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基础与设计相融合,通过结构素描的知识体现、能力、素质、目标的整合规划形成教学模块,运用分级形式的教学设计使结构素描易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课程改革思路的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基础课程的艺术设计特色。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素描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1:

用设计作品助推武陵山区的旅游交流推广

摘要:依据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2020 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中等职业学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2020 年版)》、1+X《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为基准,通过对教材重构、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确定,采用“以生为本、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以“用设计作品助推武陵山区的旅游交流推广”为项目核心任务,打造“创设真实情境、开启任务驱动、发现问题探究、夯实文字功底、展开多元评价”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2021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得一等奖。

关键词: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堂教学“七步法”;实施报告

以《中等职业学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2020 年版)》、1+X《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为基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上一期的教学反思与本校《2020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以生为本、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遵循“模块与任务”课程研发路径,以“2021年喀斯特文化旅游节设计”为项目核心任务,打造“创设真实情境、开启任务驱动、发现问题探究、夯实文字功底、展开多元评价”的平面设计类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1.项目核心任务

重庆市武隆区喀斯特文化是武陵山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武隆喀斯特文化旅游节除了文艺表演之外,还包括招商引资推介会、传统工艺美术展、高山特色产品展、旅游交流推广等活动,目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已成为武陵山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全面培养学生图形图像处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教学团队遵循“模块与任务”课程研发路径,确立“2021年武隆喀斯特文化旅游节设计”为项目的核心任务。启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运用专业所学,设计精美的平面设计类作品,服务武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渝东南,圆梦幸福新时代。

2.项目教学目标

对接“2021年武隆喀斯特文化旅游节”需求,设计项目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素养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

·培养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创意落地执行能力;

·渗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知识目标

·学会企业年会视觉设计需求分析,培养设计需求分析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

·理解Adobe Photoshop(PS)、Adobe Illustrator(AI)分层设计法则;

·理解平面物料版式设计法则;

·培养设计美感与审美能力。

(3)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光与色彩;

·掌握PS、AI常用工具使用;

·掌握PS图层类型、样式及蒙板;

·学会图形创意、图形语言、图形功能;

·合理运用图文编排关系;

·运用创新思维、拓宽创意视野,结合图形细节和工艺因素突破视觉局限。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项目教学内容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用微课学·图形图像处理》教材。此教材是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该教材特点就是:采用任务编写、融入课程思政、数字资源配套、便于学生自学。

对接课标、融合1+X、依托教材、向新而行,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重构,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接近真实的工作过程。

以“2021年武隆喀斯特文化旅游节设计”为项目载体,对接1+X《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的设计基础应用。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平面设计及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实训,着眼于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视觉设计方法和技能,学以致用。

2.学情分析

授課对象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平面设计、UI界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学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知识基础:学生已获得的素描、摄影、实用美术基础等相关知识,为文化旅游节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能力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正确分析作品的颜色、文字、图形、图像等元素构成,Photoshop软件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

(3)学习特性: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新鲜的、真实的工作任务,喜欢做中学、学中做,但通常都是遇见事情怕麻烦,遇见困难往后缩,学不精、学不深的现象较为普遍。

3.重难点分析

基于教学任务、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确定本项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了解企业年会类的视觉设计需求分析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美法则、分层设计法则和版式设计法则;

·贴近现实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民族精神;

·培养设计美感与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

·光与色彩的运用,如何用平面表现立体及透视关系;

·图层样式、图层蒙板;

·图形语言、图形功能;

·PS、AI新版工具和人工智能部分新增功能;

·运用图形创意拓宽视野,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突破。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由教法、学法和资源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教法:创设真实情境,开启任务驱动模式,教师发布任务,协助学生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再进行展示、评价。

学法:以个体和和群体方式,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并且通过撰写设计说明,夯实文字功底,提高写作技能。

资源:硬件——数媒实训机房、交互式一体机、互联网全覆盖;软件——职教云/泛雅在线教学平台、幕布(http://mubu.com)、Photoshop CC 2018、联想极域课堂管理系统(v2016)。

(三)教学实施

1.勾勒“专题导向式”课程脉络

本模块以项目核心任务为总目标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项目核心任务分解为九个任务,参赛项目是其中的七个任务。每个任务都设计若干教学目标,为实现每个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每一项任务都指向图形图像处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接“1+X”证书制度考点。

2.设计“层层递进式”课程组合

任务一处于项目教学的导入环节。学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对接“1+X”证书制度的企业年会视觉设计需求分析,培养设计需求分析能力,培养设计美感与审美能力等考点。

任务二是在任务一基础上的延伸。学习“策划书设计”,对接“1+X”证书制度的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创意落地执行能力等考点。

任务三处于项目教学的承上启下环节。学习“线条稿上色”,对接“1+X”证书制度的互动区单线设计、局部涂色等考点。

任务四是对PS软件的功能拓展环节。利用Adobe家族的AI软件,学习“徽标设计”,对接“1+X”证书制度的图形创意、图形语言、图形功能等考点。

任务五处于将平面转立体的知识迁移环节。学习“平面物件贴图”,对接“1+X”证书制度的光与色彩、礼品外包装视觉风格等考点。

任务六处于项目教学的首尾呼应环节。学习“海报、流程图制作”,对接“1+X”证书制度的年会平面物料版式设计法则、如何合理运用图文编排关系等考点。

任务七处于项目教学的展示与评价环节。学习“引导牌、幕布墙制作”,对接“1+X”证书制度的运用创新思维拓宽图形创意的视野、结合图形细节和工艺因素突破视觉局限等考点。“层层递进式”课程组合如图2所示。

对接新时代和真实工作情境的七次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逐个击破学生心中的疑虑与困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3.构建“任务分解+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七步法”如圖3所示。

对模块一的七个教学任务层层分解,每个任务细化为若干目标,任务目标设计以项目教学目标为导向,一般设计三个或三个以上目标。依据目标,创设合适的情境,开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活动。课堂上以“发布任务-启发讨论-实操练习-点拨纠偏-示范讲解-整改提升-评价成果”学习方式达成各个小目标,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1.过程评价包括课前测试、课前自学、课后测试、课堂参与度、学生自评、组间互评;

2.增值评价包括数据平台测评、教师评价;

3.结果性评价包括知识点测评、延续作品创新、设计说明。

第二课堂延续作品创新 10 作品延伸创作,学生提交作品结果。

设计说明 5 学生上传作品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

二、教学成效与特色

(一)学习成果高效转化

基于问题导向式教学(PBL)的课堂教学“七步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明确分工,尝试用PS+极域+幕布“三结合”方式,将教与学、管与评融合一体。学生对平面设计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目标全面达成,学生所学的知识转换为技能的能力及效率明显提升。

(二)重点难点有效突破

贴近生活、基于真实、层层递进的工作任务,有效破除了软件操作工具的枯燥、乏味,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象化,重难点问题逐个突破,增强了学生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信心,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率都有了明显提升。课堂教学“大数据”如图4所示。

(三)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本教学团队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既有省级优秀教师设计领航,又有深耕职教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的骨干教师承前启后,带动了全校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例如本教学团队的两名年轻老师积极探索在“岗课赛证”融通大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于2019~2021年在全国和重庆市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塑品能、强技能、挖潜能,在2020年疫情暴发时期,本教学团队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号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快建设了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图形图像处理。该课程设计理念新、配套资源全、应用范围广,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很好地适应了时代与科技发展,挖掘了更多更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不仅方便了本校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服务社会上广大的平面设计、界面设计的从业人员,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技术、送教千万家。 本教学团队的辛勤努力,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进一步加快机房硬件的升级换代

目前高版本的Photoshop软件对电脑的配置如CPU、内存、硬盘和显卡要求都较高,机房电脑4G内存运用很吃力。

对机房的使用环境改造迫在眉睫,只有高配置硬件、高版本软件才能带来高性能。

(二)进一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的社会阅历少, 创设的活动情境和搜集的素材如果太脱离他们的生活,容易使学习陷入困境。而目前鲜活的教学案例不多,因此,要丰富教学活动类型,趣味化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要持续采用“PS+极域+幕布”三结合教学,用真实的案例和结构化的思考工具,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转化。

(三)持续对标 1+X,深化书证融通

自《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发布以来,课程团队及时将 1+X 相关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但考核标准尚未正式发布,2020 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 1+X 考评认证尚未开展。

后续密切关注试点进度,积极对接考核标准,继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组织学生踊跃考证,进一步深化书证融通。

参考文献:

[1]戴智敏.基于专题的课堂教学:理论、设计与实施[J].职业教育(评论版),2019(10).

[2]倪彤.信息化教学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6.

[3]付丽萍.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极简教育技术促进教师TPACK知识融合路径探究 [J].中国教育信息化北京: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21(24).

作者简介 证书

余络南,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讲师

作者:余络南

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2:

五年制《基础素描一》的结构素描课程改革思路

摘 要: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基础与设计相融合,通过结构素描的知识体现、能力、素质、目标的整合规划形成教学模块,运用分级形式的教学设计使结构素描易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课程改革思路的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基础课程的艺术设计特色。

关键词:项目;模块;分级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同样也不甘落后。从2009年来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与指导下,对现有各高职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整体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培养社会合格职业技术人才。我们艺术系设计专业的各科课程同样在这样浩大的环境促使的过程中进行了新方案课程整体设计。我个人承担的是五年制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基础一》结构素描课程的整体设计任务,设计的反复和时间的投入使我对课程又有了和过去不一样的认识。过去,我自认为结构素描的基础课程仅仅是解决学生的运用结构的表现形式进行造型,对于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为设计的服务意识认识比较模糊。通过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对设计各课程的了解发现,设计与绘画对学生造型的基础要求有所不同,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的表现通过手绘外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表现,为艺术设计打基础的结构素描课程要解决学生对结构的认识、观察、思考、表现及结构形式创造。在结构素描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对过去的课程进行了比较多的调整与变动: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与专业特点进行的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结构表现的方法、技法、表现形体结构的难易采取分级教学和项目模块的形式融入到课程的每个教学单元,使教与学目标明确;设计教学目标与具体课程计划,模块项目教学内容说明的指导意见有利教师进行教学规划与课程安排;改革过去的考试与考核方法,设计考核、过程、项目效果的综合评分制度模式等。

一、课程改革设计的指导思想

结构素描是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的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技法课,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作前期准备,在造型风格、形式表现、画面构成的艺术造型素养和能力方面打好基础。采用分级课程的学习内容,从简单的造型方法到复杂的形体构造与结构表现,从便于学生掌握的技法、形式构成等、逐步提高难度进行深入的结构造型设计。设计单元教学的项目任务目标来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形式通过改革与规划课程内容,实施完成结构素描的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力达到可运用结构的表现形式,表现设计的形象、效果。

(一)了解教学对象,考虑课改方案

学生为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基本没有绘画造型基础,但学生在初中三年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备简单的形象想象、形象认知与作品欣赏的基本素养。学生没有设计专业的基本常识,更谈不上专业思想。

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这是一种无奈,我们没有选择,只能做好课程设计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难题。课程的设计要从零起点,从结构造型的最基础、最简单、最易于学生掌握的方面开始教学计划设计。从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形式逐步涉及作品欣赏,将结构表现的知识体现通过与实践结合来使学生能融会贯通。运用分层次进行教学进度的设计来安排教学,在结构表现的学习过程中渗透艺术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计划进行较完整的结构形式的整体表现与创意形象设计表现。

(二)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素描的结构造型表现形式与方法,再现自然形态的造型构造结构,表现设计形象的造型结构;具备再现形象创造、结构的构成描绘的能力;在造型的形式风格与创新理念方面初步建立造型意识。

2.知识目标:正确认识素描结构形式对设计视觉效果的表现意义,掌握素描的结构表现形式、构成、方法、技法、及造型的透视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

3.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造型思维,具备优良的创新理念、专业设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二、课程改革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整合教学内容的模块设计

从过去以知识、技能、技法等形式的单元设计的教学次序中通过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模块,规划设计拟定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教学方法、形成性成果的项目目标,对结构素描的课程计划完成目标的课时总量重新进行课时的分配。将结构素描课程共分为四个教学模块,模块可以明确的为学生学习结构素描的每个阶段进行定位,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将结构素描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级与项目化结合的教学规划。

(二)改革后的设计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

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利用项目目标,以单元形式设计教学训练要求,为教师进行课程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指导。在课程终结时,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项目基础上,用素描结构表现形式语言与技法、方法完成相应的课内外项目任务写生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的项目由浅入深,逐步学习完成各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并在课程结束时完成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本课程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

项目分析情况如下:

1.认识体型

(1)知识目标

①认识素描与设计的关系;概括复杂的形体;②几何化表现自然形态法;③综合形体的几何归纳与意识提高;④素描工具材料的性能与运用;⑤直觉描画几何体。

(2)教学方法

①素描与设计;②了解形体与概括形体的方法;③几何形表现;④理解表现形体的方法;⑤线条的分类练习方法;⑥几何体与直觉的近似方法。

(3)项目成果

①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素描与设计的关系;②问题法:通过提问、设问帮助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的意义,理解形体的几何化概括;③演示法:通过对实物进行示范性演示,提高学生理解形体的概括能力。

(4)认识形体素描与设计

①运用几何形的概括方法,表现自然界较复杂的形体,较好的完成单元项目作业要求;②几何体直觉描绘作业;几何化的自然形态描绘作业。

2.了解形体的结构

(1)知识目标

①运用各类玻璃器造型实物,提高学生对实物构造的理解、分析的能力;②掌握线条的表现特征;③达到剖析实物的构造、结构,表现实物结构表现的能力。

(2)教学方法

①实物形体的概括方法;②结构的构造理解与剖析方法;③线条的结构造型与表现方法;④实物结构的表现方法。

(3)项目成果

①讲述法:通过分析、归纳、演绎式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结构的分析方法;②讨论法:通过小组的讨论与集体总结,集思广益地提高学生对实物构造的理解;③实验法:以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对构造的表现能力。

(4)认识形体素描与设计

①写生概括表现实物结构素描作业;②运用线条写生表现自然形态的各类物体,要求造型比例准确、结构紧凑、形象生动;③自然形态结构素描作业。

3.表现体的结构

(1)知识目标

①结合透视知识,理解实物形体的结构。(实物的内结构、外结构);②结合理解实物构造,使学生具备对实物进行写生结构表现的能力。

(2)教学方法

①透视基础知识;②实物的形体结构写生表现技法;③实物的形体结构写生表现方法与步骤。

(3)项目成果

①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形态结构探究实验,掌握结构表现的方法;②演示法:示范结构表现的方法步骤;③实习作业法:用作业练习来提高学生理解、表现实物结构的能力。

(4)认识形体

①达到分析、理解实物形体结构与构造与表现结构的素描效果;②写生实物的结构素描作业;③写生自然各形态的结构综合表现作业。

4.综合表形现态实的结构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综合分析、理解自然形态的结构、概括的方法;②掌握综合自然形态技法;③能够合理组合形体的关系。

(2)教学方法

①形体的综合对比与表现方法;②构图与法则;③艺术形式美;④写生整合方法与技法表现。

(3)项目成果

①讲述法:分析综合形体的结构构造,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理解结构的表现;②练习法:用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对形体的理解表现能力。

(4)认识形体

①综合表现实物的形体结构作业;②写生表现自然形态的结构作业;③表现设计形象的结构构造效果作业;④一次结构素描展。

5.综合表现

考核:独立完成结构素描作品一幅。

三、第一次课的重要性

第一次课对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意义非常,通过对艺术设计的梗概使学生对艺术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艺术设计的基本情况与热爱设计确立专业意识观,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学期课程内容。

(一)导入

通过经典案例作品,理解设计。展示优秀设计的家装、广告、环境、平面效果图经典案例作品。让学生观摩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设计流程以及它们与素描造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素描的热情。

(二)了解素描基础对设计的意义

清楚此门课程处在设计过程的哪个环节,有何作用,要达到何种要求,并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上课的方式,课余配套学习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了解素描基础对今后学习设计的意义。

(三)介绍考核方式

每阶段的课堂和课外项目作业、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出勤情况等都作为平时成绩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课程结束综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5%,最后每位同学提交一千字以内的学习体会,总结个人在素描学习过程的经验。文章占总成绩5%。

(四)进入正题

本次课的主要目是通过运用几何形学习概括自然形态,结合几何形运用于绘画表现,了解素描的结构造型的基本方法。为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

四、考核方案的设计

(一)基本思路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5%,最后每位同学提交一篇小报告,总结个人在结构素描学习过程的经验体会。文章占总成绩5%.

(二)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共100分)

1.课堂和课外项目作业(70分);

2.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20分);

3.出勤情况(10分)。

(三)考核成绩评分标准(共100分)

1.考核作品内容切题(30分);

2.运用到结构表现的技法(25分);

3.构图合理。(25分);

4.画面表现结构紧凑、比例合理、较完整(20分)。

(四)总结报告评分标准(共100分)

1.语句规范、表述严谨(20分);

2.涉及上课介绍的相关主要技巧要点(40分);

3.总结个人学习结构素描过程中,主观体会条表述理清楚,经验总结目标明确(40分)。

五、课程改革设计的补充说明

(一)观摩设计、素描、设计素描作品展览提高学生视野;

(二)分级教学,任务驱动,课内和课外都有对应项目训练,鼓励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

(三)效果展示,教师操作,学生模仿、探讨辩论,教师综合总结应作为教学的常规形式运用在课题教学中;

(四)课程终结举办一次素描作品展览要记在我们教师心中,将它作为我们的一项大事来实现;

(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同时要记得还要育人;

(六)完成学习的各项目大概会有30%的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七)结合设计的实践练习有待加强,学院、教师要多给学生提高机会,为他们创造条件。

对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课程设计是结合职业能力、技能、素质的培养要求进行的,参考了现代课程设计的模块项目设计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改革从课程内容、形式、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并着了分类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综合科目设计,通过项目练习使并无基础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基本的造型结构表现。

参考文献:

[1]张晓飞,张一斌.素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赵健,张宝洲.素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3]布赖恩·柯蒂斯.美国基础素描完全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黄 文

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素描教学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教学技能的内涵,结合作者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研究总结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教师 教学技能

1 高职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现状

高职计算机教师一般是来源于工科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他们一般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部分教师原来还是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学校教师职业训练,因此,研究和总结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 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作业批改和教学辅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

3 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

3.1 “教学设计”的教学技能

高职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对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即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是高职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课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职业活动导向”是指老师一定要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比如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初级程序员,课程教學设计时就要以初级程序员岗位需求为根据,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如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也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可以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对于没有做过实际项目的老师来说,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和任务的,那么老师就需要到公司去挂职锻炼,实身处地做项目。

课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要注意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原来计算机课程是先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理论,然后安排在机房上实践。在“教学做用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老师要设计理实一体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使学生能力和知识同时得到训练和巩固。

3.2 “课堂教学”的教学技能

怎样运用“讨论法”组织课堂教学呢?老师可以从虚拟公司的工作任务入手引入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学习提纲,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展开查询或小组讨论,学生会获得在“知识仓库”中寻找答案的体验,锻炼检索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介入和点拨。这样组织课堂教学,那么老师就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相当高。

怎样运用“示范引导法”[5]组织课堂教学呢?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Linux操作系统应用》等课程,老师可以先期录制屏幕录像,让学生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怎样设置的”,学生先获得直观印象。然后,老师再用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如凌波)带领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操作。反复训练,掌握为止。如果实践课上运用好这种“看老师做”“跟老师做”和“自己做”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实践技能。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的使用,学会创建频道、屏幕广播、远程遥控等操作方法,这些教学技能的熟练应用有利于提高实践课的质量。

怎样运用“项目或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呢?,计算机的很多课程大都可以按照“教学做用一体化”设计,把一个个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做,边做边讲,或做了再讲。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课堂教学的特点。

3.3 “实践教学”的教学技能

高职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基本技能训练、实训和综合实习。基本技能训练是课程中的单一技能训练,实训是课程中的较大难度的技能训练,而综合实习则是阶段性技能训练。对实践作业来说,教师要查看基本技能训练完成的情况,检查实训实习报告的质量,但关键还是要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项目、掌握了技能。

3.4 “教学评价”的教学技能

计算机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和竞赛。考试形式主要有:一、技能考试。这种形式的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命题老师要设计难度、大小合适的考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考试时间内提交作品,像《素描》、《立体构成》等课程可以采用这种考试形式。二、制卷笔试。这种形式的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试卷题型丰富,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有的老师在试卷上只出50道选择题,这些的试卷就不规范。试卷分数布置要分散,内容要覆盖主要知识技能。

3.5 “教学研究”的教学技能

高职学校的社会功能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目前,高职学院搞科研的氛围还不够,老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热情还普遍不高,很多高职老师认为搞科研应当是科研院、研究性本科院校做的事情,高职搞科研层次低、水平差。其实,高职科研还是具有广阔的空间,高职学校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科研,比如校企合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化课程开发、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源库建设、社会服务等,这些都是高职老师可以拓垦的科研领域。

4 结语

教学技能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及时开展相关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的研讨、总结,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建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

[2]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001.html?tp=0_11.百度词条,[2012-04-10].

[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毕蓉.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7):2.

[5] 高佳,安金梁.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认识悖论及其破解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9):3.

作者:周洪林 廖世蓉 牟小玲

上一篇:藏区远古时期历史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国际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