的话”是对被评小组的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促进被评价小组改善与提升(如下页表2)。

在评价量规的引领下,学生学会如何自我评价和点评同伴,能够发现他人的优势并进行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进行复盘反思后,提升各方面能力。

小学科学课主要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小组之间的团队协作力非常重要。学生分组时要满足差异化分组的条件,学生的相互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评价可以是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探究实践活动、团队合作态度等。团队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还能展现出同伴的特长,促进同学间取长补短。教师对学生团队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以公开展览评价表的方式进行阶段性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这样的评价方式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教师运用评价量规时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发散、有活力,但自控能力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制订评价量规来判断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明确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改进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有创造性、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评价方式,使学生得到多方反馈,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提升科学素养。教师运用差异化教学评价,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盖尔·格雷戈里,卡罗琳·查普曼.差异教学策略: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8).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高洋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篇3:

应用PISA测评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摘    要]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是国际学生素养评价的三个子项目之一,主要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情境四个维度内容。应用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把握科学素养的组成结构和内在联系,对于培育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工作具有普适的启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PISA项目;测评体系;科学素养

2000年以来,OECD亚太经合组织每三年实施一轮PISA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PISA测评项目逐渐成为全球相同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虽然PISA测评体系的考察对象是15岁初中生,但是基于科学教育自娃娃抓起的共识,在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工作中应用PISA测评体系极有必要,且收效良好。

一、建树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好的、由浅入深的“棋谱”,要依据“大概念”进行实施。在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中,不同个体学生在科学态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学兴趣持久性、科学关注及时性、科学判断严谨性的强弱。想要培育和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走好端正科学态度的第一步。在“大概念”视域下,科学教师首先应重视激发学生对于各种信息、观点、现象、问题的好奇心和灵敏度;其次应引导学生重视前提条件,寻找支撑证据,大胆假设多种可能,并进行直觉判断和逻辑推理;第三应启发学生综合各类信息和证据,调动各种资源和匹配技能,以鉴别信息的真伪,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并尝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10册第3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一章节时,科学教师没有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引入时事热点——2020年6月和2021年3月《写真地理》杂志刊发的“熟蛋返生”相关的论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判断和评价。当11岁小学生看到多媒体屏幕投影的2篇论文时,无不感到诧异甚至诡异,普遍表示匪夷所思、不敢想象。经仔细阅读,学生发现第1篇论文宣称,实验中运用超心理意识能量的办法,成功返生40多个蛋白、蛋黄分明的鸡蛋;第2篇论文宣称,煮熟返生后的鸡蛋可以孵化出新的小鸡,且与其他生鸡蛋一样具有生命力。教师以“熟蛋返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真科学、伪科学,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寻找科学的依据,用以支撑自己的科学观点。通过讨论和推理,学生对于卵生、胎生两种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生命是不可逆轉的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课内知识与课外时事的交互作用下,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披着科学外衣、违背科学原理的一切言行,树立关注科学热点、遵循科学规律、尊重客观证据、严密逻辑推理的科学态度。

二、储备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的基础支撑,如果缺乏足够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青少年学生科学能力的培育将成为无源之水。科学知识学习、科学认知发展、科学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从内容性知识的角度,提出青少年学生需要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4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并在1-2、3-4、5-6不同年级段细化了具体的、有梯次的目标任务。除了课程标准所提的内容性科学知识,PISA测评体系又提出了认识性、程序性两类科学知识,从逻辑起点、生产过程的另两个角度明晰了科学知识的分类。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第11册第2单元“物质在变化”这一章节时,科学教师一方面可以采取实验演示的办法,引领学生观察物质的形态变化和新物质的产生,从烧杯顶部由无到有的水滴、内壁由清变浑的石灰水、底部由白变黑的瓷片等现象中加以分析,得出蜡烛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分别产生二氧化碳、游离碳的实验结论,并补充小麦磨成面粉、面粉发酵为馒头等生活中的物质科学现象,帮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总结得出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形态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属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1+X”的群文阅读办法,由教材中的蜡烛燃烧拓展到生活生产中的生理盐水配比、工业废水处理等现象,初步熟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初步接触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物反应三种反应方式,初步了解不同物质、不同能量之间的变化和转换,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充实物质科学知识的库存总量。

三、发展多样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解释科学现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评估科学证据与数据三个方面的能力。据2015年、2018年两个轮次的PISA 测评结果显示,在OECD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成员地区的参测学生中,仅有13%的学生科学素养达到优异的水平,有20%的学生低于合格的底线。可见,培育青少年学生科学能力的任务多么艰巨、责任多么重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更是将科学能力,整合到“科学探究目标”当中。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既要充分考虑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充分考虑教学辅助材料的丰富程度以及探究时间的充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9册第3单元“电和磁”这一章节时,科学教师首先发放实验材料,布置学生组装四年级学过的小灯泡简单电路,复习闭合电路环境下的电流特点。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推演通电导线让指南针出现偏转的几种情形,感知加强电流、加多线圈让偏转角度有所增大。在操作过程中,针对短路一方面加大了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另一方面短路烧掉了用电器这两种实验现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的成败得失,说明即触即放、控制时长的必要性。最后,再把电流产生磁性的实验结论运用到新一轮的探究活动之中。由学生将新的电池换成废旧电池,根据指南针是否出现偏转判断废旧电池是否还有电量,无形中将小灯泡的闭合电路转换为检测电流大小、判断电池有无电量的仪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寻找证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环节,在解释科学现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评估科学证据与数据三个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创设真实的科学情境

PISA科学素养测评体系中的科学情境,涉及个体化情境、区域化情境和全球化情境共三类应用空间。离开真实而具体的科学情境,科学态度、科学认知与科学能力的转化应用将失去“用武之地”。PISA测评体系,考查的重点不在于科学态度、科学认知与科学能力方面的复述、演示和实验,而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科学态度、科学认知和科学能力方面的应用、推广和创新。随着云科技、机器人、VR虚拟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应用情境。因此,科学教师应积极创设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给予学生综合运用科学认知、磨砺科学能力的更多机会,继而活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科学应用。

在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7册第5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章节时,科学教师以“鸟类的迁徙”为话题布置学生开展科学微调研、撰写科学小论文。鸟类迁徙是在国家情境甚至全球情境下发生的生命科学事件,学生自己设计任务清单,组建研讨小组,发挥想象进行大胆的假设,又基于事实进行小心的求证。通过观察记录、搜集资料、浏览网络、观看专题影视、访谈鸟类专家等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严谨、完整地采信可靠证据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体会。在小论文中,学生阐述了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是鸟类迁徙的主要因由,讲解了由南往北的春季迁徙、由北往南的冬季迁徙两种迁徙行为,还搜集到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的路线,且我国候鸟以“东亚—澳大利亚”这一条路线为主,论证了结伴飞行、定点休养、把控节奏、合理作息等迁徙成功的要素,并提出了动态监测不同鸟类的分布区域,选取候鸟落脚海岛设立保护区等好的建议。通过“鸟类的迁徙”这样真实的科学情境和项目化任务,学生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科学头脑,增强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素养。

PISA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还将继续,PISA科學测评体系随之也将不断完善。因此,应用PISA测评体系,指导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工作是一项常议常新的话题,需要基层科学教育工作者执着探索、智慧实践,精心培养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韦钰.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科学教育[J].人民教育,2016(1):41-45.

[2]陈信宇,柏毅.PISA、TIMSS科学素养测评项目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9(24):10-13.

(责任编辑:吕研)

作者:陈花

上一篇:能带结构功能材料论文下一篇:行政自由裁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