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学论文

2022-04-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以及农村学校的严峻现状,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应该如何实现逆势突围,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的教学研究道路,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且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学校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学校教学论文 篇1:

新教改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摘 要: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等问题。对此,农村学校务必多管齐下抓管理、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文章从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完善教学管理规则、抓教学常规关键点、以科研提升教学与管理质量等方面,研究当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管理;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根据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与特点,通过一定的监督与管理策略,面向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与尝试变革的脚步,使学校教学取得可喜的变化。目前,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鞭策着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思想、接纳管理新理念、更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对教学变革的认识与意义

教学是学校生命线,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第一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征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第二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主要特征是先学后教、以评促教;第三阶段即21世纪以来,主要特征是变教为学、以学为主。变革体现了由重教轻学转向为学而教,由培养精英转向面向全体,由偏重知识教学转向以能力为重,由单一教法转向与信息技术融合四种形态。变革从“低级”向“高级”递进,学习与成长并存,成为发展主题。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若不紧跟时代教改步伐,学校必定缺少生机活力,失去发展良机。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教师是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6% 的被调查教师有轻微的工作倦怠,58.5% 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工作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从这一调查结果可知,身心受到极大“损伤”的教师,对工作不容易热情高涨。对此,学校更应抓紧抓实教学管理工作,督促教师安心、规范、深入做好教学工作。

二、部分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提出与实施了一些有效举措。广东省掀起了三次教育运动,先是“教育创强”,接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是创建现代化教育。不可否认,这些运动提高了学校办学硬件水平。不过,三次运动,没有一次是以教学、教学管理为主。在这种大背景下,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运动中,学校教学与管理成了偏门。其二,部分县市级教育管理部门倘若没有上级的硬性任务,亦不容易创造性开展喜闻乐见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活动,即使是几十年来老生常谈的研讨课、教学质量抽测等常规活动也不能形成常态化。有的学校得到抛砖引“砖”的提示,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变成无教研、教学管理随意化的学校。一些农村学校虽然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有的只是紧跟形势写于本子而难以落实在管理过程中:有过程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教师教研意识薄弱的原因,有教师所学专业与所讲课程不一致的情况。若管理形同虚设,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2. 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

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市、市中心学校进军现象已经持续几十年,那些拼命“跳龙门”的老师一般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年轻有为者。无法“跳龙门”的农村年轻老师现在是少之又少,有的农村学校老师甚至是年老有病的“民转公”者居多,其偏低的专业素养,以及有限的专业化成长,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些农村教师存在课前没认真备课,而是重复照搬旧教案,甚至上课无教案的现象;一些教师依旧是上世纪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随意评定课堂标准、教师角色定位缺失、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主动性难以发挥;作业的布置脱离学生课堂实际情况,不能体现因材施教,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延展性,作业批改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性;在教研方面,教师听课走形式,评课只讲好处却只字不提缺陷而缺乏深度反馈;一些农村学校不懂什么是教研,也不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有的学校教研缺乏内容及主题,甚至校本教研未能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

3. 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

城乡学位紧缺,是多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究其原因之一,是部分农村家长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乡镇谋生所致。城区学位爆满后,跟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不得不挤进城市的农村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读书。这样,部分农村学校挤满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村学生,个别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平时忙于谋生,无法较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增加难度。同时,一些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也变得越来越少。只有三五个老师的农村学校,连课程都无法妥善安排,教研活动的开展基本无计可施。

三、当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学与管理现状,要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多管齐下进行调控,才能改变有教无研的尴尬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日常抓学校教学工作的体会与感悟,可以尝试以下几方面做法,以改变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1. 明确管理分工责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学校配备的教师一般不会多,甚至会奇缺,但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务必从校长到教师各人都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校长要把握好教学工作全局,明确当前教学动态,才能掌控好指挥棒。有的学校只配一名校长(有些学校称校区主任),要当“爹”亦当“娘”,不能紧抓指挥棒而事事亲为,否则教研工作必然难以开展;学校若配有副校长,则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还要监督、引导教师,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环环相扣和落实;有的农村学校只配备一名主任,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必然落在主任身上;普通教师虽然不是学校领导,但要把其当成管理者使用。根据教师特长与兴趣,让其负责相关工作。全体教师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活跃校园文化。

2. 完善教学管理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规则是为了防止严重的错误行为而制定的,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当然,能依规做好工作,就必须奖励。要根据学校教学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面、奖罚分明的规则,使学校教学管理有依有据,又符合教师自身发展需要。这种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能避免教师出现倦怠思想、鞭策教师自主学习、鼓励教师自主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畅通教学管理渠道保驾护航。比如,要按照国家规定制订和执行教学工作计划,对教学各个环节提出量化要求,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质量标准,等等。另外,要根据日常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的情况,以及上级出台的管理新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使制度更趋科学性。

3. 抓教学常规关键点

(1)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学首要环节。一些农村教师根本不明确备课的精髓,只是凭着感觉、依赖“搬来主义”自主备课,这显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好学校集体备课活动,“麻雀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备课,达到各抒己见、精益求精、共同提高的效果。还可以聘请名家名师讲清讲透备课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分析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基本主题、内容、重难点等要点;让教师明确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有所不同的;让教师谨记通过集体力量解决遇到的教学难题才是高效的,还能启迪智慧、提高专业水平。

(2)上课研讨。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课堂质量成为教师工作的最核心内容,各种形式的研讨课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上课研讨,既能检查课前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还能发现执教者短板,提高参与者教研水平。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学能手和“生手”,开设公开课、研讨课、交流课、比赛课,并组织科组教师甚至全体教师,还可以聘请校外名师、教育局教研员、教育专家一起研讨:反思课堂设计、交流执教者教学流程得失、商讨课堂设计的调整和修改、与名师课堂对比寻求设计亮点等等。在研讨活动中集思广益,见仁见智,能实现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习的目的。以研讨活动为契机,鼓励老师针对教学优缺点、研讨感悟、课堂某个镜头等进行反思,利用思辨的逻辑思维对教学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反思形成文字,可以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可以投向刊物发表,还能进一步加深研讨印象和展示学校教学管理成果。

(3)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各种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等常规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能检测老师工作质量、督促老师做好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的保证。检查人员可以是学校领导,也可以是老师,让老师明确:坚持不懈抓常规检查,是管理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4. 以科研提升教学与管理质量

以科研为手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趋势。首先,要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要想更新教育理念,可以聘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把脉教学、指导教学,也可以带领教师走出校门求经探宝,还可以鼓励教师关注和学习专业杂志及专业书籍,汲取教改前沿地区和个人的先进理念。第二,探索新团队合作。“没有什么力量比团队的力量大。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高效的团队就是大海。只有融入你的团队中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而你本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麻雀学校一般只有三个至七个老师,教研力量显然是单薄的。因此,可以几所农村学校结成教研联盟,还可以与教研力量雄厚的城区学校结成联盟共同攻克教育难题。这是破解农村学校教研难题的好方法,学校、老师、学生都会获得教研带来的甜头。第三,实施科研兴教策略。科研能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增强教师教研意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带头,利用农村有限的教育条件和特殊环境,围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开展校本研究,也可以结合个人才干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教学的新方法和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教而不研的旧貌。

四、结束语

当前,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等问题。因此,学校教学管理者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思想、接纳管理新理念、更新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完善教学管理规则,抓教学常规关键点,以科研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振宇.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3).

[2]吴恒山.教学改革如何深化升级[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赵士兵,杨宏林.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幸福感[J].教书育人,2016(02).

[4]Annette Breaux,Todd Whitaker.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5]杨建峰.世界上最有趣最有用的心理学定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吴盛勇

农村学校教学论文 篇2:

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的几点讨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以及农村学校的严峻现状,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应该如何实现逆势突围,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的教学研究道路,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且必须去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试图对于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微薄意见,为这项研究更深入地推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現实情况

然而,应该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农村学校要进行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教学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

(一)教师队伍中的建设问题

1、教师队伍“老龄化”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老龄化”现象普遍。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朝气不足,教学理念固化,导致教学研究缺少创新,缺少活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

2、“一科一师”现象普遍

当下的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短缺,一门学科只有一个教师在教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缺少了可以进行教学研究的同事,每一位教师都属于孤军奋战,更不清楚自己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使得教学研究形同虚设。

(二)学生群体中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进城市。农村学校的重要生源地———农村,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农村学校也面临着无生可招的现状。

而学生,是教学研究中的基石。没有学生的教学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可行性的。所以,面对着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更像是“空中楼阁”,是一种空想主义。这也是农村学校教学研究中必须考虑到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研究的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不平衡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上体现得很是明显,农村学校作为农村的代表,和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在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中,研究环境的薄弱依然是非常突出的一环。缺少更多、更好、更高的研究平台,缺少更丰富、更高质的研究资源,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急需改善研究环境,为研究者打造一个优越的研究环境已经变得非常必须。

二、突围措施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面临这样的现实情况,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现突围,使得农村学校教学研究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就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面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短缺、轨制不全、师生稀少的现状,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强化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一些农村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1、以听促评,实施大教研活动

该学校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组教研的模式,采用大教研的形式,将全校教师都纳入一个教研组中。普遍听课,集中评课,以听课促进评课,以评课强化听课。发挥集体的智慧,运用集体的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素质的提升,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结对教研,以城市促农村

该学校根据当地教育局的部署,分别和城市的一所初中、一所小学结成对子,进行城乡大教研。这对于改善农村学校“一科一师”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城市学校新颖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的教学视野,都是农村学校所缺乏的。因此,城乡结对大教研实现了城市学校教学资源对农村学校的共享,补上了农村学校的教学短板,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网络资源,云端上的教学研究

与此同时,该学校积极面向时代,利用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鼓励教师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网络上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百花齐放的教学理念,五花八门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农村学校固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学研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以此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试图为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找出适应时代的新路。但是,限于农村学校严酷的现状,这些措施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起到的作用都不是特别大。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三、未来展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该学校的积极探索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学校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研究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农村现状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之路。

而能够完成这条道路探索的,只有扎根于农村教育的每一个普通的教师,这也对新时代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师应该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化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对于每一个农村教师而言,不仅仅应该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充分把握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机遇,是农村教师突破自己的重要条件。

2、综合化

现阶段,农村学校的现状要求农村教师不仅仅是自己所教学科的专家,更应该对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认识,实现从“专家”到“全才”的突破,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3、开放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当今的教育也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教育,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扎根于学农村,服务于学校,更要将视野面向未来,面向时代,面向世界,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这是教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各个领域的教育研究者参与到其中,需要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不断地积极探索,最终找到一条适应时代发展、适合农村实际、符合教学规律的农村学校教学研究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也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被找到,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赵泽虎

农村学校教学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学实践发展中的研究

摘要: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融合教育发展已成为新的趋势,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停课不停学”的互联网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的实践发展。本文主要从农村信息化教学的含义和必要性以及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学实践发展。

关键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高技术之一,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融入生活、学习等各方面[1]。信息技术手段更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人们的学习可以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能主动选择学习地点,自主调整学习时间节奏。特别是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国“停课不停学”的多元化互联网教学方式更是加快促进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的实践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教育领域的变革,也促进了农村学校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促进教育事业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2]。

(二)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表现形式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投影仪、希沃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学生移动端等场景,还有网络空间资源比如贵州省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学校空间和微课平台等。然而,这些多元化、新颖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并不能最大化利用,这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正确对待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如何合理利用?怎么使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探究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农村学校教学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可以缩短农村城市资源差距。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入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小。

(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农村学校教学可以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发展,相比较文字来说音频、视频、图片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可以更加便于家校沟通。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家庭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在没有疫情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在疫情发生后,全国“停课不停学”,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五)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有利于农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新课标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的实践创新发展途径

(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前农村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大部分都是“灌输”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新课标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让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方便快捷的互动。

(二)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促进农村校园文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智慧校园更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校园文化,比如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网站等媒体通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将知识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快地了解学校教育机制。学校电子显示屏可以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宣传窗口,让学生以主题为基础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关注,温暖师生心灵;设置多个电子班牌,作为每个班级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用于展示班级名称、班级规则、班级活动等;学校多媒体教室提供学习联系英语口语、学习课外资源、课后学习不会知识、开展科技活动等重要载体。

(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家校共同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的提升是学校、家庭、教师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三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资源共享,让学校、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让教育处处在,时时知[3]。形成“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长观念意识淡薄,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家校共同发展尤为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孩子近期心理状况的变化,安抚好学生的情绪,有利于节省沟通成本、有利于家长情感的表达、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管理。

(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促进科普进家庭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促进科普进家庭可以有效的带动家庭和学校共同完成学校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是科普的主力军,是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关键,同时科学技术的培养与普及也是学校教学的部分内容,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媒介促进科普进家庭从而带动学校教学发展呢?第一,从思想上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科普学习如何从多种信息手段中获取学习资源;第二,利用课堂上知识传授提升对学生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第三,為教师、学生和家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提升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渠道的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春艳,何春钢著. 《现代教育信息化理论的整合与创新研究》.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01

[2]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黄健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家校合力共育方法的研究》.数码设计(上) 000.010(2019):207.

作者:赵高

上一篇:教师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外语课程变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