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提出了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农场;工业;劳务;经济;对策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单位有米面厂、铸件厂、砖瓦厂、塑料厂4个子公司,劳务加工劳动力1800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1:

加快云南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问题、扶贫开发、三农问题的聚焦点和难点。鉴于此,就云南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構建多元化的城镇体系、协调推进城镇和新村建设、统筹做好跨区域移民定点搬迁、协调抓好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云南贫困地区;城镇化;对策;建议;云南省

农村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制度问题、社会问题。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推进贫困地区城镇化,有利于清除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对扶贫开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等难题的彻底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贫困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1.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整合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源、加速生产要素流转、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内在竞争力。

2.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3.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实现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

(二)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1.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带动乡镇企业向城市集中,发展第三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

2.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发挥农民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教育文化程度,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3.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增收。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少数人集中,减少农民数量,改善供求效应以及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等问题和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推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直接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还有利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体系的物质支持。

二、制约云南贫困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和制约云南贫困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虽有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思想认识、政策环境和体制矛盾等也是影响贫困山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制约

创新意识欠缺,发展紧迫感不强,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用钱靠财政、建设靠政府的思想意识,在经营城镇拓宽资金渠道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引导农民进入城镇创业就业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农民观念守旧、满足现状,小富即安,有的一辈子舍不得一亩三分地,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有的已进入城镇生活,但仍保留既有的落后生活方式、习俗。

(二)财力资金制约

近几年来,云南经济连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发展滞后仍是最大现实。2013年人均GDP为25 1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7.6%;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4%。由于财力弱,政府无力安排更多的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由于农民收入低,农民进入城镇居住愿望很难付诸实施。

(三)体制机制制约

现行的户籍制度对人口的合理流动仍存在较大限制,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和市场尚不成熟,劳动力转移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进城农民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不健全,以至出现市民和进城的户籍农民两种身份结构同处一城,待遇迥异的二元化现象。

(四)产业发展制约

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工业发展慢,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城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五)土地空间制约

云南山区特征明显,可供建设用地非常稀缺,加上山脉、河流、交通干线对土地的分割,造成地块狭窄,支离破碎。同时,受耕地保护红线和土地整理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建设用地报征非常困难。

三、加快推进云南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要立足山区实际,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工业化城镇化,坚持城区、乡镇、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三位一体”,多元化推动城镇化进程。

(一)构建多元化的城镇体系

综合考虑人流、物流等各种因素,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骨干道路为依托,形成中心城区、乡镇为骨架,以村民聚居点为补充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顺应云南高寒偏远山乡人口大幅减少的趋势,将中心城区及干道公路途经乡镇、其他建制镇、部分乡场镇、低山村社或公路沿线村社规划为主要聚居地,统筹确定场镇和村民聚居点的规模和数量,保证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均衡性。

(二)协调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城周绿化、旧城改造、站场建设和路桥畅通工程,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二是加快推进乡镇新区建设。合理确定各乡镇功能定位,新兴产业依托型乡镇还要结合园区布局加快编制新区控详、修详规划,抓紧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速公路沿线节点乡镇要结合交通物流发展,加强规划控制,在适度推进场镇新区建设的同时,为今后乡镇发展留足空间;国道、省道、县道等交通干道沿线乡镇要根据当地农村居民到乡镇建房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乡镇发展规模;偏远高寒乡镇要因地制宜确定乡镇发展方向,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乡镇要防止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三是切实抓好农村村民聚居点建设。针对绝大多数农民选择在低山、公路沿线村和其他条件比较好的村社居住的意愿,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当集中、尊重意愿的原则科学规划村民聚居点数量和规模,以场镇新区的思路、标准对临近乡镇的聚居点进行规划建设,支持到低山、公路沿线村社购房或者改建,鼓励高山、中山、低山或者公路沿线村的村民到村民聚居点生活。

(三)统筹做好跨区域移民定点搬迁

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反馈、交流、统筹农户流动信息,引导农户迁徙居住。灵活运用有关移民政策,使迁出和迁入的农户都能得到相应补助。同时,要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鼓励同一乡镇的高山、中山或者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村社搬迁农户的宅基地同低山、公路沿线村社或者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村社的除基本农田以外耕地、空闲地、荒山等置换;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乡镇村民的宅基地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乡镇的除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空闲地、荒山等置换,解决建设用地问题。

(四)协调抓好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

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的乡镇应大力发展、培育具有生命力、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好、交通便捷的乡镇主要是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不宜强行发展某项产业,犯“搞农村城镇化必须有相应的产业支撑”的经验主义错误。继续扩大农民培训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化程度。

(五)全面落实城镇化用地保障

在保持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围绕小城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留好、留足建设用地。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加快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双挂钩”工作,争取建设用地过渡指标,重点保障场镇新区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可由村民委员会为实施主体,通过土地调整,将集体经济组织内农户取得的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规划的新村或村民聚居点集中使用,在保持集体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新村和村民聚居点建设。

(六)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农村城镇化建设专项基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用于小城镇建设,特别是用于建制镇、高速公路等干道沿线乡镇的规划编制、公用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二是树立“要政策”比“要资金”更节省、更有效的观念,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组合优势,联合周边限制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共同争取中央、省专门设立限制开发区或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三是引导农民参与城镇建设,鼓励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资进城镇,买房建房、兴办企业、务工经商,同时协调银行发放按揭建房和小额贷款,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四是探索集体土地资本化途径,在城乡规划的框架内,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宅基地的资本化,将土地级差收益留作村庄发展,并通过部分土地的非农化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七)建立完善农村城镇化政策体系

重点是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封闭分割的管理模式,实行城乡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使进城居住的农民在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上学、社会保障以及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已登记为“居民户口”但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人员,可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依法享有和履行農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全面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为目标,按照“明确所有权、确保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和使用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协议方式出让或转让,逐步向种田大户集中,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对农村居民点或空心村的土地整理,调整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布局,实行土地置换,增加场镇建设用地规模。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刘林

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2:

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提出了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场;工业;劳务;经济;对策

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单位有米面厂、铸件厂、砖瓦厂、塑料厂4个子公司,劳务加工劳动力1800人。为规范公司运行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发展,实现公司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大中农场工业与劳务经济发展提出对策。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开拓、技术改造和风险防范力度,实现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严密防范资金风险,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为“机”,实现工业经济的稳健发展,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力争9000万元,含奖利润300万元,力争400万元,继续保持各企业全面盈利的良好局面。

1.1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工作目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发展形势,要认真总结得失,趋利避害,精心谋划,采取切实措施,在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年度工作目标。铸件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00万元、利润14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3100万元、利润180万元。米面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利润11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4700万元、利润150万元。塑料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利润3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900万元、利润40万元。砖瓦厂要确保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元、利润20万元,争取销售收入300万元、利润30万元。

1.2加大营销工作力度,确保生产平稳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营销工作力度,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加强市场开拓,多方争取定单,能保本的,都要组织生产,力争平稳度过困难时期,并为企业的后续发展作好市场储备。铸件厂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大铸”牌耐磨铸件的市场覆盖率。米面厂要在优质大米深加工和有机米小包装上求突破,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要充分利用“碧绿”牌大米的品牌优势,争创省知名商标。塑料厂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塑料板材深加工项目。砖瓦厂在积极组织销售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建材市场行情,择机组织生产。

1.3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投资14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向铸件厂投资70万元,用于失蜡模铸造工艺改造、融合型复合浇铸锤头研究试制,力求在“专、精、特”上求突破,大力开发出口新产品。向米面厂投资45万元,用于大米加工车间技术改造和有机米真空包装产品开发。向塑料厂投资18万元,用于板材机组后道搅拌、粉碎部位改造。向砖瓦厂投资7万元,用于码头吊装设备和研磨碾压对滚工序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1.4强化忧患意识,严密防范资金风险

针对工业企业资金占用额度较大、资金周转流程较长的实际,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越发明显的情况下,要强化风险意识,严密防范资金风险。要通过以销定产降低原料及产品库存,防止跌价损失;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确定不同的销售政策,严格控制赊销额度;加大清收清欠力度,严防呆帐、坏帐损失,切实将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和特定时期职能部门的资金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劳务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服务效能

按照“保岗位、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改制后全新的劳务加工管理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优化项目结构,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双赢”的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方便、运行高效的劳务加工经营管理模式,争取劳务经济效益最大化。

2.1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劳务加工运行管理体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劳务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承包经营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双赢”的理念,尝试接单运营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流程,放大劳务加工市场。

2.2加强绩效考核,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劳务管理考核细则,强化时间和效率意识,加强定额管理和绩效考核,采取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消除到岗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等不正常现象,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倒查追究制,尽可能把产品质量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2.3优化项目结构,提升发展层次

针对目前市场前景不明的状况,按照“保岗位、调结构、促发展”的经营策略,调整产品加工结构,将目前市场疲软的玩具调整为服装或箱包等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选择1个条件成熟的单位,集中优势资源并给予优惠政策,打造精品车间,发挥引领效应,提升发展水平。

2.4强化基础管理,发挥管理效能

扎实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和“7S”管理。职能部门要按照劳务管理指标考核细则,对劳务加工活动进行定期、不定期量化考核,按月分档排序在局域网公布,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积极引用并推广社会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鼓励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务加工综合管理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为着力点,大力推动精细化管理,节本降耗,增收节支,努力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1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为公司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和制度。修订和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招待费及业务费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积极做好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工作,完成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资质和工商登记、变更、注册手续,确保经济工作规范运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七部一室”各职能部门管理效能。完善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3.2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各工业单位要强化目标成本管理,通过模拟市场核算,倒逼产品成本,努力压减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和可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劳务单位要根据项目、产品工艺特点,规范生产程序和成本控制体系,统一辅助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管理,节约用电、用水。坚持每月10日召开工业劳务经济分析会、每季度召开农业经济分析会,加强过程成本控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扩大利润空间。经济分析会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结合进行。

3.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运营质量

全面加强资金链的管控力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一是加强销售合同管理。赊销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销售合同由分管副总经理审批,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要经总经理审批,对于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赊销业务要实行集体决策。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切实降低外欠款的潜在风险。二是加强存货管理。根据生产销售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货占用额度,严格把好采购关。同时,要加快对呆滞积压存货的处理和变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内部借款管理。集团公司将制定《内部借款管理办法》,规范子公司的借款行为。对超出规定额度的部分,子公司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履行规定的借款审批程序。四是做好税收筹划。采购物资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合理避税,降低实际税负。

3.4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质量赢得顾客,以品质创建品牌,以品牌创造效益”的理念,深入开展“全面质量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管理,严格工艺纪律,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参与质量建设的自觉性。加强粮食生产和工业、劳务产品质量管理,强化过程检测和质量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生产实际,扎实开展以改进产品质量、节本降耗、提高效益为目的QC小组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大中农场江苏 大丰224135)

作者:陈东滨

劳务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3:

关于劳务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在新形势下提升路径与加强宣传的研究报告

按:去年,受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了关于劳务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在新形势下提升路径与加强宣传的研究课题。这是继2019年就促会受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委托组织开展劳务品牌典型选树和交流活动之后,对此方面工作的后续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讨论证等,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了研究报告撰写。报告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对劳务品牌提升的路径,在承接原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生态圈的提出,对品牌创新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二是对加强宣传推广的措施,特别是运用融媒体的建议,很有启示,亦有操作性。三是将典型实例创新做法及其在宣传推广上的成功之处有机融合在措施建议之中,具有典型引路和措施落地的作用。

该报告得到人社部分管就业工作的部领导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课题研究有意义,所提建议有实操性。本刊转载课题报告摘要,供读者交流参考。

本研究旨在过去组织劳务品牌选树、开展调研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政府、社团、企业等几方面人员依托互联互通等新技术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专题研讨,探索劳务品牌的内在发展规律,挖掘其内生需求,进一步提出劳务品牌在新时期提升的路径和加强宣传推广的建议。

劳务品牌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劳务品牌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劳务品牌源自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世纪70年代末,逐步放开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产生了劳务品牌的萌芽。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催生了劳务品牌的崛起,一批劳务品牌脱颖而出。2007年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后,许多地区大力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政府部门积极打造和培育劳务品牌,涌现出一批优秀劳务品牌。目前,劳务品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从问卷调查看发展现状   一是促进转移就业富有成效。二是对带动当地就业发挥作用。三是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相当贡献。四是疫情对劳务品牌实体的冲击影响较为严重。五是低端劳动力的市场需求下降,压缩了劳务品牌的传统市场空间。六是劳务品牌实体在高素质劳动力输出能力方面尚不能满足新经济格局和产业升级需求。七是劳务品牌实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急需与日趋规范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相适应。八是大部分劳务品牌载体单一、规模偏小,尚未形成汇聚多方资源、良性互动的劳务品牌生态圈。九是劳务品牌实体发展急需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十是劳务品牌宣传力度和传播方式急需加强和扩展。

劳务品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及新机遇

劳务品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一是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强化,劳动力市场化机制体制更加完善,提出了新要求。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确立,带来了新挑战。三是新技术革命全面爆发,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大量涌现,呈现出新趋势。

劳务品牌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劳务品牌从低端劳动力市场向中高端劳动力市场渗透空间巨大。二是劳动力回流给劳务品牌实体提供了就地就近开发就业的新领域。三是新技术为劳务品牌的运营、管理和宣传提供创新工具(劳务品牌+互联网)。四是新就业形态为丰富劳务品牌业态提供了多种途径(互联网+劳务品牌)。五是劳务品牌发展面临更宽松有利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建议

在劳务品牌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上继续务实进取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幅度提升劳务队伍质量。二是推进劳务品牌服务标准化,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形成诚信经营服务的良好机制。

引领劳务品牌多维度综合生态圈发展   一是建立多维度劳务品牌生态圈的理念。二是总结综合生态圈发展做法经验,以典型引领品牌生態圈发展壮大。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   一是多部门整合政策资源促进劳务品牌健康发展。二是分类制定劳务品牌专项标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支持劳务品牌标准化建设。三是搭建开放的劳务品牌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确立服务和质量的诚信机制。

提高劳务品牌传播效果打造多媒体矩阵

研究制定宣传方略,强化主题丰富与内容创新    一是以稳就业、保就业为宣传主题。二是以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为宣传主题。三是以劳务品牌服务质量优化为宣传主题。四是以劳务品牌诚信建设为宣传主题。

积极打造全媒体矩阵,提高宣传能力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实现品牌宣传多元传播。二是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品牌推广合力。三是以真实案例为中心,提升宣传推广实效。

通过品牌传播,展现和拓展劳务品牌生态圈   深入挖掘劳务品牌的经济、文化资源。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在拓宽品牌生态圈,拓展品牌知名度,助推品牌健康发展上下功夫。

上一篇:古汉语异读字研究论文下一篇:组织结构再造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