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也面临重大的改革。如何践行“人文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思想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共同探究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此,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践行“做、学、教”的学习模式,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分析论文 篇1: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小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忽视数字的枯燥,愿意学习数学,是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特色教具、多媒体技术、开放式教学、引入游戏等方式增强中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开放式教学 特色教具 多媒体技术 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忽视数字的枯燥,愿意对数学进行学习,是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特色教具、多媒体技术、开放式教学、引入游戏等方式增强中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特色教具,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枯燥的数字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设计使用特色教具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容易被绚烂的颜色所吸引,我们在设计特色教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颜色的选择,要达到教具一拿出来就能吸引大多数孩子注意力的效果。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很好地掌握分数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将“猪八戒”请进了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猪八戒”抱着西瓜进行分数的学习。在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半西瓜、1/4个西瓜、1/8个西瓜,直观地让他们理解了分数的大小应该如何比较。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很多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再配合声音、影像,可以很好地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统计知识的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路口行走的车辆进行了拍摄,做了动画编排,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统计摩托车、轿车、客车的数量并进行图表的绘制。学生在电脑动画演示过程中自己对车辆进行数据统计,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参与意识。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注意准确地把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契机,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开放式教学,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开放式教学会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内进行讨论,老师在一边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同样会增强中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曾经有家长问我一张考卷上的一个问题,题目是这样的:三层楼房,大象住在一层,老虎住在二层,猴子住在三层,将这些动物填进画好的图框中,结果很多孩子都出现了这个问题,也是让家长很困惑的问题,老虎都没填错,但是大象和猴子,很多孩子,甚至家长都填错了,很多家长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看到题目没能细致地分析就对孩子讲最上面放大象,那是第一层,然后恰恰相反,因为前提是楼房一层应该是最下面那层。后来我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课堂教学中,专门让孩子们自己进行了讨论。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加强了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也通过这样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四、将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很容易被游戏吸引,合理地选择游戏,将游戏融入课堂,对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游戏的选择是一个重点,我们应当选择适合教材的游戏,将教材内容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低年级孩子数学教学中,为了加快学生的口算速度,我将丢手绢这种非常古老的游戏引入了教学过程中。我将手绢改成有数字的纸片,三个学生在其他学生围的圈子外放纸片,第三个学生拿的是带等号的图片,他们三个在其他人身后放完纸片后,两个带数字的纸片让学生念出来,让身后是带等号的同学进行回答,同时我给他们当裁判,看谁答得又快又好。这样,在孩子们做游戏的同时加强了孩子们的口算训练,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特色教具、多媒体技术、开放式教学、引入游戏等方式要根据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级,进行合理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特殊性,并非任何课都可以用这些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者:孟令淼

中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分析论文 篇2: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做、学、教”学习模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也面临重大的改革。如何践行“人文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思想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共同探究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此,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践行“做、学、教”的学习模式,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数学;做学教;学习模式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提出的一个倡导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思想,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以“做”为核心,在“做”的基础上来展开“教”和“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符合我国人文教育的发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到课前导学、课中讲解和课后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导学促思,预设练习,做中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良好的课前导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我们常用的课前导学有两种:第一,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思考、探究,进行问题的分析、探讨,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体现中学数学的做中学。对于问题的提出,一般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注重知识的衔接,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而且知识点衔接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注重问题难度,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太简单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太难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问题生活化,问题的设置最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前准备好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将提前做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尝试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并在教师精讲环节提出。

二、课中精讲点拨,释疑解惑,学中教

课中精讲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传统的教师精讲不同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从主导变为引导,从灌输变为点拨。可以说中学数学课中精讲是一门启发艺术,教师以精讲和点拨为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探索,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师精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学生不理解的;不讲学生懂的,不讲学生不能懂的,不讲重复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课中精讲的目的是要解决学生在课前导学中的困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倡的是在学中教。所以在课中精讲中强调“点拨”和“解惑”,引导学生将知识进一步掌握。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二元一次方程中的重点难点在于消元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两种,所以教师在精讲中就不要再强调,而换元法不但难度较大,而且易错点非常多,所以教师要重点讲解和点拨换元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换元法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相等,那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这些,而是让学生探究“两个三角形角角角或者边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是否成立?以此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组合作交流,反思评价,教中学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教中学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合作小组的划分,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小组中的各项事宜,至少还要有一位后进生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第二,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避免在小组合作中过分包办,只是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划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学习难度以及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体现教中学的思想;第三,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并不是完全不参与,教师要以成员的身份随时加入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还要注重对课堂进度和课堂纪律的双重把控。

在传统的中学数学反思评价中,大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大都是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方式,不但评价单一,而且相对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在“做、学、教”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对今天这节课的表现是否满意,这节课的内容我是否都理解?”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大家互相评价、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能够得到放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中学数学是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知识点衔接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反思过程中将教学做合一,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贺.初中数学“做、学、教”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6(08):6-7.

[2]吴晓娟.对“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之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23.

[3]王莹.浅析“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7(15):98-99.

[4]刘艳平.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OL].中国培训:1[2019-04-12].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16.029.

作者:田振兵

中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分析论文 篇3: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加以改进。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数学教育方式、方法;中学数学教育应走“多样化”之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数学活动;推行个性化教学,体现在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大胆畅想。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教学方法 建议

数学是中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具有独特的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数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因而中学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让积极因素协调运转起来,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有序,可控优化,以整体的意识统一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方能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学生在民主、欢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虽然中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学测验居下、应用能力薄弱、动手能力低;中学数学教育重分数,忽视实用性。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观念太重,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学生和老师都以分数为目的,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烦,误认为数学就是无止境的计算,没有实用性可言。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学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距,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目标的数学教育应着重数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并能将所学的思想方法迁移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更重要的是缺乏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由于受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影响,启发式教学进展缓慢,往往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关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提高的建议。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数学教育方式、方法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中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有效的合作型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积极、快乐、高效地学习。这就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放弃“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辈子”的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中学数学教育应走“多样化”之路

多样化是指多纲或在同一大纲下也有多本及多种考试形式同时存在,在使用上不分地区,不分学校。同一地区、同一学校也可选用不同的大纲和教材。多样化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结构互补,它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教育多样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对我国而言,各种数学人才都需要,要学的数学很多,但人们不可能都学,也不需要人人都学相同的数学,而且更多的数学知识需要人们进入社会以后再去获得,因此只有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才能有效地实现这种知识的互补。

三、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数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活动和人的一般思维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适应数学实践活动的不同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思维,就学生个体而言,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在心理学上就是思维品质。人的思维品质就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一般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然而,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科之一,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推行个性化教学,体现在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大胆畅想

这种关系和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为凸显学生的个性铺设一片绿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初步的创新。在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教师不应将这种方法强加给学生,而应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放手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加以分析比较,让学生自己进行思维调整和总结。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师对学得较快的学生,应适时提示将知识深化、广化的途径;对学得较慢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引导、帮助等。

(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教师要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要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开动脑筋自学,教师在课堂巡查,进行宏观调控,观察学生自学的深度和广度,对需要集体解决的共性问题,作指導和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教师对个别后进生要指点迷津,消除自学障碍,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数学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力量。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指引下,教师要让个体在集体中互教互学,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暴露出知识缺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分组讨论,每节课指导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把讨论题抛给学生后,教师要观察各小组讨论情况,或参加小组的全过程讨论。这样分组讨论,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思维都很活跃,都想在教师面前展现个人才华,发表他们的独特见解。后进生的好胜心也强,向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成功的条件,并给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学人之长,避人之短,扬已专长,补已之短”。因此,教师能起到分层优化,帮差辅优的作用。

(四)教师要讲评点拨、正确评价学生。教师要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要指出不足,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陆晓红.谈中学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天津教育,2009,(4).

[2]雷丽平.浅谈中学数学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3]黄明辉.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魅力中国,2009,(2).

[4]张东.浅谈中学数学中的美[J].考试周刊,2009,(10).

[5]乔容凝.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设计与实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5,(8-9).

[6]张小霞.数学个性化教学实施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作者:李青松

上一篇: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下一篇:传媒对于犯罪预防宣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