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教育网络工程论文

2022-04-23

[摘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复杂,会关系到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的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变化,同时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论述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素质教育网络工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新素质教育网络工程论文 篇1: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网络工程新专业原培养方案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在分析专业特点和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观点,以制定出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过去的15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

我校于2008年增设此专业,虽然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做了大量调研,也借鉴了不少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但是网络工程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也不过发展了几年,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难免会考虑不完善,在随后的两年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探讨思路主要围绕着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1-2]。

1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决定本科教学面向的宗旨,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点,此后的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都要依照培养目标来进行,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工程新专业人才,必须首先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

从知识体系上看,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因此网络工程仍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教育部并没有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都是自己决定,因此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设置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在我校开办网络工程专业之初,既然认为网络工程专业是特色专业,就应该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区分开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及项目管理的“强能力、高素质、富创新、有个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之初过于偏重于网络规划、网络集成和网络管理。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培养目标确定的不太合理,过分注重于网络,没有立足于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很多高职类的院校很相似,但是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那么偏重于网络工程类,还要开设很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相同的理论课程,如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等,而高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大幅度的偏重于网络工程,对于很深的理论课程根本不开设,对于网络规划与管理、网络互连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网络特色课程可以投入很大,学时也很多,实验环境也普遍比我们好,导致在网络规划、网络集成和网络管理这方面,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明显的优势。

2) 根据社会需求调查表明,很多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要求除了掌握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等技能外,更需要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都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制定的太狭窄,仅仅注重网络工程的特点,没有考虑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

3) 学生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认识不足,在做专业介绍时看到培养目标,误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配置一下网络设备,做一做网络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在学习中不能清醒的认清自己的学习方向,对必要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软件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知识学习不全面,失去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竞争的实力。

在认清了本专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后,我们及时的调整了培养目标,由最初的“培养网络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调整为“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以及精通网络编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确定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网络规划与集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与管理,前两个专业方向作为主线集中师资力量重点建设,既能体现网络工程的特色,又能立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紧抓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编程能力,因为社会对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和编程能力的要求还是很突出的,这种两手都抓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增加竞争力;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方向较偏重于理论,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适合需要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但此专业又具有专业特色,因此作为一条副线建设,本科环节中这个方向相关课程仍然需要掌握,但不作为重点建设。

2敢于创新,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的网络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都是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制定的,通过删掉一些课程后再增加一些能体现网络特色的课程,也就是“替换”的方式来完成,主要是因为当时确实缺乏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经验拿来借鉴,教育部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所以,课程设置上比较仓促,缺乏长远的考虑,给今后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和困惑。

2.1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照搬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不敢创新。在网络工程专业出现之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网络工程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然会借助于这两个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于对于新专业认识不足,课程设置该何去何从完全处于一片茫然之中,也不敢大胆的创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些课程就直接照搬过来,学时和学分都不改变;有的课程对专业建设作用不大,完全可以删掉,但由于是常规的基础课程,又不敢创新,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课程代替,也没有删掉;有的课程是新开设的,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放在哪个学期,结果导致课程顺序混乱。

2) 由于早期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立足于计算机科学大范畴,过于偏重网络工程。为了体现专业的特色,在大二下学期开始的专业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网络特色课程,并偏重于网络规划与集成方向,对于程序设计和偏重于理论的计算机科学类重点课程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也没有意识到网络工程专业归根到底还是属于计算机科学范畴。

3) 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较平均,重点课程学时太少。由于教育部的规定和限制,目前所有高校的开设的专业课程学时都普遍的减少了很多,有的课程是重点课程,学时也比较少,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般讲C语言),这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后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多多实践,领会程序设计的灵魂,然而这门课的学时普遍只开设64个学时,44个学时的理论,20个学时的实验,上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体会,44个学时的理论课堂根本讲不完基础的知识,20个学时的实验对于实践环节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网络编程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必须注重重点课程的教学。

4) 设置了一些不适合本科教育、知识模块重复,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在早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急于想要体现专业特色,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是否有实验室支持该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否合适本科生的教学,该课程是否和其他课程重复的情况下,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些不太合适本科教学、知识模块重复、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如网络规划与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这两门课程中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比较难以开展教学的课程,我校没有专业的综合布线实验室,而且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方面的知识需要了解,并不是重点课程,可以把综合布线的知识在网络规划与设计这门课中作为一章来讲解,完全没有必要单独的开设,也减少了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重复教学。

2.2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学院也积极的派老师们参加各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会议,并积极的向其他院校取经,通过组织老师、学生座谈和交流的方式,吸取和总结了各方面的建议,及时修订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勇于创新,主要做了以下一些调整和改革:

1) 根据三个专业方向为指导,理清课程之间的先后联系,重新设置整个课程群,课程设置上立足于计算机科学,再增加网络工程特色,因为如果脱离了计算机科学这个基础,课程设置的再有特色也是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并确定重点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每个方向都有老师负责重点建设。三个专业方向及重点课程建设如下图1所示。

每一个方向作为一条主线,从简到难,按照先后顺序每个学期开设1~2门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以依照课程设置沿着三条主线不断深入、持续的学习下去,每条主线由1~3名老师主讲和负责,更利于管理和教学。

图1三个专业方向及重点课程

2) 大胆创新,替换一些对专业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或直接删掉,把学时分配给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经过调研发现,同学们都普遍反映学的科目太多,学的都不精,应该重点掌握的课程学时太少,有的课程学了以后感觉对专业提高用处也不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大胆果断的删掉了一些课程,如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实践、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将学时分给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如程序设计类课程,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这样能突出重点,让学习更有所长。

3) 精简专业课程,避免知识模块的重复。在课程设置之初,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上没有太多的经验,有很多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知识模块重复的情况,有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本科生不太合适,只需要作为了解层面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可合并到其他课程中作为某一章节的内容。比如应用密码学课程,对于本科生来说偏难,数学和理论较多,可以放到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中作为一章节来讲解;虚拟局域网、对等网络技术、并行处理及分布式系统这三门课程可合并为一门课程,称做“网络新技术”,这样合并后的单门课程内容能更丰富,专业课程更精简。

3重视能力培养,狠抓实践教学环节

网络工程专业是偏应用的专业,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因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目前本科教育的趋势,实践环节的严格把关就是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关键。然而,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很多高校普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机学时不够,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很多没有计算机,仅仅依靠课内的实验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早期的实践基础打不好,后期很难弥补;课程设计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辅导,甚至一个老师辅导几个班,学生不认真,老师不仔细,导致课程设计环节形同虚设;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不全,有的课程实验难以开展等等。

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我系教师一致认为实践环节不能忽视,必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狠抓教学质量,逼着学生动手动脑,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提高竞争力,主要的改革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增加上机学时,开放实验室,增配实验辅导老师。对于一些实验环节比较重要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并有计划的开放学院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实验室上机,弥补课堂时间不足。在实验课堂中,增加一些实验辅导老师,可利用学院的研究生资源,帮助老师实验课堂的答疑和辅导工作。

2) 课程设计严格要求,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辅导,通过答辩把关。改革以往一个老师既负责教学,又全面负责课程设计的方式,将课程设计分配给本课程组中的多个老师共同承担,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答辩由课程组所有老师共同参与,考核方式改革为学生单独答辩,既公平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的对待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阶段进行了试验,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

3) 努力创建更好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设备。目前拥有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协议仿真实验室,接口硬件实验室等,基本能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开设要求,其中网络工程实验室在2008年进

行了二期扩建,由原来的5组设备扩大到8组设备,并增加了网络存储、融合通信、无线网络等新设备,实时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我院正在积极申报无线传感器实验室,并不断更新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目前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支持的课程如图2所示。

图2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是一个需要仔细摸索、循序渐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两年的新专业建设,我们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的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网络工程作为一个新专业面临的挑战还很多,要建设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还需要不断地以发展的思路探索下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等.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2]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34-1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Plan on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Chun-zhi, LI Hong, XIONG Cai-q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education plan; course architecture; practice teaching

(编辑:白杰)

作者:王春枝,李 红,熊才权

创新素质教育网络工程论文 篇2: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摘 要]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复杂,会关系到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的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变化,同时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论述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计算机网络、科学以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当前网络工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21世纪初期开始,教育部就增加了网络工程专业。当前,已经有多个高校在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网路工程专业,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网路工程专业应该同课程改革思路相结合,其主要的培养目标为: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通信领域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相关知识,具备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的技能,能够胜任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工程管理、网络系统安全等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一)开放实验室建设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则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满足当前阶段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以及知识为核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验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观测和考核内容,可以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展开学科竞赛

2007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教育质量改革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将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同时提出了展开大学生竞赛活动的建议,挑选了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以及广泛参与的大学生竞赛活动进行重点培养,旨在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兴趣以及潜能,培养团队精神以及协作意识。学科竞赛不仅仅是促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课程设置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较为牢固的理论基础、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和实验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工程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网络工程专业技术的素质、技术应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反映出当前网络技术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将专业技术应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适当安排7~14天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实习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和认识,不断促进学生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进而不断充实理论,实现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三、结语

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道路艰辛。想培养出同当前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从各个方面做起,做好细节工作,立足全局,结合实际,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斌,黄勇.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76-79.

[2]陈作聪,曲明鑫.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4-7.

作者:席克

创新素质教育网络工程论文 篇3: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办学现状调研

摘要:阐述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发展历史,对我国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办学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0、引言

我国大学专业设置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了前苏联的“窄口小类”划分方式,近30年又学习美国的“宽口大类”划分方式,而“宽口大类”设置专业又暴露出专业过广、过泛,不太适应专业性较强的用人场合的一些问题。教育部在2001年11月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后,我国本科专业数量又有了较大的增加。新开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由于上述专业属于一级学科下的二、三级学科,有的甚至是不在本学科分类中的新专业,因此,我国目前专业的划分属于“宽口大类”与“窄口小类”并存的局面,网络工程专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设的。目前教育界对此专业的命名和内涵有不同的意见——设置为技术内涵更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是仅限于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现在有些大学在不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因此,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内涵及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以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契机,从在校学生、专业教师等多个角度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现状展开调研,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对网络工程专业在校学生的调研

我们采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共包括20个客观问题和3个主观问题。客观问题包括学生对培养目标的了解,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师水平如何,就业实习、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等。问卷最后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评价。

我们在鲁东大学和济南大学分别选取了90名大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便于比较,将两校调研结果按照问题顺序列在了一起。

1.1 学生对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

从表1调研数据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于本专业目前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及教材选择,两校的反馈结果基本一致,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基本合理的。

1.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对两校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结果见表2。

上述两组数据说明,为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地方高校专业教师学术及教学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能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这一问题上,鲁东大学和济南大学分别有77%和65%的学生认为教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授课。

1.3 人才培养上有待于加强的方面

对于“在人才培养上,哪些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强?”这个问题,表3中列出了学生的关注度。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今后应该在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其中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影响就业的因素”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结果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哪些方面有待加强有很强的一致性,这也说明,当前在校学生已经意识到将来哪些因素会影响自己就业,迫切希望学校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提高。

1.4 在实验及实习等方面的调研

对于实验教学,我们从实验课时、教学效果及教学条件3个方面进行调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我们对实习效果及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进行调研,数据见表5。

我们对就业预期及毕业去向的调研数据见表6。

1.5 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评价

学生经过4年学习,对自身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等诸多方面的评价(分为较差、一般、较好、很好四个等级)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选“一般”的学生比例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参与调研的两所高校前期的培养体系与学生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从培养方案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多方面人手。

在以下几个问题的调研上,两个学校的结果比较一致。在有关“本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应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哪些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问题上,学生普遍认为应更好与企业建立联系,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您认为在学习期间,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多数学生集中在外语学习、实践锻炼、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

综合分析上述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目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仍有脱节现象,个别实验设计无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就业中占优势?这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争取在他们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专业任课教师的调研

我们以问卷形式对网络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在编教师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27份。问卷调查对象职称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另外,对网络工程系教师还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在关于鲁东大学应该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这一问题上,所有老师认为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充分肯定了鲁东大学目前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正确性。在关于学生培养质量这一问题上,50%的老师认为质量一般,认为很好或比较好的老师仅占25%,另外还有25%的老师认为比较差。这充分反映目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急需改革和优化,以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指导学生实习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学生的实习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非师范类的工科专业。

(2)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问题上,超过70%的教师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的训练,适当重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在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一问题上,95%的教师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校内实习,将教学过程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有计划地深入企业,请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授课。许多教师认为产学研结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学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

(4)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6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但实验教学效果一般。另外,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大约有50%的教师每年都指导学生实习,这些教师中,仅有25%的教师认为实习效果完全达到了预期,50%的教师认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可见,实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习单位任务紧,未提供足够的实习环境;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个人不积极。总之,实习教学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加强。

(5)在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上,80%以上教师最近一年没有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或调研过,这样必然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离的情况。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保证教师的实践能力要跟上。在调研过程中,多数教师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希望学校能够为教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搭建一个供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选派企业骨干工程师来学校指导学生等方式,真正将校企合作深入地开展起来。

3、相关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

我们除了实地走访调研外,还采用网上调研等形式,对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总体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都与自己已有传统学科密切相关,各有侧重。

南京邮电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在2003年依托通信工程专业设立,因南京邮电大学的电信背景,该校网络工程专业突出信息通信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专注通信业务与网络管理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南京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是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演变而来,2003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其特色是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整合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编程技术,适应网络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业务领域的需求。与南京邮电大学相比,南京理工大学的培养方案更注重计算机技术。

厦门理工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对计算机技术及编程技术的重视。专业采用“一个体系、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层次、多个出口”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即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个完整体系”,围绕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络编程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的能力,覆盖了Windows、Linux、Unix三大操作系统平台,形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的差异培养模式,结合思科等多种主流产品,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4、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重点进行。通过对不同高校的在校生及毕业生的广泛调研,我们发现了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学习到了同类院校很多有益的经验,进而理清了下一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4.1 建立起经常性的培养方案改革机制。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就要准确区分本专业不变的基础知识和变化较快的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方向课程应该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及时将最新技术引入到课堂中。

4.2 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增加,重要的是对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建立从培养基本能力到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时间。实践教学要融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

可将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学科实践技能。

通过学科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

2)专业实践技能。

通过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具体的课程组织形式上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对大多数课程增加实验课,对部分课程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2)增加实训或培训项目。学生暑假进行校内外实训,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在假期可以开放网络实验室,让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参加网络大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假期到公司进行校外实训,增强实践经验。

(3)实验课的内容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往一些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型实验,实验的设计比较简单,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奢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4)进一步加强实习环节。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计划内的实验、课程设计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4.3 加大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的投入

积极争取学校、学院对专业的政策支持,加大专业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尽快建立起功能更加完善的专业实验室,保证新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4.4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培训目前已成为困扰各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的思想专业素质,为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上专业发展步伐,及时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二是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现代化教育理论等。

4.5 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角色的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实验设备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和训练工具;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分析讲授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所体现的素质教育观念,是深化教改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4.6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即恰当地创设课题、归纳要点,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解决时间与内容间的矛盾,进一步开发教师想象和创造力,形成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为实现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创造条件。

4.7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为引领,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着手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而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保证。

5、结语

我国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工科专业,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还在不断改革优化中。本次调研是在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调研小组从在校生、毕业生、及典型高校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发现了网络工程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作者:寇光杰 王伊蕾 李阿丽 曲海平 杨洪勇

上一篇:尊重学生的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