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风险社会语境之中,知识产权法既是一种制度文明,也可能是一种制度风险。如何克服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秩序的先天性缺陷和潜在危机,是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寻求风险治理机制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内外知识产权界学者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基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以及法律制度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篇1:

知识产权国际化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以论述知识产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为切人点,分析了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针对知识产权国际化形势,提出了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化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知识产权的国际化

1. 经济的全球化与知识化

当前,人们对世界经济谈论比较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知识经济,也可以称为经济的知识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前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曾说:“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组织地球自传。” 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一些国家取代其他生产要素成为“第一生产力”。当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升为首要的因素时,我们便可以说,新的产业革命再次降临,传统的工业经济完成了向信息经济的转变,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说是对知识经济最为精练的阐述。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更由于国际经济秩序、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正如“失衡”的经济全球化一样,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甚至政治实力,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从二战以来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体制,除国际贸易制度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是其组成部分,原因在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同以前相比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同经济的知识化浪潮结合在一起。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是全球性经济,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农业经济以地为界,基本上是封闭型的,土地无法搬迁而只能占领。工业经济需要市场,但也只有坚船利炮才能轰开别国国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开始真正出现。 而占尽知识经济先机的发达国家对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也有着更大的兴趣。

2. 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趋势

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知识产权保护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众所周知,地域性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属性,但伴随着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不断增多和效力越来越强,知识产权保护日益走出国界,向全球统一的方向发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签订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表现,也可以说是对这一趋势的有力推动。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还体现为向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延伸,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的学者及立法机构普遍强调网络知识产权的扩张,而且已付诸立法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推行了这种权利扩张的理念,在一些国际条约如WCT、WPPT和TRIPS中都有具体体现。同时,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还表现在保护的标准越来越高,如无过错责任的推行,对最终用户责任的加强以及保全措施的实施等等,无不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点不断向权利人倾斜的趋势。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化,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广,权利人要求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发展也使权利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而令人担忧的是发达国家不仅在知识经济上遥遥领先,更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其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虽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实施追赶发达国家的战略,争取达到后来居上的目标,但是由于物质基础和科技力量的悬殊,发达国家仍然可以利用其掌握的明显优势和垄断地位,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执行有利于他们的技术标准,阻挠先进技术的扩散,并且对高新科技产品采取高昂的价格,实行国际间的不平等交换,从发展中国家掠夺更多的财富,扩大发展中国家于他们的经济差距。

二、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挑战

1.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现状的超越

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大的挑战。由于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来自这方面的挑战更为严峻。TRIPS协议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强化了保护机制,确立了国名待遇原则、最低保护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等基本原则,加强了对成员方的监督,比以前任何一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议规定的标准都高、采取的措施都严。这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历史非常短暂,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保护制度尚不健全,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现代化程度还较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超越。 其中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主要差距所在。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努力才进行了20多年,而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得非常成熟。现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是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很不完善,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都存在许多深层此的问题需要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许多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全国统一协调的大市场还没完全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比比皆是;市场经济秩序在很多方面处于无序状态,急需整顿,等等。由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起步晚,阻力大,发掌程度低,所以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跨越,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生产关系状况,现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比较高的,是一种超前。

另外,现行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TRIPS对中国法律制度来说也是一种超越。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尽管这十几年立法进程非常快,但过快的立法速度也难免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在某些领域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不配套,相互之间冲突就是突出表现。根据专家的观点,当代中国立法50多年所积聚的一条基本经验是“要认知中国立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需要把握中国立法与国情的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的关系。” 然而特殊原因使得我们的知识产权立法迅速跨越式发展,短短20年左右便于国际保护水平接轨,而我国整体立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此,不协调和冲突就在所难免。而且,我国低水平的执法现状更为严峻,法官队伍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知识产权的审判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适应知识产权立法的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培养起大批的法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2.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难选择

如上所述,当前国际上不断扩张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越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许多学者认为,过宽的知识产权保护压抑了竞争,就连美国经济学教授里查、曼都说:乌拉圭回合中形成的TRIPS至少在扩大专利保护领域、统一20年的发明专利保护期、确认“进口权”、在确认侵权时承认“方法延伸到直接生产产品”原则等4个方面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意愿作出了规定。发展中国家要想参与市场并享有优惠,就不得不接受他们在修订巴黎公约时所不愿接受的专利保护标准。

我国需要更多的时间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国际化潮流越来越强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成熟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理论、强大的综合实力,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尽管面对的是不断扩张的超越中国发展阶段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时出于总体和长远的考虑,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不加强保护会有损于我国的国际形象,也不利于激发国内知识创新,不利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而强化保护将增加我们技术引进的成本,加剧贫富、地区、行业间的不平衡,加大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代价。既要强化保护又不能过度保护,我们面临着两难选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将更加严峻,如何应对挑战,走出困境,我们需要作出努力。

三、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对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在向世界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要适应我国国情,赶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步伐,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1.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紧迫性

所谓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发展和运用知识产权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全局性的谋划。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走在前列,知识产权战略是美国最为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美国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和产业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于科技和人才。1979年,美国前总统卡特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从此,美国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的优势,保持了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当前的历史定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一个正在崛起的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正在转型中的国家,一个正全面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一个面向现代化刚要起飞的国家。就像一架超大型的客机,已经驶近跑道的尽头,接近起飞的速度,机头已经仰起,前轮已离开地面,沉重的后轮尚在地上滑行。这一阶段既是一跃而升的阶段,也是比较危险的阶段,正确的国家战略极为重要,而知识产权战略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认识到中国的历史定位和战略机遇,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趋势,我们就会更加明白知识产权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紧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原则

(1)维护国家利益原则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邓小平在一次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曾谈到:“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 同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这是由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决定的。作为国家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根本上是为了推动国家文化与科技事业的进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家利益。这一原则,在知识产权的对外交往中尤其重要,古往今来,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包括政治交往和经济交往,始终是以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

(2)从属国家整体战略原则

知识产权战略不是孤立的,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相适应。知识产权既事关国家发展又事关国家安全,同时渗透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之中,要给知识产权战略一个明确的分类和定位是不容易的。相对而言,其与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知识产权战略更多的从属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战略,而与后者的关系似乎更为直接。现在,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既定方针,因此,应该把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它们各有侧重,可以优势互补,配套实施。

(3)适应综合国力原则

知识产权战略从属于国家总体战略,国家总体战略则是一个国家根据其国家实力、所处国际环境等因素制定的,综合国力是国家总体战略的基础,因此,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综合国力相适应。

(4)坚持积极防御原则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激进的道路,而要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寻求一条稳妥的道路。具体来说,立法方面,在遵循有关国际条约的前提下,一般不宜制定高于国际条约要求的条款,保护的范围、期限、方式等不宜走在世界保护的前列,在这方面,并非越先进,标准越高越好,只有适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是最好的。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总体上应采取“低标准”,这里“低标准”的含义是指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规定的必须遵守的标准,一般不高于这个标准。这种战略可以称为防御型战略,这是由中国当前的总体国家战略、综合国力所决定的,采取这种战略最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李长久:《全球经济与国家经济》,载《经济参考报》1997年4月2日

[2]罗中玉主编:《知识经济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8页

[3]王一鸣主编:《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193页

[4]刘文华主编:《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与规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90页

[5]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166页

[6]蒋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载《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7]李转良著:《全球经济一体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49页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第82页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第1版,第330页

作者:迟君辉 蔡宏宇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篇2:

基于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分析

【摘要】风险社会语境之中,知识产权法既是一种制度文明,也可能是一种制度风险。如何克服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秩序的先天性缺陷和潜在危机,是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寻求风险治理机制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内外知识产权界学者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基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以及法律制度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知识产权 制度风险 法律控制

知识产权及风险概述

知识产权,简单来讲就是知识产权人对其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受到保护的专有权利,但是这样的保护是具有时间限制的,即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①。知识产权针对智力劳动成果而言,例如各种发明、文学、艺术作品,此外还包括其他的例如标志、名称、图像、外观设计等都属于智慧型的劳动成果。

当今社会,风险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它们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科技化色彩,知识产权风险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内生”,换言之,知识产权风险来源于本身,这也是由知识产权的内在特性所决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全球化使得知识产权自身的风险及制度风险日益加剧,从而导致知识产权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甚至影响自身的正常发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政策激励或者法律保护都无法避免知识产权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都无法避免自身潜在的风险问题,而且无论是由于政策、法律制定导致的风险,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风险,对知识产权自身都会带来致命打击,因此,如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完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是当前一个时期内,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法作为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

知识产权存在的制度风险分析

当前,社会中存在这不同程度的风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在知识文化领域,随着全球范围内沟通交流的日益频繁,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个国家拥有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的不同,每个国家对于知识产权机制的选择也存在诸多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知识产权的客体存在技术风险。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风险高发的社会,而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在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也正是因为风险社会存在的特征,所以才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风险社会的形成。可以说,现代风险社会是被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以上论断就源于在人们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会给世界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与风险。马克思曾说,人类在不久之后必然会被技术知识所牢牢困住。知识产权制度通常都标志着现代化文明程度,利用法律和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适当的尊重和保护,不仅是知识产权价值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标志。保护知识产权和发展现代科技这两者之间必须寻求一个平衡点,不仅要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同时也要顺应科技进步的趋势。

现代科技与知识风险之间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断探索中,知识产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边界纠纷。这种冲突通常表现在网络技术中,例如网络版权领域经常会出现,因为知识产权问题而形成的公共权利与专有权利的界定、数字内容和传播出版领域之间的纠纷,现代化智力成果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冲突等问题,这些从实际意义中难以区分的纠纷,正是网络技术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专利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技术方面,例如基因专业技术,人们对于基因方面相关的产品进行专利性质的开发与利用,必然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风险,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和潜在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变化是一种进步,但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全球化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制度必然会引起全球化的风险。一部分反对全球化的人们主张,这已经逐渐成长为一种帝国强权制度。而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贝克认为,全世界所面临问题基本上是共同的,但是对于社会认同、利益冲突、国家立场等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危机遍布世界各地,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但是不能够说这些危机的出现就是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而引起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正是全球化的伴衍生物②。它的出现不仅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制度风险的全球化发展,在对待这个问题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

一方面,东西方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知识产权之间的利益失去平衡,而这种失衡明显的对发达国家更加有利,这种国际知识产权体制的失衡使得发展中国家对于专利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劣势,造成发达国家的智力产品集中于私人公司。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与国际人权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根据联合国人权促进小组委员会的相关调查显示,根据协定的部分并没有对于人权的基本性质与整体之间的性质产生影响,而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人权之间的各种法律都包含着明显的冲突。

总结起来,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选择主要来源于法律,但是在本质上也只是以法律的形式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广泛定义,这样的做法既符合自身对于风险社会的选择,又符合自身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法律法规等制度不够完善,所以知识产权法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支撑,也没有长时间的基础文化作为传承的土壤,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通过法律移植的手段,结果导致的不仅是收效甚微的一点改变,还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风险问题”③。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步呈现,在国际贸易体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国内环境瞬息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在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按照国际公约中对于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保护。此外,发展中国家经验不足,所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处于过渡成长时期,未建立健全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同时,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不够,对于相关法律条例也未进一步落实,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知识产权风险的发生,法律与实际保护相脱节。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文化风险及生态风险。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于知识产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说法在于知识产权在为人类创新技术方面创造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专利保护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技术的负面性与风险之间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无法解决工业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要重新进一步改进优化制度方面不合理的因素,或者从根本上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新制度。这样的做法是基于对于法律风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相互存在的背离关系而提出的,也就是说,对于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与法律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在今后一定时间内依然会促在的潜在威胁。

文化领域中社会风险的表现。对于文化领域存在的各种社会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文化制度不同,世界文化各不相同之间的冲突。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正在形成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对于国际社会来看,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语言、生活方式、宗教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领域之间的文化不同,根据国际保护体系制度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TRIPS的协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对于文化保护具备非常重要的独创性,但是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却不够重视。对于法律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法律精神和制度非常重视,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势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也有着相对应的法律进行保护。④对于现在实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一些国家利用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文化侵略的勾当,而且在占有和损害其他文化的文化类型的同时,还对于传统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独创性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些国家更是利用自身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以知识产权保护名义对文化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垄断,造成很多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困境。

文化领域中生态风险的表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包含很多含义,例如社会、经济、文化等。对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危机不同于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人为因素,这些人为因素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质。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权利严重失衡,导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完善,而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文化资源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缺失越来越严重。

知识产权以及法律制度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正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也面临了不小的阻力,其主要的阻力来源于海外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为止,一些国家恶意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其中最著名的是通领科技在国外的知识产权案纠纷,主要的原因在于通领科技生产的产品,未获得美国立维腾公司的专利权,审判结果是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地方政府将诉讼驳回,中国企业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通领科技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在美国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设置知识产权壁垒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企业被美国拒之门外。由此看出,我国企业在面对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的纷争中占据劣势。

许多的跨国公司为了谋取暴利,甚至不惜滥用知识产权,寻找这方面的管理漏洞,从而导致在发展中国家职权滥用的行为十分猖獗,并因此成为了跨国公司打压中国的工具。例如丰田诉讼吉利、思科诉讼华为等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都给我国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有着TRIPS的协议保护,对于权利持有人在滥用知识产权方面有一定的防范措施,但是我国关于治理滥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始终没有完善,而且缺乏相应的执行能力以及监管举措。

我国知识产权不断的受到侵害,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主权问题上不够重视,同时凭借对先进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的有利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不正当获取,以此来获得知识产权。例如,我国的传统中医药领域由于没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造成发达国家无耻的滥用与盗用,这不仅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巨大的打击。

知识产权法制控制策略研究

第一,法律控制尊重国际化知识产权发展。立法、行政以及司法手段是管理知识产权的三驾马车,其中立法手段是其它保护程序的前提,也是最根本的保护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的领域愈来愈广,基于此,国家应该出台更为全面详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比如,可以出台一些类似于专业法,著作法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的发展溯本清源的话都是风险所引起的,所以说,在这一制度的构建当中,还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辨析度进行提高。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完善搞笑的知识产权新秩序,这一新秩序的建立需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下要充分尊重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以发挥其作用。

第二,完善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对于知识产权法律建设方面,我们应该保证每一个环节与理论都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所提出来的,而且完全的与主观判断相一致。而且,伴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不断完善,对于风险的选择也会趋同。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保证对于风险辨识能力。所以,对于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公平的知识产权新秩序。其中,世界知识产权的新秩序的建立要在全进球知识产权秩序的基础之上,对于世界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一定要有制约的作用,还要保证在新秩序之中发达国家对于别的国家知识产权的秩序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并且能够正常的发挥出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⑤。还应该通过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各种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知识产权的新秩序。还要注意防止跨国公司利用新秩序的滥用知识产权。针对这一点可以通过补充和完善反垄断法得意实现,从而有限防止国外的知识产权法出现滥用现象,不给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留下可乘之机。

第三,建立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保护。知识产权的公共领域保护制度,是将公、私利益进行区分的关键节点。虽然说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对一种私有权利的保护,但是这并不是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知识产权的终极目标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的保护。但是,知识产权对私权保护确是对公众利益保护的基础,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目前,国家法律层面下的公共领域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就是保护期满的知识产品,再次就是没有实际要求的知识产品;然后就是社会的共有知识、思想、理论等。在这个层面的公共领域之内,可以对科学技术,可以自由的借用科学技术,自由使用标记和相关符号,并且还能够运用功能强的设计思想等,这些都是知识产权的公共性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私人知识财产的不断膨胀,公共知识财产却在逐渐萎缩,这就造成了私人知识利益与公共知识利益之间的冲突。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的保护,既体现了法律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更有利于社会对日益扩大的私人知识产权的控制。知识产权权利扩展、利益失衡,是风险社会法律制度完善的难题,知识的过分产权化会使得资源被过分瓜分,社会发展失去系统平衡。

综上,本文通过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于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基于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方面,从制度风险和法律控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我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真正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仅有简单的制定法律和规范还不够,最主要的问题在与提高相对应的政策防范意识、法律规定的执行能力以及对潜在危机的和缺陷的预警能力,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在全球竞争中争取合作共赢的措施。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注释】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

②谢钟:《产业安全视角下中国农业外资并购法律审查研究》,武汉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③廖志刚:《知识产权与自由贸易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年。

④张英:《专利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年。

⑤杨春福:“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6期。

责编/于岩(实习)

作者:曾素梅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篇3:

知识产权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立法研究

[摘 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调控金融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基本理论、国内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以及完善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知识产权法律 立法

一、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基本理论

1.金融创新的一般理论

(1)金融创新的概念。广义的金融创新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在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领域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服务创新等(P70),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本文中的金融创新仅指狭义上的概念。

(2)金融创新的基本内容。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即指为适应金融新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而创设出的具有先进性的金融产品。其次,金融服务创新即指金融机构在服务策略、服务模式、服务技术及其手段、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3)金融创新的作用。从宏观看,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金融业的彻底变革。在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整体上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增强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从微观看, 金融创新是获取利润的工具,使金融机构在竞争中获得较多收益。而且,金融创新也对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增强的作用。

2.知识产权法在金融创新方面的调控功能

一是促进功能。挖掘创造主体的潜能,鼓励知识产权的价值转换过程中有更多突破。二是规制功能。由于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金融创新所引起金融制度创新大多为涉及产生金融泡沫的宏观因素(P50),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进行规制是必要的。

二、国内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国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美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在美国法中,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判例有解释和创制法律作用。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在制度建构上也有科学、缜密的特点(P52),比如早期公开制度。

美国有关金融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在立法中赋予了联邦法院体系中的巡回上诉法院司法权;同时,还通过立法构建相关的行政机制来贯彻调控职能。

(2)法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法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典基于金融创新的种类繁多、区分较为复杂,规定具体法律来避免法典内部门法的冲突。法国在为了应对金融创新新形势而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采取了新措施。

2.我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现状。

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在遵循国际协定的基础上作出重大修订,为我国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②在现有行政体系基础上,我国于2004年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关的司法权保护主要表现在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厅,并加强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

(2)现行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立法层次多,法律效力的差别与弱化并存;具体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与最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尚存在差距且与国际条约或协定的衔接需完善。

三、完善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思考

1.制定知识产权法典

(1)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应采总分则式,将各部立法具有的共同内容以总则形式规定,其他的则以分则形式规定,以体现法典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完整的体系内容。同时,立法应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立法的最新成果。

(2)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体系,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同时参考其他有关的国际公约、欧盟知识产权立法及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典,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将一些规章上升为法律,真正体现知识产权法所规范的内容。

2.建立统一、权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体制

(1)建立统一、有力的知识产权综合协调的行政机关,理顺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机构建设,还要着力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保护,要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

(2)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中心建立统一权威的保护机构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此为中心建立统一权威的保护机构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分离、整合其他部门所属的知识产权职责更加有力切实保护的实施。

3.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合作

(1)法律须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保持一致。我国主要的三部知识产权法虽然在入世前夕刚刚修改,但在其中仍有与TR IPS不相符合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修改。同时,我国知识产权还必须与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保护文学作品等其他知识产权的伯尔尼公约以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相一致。

(2)借鉴国际立法先进经验来弥补缺陷。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处于落后、简陋的地步。在国际经济合作之中,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的立法水平来切实保护我国当事人与国家利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是可行途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挑战、反对知识产权霸权的有力武器之一。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间的国际合作。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发展时间短,机构设置不健全,而且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等问题一直是实施有效保护的不利因素。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其缺陷的不利影响表露无遗;因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的合作是现实性解决方法之一。

对金融创新进行在知识产权法意义上的研究将有利于保护金融创新当事人的合理权益并促进金融创新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马卫华 郝维国: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作者:贺 红 曹东辉

上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文学论文下一篇:批判性思维的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