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以计量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应用为着探讨点,通过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背景意义、最终提出启示与展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二元经济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二元经济研究论文 篇1:

湖南省城乡购买力配置及应用研究

摘要:文章构建了湖南省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目标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优配置动态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出了2017年满足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目标的湖南省最优城乡购买力配置。

关键词:消费需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购买力配置

一、引言

经济学理论认为,从有利于消费需求扩张的角度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就会出现“有购买力者无购买愿望,有购买愿望者又无购买能力”的现象,导致“消费鸿沟”不断扩大,会造成城乡两个市场“断裂”,进而导致城乡消费需求总量不足。多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张?从理论上讲,在某一确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为了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达到最大,城乡居民收入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着唯一的一个与之对应的匹配比例。基于以上的经济学理论,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湖南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保持湖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的城乡购买力配置比例。

二、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优配置动态模型的构建

假设湖南省城乡居民内部各自具有完全相同的消费习性。设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Yn,边际消费倾向为Xn,则存在关系式:

其中,X代表边际消费倾向,C0代表基期(2000年为基期)居民消费水平,Ct代表第t期居民消费水平。Y0代表基期(2000年)的居民收入水平,Yt代表第t期居民收入水平。由以上公式,根据表1中的数据,构建人均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回归模型,再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估算,可得到回归方程表达式,农村和城市回归模型如下:

方程(14)即为湖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目标下最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计算式,将当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代入此式,便可得到满足湖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目标与当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三、结语

将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m=33947.9元代入计算方程,解得满足消费需求总量最大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理论值为25520.4元。也就是说,2017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Ym=33947.9元时,要使湖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理论上应达到25520.4元。而2017年湖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只有12935.8元,理论值竟然是实际值的1.97倍。由此可见,从有利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扩张的角度来看,在湖南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文所分析的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湖南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考虑的仅仅只是湖南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还未包括湖南城乡居民隐性收入差距在内(隐性收入是指不能直接用货币价值衡量的收入,但又是居民实际享受的福利,主要包括各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用,城乡间这种差距也不小)。如果包括后者,毫无疑问,湖南城乡居民购买力动态平衡被破坏的程度将会更加严重。因此,从保持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的视角来看,目前湖南城乡居民购买力配置已较严重地偏离了理论上的最优配置系数。

参考文献:

[1]陈南岳.中国过剩二元经济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黄翠,陈南岳.消费需求视角下的最优城乡购买力配置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學报,2016(0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省城乡购买力配置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1040)。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作者:唐伟 吴翔宇 陈南岳

二元经济研究论文 篇2:

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摘要: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以计量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应用为着探讨点,通过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背景意义、最终提出启示与展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研究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但是正是这种工具,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的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论证。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二、国内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归纳了计量经济学应用的20余年的发展。通过对《经济研究》近10年间刊载的计量经济学文章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对这期间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过程有一个粗略的归纳,同时也能够初步探索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转换与研究技术规范的转变。本文则通过计量经济学论文在《经济研究》刊文中的变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学内在的技术规范的形成历程。

近些年我国主要经济学期刊发表的计量经济学文章主要以应用研究型文章仍然占主导地位,数量远远大于理论研究。但应用研究所采用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却呈现出多样的趋势:例“经济转轨中的企业退出机制”采用了Cox比例死亡模型和条件概率方法[1];“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用到了二元选择的Logit模型[2];而就相同的问题也可采用回归模型和协整分析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已经用到了现代很多复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曾经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方法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是研究一般问题的首选方法:如“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3]、“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我国股市换手率与预期收益的实证研究[4]”。无论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还是大样本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仍然是计量经济学研究应用最多和最主要的方法。

三、经济研究论文中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分析

在经济研究论文中计量经济学模型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经典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Panel Data模型、离散被解释变量模型、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非参数模型、非线性模型和其它模型。对这些模型应用研究在清华大学霍玲对1984-2004年《经济研究》刊登的全部计量经济学论文模型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时得出以下结果[5]:经典单方程模型仍然是计量经济学论文最常用的模型方法,占总数的63.8%;其次依次是宏观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宏观Panel Data模型和其它模型;最后还有一些新型的计量模型方法,例如微观Panel Data模型、经典联立方程模型、其它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简单非线性模型、复杂非线性模型和完全非参数模型等[5]。她认为之所以经典线性回归方程仍然在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占主导地位,直观原因是这个方法比较容易直观使用,另一个原因是相当多的论文主要是因素分析对研究的变量产生显著影响程度,而这背后的经济理论是不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模型假定为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

四、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启示和展望

1、在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以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为主

从以上综述中得知,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应用研究最为广泛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这两类模型从需求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两个方面解决我们面临的宏观与微观经济问题。需求性上来说,例如金融市场时间序列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分析等,都是经济研究中的热点;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一手数据的是否容易获取对研究的成败起决定作用。

2、更为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将涉足计量经济学模型

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西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就是将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应用到婚姻经济学、种族经济学等社会现象中;而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和诺斯更是在经济史研究中采用计量分析。由此可见,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注重物质生活的今天,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尖锐,而这些问题与矛盾往往与经济分不开,就会吸引各个学者的注意力。而学者的研究探讨往往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3、以传统模型为主,加强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研究方法,它所采用的经济数学模型是用来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具有其他经济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我们要加强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如:我们采用非线性模型所作的预测和分析就比线性模型效果好;对于研究随机性、非结构性的所有问题,采用仿真(模拟)技术;用于研究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利益方面冲突就采用对策论模型。由此可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学者研究出不同的模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这是由于这些新型模型的不断涌现,对我们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完善作用。(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

[2]刘莉亚,任若恩.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10)

[3]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10)

[4]晏维龙等.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7,(11)

[5]苏东蔚,麦元勋.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我国股市换手率与预期收益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11)

作者:邓娟

二元经济研究论文 篇3:

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消费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性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居民消费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预期消费风险加大。本文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进行长短期分析,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政府如何做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不确定性来促进消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 泰尔指数 收入差距 不确定性 社会保障

一、引言

居民消费是国民经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持久性动力。201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42886.5亿,居民人均GDP为77862.2元,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本文从动态分析的视角,基于浙江省各项经济发展数据分析,综合城乡收入差距与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运用约翰森(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长短期动态分析,同时在衡量地区收入差距指标的选取上,本文选取泰尔指数来度量,以达到检验精准性。首先,研究从理论上探寻分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及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实证分析两大综合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最后,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政府如何做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不确定性来促进消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以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丰富现阶段收入差距理论,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消费函数。对地区性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收入分配理论,对于及时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刺激消费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分析间接影响政府对社会保障支出做出的决策,从减少不确定性开辟新方向刺激消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五、结语

在长期收入差距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教育医疗费用和就业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为相对较弱的抑制作用。短期内,上期消费、收入波动、教育医疗费用支出波动和就业波动是影响居民消费变动的主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弱。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突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两大因素,有利于明确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做一些贡献。同时为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刺激消费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成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影响研究——基于GMM方法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12).

[2]何晓斌,夏凡.中国体制转型与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配差距——基于资产转换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2(02).

[3]杭斌.基于持久收入和财富目标的跨时消费选择——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7(02).

[4]纪江明,张乐天,蒋青云.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01).

[5]金贤锋,汪浩瀚.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二元特征与跨期不确定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6(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研究生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赵红

上一篇:英语教学艺术论文下一篇:路桥工程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