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浅议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了解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原因,并对提高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进行研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浅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浅议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摘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和提高社会竞争力发展有特色的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也随之全面改革提高与创新,教学管理高科技信息化已成必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1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整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指引,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以泉州经贸职技术学院为例,我校是由三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以往中专办学思想的影响,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时时更新。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规范、务实求进”的态度,在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职院校之长,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特色,科学合理设置学院“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双核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全具备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学院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出“明德善学、强技力行”的校训,制订了全新的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重新修订。在管理方面,学院采取了二级管理方式,通过教务处组织,由各系教学管理办公室配合完成一系列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在教学制度方面,学院先后两次组织相关人员,修订了《学生手册》,增加了学生学分制的条款,重修和补考的规定,在校最长年限及结业、肄业的规定等原来在中专教学中所没有的条款,使得教务管理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目前我院已完善构建“既合规范,又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以法治校,以质兴校,以特强校”的办学理念;走“突出泉州特色,彰显经贸优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路。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1引进数字校园(CRP)系统

良性的教学管理很重要,因此学院引进了优质课实录和教学设计的新课程资源,制定新课程标准,组织教研组统一在设备先进的机房备课,进行科学规范的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清晰、科学的认知,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引进数字校园(CRP)系统,完善电子校务平台,使教学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依托CRP系统,信息化教学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打造高效的教学体系。基于标准化管理理念,CRP系统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服务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学院教育管理信息化。全方位覆盖教育教学,管理着学院的各个教学环节,大大提升了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

2.2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院建设“互联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慕课,各专业均成立教师团队建设网络课程,自建几十门网络课程供学生线上自主选择性学习,特别是《走进泉州》《经贸在线》等几门课,结合学院特色联合泉州本地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教学资源库,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活动训练,促进落实“思政、科学人文、身心”三素质协调发展,达到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心能力兼备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经贸人”特质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建设智慧教室和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智慧教室和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及专业核心技能领域学习与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在智慧教室里上课,充分利用智能设备指点江山,全方位多功能的讲解知识,营造“自主、互动、交融”的学习环境,并以此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模式改革和“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老师借助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个性推荐学习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配合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体验教学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实现个性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特长,突显个性。

2.3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评价

我院全面使用数字校园CRP系统,建设“智慧校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评价。对来自于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等全面、连续、动态的数据每时每刻进行自动采集然后归属分类,再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量化考核评价。在原有一体化教室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教室,其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针对校园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教务管理智慧化需求,整合录播、慕课、电子白板、虚拟教学、互动教学、环境控制、翻转课堂等教学相关功能,打造贯穿教室、课堂和管理的智慧教室。这样对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随时随地都能采集数据和形成数据分析,通过比较和关联分析,在数据中发现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4智能跟踪服务型的教学管理过程

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建设和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体系,实施智能跟踪服务管理过程,在教学管理中,由教务处统一指导下系部发教学任务书、系统排课,统一协调教学资源。全程进行教学运行调度,全程动态监控教学过程,根据系统教师日志的填写及各教学人员的日常反馈信息,教师每天上完课后及时填写教师日志,反馈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教务员日志向学院教务处反映本系部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务处通过整合各系部的反馈意见进行数据的分析,有效的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及时调整决策,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的教学管理。无线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学生选择上哪位老师的课、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填写教学日志等皆可用手机来操作。从CRP平台上反馈的数据即可了解学生趋向于哪些课程,哪门课受学生的喜欢,由此可判断什么选修课是受学生喜爱的,最后才决定开什么选修课。通过CRP还可了解什么类型老师的课学生比较喜欢、根据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具体情况调整课后作业与问题的设置、跟踪了解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以及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教务处通过教师工作日志及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智能跟踪服务,完善教学管理过程。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为学生和教师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这样,整个学院就营造了一流的“人人皆學、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先进院校。

3高职院校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任何行业中都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同样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奖励为手段,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成积极向上的教风。教学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它面对的是学生和老师,除了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还要有温情的一面。一方面,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每个人都有最高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教师希望自己教的课受学生欢迎、被领导赞赏,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希望通过认真听课获得好成绩,并得到老师的认可,学校应该重视师生的这种价值体现,同时在教学目标中贯穿这种心理需求,在师生当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即老师认真上课、提高课堂质量,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规章制度是要遵守的,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硬性的规章下,还要留下人性化的一面。例如,给师生一定的空间,尽力让教学管理从外在控制向内在自我约束转化,可设立多种模式的奖励,对教师可根据其工作表现和学生评价来评优评先,每年设立一定的优秀名额,对这些评上优秀的教师除了颁发奖状在教师大会上表彰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和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对学生可设立奖学金,从表现优秀的学生当中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每学年在大会上公开表彰,增强他们强烈的自豪感,学校要大力宣传,在学生当中树立学习为荣的正面代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自我实现需求,人人争当积极分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能很大地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仙,郑甲男,钱志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242

[2]郭娟,邓桂兵,魏勇.浅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23124.

[3]潘淳,缪秋菊.以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校园建设数字化——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为例[J].高职论丛,2014,(Z1):8586.

作者:龚彩云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浅议论文 篇2:

浅谈中高职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摘 要 在了解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原因,并对提高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LIANG Jiaodong

impaired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vocational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and studi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对听障学生也不例外。培养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他们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利于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他们提高自主创新和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并自食其力。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出信息素养的定义,即: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信息素养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1]。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对现代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素养包括一个人对信息的基本认知,对自身信息需求的正确判断,对所需信息的获取、组织、评价和利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支撑信息行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等。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首先要有信息意识,知信息需求,能信息定位,懂信息意义,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获取、评价、组织以及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第三,能够自觉遵守信息道德、伦理和法规等。

2 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009年,国办发〔2009〕4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展与残疾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课程,在教学中要普遍运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2]。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根据文件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中高职院校的听障学生通过参加学习,能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与传统教育相比,听障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与他人的交往更加方便了,然而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意识淡薄,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动性 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是个体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个体感知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价值的有效判断等。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只有有了信息意识,才有可能去获取信息、利用信息。通过对听障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中高职听障学生上网比较方便,上网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在对“上网干什么”这一问题的反馈中,多数学生会选择交友聊天、打游戏、随机浏览网页等,极少学生具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缺乏自觉收集信息的能动性,更没有养成主动利用信息的习惯。

文化基础不高,信息知识薄弱 知识就是力量,信息知识是良好信息素养养成的基础。要想成为一个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然后才有可能将信息知识转化为信息能力。大多数听障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息知识,调查发现,半数听障学生不会使用WinRAR等常用工具,多数学生不能正确查找、安装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会安装计算机系统的人数更少之又少。多数听障学生对知识产权、计算机安全、信息污染等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极少学生会主动学习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在网络功能方面,多数学生会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但极少学生了解教育网站、学习资源等[3]。

信息能力较差,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能力是一个能力集群,包括发现、获取、评价、管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集合。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大多数听障学生都感觉无所适从,因此选择避而远之。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了解查找信息的方法,不能批判地评价信息,不能有效地加工信息,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在调查中发现,当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影响之后,绝大多数听障学生渴望了解信息知识,愿意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并希望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信息道德缺失,安全防范意识有待增强 信息道德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调查发现,大多数听障学生不了解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拿来”主义普遍存在,剽窃、盗取他人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学生虽对网络信息如网络购物表现出不完全信任的态度,但对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安全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3 影响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原因

听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信息素养的养成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聋九哑”,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损阻碍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听障学生虽行为表现外露,好奇心强,但是由于身体的缺陷,往往不能有效驾驭新知识、新事物,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不高,自卑情绪严重,自信心不足。信息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听障学生缺乏抗挫折、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利于信息素养的养成。

学校教育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人员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要么把信息素养简单地定位到文献检索[4],要么把信息素养归类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忽视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大多数教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时间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局限于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等,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教育对教师要求的最好比喻。目前,各中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的半成品,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正是信息素养缺失的教育,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入职之后,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参加在岗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能力不高,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严重阻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外部信息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义务,更需要家庭、社会外部信息环境的支撑。部分听障学生家庭困难,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条件;部分听障学生的家长信息素养薄弱,把信息素养等同于计算机操作,把计算机操作等同于不务正业。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唾手可得的信息技术环境还不够完善;受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时代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4 提高中高职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5]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定符合听障学生特点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引领、调控和评价的作用。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要结合听障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信息意识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挑战,帮助他们建立乐于获取信息的意愿,指导他们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信息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理论知识,了解信息源和各种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在信息能力方面,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完成康复训练、学会与他人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会学习,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信息伦理方面,自觉遵守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懂得尊重和关怀他人,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优化信息素养培养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发展新技术丝毫不会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举足轻重”[5]。教师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高职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和信息素养的终极目标,教师应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投身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主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从转变观念开始,系统掌握特殊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知识,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强化教学能力,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

2)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听障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为信息技术课程分配足够的学时,重新定位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方面,学科教师在充分了解各种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解决学科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积极探索,加强研究,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在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认真研究听障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寻求适合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听障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信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6]的方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为他们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采用程序教学的方法,小步子、多步骤,及时强化和反馈。此外,根据听障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用直观、可视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取代抽象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可以通过模拟职场环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提高就业竞争力。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促进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有利于提高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中高职听障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是提高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保障。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规划、统筹发展,加大投入,逐步推进,重视信息环境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其次,重视教师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自身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第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听障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信息社会做一个知规则、懂礼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营造良好的外部信息环境,促进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家庭、社会是听障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提高听障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家校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在家长的监督和正确引导下,规范听障学生信息行为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未知世界。

其次,积极发动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建立健全网络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网络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听障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构建民主、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

[2]刘建荣.聋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3]江梅.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听障学生的书面沟通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4):7805-7809.

[4]周德富.浅议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5-38.

[5]孙其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6]俞玲玲.当信息技术走进无声的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1):45-46.

作者:梁胶东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浅议论文 篇3:

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之我见

摘要:计算机课程教学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及规模都实现了高速增长。警官职业院校因院校属性,在一些职业课程教学中需要着重凸显自身的职业化特点,具体到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应在教学模式、专业特色、公安信息化等方面加以丰富创新,使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够紧贴警官职业特征。本文就改革创新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路径进行探析归纳。

关键词: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在生产运行及管理上基本都实现了与计算机系统的无缝衔接。有鉴于此,公安部在行业建设中树立了科技强警的总目标,着力依托计算机系统构建三基工程。警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基层警务人员及公安人员为主,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需要在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便于其在迈入公安人员行列时,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1]。

1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开展实施现状分析

1.1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内容及目标设置上模糊无特色

职业院校一般带有较为明确的职业人才培养指向,不同类型的社会职业人才,在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时,相应地,就需要突出内容及目标设置的专业特点。但从众多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看,沿袭传统单一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并未将计算机实践教学与职业院校专业相结合,导致计算机实践教学面向窄,方法旧。而在职业院校选用的计算机教学教材上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划分不明确,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随意性强,学生的上机实践积极性不强,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功能模块的学习上无法实现全面接触和覆盖。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这一弊端也常见于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环节。

1.2 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比重普遍低于理论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学在理论内容教学实施后,重在实践。职业院校生源来源较为广泛,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素养高低不齐,在计算机实践中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有的学生因前期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在上机实践时存有畏惧心理,致使计算机实践教学有其名,无其实。从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所采用的教材看,一方面教材内容较为固定,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未完全收录,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综合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另一方面欠缺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院校计算机对向教学课程设置,出现理论教学内容多而重复,与专业本身所需的少而精目标背向而驰。例如,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中,以普通高职计算机教材为主,其中主要涵盖计算机文化基础及Office办公软件为主,欠缺专门的适用警察这一社会职业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甚至需要从头学起警务办公软件的操作,这无疑会损害职业院校人才评价表现。

1.3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步伐不一

职业院校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需要完备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在学校及专业内部构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通常渠道[2]。但受制于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及教育资金等因素,不同条件的职业院校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室、计算机配套软件的配置上出现了资源不均,步伐不一的问题,对学生的上机实践造成了阻碍。从实际情况看,除了专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拥有较好的实践上机条件外,其他专业在计算机教学中,机房使用率不高,学生上机率较低,平均实践操作时间较短。有的职业院校疏于帮学生联络实习交流单位或企业,所学计算机操作技术无法第一时间印证到工作岗位中去,上岗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专项培训,影响工作效率。

2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思路探究

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带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目的在于培养优质基层警务人员,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尤其需要矫正方向,创新探索,从传统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困局中走出,多角度构建匹配警官职业特点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下面就相关思路进行探究:

2.1凸显警官职业专业实践教学特点,赋予计算机教学公安职业色彩

职业教育在近些年得到国家及地方的大力重视,职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我国教育部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及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3]。为此,职业教育要将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放置首位。警官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要认知职业岗位特点,围绕警察职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秉持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原则,革新计算机实践教学理念,以订单式教学为主导方向。

一是在计算机文化及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教学中,增设警察职业板块技能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二是充分考虑警察职业岗位的计算机实战需求,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常见警务软件的操作使用,让学生能够精准对接公安岗位信息化技能需求;三是改革创新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创设公安部门信息化应用操作场景,赋予计算机实践教学公安职业色彩;四是针对公安专业的不同分类,应围绕专业特色特点,因地制宜地教授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如刑事侦查专业学生应突出指纹识别及刑侦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的实践比重;交通管理专业学生应围绕交通可视化系统及智能交通系统强化演练;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要熟练应用警务协作平台系统等。宁夏警官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公安岗位,实施了计算机操作员技能鉴定和实训,培养了大量的公安对口人才,是将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细分,并彰显院校自身职业属性特点的典型范例。

2.2打通计算机实践教学与岗位实战通道,采用案例教学法及警务系统模拟

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要与岗位实战进行连接,将两者的通道打通,避免出现教师热心教,学生不乐学的现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要致力创新,以学生为本,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4]。

首先,应正视警官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既能够“吃下”相关知识,也能够及时予以“消化”。其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吸收,有赖于学生自我完成,针对警官职业院校学生,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应用,倡导计算机课堂发问及讨论,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或计算机任务攻关小组,让其通过计算机操作及协作,加深并灵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例如,寧夏警官职业院校针对计算机教学应用频率较高的信息与安防工程专业而言,相关计算机专业实践知识较多,尤其是网络安全及安全管理视屏分析方面,院校以智能终端专业为中心,在视屏AI设计,安防软件开发等方面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宣讲及集中讲授,并举办多届“信息与安防工程系第三届计算机作品展暨颁奖大会”,在计算机信息安防工程手机浏览端收获了不俗的点击和参与率,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及图像侦查,培养了大量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

第三,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融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各类模式中,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最契合院校及学科特点。在案例教学方面,将计算机实践演练的素材内容设定为公安系统案件,然后由警官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扮演相应的刑侦民警、治安民警、警长、调查员、所长等,在计算机警务系统中根据业务流程步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此一来,既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计算机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又能够提供公安各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最大程度拉近公安计算机实践教学与岗位实战教学的距离。

2.3 借助警学实训及合作,验证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成效

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围绕学生展开,但作为教师而言,应积极走入公安一线,对公安工作情况及公安信息应用新趋势新技能进行掌握,助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积极实施院校与公安系统部门的警学实训合作,是验证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的相关做法如下:

警官职业院校应设置专门从事公安单位机关业务开展实施的即时信息的教学机构。根据公安机关发布的各类工作会议精神、案情通报、档案文件及资讯,掌握公安岗位工作状态,据此确定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专项实训内容。第二,寻求与基层派出所、科通处、电脑信息科等公安业务单位之间的实训合作。针对警官职业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群体,将其分批投放到公安业务单位中进行观察演练和学习,第一线了解公安业务软件的使用及操作。第三,针对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形成实训锻炼机制。公安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演变,在技术层面上有了大幅更新,作为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应主动靠近一线,提高自身应用最新公安信息化系统的能力,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转训,从而使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够全面兼顾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例如,宁夏警官职业院校在2006年即成立实践教学部,对学院实践性教学、学生速录技能、实训设备、计算机操作等进行管理,完成了多数学生的实习安排,但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以上级演练操作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有鉴于此,宁夏警官职业学院近年来逐渐加大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选取优异学生参与全国竞赛,在网页制作、计算机综合布线、计算机数字图像等方面的技能竞赛中,由各区队提报的作品均收获一,二等奖,背后反映的是学院与各专业机构精诚合作的结果。

3结语

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带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指向,在具体实施中,要紧贴警官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革新,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综合运用计算机案例教学法及警务系统模拟教学法,增强计算机实践实训教学成果,使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培养更多的信息化技能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鹤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警官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2):127-132+136.

[2] 江济.对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6):45-47.

[3] 唐苹,贾硕果,李振宇.浅议警官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58.

[4] 刘敏,陈航.高职院校学生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研究——以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5(11):25-26.

【通联编辑:光文玲】

作者:王荣兵

上一篇:液化天然气运输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