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需要倍加关注。因为它能补偿某种生理缺陷,所以,必须加强对特教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并适时开展必要的师资培训,加速校园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整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论文 篇1:

谈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

摘  要 电教技术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工作,让以往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受到冲击并有所改进,使教学工作变得更便捷,让特校学生生活学习更生动丰富,极大地拉近了教学双方的距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

时下,无可辩驳地,信息技术使特殊教育焕发了勃勃的生机。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良好功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经过总结,可以发现特校班主任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工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便捷同家长的沟通和更好地共享资源。

1 激发学生兴趣

在特殊学校,教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可广泛激发视力、听力及智力等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

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生动化、活泼化的画面,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可以创造出一个能让多个接受器官刺激的情境,从而使得教学的内容以具体、清晰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教学的形象直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创造出多个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符合这些特殊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特点。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1]。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多个教学内容如各种基础常识以图、文、声、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并产生刺激,最终使得其学习的热情度以及知识的理解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形式新颖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以产生并广泛应用。此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行动不便,不能正常走入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接受平等同步的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络化教学工作,通过互联网来向学生收发并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解答,让学生的学习不会被耽误。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进程正常进行,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新鲜和有趣,进而喜欢此种教与学的新方式。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便于形成一个积极和谐、团结快乐、活泼的班集体和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生全方位发展成为可能。

可以让学生依据其特长来学习,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特殊的儿童有的存在视力问题,有的存在听力问题,有的则存在智力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特有的功能和兴趣,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如果班主任教师发现了他们的这个兴趣,就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既简单又易学的游戏,当作教学手段或者强化物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学生在学习、劳动或者运动当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受到表扬,可以玩一定时间的电脑游戏,让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自豪感。

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促进班集体活跃氛围的形成  最近几年,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比例不断增加,他们普遍存在孤独、情绪低落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成为特殊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舒缓的乐曲、生动活泼的动画,既能够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还能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班集体氛围,在这里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轻松的美好时光。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欢快的歌曲,缓解视力或智力有障碍学生上课紧张时的情绪;或在课余时间播放广受喜欢的动画片,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也减少出现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便于对特殊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对学生有灵魂导向作用,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排在首位。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内容较为陈旧死板,使很多学生排斥德育课程,让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成效不佳。而在德育课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推动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比如,开展生命教育的时候,对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及爱护动物的理念,班主任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课件,超链接上一些声、像、图,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身边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了解这些动物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的品质,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3 沟通家长更便捷

在做家长工作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也会起到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起到促进家校间有效而全面的沟通的作用。

制作直观课件  班主任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家长展示一些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生活学习表现,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特殊学生特别是全盲生和聋生,一般来说对于自己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向他们的家长汇报。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和生活表现,然后做成一个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家长会上播放,向各位家长汇报其教学成果。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向班主任老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和表现。

应用聊天工具  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聊天工具或者发电子邮件,同各位家长开展孩子学习教育工作的思想交流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快捷便利起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学生家长一般来说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与教师进行细致的沟通,有的只有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才能见面聊一下,而且沟通也不深入,这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静下心来细致地做深入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家的各种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行为习惯,家长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教师要定期查看。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解决的方式。

充分利用网站  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特殊教育学校都有校园网,而特教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认识当今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而且将其作为家校或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

4 资源共享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组建学校网站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站,实现资源的共享,让信息走入网络,满足远程所需的交流。网站应该成为宣传特殊教育教学的一个平台,可通过网站的宣传来实现社会对学校及特殊教育的认识;也可通过网站来展示特殊教育学校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展示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他们的相关作品,来让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关注这些特殊的家庭,让社会认识到特殊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特殊教育的网站也可以起到特教同行之间开展交流经验平台的作用,共同为特教事业的发展加砖添瓦。

5 结语

概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因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亦可以实现与家长的深入沟通,共享各类资源,促进特殊教育工作取得进步,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仁海.浅析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53.

[2]郭龙江.浅析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35-36.

作者:穆凤 王强

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论文 篇2:

让信息技术之花在特殊教育园地绽放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需要倍加关注。因为它能补偿某种生理缺陷,所以,必须加强对 特教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并适时开展必要的师资培训,加速校园网络建设,逐步实 现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

本文从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出发,谈谈在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普及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如何与特教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引出个人的一些思考。2l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同样,教育也深得其益,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成为人们极力追求的时尚和目标。在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中,有着值得我们需要倍加关注的区域和人群——特殊教育学校及其残障学生。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持下,景德镇市特殊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入学残疾学生不断增加。我们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推进普通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全力支持并有效指导了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把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和促进残疾儿童将来更好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应用信息技术,对残障学生来说,能补偿某种生理缺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普通中小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感知等多种途径的信息接受方式,将各种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仿佛身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同样,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将能有效地摆脱过去单纯用抽象、呆板、缺乏情趣的手势语言教学的模式,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和记忆力,有效地补偿残障学生的某种生理缺陷,能较好地实现事物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换,符合残障学生以目代耳或以音、触觉代替视觉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等等。不仅如此,残障学生将来回归主流社会,首要的条件必须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足不出户便可购物、就诊,并和朋友聊天;其次,让残障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其就业的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能使聋哑人胜任如文职、程序开发、广告艺术加工等工作。为此,支持和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我们教研部门与学校的共识。

二、加强对特教学校的指导,在残障学生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信息技术教育

1.开展对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我们与特教学校的领导和有关教师一道对在特教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聋哑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普及手语普通话的基础上,采用一条信息技术教育无障碍通道;另一方面,聋哑学生成班额大都在13人以内,达到一人一机要求可以有保障,同时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再者,结合我市正常儿童的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按照聋童教育大纲的要求,在聋哑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定为2节,享受正常儿童待遇,实现教育的平等化,是切实可行的。

2.指导学校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由于一时没有现成适合于聋哑学生的教材,我们对正常儿童的教材进行再加工,对一些章节进行适当删改、并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起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目标,并达成共识:对残障儿童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可以降低难度,文字输入、绘图等实践操作部分可以加强,旨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形式,强化教学方法和过程。

针对残障学生尤其是聋哑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征,我们提出了“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以任务为主线,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教师演示后让学生模仿、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以作品的方式上交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得他们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驾驭电脑这个现代化工具。另外,我们充分利用特教学校成班额小的优势,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动手实践和操作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孤独,从而树立和形成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

三、开展师资培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整合

1.鼓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特教学校的有关教师提出了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工作。为此,在特教学校中,我们制定了分阶段的学习计划让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基本功训练,对每周、每月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我市一些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常深入学校、走进教室,悉心指导操作训练,有效地促进了特教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

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应用是在特教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注重发挥学校配置的“启音博士”语训器材功能和作用,请专家培训和指导教师对具有残余听力的儿童,进行语训康复训练,努力激发学生的发音兴趣。在辅助教学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认识到特殊教育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对残障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要遵循教育普遍性原则及遵循补偿性原则。因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陷,会在另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比如,听觉障碍的儿童可在视觉的观察力和头脑分析能力方面得到加强。盲童由于丧失了视觉,可在听觉和触觉上加强。对聋童学生应该突出图片和视频方面媒体的运用,而对于盲童的课堂教学应突出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等等。这样,进行合理的运用,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整合。

四、巩固教学教研成果,因地制宜、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果

(1)教学成果。通过近三年的信息技术教育,绝大部分聋哑学生了解了计算机各主要部件的作用,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汉字输入方法,初中阶段学生的汉字输入速度有不少已达到每分钟30个字左右,有的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上网收集资料、运用画笔基本工具等等。这些技能的掌握能进一步帮助聋哑学生增强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由于能有效地得到信息,懂得了学习和生活乃至今后工作中必须注重与他人沟通(近几年,景德镇市已有一些特教学生考入高等学校),这为残障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以后就业、很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教研成果。特教学校的教师是一支年青化的队伍,目前,大多数教师已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与学校一道举办了几期课件制作培训班,通过继续学习,教师们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能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制作课件、撰写论文、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全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中,该校教师多次获得市一、二等奖,教学成果显著。

2.今后打算及前景展望

(1)要逐步引入盲人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提高残障学生的整体素质

景德镇市特教学校是一所集盲、聋哑学生为一体的,实行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一条龙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还仅仅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聋哑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面还不完整。为此,我们将继续与学校一起努力,根据盲人教育的特点,积极探讨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和相应软件,使得信息技术能在所有残障学生中普及,提高残障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使全体残障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加速校园网络建设,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阶段推进特教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第一,上互联网和开通卫星电视远程教育网站,让教师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及时了解特教信息、扩大信息量,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可以捕捉先进事迹,激励、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优良品质,促进残障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第二,为了便于交流,提高知名度,可以开辟特色化的学校网站,反映学校最新的教研成果和动态,我们拟创设康复、劳技、艺术、团队等栏目网页予以展示;第三,在保证计算机数目的前提下,筹建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漫游,开发校本资源,树立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第四,做到“班班通”,开展网络教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学校特色的信息化工作评价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具有特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上是笔者与景德镇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特教学校开展调研活动的一些体会。面对特教的教师和学生,目睹他们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常常是热泪盈眶。怀着一份责任、一份爱心,希望能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服务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教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帮助和促进残疾儿童将来更好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教研所)

□责任编辑:廖淑芳

作者:罗秋红

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奠定了基础。不同身心障碍学生的特点明显不同,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学习动机低、注意力与记忆力不足、获取新知识困难等,传统教学很难区别对待,信息技术的采用使得为学生提供个别学习需求成为可能。随着信息技术成为实现个别化教育、适性教育、无障碍学习等教学理念的助手,我国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的法律政策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率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惠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作用也越来愈大,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本身更加富有个性化,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上,使人们能跨越时空学习,增加了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也得到保障。所以信息技术教育是惠及每一个人的教育,没有例外。当前,国家对特殊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诸多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有效地保证了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其积极广泛地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特殊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对象(即特殊儿童),通常,我们将其理解为一切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儿童。但我们也可以将其细化为弱智儿童、残肢儿童、盲童、聋童等11类。特殊教育就是教师针对特殊儿童,利用特殊设计或者一般的教材或课程为其提供教育或者相关服务。

一、有效实施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特殊教育学生进入普通教育,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辅助教学系统。学习过程中,教学形式采用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辅助教学系统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线上答题、观看知识点视频,线下教师辅助,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与教师、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平台上知识点视频配有字幕,可调节倍速,与课本同步,学生在进入班级之前进行预习,学习相关任务点后完成先行测试,进行诊断性评价。盲生利用视频声音,以低倍速的方式记录知识点,聋生主要观看视频字幕和教师口型,不同的学生均可进行短板补偿。

二、特教教师与信息化教学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专业教职人员较为匮乏,特殊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而特殊教育信息化方面则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拥有技术能力的教师。而目前部分特教教师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个人操作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运用的不恰当以及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所以在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特教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特教教师能够经常和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专业的特教教师是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教师是信息技术与特殊儿童之间沟通的桥梁,架好桥,才会走好路。因此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重视情感交流是优化特教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三、构建智慧课堂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形成创新型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很多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让摄像头不仅仅发挥监督学生的作用,同时加入录像功能,把上课过程全程记录下来,课后制成学习资源,提供给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比课后学习其他扩展资源更能实时帮助到学生。建立智慧教室,设计课文中的情景,创设情景教学,聋哑儿童戴上3D眼镜会更加切实地感受文本知识。充分利用他们的听觉和感知觉,多通道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努力做好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资源建设渠道之一将教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知识点微课,经过后期信息技术处理加上字幕,有利于听障学生使用,由专业的手语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同步表达,同样制成微课。将两种表达形式的微课进行整合,学生既可以看到任课教师的口型手势变化,也能看到手语教师的讲解,锻炼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资源利用上,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强调人机协同并形成双师模式,教师线下辅导与智能系统双辅导,合理利用资源。智能平台分析学生学习状态,推荐相应的课程与课件,以某一周期内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评价作为衡量推荐内容的有用度,以上过程不断迭代,为学生推荐更适合的课程及课件,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语境下重复出现,加深记忆。

五、技术视角

随着基于模块化网络的特殊教育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特殊学生逐渐被包含于教育、物理环境和社会生活中,融合教育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演示和学习时间等的研究也涉及多媒体技术。随着移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如研究涉及互动式媒材,尤其是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结束语

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要将信息技术落实到教学的环节,提升教学质量,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恰当的策略应对。此外,还亟需培养专业的特教老师,加强平台的基础建设以及完善学校-平台整体建设,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规划与指导,促进特殊教育信息化更具中国特色与使命。在这一过程,我们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结合其特点,关注其重点,解决其问题。总之,着眼于当下,努力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走向特殊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率[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5):24-26.

[2]吕相斌,刘丽芳,杨力云.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9(15):68-69.

[3]王鹏学.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J].文学教育(下),2019(03):166-167.

作者:黄建

上一篇:我国学校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文学审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