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国际结算所具有的实务性和操作性要求国际结算应该用双语加以教学。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研究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遴选原则在于知识点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根据此原则,在国际结算知识体系中,大约可以选择1/3作为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是从学生学习绩效的角度加以考虑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分析论文 篇1: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加快了国际的经贸往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活动的日渐密切,在全球背景下,国际的经济市场竞争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对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直接的反映。论文就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作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贸活动日益活跃,如何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我们必须将先进的国际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贸易体系相结合,发挥结合作用,有效增强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促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水平增长。

1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性概述

国际经济贸易指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商品或者劳务之间的交换活动。国际经济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良好竞争与联系的重要途径。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是必然也是不可逆的,因为在新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实现经济的独立且长远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且在全球化规则之内才能够进行良好的活动与交易。无论是国与国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要进合作—国际经济贸易,才能够获得共赢。国际经济贸易具有三大特点:多元化、信息化、技术化。多元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合作国家以及进出口商品之间的多元化;信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中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运用;而技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技术应用。现阶段,可以看到每一个国家或企业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当中。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也在逐年上升,屡创历史新高。

2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现状

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经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并且对其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国际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这也就导致我国的进出口总量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从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来看,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为减少差距,尽快地跟上国际经贸发展的趋势,就要实现进出口贸易份额的增长。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就导致我国的各項经济体系又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调整对外贸易体系,促进其转型升级,虽然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缺少动力的支持,还没有实现整体的复苏。但是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中,依然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不断地发展国际经贸活动,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

3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3.1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是建立在国际经贸发展基础上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国际经贸的发展也能促进科技进步,各国可通过增加科研项目数量,扩大科研项目范围,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来提高国际经贸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应根据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扩大科研规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科技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此外,应该适当的加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充足的各方面资源为科研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有效促使科技水平的有效提升。

3.2交易效率提升

通过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去进行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使用电子化的合同、提单、发表、保险等,让这些单证在网络中快速传递,由此便节省了单证传输时间,并且还可以减少由于纸质单证中数据信息重复录入造成的失误,对强化交易效率而言大有帮助。传统国际贸易活动开展中,任何一个程序中,涉及到签约、报关、保险、结算等均要有人工参与,不仅交易效率难保障,失误率也很高,受时间的限制也很大。

3.3推动科技的创新发展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仅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还象征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状况。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主要的驱动力,同时也是第一生产力。能够在技术上,保证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技术的创新,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指明了前进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的路线。并且,对经济起到一个巨大的助力作用。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而同时还能让其在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上,与时代将接轨,利用国际经济与贸易大环境下所提供的经济条件为技术保障,不断地升级各种科学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促进生产产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因此要牢牢地把握住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征,抓住时代的机遇,不断地研发和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各种科技手段。通过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带动经济软实力的提高。

4国际经济贸易的应对策略

4.1构建完善的贸易模型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作为当下时代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企业实际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外贸企业可以明确分析自身在经济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于资本的有效追踪。因此,企业要借助数据分析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加大对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力度,进而有效改善物流,缩短交易时间,提高贸易往来。大数据能够对整体的国际贸易起到基础的保障性作用,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例如,外贸企业要主动收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各项数据,取高复盘的逆向诊断法进行考量,分析内部的风险指标和具体模型,综合分析风险识别指示库,风险识别模型等。充分利用当下的信息化资源,合理部署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一步细化需求,完成梗概设计。形成详细的风控方案与数据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好经营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完善内部的运营维稳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规避风险。

4.2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公共公用事业和国际贸易应以此为基础: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科技水平,利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价值,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贸易人才队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国际贸易公司的主力军。为了提高国际经济贸易水平,培养科技人才,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公司都具有一定的科研经济优势,因此,在企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要不断地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培养科技人才,使我国外贸企业不断地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的新形势,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中抓住机遇,为发展战略奠定人才基础。

4.3积极推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随着国际经济快速的动态变化,国际贸易发展和竞争中有关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现代经济贸易竞争开始更加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最大优势,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经济贸易政策的分析和制定。我国从1992年就取消了进口调节税;1994年取消了进出口指令性计划;2007年开始执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在新贸易法当中,我国对与世界贸易组织所不符的部分进行了科学的修订,并针对近年来所出现的贸易交流新时态和推动外贸健康发展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总体上的修正,同时还在新贸易法当中针对对外贸易监督制度进行了合理的改进;2013年,国务院正式将上海定位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5月,我国共签署完成了包括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韩国在内的多达14个国际经济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我国根据经济贸易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所制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此发展过程也看到了我国推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4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中,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贸易型企业来说,提升自身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避免自身一些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与进步。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先从管理人员开始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并逐层逐次深入提高,促进各部门人员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的提升;其次,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企业可以适当的增加各部门人员的危机意识,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各部门人员进行风险知识的培训教育,这样一来才能够使所有人员都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意识。最后,一些贸易型企业应注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贯彻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

4.5技术影响防范

应构建起一套完整且正规的安全防护系统,以星系技术平台作为基础,推动软件有序、有效运行,避免数据存取遭受影响。要保障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既可以购买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若国际贸易软件并非自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也并非自行制作,那么此时务必要确认软件开放商的资质,通过实地考察才能做出最后决断。若国际贸易对新开发软件运营了一定时间,此时需要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对系统做出优化和整改,之后才能维系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相互结合的方式,对系统多种数据可靠性予以密切检查。另外,文档保管工作和数据备份工作等也要做到位。要使用最先进的電子技术手段来维持电子交易业务的整体安全性,现在常用的两种方式为:使用数字证书处理网上交易对象身份确认问题;使用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等技术来处理交易信息传递完成后的验证问题。除了上述两类基本技术模式外,近些年还出现了安全认证技术,以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最具代表性,该类协议在维护电子交易安全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还有就是要建立起极具人性化特点的国际CRM系统,外贸企业通过创建CRM,不仅可以规避传统贸易模式中对业务员的依赖,还可以更为有效实现前端客户交互,满足客户多项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客户和企业交互信息、收集资料等提供多元路径,也可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进行全程监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合作。

5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5.1多元化

国际经济贸易多元化是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商业加工效率,减少了贸易差错,节省了贸易双方的沟通,节省了谈判时间。具有国际贸易的经济优势,能提高效率。E-commerce模型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在市场中的典型成果。以Sur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开发了电子商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好的例子就是2018年的“双11”购物节,中国的猫日交易额达2135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00亿元。在新的形势下,国际贸易和贸易多元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也是未来国际贸易的新形式。要继续探索并与国际贸易公司的发展保持同步。

5.2全球化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巨大助力,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导致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就会落后于世界市场,导致企业的经济实力逐渐走向萧条,加速企业的倒闭。但是如果能够顺应发展时机,把握住机遇,就会让企业在世界舞台上一跃而起,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充分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才能让企业获得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提高竞争实力,在竞争中越战越勇、越走越强。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主导方向。

结语

综合来看,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基于这一点,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国际经贸。应根据国际经贸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对策。如完善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晨,崔强.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风险防范与管理[J].现代交际,2020(10):52-53.

[2]姜敬廉.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防范浅述[J].财富生活,2019,31(4):66-67.

[3]王丽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神州,2020(3):139-139.

[4]李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7(6).

[5]杨振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1):55-57.

作者简介:

白昀禾(2000-),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

作者:白昀禾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分析论文 篇2: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初探

【摘要】国际结算所具有的实务性和操作性要求国际结算应该用双语加以教学。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研究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遴选原则在于知识点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根据此原则,在国际结算知识体系中,大约可以选择1/3作为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是从学生学习绩效的角度加以考虑的问题。根据对学生考试结果的统计研究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认为国际结算的术语和惯例行文规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加以训练,以培养出真正能满足国际经贸要求的相关人才。

【关键词】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研究

一、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的意义

国际结算是指为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收付活动。在我国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国际结算一向是必修课。目前各大学的国际结算课程一般是使用中文教材,以中文讲授。但由于国际结算业务的跨国性、标准性和实务操作性,我们应该致力于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为此,有必要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明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重点

国际结算是历史悠久而又与时俱进的业务,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由于教学资源等一系列原因,国际结算的课时并不充裕。各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在30~40课时之间,一般会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习;再加上双语教学的进度一般慢于纯中文教学,所以课时更为紧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系统地完成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工作,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分析并掌握其基本业务,教师就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为此,一定要进行好相关的研究分析,争取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充实学生的国际结算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际结算业务能力。

2、明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难点

我国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程度高,国际结算课程一般被安排在第三学年讲授,这时的国贸专业大学生普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考试,应该说是有较好英语基础的。但国际结算是相当专业的业务,涉及到商业英语和银行业务英语,且有很多国际例行的语言习惯,实务操作又是相当细节化的工作,遣词造句都有一定之规,并不是说正确的英语就是正确的工作语言。所以,能通过普通英语的考试并不意味着能顺利适应专业化的国际结算工作。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以便有的放矢,使学生能真正在教学中有所提高,加强以后的相关工作能力。

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重点

为了在有限的30~40个学时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并掌握国际结算业务,应首先明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重点。

1、教学重点的确立原则

(1)实务操作性。从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其主要特征是其实务性和操作性。国际结算理论固然重要,但该课程更多地是一种业务熟练性质的培训。仅了解国际结算的相关理论而不明实务流程,则所学流于泛泛,脱离了国际结算实务而讲授国际结算理论,也是难得要领的。

从培养的对象来看,现在我国大学教育已经日渐大众化,培养模式并非精英教育,而是相当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迅速融入外贸劳动大军之中,所以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当是重点。

从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对外经贸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继续在全球化、市场化的道路上取得进步,所以对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这对我国的大学国际经贸专业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学生应具备更务实的业务操作能力。

(2)专业性。注重实务操作必然意味着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细节的强调。国际结算业务的国际通用工作语言是英语,对大多数国贸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英语恰恰是其强项。这样看来,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就应该很简单了。可是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在考试中对理论性质的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倒是应对自如,很多同学用英文答题(本人在教学中均使用英文,亦用英文出考卷,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写得文采飞扬、头头是道,但在实务操作题上往往错误百出,失分较多。对操作细节的忽略是学生们的很大弱点,误以为英语好就一定能做好国际结算的实务操作工作。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英语水平要求与国际结算业务的英语水平要求是不一样的。本人在考试中也曾要求学生开据简单的商业汇票,这本属于基本业务能力,但答案千奇百怪,就英文本身而言,并不为错,可惜很多学生不能得分,原因在于商业汇票的英文书写规范早已自成一体,不按其行文自然不能达到人才市场和国际经贸实务的要求,也就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的要求。

2、具体的课程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对信用工具的概念、分类、流通行为和记载规范等的掌握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相关的学习中,重中之重又是票据的书写规范。票据的特性就是其要式性。票据是一种要式不要因的有价证券,也就是说,其英文书写必须依据国际惯例,否则哪怕用不同的英文表述了相同的含义,则仍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会形成无效票据,不能依法规范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所以信用工具,尤其是其合法书写规范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可划出专门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反复演练,力求合乎规范。

(2)结算方式。结算方式是一个大的范畴,具体又分为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多个类别。不同的结算方式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经贸类型,所以,从理论上说每种结算方式都应该是我们掌握的重点。但由于课时的约束,应注重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业务等重点,对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则可以适当带过,不多涉及其操作规范,因为这后两种更多的是涉及银行业务而不是商业业务,学生可略了解而不细究。但对于前三者,则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其实务,因为这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三种结算方式,而这三者中的重点又是信用证。因为在目前的国际经贸中,信用证仍是使用得最多的结算方式,且信用证的操作完全在于形式,讲求单单相符、单证相符,也就是说,信用证业务就是文本工作,规范的文本书写是信用证得以生效和有效执行的根本所在。具体而言,信用证的相关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信用证的分类和开立。对其分类,不仅要了解其定义,还要铭记其术语。对其开立,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行文,这样一方面体现出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防混淆和误解,防止对方因语言问题钻法律的漏洞,损害我方权益。

(3)单据。单据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单据又分为发票、提单、保险单据、装箱单等。其中有些是国际贸易的必备单据,如发票、提单、保险单,这些就是我们在本部分中的教学重点,其余是可选单据,则不构成教学重点。对发票、提单和保险单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以国际规范正确开立并判读。

(4)结算融资。结算融资也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一个重点。结算融资分为进口融资和出口融资,这两者中出口融资更应作为讲授的重点,因为国际结算融资的两项重要创新,即国际保理业务和包买票据业务都属于出口融资。不能准确把握国际保理业务和包买票据业务的定义、性质和操作流程,就是没有接触到现代国际结算的前沿问题,因此学生对该两项业务要熟悉其一系列专业术语,并能准确判读其英文业务文件。

以上全部教学重点占整个教学知识体系的大约1/3,将2/3的课时运用于这1/3的课程内容能较好地达到教学任务和实际的要求。

三、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难点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难点属于从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而考虑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一般大学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而言,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可能存在以下难点。

1、国际结算概念术语

根据对学生国际结算课程期末考试的相关统计,记者发现学生对术语的准确判定和拼写存在困难。在考试中,对术语的考察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5个术语全部填写正确的学生只有37%,12%的学生填错了4个以上。术语方面的问题一是判定失误,即学生将其它术语误填入空,这种错误占全部填空错误的39%,说明学生对术语的理解还有相当的问题;二是英文拼写错误,这种错误占全部错误的61%,而全部学生中的84%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51%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英语基础如此好的情况下出现这样不成比例的术语拼写错误,说明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专业术语的重要性。其原因也可能在于电脑时代学生的拼写能力下降了,而且大学英语考试主要是标准化的选择题,涉及到拼写的并不多。无论如何,正确拼写相关术语是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后要针对这一难点加以训练。

2、国际结算惯例行文规范

这个问题既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由于国际结算的国际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国际结算中所用的是专业化英语,这不仅体现在前述的术语方面,也体现在行文方面。国际结算文件所用的英文有一定的行规需要遵循,遣词造句皆有模板,不能随意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表述方法。而学生对此倍感困难,在学生的期末考卷上,实务操作题的得分率最低:名词解释题的满分率是75%,而实务操作题的满分率为18%。48%的学生该题得到的分数不到该题总分的一半。其原因在于学生们英文虽好,但随意地使用非专业性的语言,就语言本身而言不算错,但就专业而言却错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47%的学生认为国际结算专业英文很难理解或较难理解,24%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只有29%的学生认为较容易理解和很容易理解。另外,55%的学生表示在记忆国际结算专业英语方面有困难,27%的学生表示记忆难度一般,只有18%的学生表示记忆难度不大。这说明加强国际结算专业英语行文的相关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难以培养胜任国际经贸工作的人才。

四、结语

国际结算所具有的实务性和操作性要求国际结算应用双语教学。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研究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教学重点的遴选原则在于知识点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根据此原则,在国际结算知识体系中,大约可以选择三分之一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从学生学习绩效的角度加以考虑的。根据对学生考试结果的统计研究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认为国际结算的术语和惯例行文规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加以训练,以便培养出真正能满足国际经贸要求的相关人才。

(注:本研究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

作者:杨 海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分析论文 篇3:

互联网+跨境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十八大之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对外开放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互联网快速崛起的今天,互联网+跨境经济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人才是值得广大高校思考的教学课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跨境;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策略;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跨境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经济的一种主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在互联网+跨境的时代背景下催生着国际经济贸易变革

互联网近些年快速崛起,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也各行各业发生重要的变化,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近些年跨国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跨国交易金额迅速增长,仅2009年电商出口贸易额就达到了2347亿,占全球电商销量的14%,当然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后会不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使得国际贸易越来越便利,也对国际金融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有待完善,很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设计上是相近的,在内容上是相同的,在互联网+跨境贸易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人才要求也不是单一的,因此,学校要分析市场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设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让培养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第二,課程设置不合理。现在很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但是在互联网+跨境贸易的背景下,如果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没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是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第三,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师资力量上有待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只有专门的科研型教师,没有具有工作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一手的案例,致使教学枯燥无味。有些学校虽然聘用了具有国际经济贸易从业经验的人员作为特聘教师,但是由于这些教师是聘用制的,一年能到学校上课的次数是十分有限的,有些聘用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院校的培养,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难以在教学过程中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第四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形式,很多学校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导致有些学校的校企合作流于了表面形式,只签合同,举办讲座或者组织师生到企业简单地走访了解,这个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与校企合作的教学目的也是背离的。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对培养目标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不同层次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地只想培养高级的经贸管理人才。在互联网+跨境的背景下,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要求是多元,是丰富的,不仅需要高级的经贸管理人才,也需要相应的实践技术人才,因此各大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完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变革,以此设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第二,课程设置不断创新,目前在学习教学中,很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材比例要低于20%,这不利于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在培训方案中提出了相应的比例要求,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为了提高课程质量,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完善,并且要注重理论考核,也要注重实践能力考核,进而推动实践教学更加有效地展开。在各类实践中,要避免人为式的教学实验,采取情景教学模式,案例与教学相结合提供实验的可操作性。第三,提高师资教学队伍,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努力为学生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要有专业的理论教师,也要有专业的实践教师。在招聘教师时,既要注重应聘者的理论素养,也要注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要建立相应的实习岗位,调动起实习基地积极性,特别是在一些电商领域,要给学生预留相应的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岗位中得到锻炼,同时,还要提高考核标准。要求实习教师在开展实习过程中,要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走进课堂,走到企业前沿,接触企业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效果。第四,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时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要求企业参与到学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与学校一起考核学生,出台考核方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跨境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是各大院校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要本着多元的教学原则,设定适合的目标,开展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辛文琦.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对外经贸,2020(5):144.

作者:左康丽

上一篇:职业技能竞赛教学会计专业论文下一篇:经济学理论的房屋拆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