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西北农村小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以网络为主的虚拟教研活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论文 篇1: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

【摘 要】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关 键 词】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们教育学院积极探索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新途径,针对西北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高师教学的需要,逐步在城市示范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学校建立了四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我院与农村薄弱学校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共同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倍受人们的关注。

华池县列宁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34年创建的列宁小学,列宁小学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的关心和重视下创办起来的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它的创立使教育资源进入贫苦百姓家庭,奠定了华池教育事业的基础,开辟了陇东教育事业的先河。自建校以来,列宁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仍然属于农村薄弱学校,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办学条件较差;二是学校地处文化欠发达地区,信息闭塞,家庭支持教育的力度不够;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流失严重,教学水平较低;四是办学特色不明显,教育理念滞后。自2005年以来,陇东学院教育学院与列宁学校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践表明,双方合作推动了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促进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双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实习,我国师范院校基本上采用单一的“集中实习模式”,尽管这一实习模式在集中管理、节省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这一实习模式实施效果的质疑和批评从未间断,主要集中在形式单一,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时间短,导致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为了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新模式。其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农村支教模式,顶岗实习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院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教育模式。学院改革了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及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改革了课程计划,从制度上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大学生到实习学校顶岗实习,同时从实习学校中抽调教师到教育学院脱岗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一学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由实习学校教研组长或相同学科的教师与教育学院的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让师范生真实地体验我国农村教师与教学生活的真实场景,激发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与热情,从而为农村学校培养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后备教师队伍。

我们逐年分批对列宁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原则是“专家引领,学员贡献,多元互动,积极参与”。培训策略是自助餐式课程+城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学术沙龙。“自助餐式课程”是指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自己所教的学科,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教育学院协调学校其它学院,为培训学员开放课程,只要学员时间不冲突,就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陇东学院的任何课程。城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是指培训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观摩、研讨,教育学院在城市建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教育学院这个平台,使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走进城市学校,感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进而提升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沙龙是指培训教师在周末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沙龙的人员除培训教师外,主要以教育学院的教师为主体,但每期学术沙龙邀请其它学院的教学名师,注重跨学科问题,学术沙龙努力营造自由氛围进行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大力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调动培训教师发言的积极性,使发言者能真正敞开胸怀,为培训教师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稳定广阔的教育实习基地,而且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双方互利,合作双赢,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教师培养,双向互动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建立了教师培养的双向互动机制。中小学教师通过四条途径进入大学。一是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或想提升学历的教师,接受大学的学历教育,旨在教师学历达标或提升学历层次。这主要通过成人高考的形式进入学校,假期接受函授教育。二是教师培训,对学历达标的教师进行非学历培训,旨在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三是中小学优秀教师走进大学课堂,我院长期聘请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师口语》、《师范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四是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师到大学作报告,旨在大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情感。

大学教师进入中小学也有四条途径:一是担任中小学校长科研助理。教育学院每年选派一名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中小学校长科研助理。校长科研助理的任务是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完成大学的教育实验工作、做好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工作。二是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在学科教学法教师中选派,学科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指导教育实习,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另一方面自己能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三是青年教师岗前锻炼。所有新上岗教师,必须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一年;在中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小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一年内完成语文、数学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同时应担任班主任,锻炼胜任小学全科教学的能力。四是送培下乡,选派教学名师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做学术讲座,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热点问题,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教师回归到教育实践中,他们在对教育实践的深入探索中,理解了教育的本质。丰富、鲜活的教育实践充盈了大学教师己有的教育理论,使书本上的教育理论因自己亲历教育实践而丰满、生动起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中小学教师重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性质,特别是其具有创造的性质,理解了自己每日每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都在努力实现着教育的意义。他们在思考、实践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具有了研究的态度。他们在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诠释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对他们不再是仅用于言表的“说辞”,而是实在地指导他们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三、行动研究,注重实效

近年来,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注重实效,采用行动研究。大学教师走出书斋、走进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一起亲历教育发生的过程,观察教育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针对中小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行动研究,诸如探索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等许多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校本课程开发较为成功、成绩较为突出。

列宁学校位于华池县南梁乡,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在甘肃南梁荔园堡成立了中国西北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辖区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90万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学校周围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展馆、抗大七分校旧址。尤其是南梁革命纪念馆被中央和甘肃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这一切都在见证革命的历史。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造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陇东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课程资源优势,我们共同开发了《南梁革命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辨性,突出地方特色,学生感到亲切、真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承了南梁精神。

总之,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作者:李介

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下,西北农村小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以网络为主的虚拟教研活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基于QQ群的虚拟备课模式,基于UC房间的虚拟听课、评课及教学研究模式,教师远程网络研修模式,BBS论坛模式,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模式,基于好看簿的网络教研模式,虚拟教研的Wiki模式,Google论坛模式,基于Web2.0的农村教师社会化学习模式。

关键词:西北农村小学;虚拟教研;九种模式

一、课题的来源及性质

2007年8月,我们联络城区小学几个教师采用QQ集体备课,成立了QQ虚拟教研组(群号21885797),申请了校级课题《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2008年该课题被省级课题《应用教育博客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SG[2007]0980)确定为子课题,同时被张掖市教育学会确定为一般项目,2009年被张掖市教育局确定为一般项目。因此本课题既是省教育厅《应用教育博客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的子课题,又是张掖市教育局和教育学会的一般性课题。按照课题方案,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技术专家李海教授、张掖市教育局葛立功的指导下开展小学虚拟教研活动。因此本课题的类型为基础性科研项目,性质为行动研究。即教育技术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一线教师相结合的教育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教授)及研究生余波的大力支持,在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帮助下,该课题提前完成了课题目标。

二、研究过程及结论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4月

①2007年1月先期启动。

②从2007年1月起进行拟题论证、报批。

根据总课题要求,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向总课题组申报子课题;确定实验学校,组织申报校级子课题,开题和进行培训活动。

③形成小学分学科博客群、QQ群、UC房间、帖吧等。

④总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10年4月

①进行子课题征召。

②大规模合作研究,大面积应用。

③进行拓展研究、交流讨论、中期评估。

④完善博客群,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库,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⑤深化研究,重点突破,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①进行各子课题组总结与鉴定。

②进行总课题组总结与鉴定。

③发布与推广研究成果。

④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2.结论:适合农村小学教师的九种虚拟教研模式

(1)基于QQ群的虚拟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集体评价是其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

以QQ群为主阵地,在百度帖吧“祁连小学虚拟教研”里发布活动通知,在博客群里整理教案,开展农村小学教师虚拟集体备课。

①QQ虚拟备课的过程

我们形成了以百度祁连小学虚拟教研吧、博客群为主阵地,以QQ群为平台,以QQ群里的大学教授、小学教师为专业支持的QQ备课模式。

备课的准备:首先在祁连小学虚拟教研吧、博客群里发布备课方案和备课主题,确定备课的时间、地点(QQ群)、主持人、整理人。

备课资料的搜集:群成员根据备课主题搜集资料,准备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待讨论。

备课的顺序:我们一般按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的顺序进行备课。

备课过程:主持人先将备课计划发布到帖吧和上传到QQ群共享,大家阅读交流。主持按顺序征求意见,大家在QQ群及时讨论发言和在博客里异时、异地讨论。

案例的整理:我们采用谁用谁整理的方法,如我们为甘肃省甘州区新乐小学二年级教师组织的《植树的季节》虚拟备课,就由马老师负责整理,然后上传到“教育手拉手”个人空间,以便大家交流、应用。

②QQ虚拟备课的类型

按教学的内容分为: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全册备课的内容与专题备课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全册备课侧重于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了解各专题是通过哪些内容形成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的联结。单元备课侧重于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各课是通过什么角度、内容和方法来共同完成该单元的阐述任务的。课时备课,主要是通过交流,使教师了解每一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实现的,重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法,重点、难点、疑点的处理原则,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资源、手段与形式等。

按教学问题分为:备学生的德育问题、备班队会、备设计课件、备练习题。备学生的德育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德育问题展开讨论,寻求比较好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备练习题就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设计选编少而精的不同类别的习题,题目的问题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和探究性,问题要逐步深入,有适度的层次拓展,为实现对学生的“最小量训练”创造条件,争取让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克服过多的低层次重复训练和高难度训练。这些题目主要供各校教师作课内例题和课堂训练用。

按教学的环节分为:完整的备课教案和各环节备课。完整的备课教案就是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三维目标的具体化、重点难点剖析、主要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程序组织及师生活动)、教具及媒体、板书设计等,是供各校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各环节备课就是单独地备某个环节,如备教法、备难点。

③QQ虚拟备课的特点

特点是简易性与操作性。备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又不牵涉学生,简便易行。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交流简单、明了、快捷、灵活,适合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

(2)基于UC房间的虚拟听课、评课模式及教学研究模式

公开课展示,也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是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方式。它使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在UC房间里听课、评课,在博客群里写评价意见、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多,一般只在学校里听课,偶尔个别教师走出去开开眼界,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能广泛地随时随地地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可是在“空中课堂、教师之家房间、沁馨课堂、语文天地、易满分家长会、真心教育房间”等UC房间里,教师可以随时听课,参与评课,及时地进行交流。UC房间公开教学是日常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教师在同事和陌生人面前上公开课,每个教师都有观摩别人的机会。观摩绝不仅仅是观课、听课,还要“磨课”:或者集体备课,一人执教,共同观摩;或者集中听课,教者说课,共同评课;或者一课几议几上;或者一课几人同上,等等。提高UC房间公开教学的质量,要注意主题内容的规划、课例的呈现、研讨诠释以及行动的及时跟进等若干环节。UC房间公开是一种新机制,它促进教师敞开视野,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远程网络研修模式

远程网络研修,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网络从事研修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远程网络研修是一种省钱省时省力的现代化培训方式,因为研修中有专家的引领,有完成作业后的喜悦 ,有平台中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与以前的研修模式相比,网络研修是一个跨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研修,是集网上培训与网上教研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充分应用了Web2.0的技术,实现了全民织网、信息消费和信息生产统一、信息聚合、Blog、RSS 、Wiki、Podcasting 、SNS等功能;提供了信息化知识管理——个人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办公平台——网络办公桌,专业组织——专业性社团、团队,专业信息通信——工作室、TQ,以及应用这一平台进行日常教学、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自主协作学习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网络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农村教师除了利用各类资讯和丰富的教学研修资源之外,还开拓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空间。它提供的服务有:创建和管理个人工作室、进行小组交流研讨、与社区的工作伙伴分享资源 、观看教学视频案例、进入互动网络课堂、共建共享内容全面又实用的百科全书、使用量身定做的即时通讯工具。

(4)BBS论坛模式

论坛是不同观点自由表达的地方。每个网站一般都有自己的论坛,根据网站定位和内容侧重的不同,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坛。一般都是要注册才能发言的。 在论坛上发言叫发帖,也叫做“灌水”,因为论坛的开放性,会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不同观点的帖子或教师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帖子发表不同意见。如今,论坛已经是现代社会人们交往与发表个人观点和主张的地方。它比杂志、报纸等来得快,也使教师容易和大家交流和结交天下朋友。

每位教师都是一部书,那里有记载他的实践心得,积累着他的智慧之光。教师主要讲述教育故事、教书育人的经验,课改科研的成果,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等。

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种是随机跟帖讨论。就是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了解讨论区的内容,借鉴大家的观点,跟帖支持。

第三种是浏览讨论区。教师不发帖,只是浏览、了解讨论的观点,只做个读者。

我们加入的论坛有隶属于教育部新思考网的成长博客论坛,李明山老师还担任评论员,并获得2008年优秀评论员称号。

(5)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模式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由于博客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博客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开展叙事的一个新兴手段。作为小学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经历写到博客上,分享给同伴和其他人,通过阅读他人的评价,进行工作反思,得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常规教研无法即时做到的。如,课题组成员张飞老师写的支教日志,支教大学生周睿写的支教反思,都得到了其他博客的评价,是他们进一步对工作有了热情和改进。

(6)基于好看簿的网络教研模式

好看簿是一个图片博客,与所有网志(博客)工具一样,好看簿也是为用户自己书写表达提供空间和交流平台的。我们在好看簿上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应用教程,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写日记、教学反思,写班级的工作记录,评论他人的日记。联系好看簿其他用户,分享他人日记所体现的内容。

发起各种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学活动,让自己的故事参与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理解我们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成果。建立学科小组和参与学科小组,建立自己的教研团队、自己的班集体,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共同提高。

李明山在好看簿上设计了《了解张掖湿地》的活动课程,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庄秀丽博士做指导,开展了系列活动。设计了主题班会——家乡的春天。设计了学生成长记录——一年级作业展品。设计了六年级微机综合活动——秀秀我的思维导图。

与深圳的小学教师(我们博客家园里的教师)建立基于好看簿的虚拟教研组,发起了一年级写话作业设计。[1]我们一般以GoogleGmail邮箱注册好看簿,当有人对故事、日志留言时,就有一份邮件发到邮箱,同时在GoogleTalk有即时的提醒语言,这是好看簿的一个亮点。

(7)虚拟教研的Wiki模式

在维客页面上,每个教师都可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追踪、恢复至本来面目。但中小学教师应用Wiki开展教学的案例很少。我们在庄秀丽博士及教育大发现团队指导下利用Wiki开展虚拟教研活动。我们参与编写了教程《自生长社区技术进阶手册(SGLCTManual200905)》。[2]

课题组成员利用Wiki记录教学工作,记录班级工作,记录心得体会与教学反思,开展叙事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写虚拟教研简报(Wiki版),目前已出版六期。

(8)Google论坛模式

我们利用Google建立了虚拟教研论坛,当成员在论坛发言时,会有一封邮件发到其他成员的邮箱。[3] Google论坛与BBS不同,全免费注册,在论坛里发言,以邮件列表的形式通知用户,用户也可以利用Google邮箱以邮件的形式发表评论。虚拟教研论坛有本课题负责人李明山建立,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及其研究生余波做管理员 ,邀请特级教师吴向东参与,参与的高级用户有河西学院李海教授、山东淄博市电教馆李光良馆长。

(9)基于Web2.0的农村教师社会化学习模式

本课题开展以来,受到了网络社区的关注,有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合伙发起的教育大发现社区邀请课题负责人李明山加入。李明山老师承担了该社区的项目《小学教师社会化交流的实践与探索》,开始基于Web2.0社会化学习,探索出了农村小学教师参与社会化学习的一条路子。[4]李明山老师在祈愿行里发起一项《拯救生命行动》的活动,[5]在第一时间庄秀丽博士利用她的网络关系发布了这个消息,随即,在Google论坛、饭否、Zuosa、嘀咕上都有了这一消息。

网络上有许多内容,但是,我们关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们可以采用Diigo、美味书签收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镶嵌到自己的博客里与大家分享。嘀咕网可以同步到Tiwiiter、饭否、Zuosa,QQ可以发消息到嘀咕,所以拥有QQ就会让你所有的网友知道你正在干什么,可以第一时间分享你的观念、知识、心情等。

李明山老师利用这些工具开展了教育博客推荐、好文章推荐、教育人物推荐等活动,利用Google阅读器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最新动态,与好友分享最新动态。

三、效果评价及今后设想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取得了以下收获:

(1)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参与了社会化学习,能应用Web2.0工具开展社会化学习与开展虚拟教研。《三角形的特性》Flash课件获得2008年张掖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远程资源下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获得2008年张掖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上经验交流大赛三等奖;《中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模式初探》获得中国教育技术2008年年会征文三等奖;《真分数与假分数》Flash课件获得2009年甘浚镇中心学校课件与说课大赛一等奖;李明山被新思考网教育视点评为优秀评论员;[6]《虚拟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7月;《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西北农村小学虚拟教研组》发表在《内蒙古电化教育》2008年4月。

(2)建立了张掖市乃至甘肃省第一个民间虚拟教研社区(QQ教研群,社区由百度帖吧、成长博客、好看团队等组成)。[3]

(3)提出了适合农村小学教师的九种虚拟教研模式。

(4)本课题认为,根据西北农村中小学的网络硬件特点和软件,不可能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根据我们的调查,西北农村中小学利用博客、QQ、UC、帖吧的教师相对多,而对于其他网络工具比较陌生,用的教师也比较少。所以。西北农村中小学开展虚拟教研应当以博客、QQ、UC、BBS、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为主,利用它们的优点,有选择地应用。例如,我们主要在百度帖吧中发通知,百度帖吧图片少,主页显示快,主题目录以列表形式呈现,便于浏览,适合发教研通知。QQ群适合集体备课,UC房间适合听课和评课,博客适合整理教案、记载记录听课,搜索引擎适合文献检索、搜集资料。

(5)本课题认为西北中小学虚拟教研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自主参与解决教育问题为核心,一线教师为主体,教育专家、教研行政人员为引领,以博客、QQ、UC、BBS、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为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专题研究、网络研修等虚拟教研活动。

(6)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开展步骤:第一,形成虚拟团队,分工合作。第二,确定主题,确定主持人,确定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采用的网络工具及地点。第三,发布活动消息。第四,开展活动。第五,进行活动总结。第六,利用博客和论坛继续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育视点争鸣组”虚拟教研团队主要在UC房间“相约酒吧网通”里开展活动。开展活动前,先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做好活动分工,确定主持人,主持人准备好发言纲要,确定教研活动的文字记录员、语音录制与整理人员。然后,利用QQ群、UC、帖吧、论坛、博客(群)发布活动消息。

今后的设想是:

(1)继续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继续完善虚拟教研的九种模式。

(2)民间虚拟教研团体缺少凝聚力和激励机制,虚拟教研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引领。

(3)继续研究基于Web2.0的虚拟教研活动。

(4)拓展虚拟教研的外延,虚拟教研不仅仅停留在听课、评课的模式上。

总之,虚拟教研作为一个创造型概念,不仅是全新的教研工作模式的建立,也是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必将会影响到教务管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虚拟教研虽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利用虚拟数字空间,实现教学研究与互动。它并不否定传统的教研作用,而是对传统教研的延伸和补充。传统教研是传统教研的基础,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传统教研和虚拟教研可以相互共存、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基于好看簿的虚拟教研组[DB/OL].http://www.haokanbu.com/user/83424/.

[2]自生长社区技术进阶手册[DB/OL].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GLCTManual200905.

[3]虚拟教研论坛[DB/OL].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ms0023?hl=zh-CN.

[4]小学教师社会化交流的实践与探索[DB/OL].http://code.google.com/p/sociallearnlab/wiki/SNSforTecher.

[5]李明山的拯救生命行动[DB/OL].http://www.haokanbu.com/story/177587/.

[6]新思考网教育视点优秀评论员[DB/OL].http://news.cersp.com/XSKDT/sGnxw/200901/11113.html.

[7]李明山,张虎,李海.虚拟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8]李明山.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西北农村小学虚拟教研组[J].内蒙古电化教育,2008,(4).

[9]李海.虚拟教研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

(编辑:王天鹏)

作者:李明山 马秀梅 张兴志

西北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以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摘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村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较过往有所改善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知识更新速度慢,待遇差;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仍在占据课堂。教学必需的教学设施器材严重不足;实验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够充分娴熟;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课堂教学很难同时兼顾。

【关键词】中学物理 农村 课堂教学 现状

一、师资力量现状

优良的师资力量是保持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的根本保障。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知识更新速度慢,待遇差[1]。

1.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老龄化严重。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惯性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师面对较大的变革难以适应[2]。

2.农村教师待遇差,很难留住高学历,高能力的年轻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很难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课堂教学难以焕发新的活力。

二、农村物理教师教学水平现状

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践行,农村物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更新,但在行动实行新课改的理念的现象还是不够及时。

2.教学方式方法上趋向多样化,但在认识和使用上存在不足

农村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选择趋向多样化。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都经常使用,但是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失偏颇,例如有些教师常把“练习法”局限于题海战术,这样对于练习法的理解显然是有悖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的[3]。

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受学生人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科特点、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多种因素的影响[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用普及的难度还是较大的。

3.教学模式现状

(1)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在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一些教师,响应新课改的行动较迟缓,新课改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课堂教学在模式上出现单一而陈旧的现状,灌输式、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主宰着课堂[5];

(2)教学模式的使用存在跟风现象,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当下教育界倡导哪种教学模式,就盲目的跟风于哪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学情是否合适。不少教师只学习到了新课改的模式,却没能领悟到新课改的实质,“穿新鞋,走旧路”,形式化严重,课堂教学效率低[6]。

三、教学硬件—设备、实验器材现状

1.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还不够齐备

就目前大部分农村的教育现状来说,和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学设备尤其是实验设备的缺少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困难[7]。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物理课程要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验器材的匮乏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2.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独特的优势 ,巧妙设计实验,自制教具

有部分农村物理教师将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与物理教学相融合,充分挖掘学生周围各种丰富的现有资源,延伸教学空间[8]。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这个大自然的实验室中进行丰富的体验[9]。在物理教学中巧妙设计一些与教材中探究实验相关的实验,来弥补农村在实验器材供给上的不足。很多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制教具[10]。物理教师可利用生活用品开发物理实验,增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关注学生实验的操作性,让学生“从做中学”,并产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11]。

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利用到身边的合理资源,设计实验,自制教具情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

四、实验课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实验课的开展情况也并不理想,实验课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12],但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的教学作用。

1.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的目的并不明确,对待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

他们进入实验课堂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觉得实验课好玩儿,把实验器材当做玩具,对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规则不明确,就胡乱的操作,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实验课的目的在这部分学生中也得不到体现。

2.实验课时间大幅度缩减

碍于物理课程的安排,很多教师为了抢进度,或者在中考、高考的时间压力下,觉得实验课比较浪费时间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师还是以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探究实验改成教师演示实验[13]。能不做的实验就不做。

3.教师忽视了探究实验的作用,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不强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信任,不给学生太多的探索自由,严格控制教学进程。同时学生对探究没有足够的信心,虽然多数学生期盼探究,但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敢也自己完全动手探究,总期望教师先讲解或指点[14]。有部分需要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1.现代化教学设施不足

由于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现代化教学媒体设施不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而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时,没有多媒体设备,不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率低

新课改以来,部分农村学校也或多或少的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但不少农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一个摆设,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低,只有学校检查或公开课时才会运用,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也不够现实。借助多媒体,来演绎物理现象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地磁场的分布、热机的工作过程,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看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型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学生现状

1.受农村整体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知识面窄且应用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一方面农村家长知识匮乏,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没有能力和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受社会上一些不正风气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导致他们没有主动学习意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2.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课堂教学很难同时兼顾

农村中不乏有一部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却在总体农村学生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课堂教学中,这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最为稳定,学习效果较好。而此时教师就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部分优秀学生上。出现上课只对着这几个学生讲,这几个学生听懂了,课程的目标就达到了。导致了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疏于对于整体学生的兼顾。

3.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易产生厌学现象,学习状态不稳定。

物理课是八年级才会引入的课程,最初开设时,学生对这个科目感到陌生,不能及时的找到学习这门科目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加之之前谈到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验设备缺乏,教师队伍不能及时更新,最终产生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比较低,不愿意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课题,产生厌学情绪。

七、总结

在大力提倡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但要想达到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起校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更新速度也很慢,需要切实的落实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从学生这个“根本”上入手,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邱春胜.农村中学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2010(10):60-63.

[2]刘健智,何杰平,肖晓兰.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探究教学现状实证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8):65-69.

[3]卢尚建.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5:35-44.

[4]王嘉毅 王连照.西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方法个案调查[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5-20.

[5]闫长轩.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透析[J]考试周刊,2014:145-147.

[6]邱春胜.农村中学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2010,(10):60-63.

[7]牙韩胜.有效性教学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6(7):167-169.

[8]刘银春 .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物理教学探讨,2007,25(1):56-57.

[9]肖芳 肖慧.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9(4):67-71.

[10]金毅 李成金 陶洪.农村中学物理特色课堂有效教学建议[J]物理教学探讨,2016(10):16-20.

[11]吴长标.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3):50-51.

[12]阎金铎 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

[13]刘健智.肖晓兰.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0(6):52-63.

[14]刘健智.肖晓兰.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0(6):52-63.

作者簡介:刘智远(1987-),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人,研究生,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研究,物理课程研究。

作者:刘智远

上一篇:改革历史课程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和谐之美中国历史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