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觉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当前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为实现增强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普世性文化的认同的目标,应积极探索与实行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突出民营机构在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地位、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强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品牌、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创新经营模式等具体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多元化视觉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元化视觉艺术论文 篇1: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摘           要]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视觉艺术中引入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官。数字媒体与视觉艺术间存在一个阶段性过程,所以在新时期必须加强两者的有效融合与创新,才能够满足新一代数字媒体语境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充分加强视觉艺术创新,促使数字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简要分析当前视觉艺术发展现状以及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策略,希望有效提高数字艺术发展水平。

[关    键   词]  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新;语境

当前我国社会多元化发展,视觉传播成为信息社会传播中的重要组成方式,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信息方式产生了显著变化,如大部分视觉艺术作品的视觉文化与视觉思维、视觉媒介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改善与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创新视觉艺术,能够有效提高科学技术与数字艺术的有效融合。

一、视觉艺术理论概述

视觉艺术指的是运用特殊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供人们关心的艺术形象或者是造型,主要包括绘画与建筑艺术、影视与雕塑、工艺品与装饰品等。视觉艺术的造型方式多元多样,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也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包括二维平面绘画作品,也包括三维雕塑艺术作品,同时包括动态的影像艺术等。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距,更加重视作品的真实性。传统视觉艺术主要有服装艺术、摄影艺术、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等。现代化视觉艺术主要有环境艺术与动漫艺术、影视艺术等。

二、视觉艺术发展特点——创新性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艺术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数字媒体语境的快速发展为视觉艺术的多元化创新提供了技术与手段支持,也是加强视觉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艺术的发展,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便利条件,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科技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为艺术发展提供了材料与工具,起到了媒介作用。技术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却不是艺术的发展本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与技术,体现创新视觉语言,能够采用多元化视角观察思考事物,运用独特的眼光发现事物中蕴含的视觉美感,能够进一步挖掘视觉艺术的艺术性与功能性,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启发性特点。

三、视觉艺术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语境与传统的媒体发展形势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数字媒体为载体,融合互联网中的图像、文字、视频与音频等各项艺术形式,通过大众传媒或人际传播方式,实现人与人间的交流与互动,属于特殊的文化语境形式。而数字媒体语境的特点则体现在全面参与性与无界传播、可复制性。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视觉艺术传播内容也趋于多元化,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进一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同语言间的交流障碍得以解除,所以在数字媒体背景下,视觉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发展中的束缚,但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数字技术的发展。根据此类发展形势,我们能够看出视觉艺术如果根据传统的发展方向继续走下去,可能会面临淘汰趋势,所以必须要加强数字技术的有效创新和完善,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进行有效传播,并以此作为媒介,促使视觉艺術的多元化发展。

四、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特点

创新是视觉艺术发展的动力,也是视觉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艺术与世界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创新是视觉艺术的显著特点,工作人员借鉴其他地区的成熟创作手法,选用先进的创作工具与材料进行视觉艺术创新与改善,加强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才能够逐步推出新媒体艺术。现代艺术多元化发展主要是以创新为中心,增加了相关词汇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拓宽了视觉传播与视觉艺术消费范围。

五、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发展策略

(一)正确认识视觉艺术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发展,首先要更新传统落后的发展观念,由于未来的发展市场主要是虚拟媒体与现实媒体结合的发展平台,所以视觉艺术必须加强虚拟和现实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革命性的特点。如游戏为视觉艺术应用虚拟艺术提供了切入点,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视觉享受需求也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人们更加追求眼前的神奇景观,也想沉浸于奇观之中,所以视觉艺术的创新应当扭转传统落后的创新观念并有效应用于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丰富多元,切实提高视觉艺术体验层次。如从游戏角度而言,目前人们对游戏有较大偏见,认为游戏有百害而无一利。并不会把游戏当作艺术行为,所以在艺术观点传播与更新过程中必须予以引导和帮助,使游戏能够成为人们公认的艺术,从而不断丰富视觉艺术种类,加强视觉艺术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视觉艺术的技术层面创新

基于数字媒体发展语境下,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主要取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所以在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下,必须加强艺术与技术的有效融合,在此过程中也会增加多个艺术门类,丰富数字媒体语境以及数字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发展不只体现在艺术与技术上,所以只依靠传统的单一艺术形式,难以促进发展。要想进一步加强视觉艺术的创新效果,就必须运用新技术。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改善,才能够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官。

(三)加强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有效融合

互联网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出了新兴媒体,如3D电影与便携式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的出现,能够有效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进一步拓展了传播边界。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加强两者的互补与融合,有助于发挥视觉艺术的优势,加强不同媒体间的融会贯通,创造出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中心的新型媒体结构。如3D电影就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打造的新型媒体结构,通过两类媒体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强了视觉技术革新,促进了视觉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新媒体为旧媒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旧媒体也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经验,新媒体能够跟着旧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及成功的经验不断前进。所以未来的视觉艺术发展应当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不断拓展。在此过程中,单一的媒体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融合,加强资源形式的有效整合,不仅要促使新技术的发展,也应当加强传统技术的有效融合与弥补,才能够进一步创新视觉艺术发展。

(四)加强视觉艺术效果创新

创新视觉艺术首先要关注社交媒体和网络视频媒体。视觉艺术工作人员应当紧密结合社交媒体发展平台,及时有效地更新传统落后的发展经验,才能够逐步掌握话语权。在媒体发展过程中掌握产品推广才是掌握媒体发展的命脉,主要有微博与微信等社交推广平台,各类平台在产品推广方面会产生难以替代的作用与能量,掌握社交平台的话语权,才能够掌握优秀的传播途径,在抓好传播途径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才能够提升艺术作品价值。视觉艺术创新应当充分重视网络视频传媒的重要作用,由于网络视频传媒能够为视觉艺术创新发展提供载体及发展路径,网络视频传媒也是传统电视网络的发展以及延续,所以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的电视节目,及时有效地掌握新闻要事。网络视频媒体门槛较低,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量的青年艺术家。视觉艺术创新过程中有效应用网络视频媒体,能够进一步促进世界艺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为视觉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将数字媒体与电子产品相结合

数字传媒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数字媒体的发展形势呈现多元发展趋势,所以为了满足现阶段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应当加强电子产品与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由于数字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受众群体的多元化喜好才能够现出其价值以及促使自身可持续发展。由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所以人们逐步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數字媒体也可以凭借这一发展契机有效推动图书文化传播。

我们能够看出,基于数字媒体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视觉艺术设计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转换为双向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极为重视数字媒体语境,也更加重视视觉体验。数字媒体的发展为视觉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与机会,也能够进一步促进视觉艺术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更新技术观念,加强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高度融合,充分重视视觉艺术创新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高视觉艺术发展效率和质量,促使视觉艺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彤.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如何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2015(11):123-124.

[2]肖东圣.浅谈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神州(下旬刊),2016(5):125.

[3]赵志勇.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收藏与投资,2016(7):76.

[4]王建军.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2):280.

[5]赵文瑜.浅析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大观,2016(8):125.

编辑 武生智

作者:熊恒毅

多元化视觉艺术论文 篇2:

论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主要策略

[摘要] 当前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为实现增强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普世性文化的认同的目标,应积极探索与实行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突出民营机构在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地位、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强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品牌、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创新经营模式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 视觉艺术;走出去;策略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39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也日益成为中国国力上升的重要表现。作为中国文化主要内容的视觉艺术“走出去”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2010、2011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市场,2011年从拍卖成绩看中国画家张大千、齐白石已经超过毕加索成为世界艺术品价格最高的艺术家,中国视觉艺术市场的繁荣受到世界瞩目。但需要认识到中国艺术市场的收藏家主要是中国买家,而且很多中国艺术品的“天价”是由国外买家低价买入在中国艺术品投资热中抛售获利而实现的,并不代表中国艺术输出的价值受到西方社会认可。比如2011年尤伦斯抛售中国艺术品获利颇丰,引发中国艺术市场激烈动荡。中国视觉艺术并未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中国视觉艺术输出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视觉艺术输出的实践一直局限于国家鼓励文化艺术“走出去”的宏观战略认识却缺乏科学而有效的具体策略。以下对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主要策略进行探讨:

一、跨国经营策略——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积极开拓海外渠道实现本土化经营

跨国经营策略也是一种渠道策略。渠道为王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点,渠道对于艺术品的销售既具有艺术品的传输功能,更起到拉动消费和创造市场的作用。渠道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文化贸易的严重障碍之一。中国的视觉艺术品“走出去”,现在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国内外的艺术博览会;还有一种是通过外国艺术机构代理,这两种渠道有一定的效果,但有其输出范围有限和时间短暂等的局限性。而中国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局限性。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健的增长,文化消费增长迅速,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中国视觉艺术市场进入繁荣期,世界日益关注中国视觉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与世界艺术品市场融为一体,中国艺术市场的潜力巨大等,这些发展机遇使视觉艺术“走出去”已经不能局限于暂时性的交流和展览而需要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实现长期落地经营。此外,中国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还具有以下迫切的必要性:其一,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行中国文化艺术输出不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走出去”更是以投资者的身份“走出去”,通过建立与海外出版商、艺术家、画廊的经营者和供货商的沟通渠道抓住营销制高点,摆脱国外文化艺术机构的盘剥和误导,把握世界艺术品展示与消费的主流人群和高端平台,还可把中国艺术贸易的营销阵地前移,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和艺术品推广,可以实现中国视觉艺术更有效的营销和传播;其二,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可以学习西方艺术机构先进经营理念,提升中国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机构发展水平,更好地创作适合海外市场的艺术品,进入主流艺术市场,加强中国艺术机构的竞争优势,发挥艺术对未来文化格局引领的强大作用;其三,可以应对全球化文化趋同危机和中国文化认同危机,与外国文化企业同台竞技,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摆脱西方艺术话语权的垄断控制,赢得建立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对外交流和贸易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中国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和文化艺术品的定价权;其四,可以直接在海外收购中国优秀艺术品。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高涨,海外回流艺术品受到市场追捧。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曾经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11年春季的拍品有70%以上平均是来自海外,在书画方面是80%以上拍品来自海外”。[1]近年来,中国的重要拍卖行都会在全世界大范围的寻找和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这也使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直接收藏中国流失在海外的艺术品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其五,将来可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之一,以艺术为突破口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尽管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发展的历史很短,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视觉艺术差距明显,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基础不强,而且建立跨国艺术机构面临资金、管理、营销等重重困难。但现实的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虽然目前困难很大,可等到我们自认为羽翼丰满可以与外国艺术机构同台竞争了,建立的门槛和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使我们离目标更遥不可及。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上升期,中国视觉艺术也受到世界关注,这是建立民营跨国艺术机构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珍惜和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民营企业主体策略——突出民营机构在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地位

提出将民营艺术机构作为跨国经营的主体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社会力量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文化政策,也适应了世界各国民营机构对外文化输出中的主体地位的基本形势。长期以来,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本国情,我们一直把国有文化机构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主体,而西方国家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主体和行业翘楚一般是私营企业,比如世界著名跨国经营的艺术机构古根海姆美术馆、高古轩画廊、萨奇画廊、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中国国有机构所主导的文化对外交流与贸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说规模相对较小,盈利空间小,文化艺术输出的影响力不足,相对西方强势跨国艺术机构,中国视觉艺术输出明显处于劣势。这严重制约了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传播力和有效性。中国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和国有文化艺术机构在资金扶持、项目审批、政府采购、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地位事实上一直不平等,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发展和加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中国民营经济充满活力,民营文化企业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民营文化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加快,民营艺术机构具有市场竞争的自身优势,这些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加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政府主导的文化艺术输出遭遇的意识形态抵制不断加大,输出的政治风险加剧。相比国有艺术机构,民营艺术机构更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主导的对外输出的新形势,更有利于实现中国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中国需要转变思路,积极鼓励建立民营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一步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组织赴国外展览,政府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各类民营艺术机构自主地进行资源整合的模式转变。同时需要加强国有机构和民营机构的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提升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影响力和有效性。比如在我国鼓励艺术机构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政府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选择优势机构与行业龙头予以重点扶持,提供个性化政策与服务,帮助其做强做大,成为中国跨国艺术机构的主体力量。民营艺术机构也可以依托官方、半官方文化交流平台推出的“文化年”“春节品牌”等重要文化活动和制度性文化交流机制找到“借船出海”的平台,拓宽民间交流渠道,扩大影响力。民营艺术机构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和使命感,弥补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局限性,有效实现政府对外传播的目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三、赢利策略——追求更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中国政府主导的视觉艺术输出一直以非盈利的文化交流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对外文化贸易为主要目的。随着中国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世界艺术市场对中国视觉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不能仅仅通过零门槛的免费“宣传”,只有进一步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持续盈利机制才能真正提升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影响力。今后除了必要有限的非盈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外,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各项活动和机构大都需要制定切合实际并且能持续盈利的商业规划,改变过去“送出去”的官方文化交流方式实现“卖出去”的盈利模式,以实现更大盈利和持续盈利为目的。尤其是以在海外建立跨国文化艺术机构实现落地经营为主要方式,要用市场的观念和手段去打造,这是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规则的视觉艺术扩张方式,就像国外艺术机构如佩斯画廊、尤伦斯艺术中心大多为了盈利也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一样。只有以盈利为目的,积极参与国际艺术市场的竞争,中国视觉艺术机构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市场,逐步培养较高的市场敏感度和独立主体地位,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立足并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市场赢得认同和理解。而且中国视觉艺术品出口不应继续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输出模式,而应以提升艺术品质量和价值,进行国际化的代理与资助,以争取更大效益为基础。

四、品牌策略——做强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品牌

中国的视觉艺术机构数量多,也有一些大型视觉艺术机构,但整体上层次低,资金缺乏, 规模小,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的视觉艺术机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此外,绝大多数中国艺术家的品牌号召力也不强,中国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天价的艺术品,但缺乏创新,在形式上对西方视觉艺术的模仿痕迹比较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艺术家和作品离广泛认可还有很大距离。发达国家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对世界的影响是通过品牌号召力实现的。中国也要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鼓励中国本土的优秀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美术馆稳扎稳打,逐渐积累,实行品牌经营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视觉艺术机构,让他们以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来引导和促进整个中国视觉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视觉艺术市场发挥龙头作用,塑造中国为世界所认可的品牌艺术家和艺术品,使其在国际市场得以立足并深入人心,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实施品牌战略,首先需要高素质的艺术机构管理的专业人才。中国目前的艺术品经纪人大多是学艺术出身,中国需要更多的经济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来做艺术机构和艺术市场;其次需要坚持信誉至上,诚信为本的原则打造品牌。目前中国艺术机构缺乏监管,存在急功近利,经营失信的混乱局面。在跨国经营中一般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激烈的竞争,中国艺术机构要在海外立足并打造品牌迫切需要更严格自律,诚信经营;再次需要整合国内视觉艺术机构资源, 拓展国际市场,变“单打独斗”为“集体作战”,加快重组步伐, 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诸多界限,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大型集团, 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中国视觉艺术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中国艺术机构品牌塑造需要加强宣传,尤其是跨国艺术机构需要运用多种宣传策略,参与东道国文化、社会建设,制造有价值新闻事件,加强宣传效果。

五、内容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内容为王。视觉艺术机构的特殊性也在于它们是艺术内容提供商。视觉艺术品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内容。视觉艺术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等内容因素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亲和力、精神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只有赋予视觉艺术品这几种力量,才会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欣赏。目前,我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传播不畅,内容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我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交流和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要实行多元化和重点推介相互结合的内容策略。要创作和代理既能传承中华文化艺术精神又为东道国艺术市场所欢迎的优秀艺术品,加强艺术创新,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和演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资源,用全球化的视野创作直面人类当下共同问题并能与东道国艺术语境深入对话的艺术品。对于中国视觉艺术创作而言,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视觉艺术资源,在内容上创新。而且在不同的艺术市场有针对性的输出不同内容,尤其是加强当代文化的输出。正如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也曾表示“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抓住国际受众,除了具备中国特点,还得适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仅仅靠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还远远不够,要大力地推动中国的文化,特别是现当代文化走向世界。”[2]中国在西方建立民营跨国视觉艺术机构主推的中国艺术品应以西方人比较熟悉的文化折扣比较小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主营方向,当然在港台和日韩市场文化亲近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在适当增加中国传统书画的经营比例。此外在内容选择上,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画廊代理中国当代艺术家并积极宣传他们获得很大成功的经验,中国设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要消除只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狭隘心理,尤其是画廊可以从代理东道国艺术家开始,也要代理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充分体现国际化视野,融入东道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样才易打开局面,被认可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进行持久经营。

六、创新策略——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创新经营

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离不开艺术创新。首先是深化艺术管理体制的创新,特别是转变政府的艺术管理职能。长期以来,由于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对内对外宣传的职能,所以政府不敢放手而自己承担了“办艺术”的职能,限制了艺术机构的发展活力。中国需要创新艺术管理体制,发挥民营视觉艺术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艺术市场主体,而政府则专注于宏观的管理和指导;其次是视觉艺术机构业态的创新,提升艺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管理的创新是提升中国艺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有利保障。客观地说,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各种视觉艺术机构的业态,但是,我国还没有立体型的艺术业态。西方的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巨无霸”如古根海姆、佩斯、巴塞尔、苏富比等,走的都是立体型的发展之路,其主营的业务一般都涵盖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博会、艺术类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等,艺术产业链完整。中国需要完善艺术产业链;再次是要创新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中国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管理方式应由单纯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金融等公共管理与服务手段相结合,采用与现代服务业和国际视觉艺术机构相符合的管理模式。

综上,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要实现成功,需要改善策略,改变被动选择、炫耀传统、对付和敌视的消极思维,而转变为主动融入,学习先进,交流和理解的积极态度,既实现商业利益的回报又自觉担当中国文化艺术新形象的传播者,从“走出去”到“卖出去”,到“融进去”。这样才能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协同发展,在坚持文明多样性基础上,展示中国艺术的魅力,增强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普世性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栗新宏.国际炒家的中国盛宴[N],财经国家周刊,2011-07-27

[2]于兴义.增强中国艺术的国际话语权[N] ,中国文化报, 2009-07-23

作者简介

杨源弘,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杨源弘

多元化视觉艺术论文 篇3:

基于数字新媒体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

摘要:在人类的所有感觉器官中,视觉无疑是最具认识性、认知性和感受性的器官,它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占据着主导性和基础性的地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促使人们在视觉观念和方法认知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视觉艺术无论是传播媒介的内容、形态和特征还是艺术的创造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创新。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视觉艺术;信息化;传播媒介

“数字新媒体”,并非一个完全固定的概念。当电视出现时,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时,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本文所探讨的“数字新媒体”,就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科学为基础和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能够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的艺术与科学高度交融的综合交叉学科。如文学、录像、音频视频等都是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的影响力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视觉艺术要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行有效创新,以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视觉艺术概论

“视觉艺术”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下半叶,它是指利用某种物质元素,塑造出可以供人直接观赏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在1994年编写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规定,视觉艺术领域包括:传统艺术(如绘画、素描、雕塑等)、新媒体艺术(如电视、电影、音频、视频等)、空间设计艺术(如园林设计、城市设计等)、民间工艺艺术(如纸质、木质、纤维、陶质或其他材料制造的艺术品等)。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法丰富多彩,它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不仅包括二维的平面作品和三维的立体作品,而且还有一些可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更强调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且在艺术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国著名思想家Daniel·Bell在其论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指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传统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服装艺术等。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后来又出现了动漫艺术、影视艺术和环境艺术等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

环顾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不同时代的大众传媒技术,如印刷、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都对当时的艺术和文化产生过较大地影响,并由此推动了人类社会、文化和艺术的进步。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的环境下,突破了传统艺术所面临的各种束缚和禁忌,借助数字新媒体中的高科技元素,使视觉艺术的创造自由度和创新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数字新媒体中视觉艺术的形式和分类

(一)数字雕塑

数字雕塑(Digital Sculpture)就是将造型技术和传统雕塑艺术相结合,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的雕塑创作。早期使用电脑进行雕塑创作时,需要用到简约程序和粉笔头(the milling head)工具。但是由于过去硬件的局限性,使创造者难以自如的运用粉笔头,导致创作出的雕塑缺乏立体感和真实感。后来随着快速成型工艺(rapid prototyp-ingprocess)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过去的擦拭程序转变为添加程序,从而能更容易地创作出三维状的物体。目前,雕塑艺术家们对于数字雕塑的运用存在不同观点,有的创作者喜欢直接在电脑终端屏幕上书写,然后绘制数字雕塑作品;有的艺术家则只是将数字雕塑作为一种雕塑创作的辅助手段,他们先创作一个虚拟的数字雕塑作品,然后再印制成像,并以数字雕塑为蓝本再创作一个真实的雕塑作品。

(二)数码装置艺术

数码装置艺术(Digital Installation)是指艺术家将大众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地选择、改造和重组,然后通过数字技术或装置向大众演绎出新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早期的装置艺术创造软件功能有限,且操作复杂。后来随着微软控制软件等技术的出现,大大便利了艺术家创作三维物件图像,如创作互动型机器人、互动型环境等。

(三)数码动画和录像艺术

数码动画(Digital Animation)是指将传统的动画、录像和电影转换为数码艺术材料。传统的动画作品,如过去美国迪斯尼制作的动画都是由手工绘制完成,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需要画家至少画上千幅动画草图,最后将所有草图进行剪辑处理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现代数码动画则是由动漫设计师先绘制出动漫造型草图,然后用数码技术进行复制和输入后进行动画处理完成。

(四)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Video Game Art)是一种新兴的艺术产业,美国一些学者甚至将它称为新兴的艺术形式(art form)。电子游戏与其他视觉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无法直接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产品,需要借助CD-RAMDENG数字终端形式呈现。因此,电子游戏艺术家通常就是一些电脑工程技术员和工程师。

(五)网络艺术

网络艺术(Net Art),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所呈现的一种虚拟的艺术形式,如网上艺术馆、网上画廊等。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艺术初露锋芒,之后各种各样的网络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网络艺术作品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有新兴的、独特的艺术作品。如上世纪90年代在网上非常火的Flash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

三、数字新媒体对视觉艺术的创新

视觉艺术在任何时候都逃脱不了艺术的范畴,具有鲜明创造性这一艺术美的特征,这一特征将引领视觉艺术在表达形式、审美精神、欣赏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重构。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和技术达到了高度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新媒体这一可靠的工具,视觉艺术在观念、形式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创新。

(一)数字新媒体对视觉艺术的观念创新

艺术创新的动力来自于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视觉艺术创新时,需将心灵与观念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灵世界的创作。而数字新媒体环境下,可以使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到视觉艺术的沟通和交流中来,让更多人的参与帮助艺术家在创造观念上进行创新。同时,因为有了观众的更多参与,使观众也能获得新的欣赏艺术的观念和方式。总之,数字新媒体凭借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渗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生活观念,进而激发更多的人对视觉艺术的创作观念进行思考和创新。

(二)数字新媒体对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

视觉艺术的创新不仅在于其形式和风格的创新,更重要的在于其内容层面的创新。视觉艺术只有融入更多新的想法和意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一方面,视觉艺术在数字新媒体的环境下,逐渐与多种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从而使视觉艺术呈现多维化的发展。艺术创新需要在艺术灵感、艺术表现和艺术观察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新,而数字新媒体的出现,恰好为艺术观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为艺术灵感的来源提供了多种层次。因此,艺术家在努力实现艺术表现时,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艺术创新,从来都不是始终保持最新状态的,它一定需要一个由旧到新的转变过程。而旧的视觉艺术正是因为数字新媒体带来的新内容和新形式的注入,进而为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数字新媒体对视觉艺术的技术创新

视觉艺术的创新得益于数字新媒体的创新,而数字新媒体的创新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将艺和技完美的融为一体,进而催生了如网络艺术、数码艺术等新兴的视觉艺术门类,这些创新都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之上。例如,视觉艺术有虚拟艺术和现实艺术之分。虚拟艺术是指艺术家通过发挥想象和联想,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某个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将幻想的世界转变成内心事物,然后再利用技术手段将这些事物变为时空的搭建。换言之,虚拟艺术就是在时间进度上发生了一些改变,使受众在同一时间点能够观察到更多的事物,进而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过去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虚拟艺术和现实艺术之间的转换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带动视觉艺术的创新,使虚拟艺术向现实艺术转换变成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科技发展的推动。例如,艺术家罗纳德(Ronald)的作品《迷宫》,就是一个存在于虚拟空间的游戏般的视觉艺术作品。该作品的网络文本转变为结构和“数据化身”,其中的无序元素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访问者(观众)在游戏事件中可以无休止的进行重新编写,使人们越深入这个游戏世界,越能感知它的无限本质。

四、数字新媒体对视觉艺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人文关怀趋势

在数字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的“奇观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今,这种奇观化既包括绚丽的影像化场景设置和震撼的视听体验,同时也蕴含了丰富且多维的人文内涵。如近年来热映的《哈利波特》《钢铁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等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就是在高科技的护航下,使人们获得了奇妙震撼的视觉体验,同样也为人们的想象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原本冰冷的数字新媒体机器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当然,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排除人们一味的追求电影等视觉艺术在特效、视听方面的强烈体验,对艺术的人文主义内涵的漠视。对此,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曾批评道:“不该变成消费者,请成为生产者。”他认为纯粹追求类似感官上震撼的“消费式”艺术体验,将很大程度上破坏艺术的创意和革新。在视觉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应当不断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高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应看作是技术对艺术的全面覆盖和侵占,更不能使科技去颠覆艺术中独特的人文内涵。

(二)无形式化趋势

从人类艺术诞生以来,其视觉艺术的发展总体表现为图像和文字的共同持续抽象化过程。因此,也可以说,伟大的视觉艺术就是图像和文字共同构成的杂糅艺术。早期的视觉艺术主要是以图像文化形态为主,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以文字形态为主的视觉艺术逐渐取代了以图像为主。但是,随着拍照、摄影、电视电影、互联网的发明,图像以另一种崭新的形态再次在视觉艺术中占领高地。可以说,当今视觉艺术就是以影像为主宰。可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艺术被多元化的艺术观念代替。艺术界更希望以一种更激进的情绪,用一切艺术表现手段打破传统视觉艺术模式的束缚。传统视觉艺术讲究的是理性化、逻辑化、标准化的价值取向,而现代的艺术家则突出的是对人内部主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通过对个体感情、心智和肉体的表现,从而反映其息息相关的整个社会整体。这种抽象的“无形式”视觉艺术取代有形视觉艺术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成为未来视觉艺术创新的潮流。

(三)艺术生活化趋势

哲学家黑格尔曾预言说:“艺术正一步步朝哲学靠近。”但这并非是艺术创新发展的唯一归宿,事实也证明艺术从未离我们的生活这样远。也许在过去某些艺术成为一小部分艺术精英自娱自乐的游戏。但是在数字新媒体的时代,包括视觉艺术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如此之近,视觉艺术可以成为每个普通人把玩的对象,甚至创作和欣赏视觉艺术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发展,艺术各门类之间、艺术与非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总之,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获得了较好的衍生和创新。但是视觉艺术即便发生了一些改变,其审美意识形态不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彻底颠覆。视觉艺术在保持其艺术特性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这样才能抓住数字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责任编辑 徐晶

作者:陈跃成

上一篇:钢琴与民族音乐论文下一篇:钢结构深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