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简析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小学 论文类型:教学论文 字数:2900字 论文摘要:

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了,但也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场地器材、教师、对策、有效 正文:

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了,但也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先简单地阐述下现在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小学教师老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加,另外我镇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校的12个教学班,只有1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5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对策

我们该如何在校均学生增多,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依我个人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比如:横向使用沙坑。大多农村小学有一只沙坑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显得捉襟见肘。撤点并校后各班学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3至4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

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材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教学。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还可在篮球场地上组织足球赛。我校是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但没有足球场,而且雨天后泥地多日不能使用,要取得较好地成绩几乎无望。体育课上我们尝试在篮球场上教学小足球,可以举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赛,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了人才。近年来学校足球队成绩显著,多次获市足球赛冠亚军。

妙用小垫子。某些学校这些体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体育教师不善用,有的体育教师觉得搬进搬出麻烦干脆不用,造成有限体育器材资源的浪费。垫子不仅仅限用于滚翻、仰卧起坐等练习,还可用于立定跳远和各种趣味跳教学,小足球比赛中用于球门,用于跨过、绕过障碍教学,用于游戏投掷打靶、穿过小树林等。只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树立找米下锅的意识,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创新意识,特别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对一些平时无甚用途的东西打主意,变废为宝,直接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跑道道沿板用于课堂教学。跑道道沿板一般用作分界标志,但也可用于平衡教学,让学生用单脚或双脚站于道沿上,比一比谁站立的时间长,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可让学生沿着道沿走比一比谁走的距离长,或者比一比谁走完成一圈所花的时间最短;也可用道沿为支撑点进行俯卧撑练习等。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3、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的。特别要充分发挥镇中心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场地、器材和课堂组织教学几个方面。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所在,有了数量充足,思想上进,业务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否则再好的体育硬件设施也是枉然。又如: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对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克服场地器材等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立足课堂,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备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小学体育教学》

2、 《小学体育器材运用》

3、 《云南教育》

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简析》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小学 论文类型:教学论文 字数:2900字

第二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中学

程永宁 刘冬莲

从事农村教育已有二十个年头,亲身体会到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艰辛,尤其是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手段的单一无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所在的学校条件略好一点,全校十二个教学班共用一套多媒体,每个学科教研室配备一台微机,全校有近二十台可登陆互联网的微机共用带宽为2M的网络,勉强能到达教学要求,大家使用微机和多媒体要预约。这已经是在我们地区农村比较优越一点的了,很多学校都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只能凭借书本教学,用语言和简单的图片描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这与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不匹配,与学生的开放视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工作中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必不可少的要参加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相互的听评课中感受到:无论多成功的课都有可再提高的地方,无论再平常不过的课都有其闪光点,都有让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的东西。我们就多年来的听评课感受谈一谈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一、老教师的课堂 优势:

1、最有特色的是学年初的课堂,各科教师无不尽其所能把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展示给新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学科的地位,在学生心理形成对这一学科的初步印象。

英语老师: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是最重要的媒介。在科技界,英语也是国际性语言。

物理老师:学好物理能知道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原理,比如自行车为什么可以动,人怎么可以走不摔倒,还有更深的发电机原理等,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前景的学科。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物理学的学习,一方面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尊重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学习物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科学家认识自然、探索规律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习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学习物理学,还要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和实验,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心理素质。物理学充满了对立统一,是活的唯物辩证法。通过学习物理学,学习者自觉不自觉地就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坚持真理、 崇尚科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能够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任务。比如两位数学老师的课。课上完成一页题签,课下完成一页题签。让学生在课堂学了新知有用武之地,课下题签给学生检验和提高的机会。

3、跳跃的课堂,灵活地进度。这是说的两位语文老师的课。长春版的语文开篇就是“格律诗八首,宋词两首”,一味地连续学习,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倦,连续的背诵学生也会吃不消,所以他们就有选择地跳跃式、间隔学习,把古诗词与现代文结合起来教学。一张一驰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

4、“精讲多练”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英语学习可以说是很枯燥的,老师们尽可能地带一些学具、实物进课堂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机会。为了达到课前设定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一个对话要反复操练,由机械操练到替换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等等,个别学生的“卡壳”一遍又一遍地考验着授课教师的耐心。农村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要远远落后在同龄的城里

孩子,有些孩子直到进入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老师的耐心和精讲多练就成了有效教学的法宝。开始的时候,感觉有些老师的课节奏感太慢了,不理解,但交流中才体会到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更有专研的精神,负责的精神。课堂训练设计的巧妙并且老师能和学生一起活动,打破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敢于说,敢于做,不怕失败,不怕出错。我想这样的课堂才适应农村的孩子吧。

不足:

1、缺乏激情,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强,方言俗语表达随便。有些老师讲课堪比催眠曲,课堂静悄悄,显得组织教学很好,但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互动交流很少,有也只是针对少数优生。所以大部分学生听也可以,不听也无所谓。

2、教学设计靠经验,课前备课不充分。讲课的逻辑性不强,思绪经常断流,甚至脱落不开教材。学生无所适从,课堂节奏缓慢。

3、板书随意性大,无纲领性,有的老师甚至一连几节课都没有板书,只是要求学生在书上画一画重点。

4、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没有侧重点。从上课到下课铃响教师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似乎各个问题间没有太大的联系,也没有总结出本节课的要点,以及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学生在课下做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课堂上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典型题选取不当,重难点不突出或不确定,更没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可言。

5、课堂进度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课前对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没有充分的预知。讲课中才发现问题,边讲边调整,以至于完不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二、青年教师的课堂 近两年,我们地区先后有几百名特岗年轻教师充实到农村一线,这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准。他们的学科知识丰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并且上岗前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考核,可以说他们的素质是相当高的。在工作实践中他们用行动也充分证实了他们的能力。听了他们的课,感觉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吸引人,可以说听他们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的课堂表现比较突出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有激情 有魄力

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没有激情的课堂是僵死的。年轻老师的课生机盎然,以情动情,情感共鸣。他们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着学生的求知兴趣,用激情拓展着学生的思路,用激情引领着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激情的话语激励着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整节课都在高涨的师生交流中产生着共鸣。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这必然要得到更多的欢迎和掌声。

2、有学识 有魅力

有学识的老师才是最美的老师。在现今的课堂上,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老师无限付出,真心地爱学生,但学生并不买账,表面对老师恭恭敬敬,背后却不屑一顾。究其原因,老师魅力不足,不足以吸引学生。有学识才有魅力,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满足当今孩子的开放需求。这些年轻大学生的到来大大补充了农村专业教师空缺。他们的学识、他们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

3、有内涵 有特色

他们尊重学生,愿意走近学生,和学生有亲近感,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他们懂得呵护孩子,他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长处,他们执着,他们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音乐老师的庄重与欢快,英语老师的严谨与活泼,语文老师的高雅与诙谐,数学老师的缜密与技巧并举无不展现着当代年轻人的朝气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组织教学上都很到位。尤其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上表现突出。可见他们对课堂教学观念的把握是很准的。但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如音乐课初中应该以综合课为主,欣赏只能是课的一部分,唱的学习也应以学生的试唱为主而不是教唱。教唱应是小学音乐的主要教法。英语课堂,老师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多教给孩子们些知识固然是好的,但也应该考虑孩子们是否吃得消。在进度允许的情况下,应把课堂放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组织多方式的、多样化的训练,同时注意训练面要广,不能只围绕着尖子生。

年轻教师在应对农村孩子的教学过程中通常还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课上极端严厉,课下督促不到位。后果是课讲得很精彩,可学生成绩平平。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养成。再有就是反之,课上要求不明确,课下作业、练习一塌糊涂。每每上交作业后,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不断的叫学生到办公室纠正一些非常简单的错误。这可能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督促少也有关系吧。

三、城乡交流的课堂 针对农村专业教师较少,教师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年轻专业教师又缺少专业引领指导的情况,我区的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对口支教”“教研联盟”“送课下乡”等活动。并且针对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的情况,开展了各种“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研交流活动。每次听课后,都能感受到作课教师的真诚,他们敢于放弃“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把“本真”的课堂带给我们。每一节课都是实实在在的,真正体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们把他们的教学模式叫作:六维教学模式,即:实、广、深、活、和、真。没有任何的浮华,任何的装饰,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强,利于他人模仿。他们把“有效”二字放在课堂首位,着眼于全体学生,做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收获与快乐,最终达到“教师提能,课堂提效,质量提优,学生减负”的目的。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在听课中收获颇多。

送课教师不辞辛劳地给我们带来了切合农村学校实际,让听课教师易学能用的实实在在的精品课。他们给我们送来了新理念、新方法,灵活多样的教法及学习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培养能力,注重学法,先学后教”的理念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精心的准备,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巧,优化的教学过程,灵活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听课者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了提升。比如美术老师通过画三角形、圆形好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用几何图形组合出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画保温瓶,茶几等等。再用这些图组成连环画来叙事。做到了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学生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完成了教学任务。音乐课上,老师让学生从认识电声乐器,到感受电声乐器的音质欣赏,再到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试唱歌曲,既围绕了电声乐器的教学主题,又开展了欣赏、乐理、演唱等的综合课。体育老师设计的“不同的跳跃”让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跳跃方式,然后老师把他们的方式串联起来并加上适当的障碍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跳跃技巧,学生在意犹未尽的感觉中学到了技巧,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学生课后感觉: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呢?

四、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途径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想法是:

1、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培训,让一线教师更专业。

2、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内涵。

3、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的节奏感,有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

4、有效反思,不能只是简单的回顾,常反思,才能常进取。

第三篇: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沈丘县教师进修学校 卢 泰 吕宏伟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沈丘县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强烈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关注,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与改善,从而提升农村学校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 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088-03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沈丘县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课题编号:JKGHBB-2012-0392)的相关研究成果之一。

农村学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短板,成为制约教育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瓶颈。要取得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对农村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给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一、调查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标志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河南省沈丘县(下文简称“我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和努力,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引领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实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使之爱语文、学语文,从而切实为小学生学习语文“减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有效问卷190份;发出学生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8份,有效问卷470份。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对我县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

1. 课改成就。我县于2005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农村薄弱学校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1)小学语文教师课改意识越来越强。备课方面,问卷中首题即问“实施新课程后,您认为备课所花的时间与以前相比是?”, 28.68%的教师选择了“与以前差不多”,15.44%的教师选择了“比以前时间短”,55.88%的教师选择了“比以前时间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

教师教学行为方面,问卷中有“学习一篇课文,您一般怎样安排教学时间?”10.60%的教师选择了“以分析讲解为”,9.27%的教师选择了“以指导朗读为主”,39.07%的教师选择了“部分时间自己讲,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41.06%的教师选择了“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数据反映出,教师们已经意识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并践履之。

座谈中也了解到,这些薄弱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人手一本新课标,他们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劲头越来越足。听课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课程内容方面,问卷中有问“你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吗?”49.64%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50.36%的教师选择了“有时会”,没有教师选择“不会”。数据显示,所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内容并不仅仅囿于课本和教材,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因语文的存在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2)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自信。课堂发言方面,当被问到“开展小组合作时,你喜欢担任什么角色?”21.76%的小学生(问卷抽样调查对象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下同)选择了“小组长”,31.96%的小学生选择了“小组发言人”,尽管依然有46.28%的小学生选择了“组员”,但与以前我们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已有很大改观。问卷中有问“开展小组合作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68.85%的小学生选择了“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20.77%的小学生选择了“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10.38%的小学生选择了“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能够自信的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我。 无论是与小学生座谈,还是他们填写的问卷中,都反映出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促进,让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在组内与组间的展示中享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2. 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县这些薄弱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1)教师没有真正领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髓。对课程目标的理解。调查显示,29.77%的教师选择了“很清楚”,46.56%的教师选择了“一般”,15.27%的教师选择了“不是很清楚”,8.40%的教师的选择了“不清楚”。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不太清楚,课程目标的模糊不清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遑论高效课堂。

备课方面。调查显示,61.97%的教师选择了“一课一背”,20.42%的教师选择了“一单元整体背”,9.86%的教师选择了“一册系统背”,7.75%的教师选择了“整个小学阶段通盘考虑”。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教师依然没有转变传统的备课状态,缺乏备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观念,割裂了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课程资源方面。问卷统计显示,60.80%的教师选择了“课本资源”,19.89%的教师选择了“媒体资源”,14.20%的教师选择了“生成资源”,5.11%的教师选择了“生活资源”。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教师心目中课本或教材依然是最值得依赖的课程资源,有意无意地窄化了课程资源的内涵,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同时教师本身这一举足轻重的课程资源被遗忘。 作业布置方面。学生问卷中有问“你现在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的布置的语文作业形式是?”40.00%的小学生选择了“抄词”,43.54的小学生选择了“做练习册”,5.57%的教师选择了“造句或作文”,10.89%的教师选择了“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作业依然很枯燥,缺乏层次性,没有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与上海提出向全国征集的“中国好作业”相差甚远。 (2)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县农村薄弱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依然是讲授法横行天下。教师问卷中有“在评讲试卷时,您主要的做法是?”3.55%的教师选择了“直接对答案,对个别的题目做简单分析”,68.09%的教师选择了“对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解答”,22.70的教师选择了“详细分析答错的原因”,只有5.67%的教师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惯性较大,教师们很难从中挣脱,无意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受人的惰性的影响,所以放弃了更多的、更灵活的、更生动的、更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方法。

(3)教师反思有待深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进行反思,首要的就是对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真正实现自身教学瓶颈的突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们反思课堂教育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 教师问卷中有问“您擅长上哪种课型?”,35.33%的教师选择了“拼音识字”,25.75%的教师选择了“阅读”,8.38%的教师选择了“习作写话”,7.78%的教师选择了“口语交际”,22.7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性学习”。由此可见,“习作写话”和“口语交际”是这些农村学校教师们最大的攻坚项目。

调查问卷中的另外一道题问的更为直接和细致,“您觉得实施新课程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5.43%的教师选择了“教材变化大”,22.83%的教师选择了“课堂气氛很难调动”,9.24%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跟不上”,10.87%的教师选择了“知识量太大”,4.35%的教师选择了“课时紧张”,23.91%的教师选择了“新的教学理念难以落实”,21.74%的教师选择了“缺少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1.63%的教师选择了“其他”。数据显示,教师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只是现在面对出现的问题茫然失措,反思仅仅走到这一步而已。

教师问卷中有问“课后的反思,您主要针对什么内容展开?”20.26%的教师选择了“整个教学过程”,9.15%的教师选择了“对课堂上的精彩生成进行反思”,52.29%的教师选择了“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1.96%的教师选择了“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16.34%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的反思仅仅聚焦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意味着如果教师在某节课后自我感觉良好,可能就放弃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同时在座谈和听课中也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唱读现象,但教师们对此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 通过对沈丘县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强烈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关注,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与改善,从而提升农村学校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小学生数学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喜欢和排斥心理,更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默然接受,机械记忆的不良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数学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改变学习态度,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而数学其实是许多活动游戏中夹杂的知识,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数学原理,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课堂组织生活化的情景,或安排生活化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生活化练习,锻炼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也将不再是繁琐难教的学科。而小学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局限,如果教师深入地了解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并结合课本知识将这些教授给学生,那么对学生来说接受原本深奥难懂,或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会显得轻松自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培养主动性。数学知识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师在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的乐趣后还要趁热打铁,将课前准备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养成数学学习生活化的好习惯。学生对于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也许充满好奇,能够主动接受,但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许还没有具备自我发现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安学生排课后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数学思维是生活化教学的升华。在教师精心安排和引导下,学生渐渐可以自己发现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经过长期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久而久之会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思维,同时对数学知识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方法策略 1. 课堂知识点结合生活来讲解。作为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也许只需要在课前预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需要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可以顺利地在课堂上把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专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捕捉学生上学途中过红绿灯时可以看到很多车辆的场景,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播放的红绿灯处的片段快速收集对面车辆的数据,并将看到的数量进行分类,如汽车、摩托、自行车、私家车、公交车等。这样的实例教学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快速反应和计数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再例如教师在讲授加法意义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习题来结合讲解:小明家里养了一只狗,然后这只狗生了一只花狗,3只黄狗,问小明家里现在有几只狗?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回答是6只,因为这个问题是他们生活可以接触到的。另外教师再让学生分析自己答案的原因,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加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加法。 2. 创设情境演练生活化数学。课本中大多数知识点是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依托的,但是有些深奥的知识可能在教师结合时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结合一些情景再现于课堂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点的真正含义。

例如,数学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几个、第几个”这个知识点,但是对于小学生刚开始并不能正确清楚的表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班里的学生分组排列,然后反复提问不同的问题来加强学生使用知识点的能力。比如提问一名同学,让他说出自己是第几组的第几个,还有第几个是谁?谁是第几个?这些围绕该知识点的问题在学生的实际演练下就不会再那么抽象难理解了,同时这样的活动也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一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学校王老师买房的方案:王老师要买一个价值50万的房子,现有存款20万,月收入是5000元,要用什么方案来买预期的房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预算出王老师需要多长时间能全额买到预期的房子。这样实际的问题也许学生之前是难以接触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用实际例子和知识点结合来讲时,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的广泛运用,并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一些畅想。 3. 合理布置生活化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需要一改之前传统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实践操作所学知识,通过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了解到有些学生喜欢看体育类比赛节目,就可以针对这些学生来布置制作统计表的作业,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奖牌统计表分析输赢;又例如一些喜欢炒股的家长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股票的曲线图,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其他学生表述„„这样类似的安排不仅贴切生活,还在不改变学生自身爱好的和生活环境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活化的数学。

另外数学学习的一些情景可以在显示生活中找到,比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观察家里有什么圆形的东西,为什么圆心会在圆的中心等,学生在回家观察的时候带着教师讲解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解决之前的疑问,同时也逐渐培养出细心观察和发现数学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充分到位。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教师需要全面到位的了解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数学问题,并巧妙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在教导分数的知识点时,将其他形状知识点的生活实例搬到课堂中,虽然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却不能有效地讲解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需要利用电脑等信息技术做充分的准备,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整合,变成最适合自己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方案。尤其农村的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搬网络中推荐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改编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

合理安排,把握尺度。小学生学习阶段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在结合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贯彻生活化教育,却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小学生好奇心浓厚,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一些相关的疑问,适当地给学生空白,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难点讲解前先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听课,并不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补充,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思考数学的思维扩散能力,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编辑:刘金华)

国家助学政策再完善:资助大门向每个学生敞开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推动全国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同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营养膳食补助;在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对中职生,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加“绿色通道”的资助体系,即从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到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新生入学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对研究生,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资助政策体系。据了解,从今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将全面实行收费制度,研究生奖助政策还将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来源于生活,一般要经历观察、好奇、疑问、想象、询问等,从而形成初步经验或知识。另一种来源于科学实验,需要系统学习科学课程,而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主要依靠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要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完成。所以实验探究的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学生经历了大量的实验过程,当遇见实际问题时,自然会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说,科学实验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不乐观,严格地说演示实验开出率、分组实验开出率、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完成率距离课程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少学校课程所做实验甚少。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目的认识不清,从而产生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发生了偏离。他们的评价归根到底还是升学率和优等生率,如果各个学校都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就无法完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这就给学校教育出了个大难题;一方面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提高考试成绩,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对立的矛盾,但是相互影响很大,这就出现了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现象,因为功利主义的普遍存在,一线教师先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因为考试成绩低,尤其是大考成绩低,群众不满意,地方政府就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就不满意,学校领导也不满意,所以为了大家都满意,理科教师认为用大量时间做实验,没有讲实验、做实验题效果好,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正确途径,缺失了科学实验教学环节。

(二)教师队伍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匹配的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很多教师不懂仪器设备的应用和维修,更谈不上自制仪器设备了。

(三)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他们没有长期的实验教学经历,对实验教学定位不准,难以感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工作中本末倒置,以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现象很多,缺少了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缺失了科学课的兴趣和快乐。

(四)实验教学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课程标准对实验要求很高,实验量很大,几乎每节课都有多个学生实验,教师一边做理论教学,又要做好每节课的实验准备,如果没有实验人员协助,代课教师很难完成好每节实验任务。实验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不少教师和学生也会对实验教学失去信心。

(五)学与考的脱节也是原因之一,虽然课改以来考试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了“实验探究”的考核,但是通过讲实验和做实验题的途径也能做考试题。另外,招生考试的实验考核是不计入总分的,成绩是A、B、C、D四个等次呈现,几乎不影响学生录取,这就形成了做不好实验不影响考试成绩的思想。

二、轻视实验教学会产生如下危害

学生眼高手低,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限制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削减了学生对科学的直接兴趣,影响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改变目前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人民群众普遍理解基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深刻理解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弄清眼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二)各级行政部门,尤其是基层领导要理清社会需要与群众呼声的关系,克服群众追求高成绩、高升学率与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关系,逐步理清实施素质教育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系,不能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加大学生课业负担量为代价,更不能以影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代价来换取高成绩和高升学率。否则就会把这种压力加在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上,导致教育的不正常发展。

(三)各级督导和教学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小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理科实验教学工作,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

(四)吸收、培养、培训一大批实验教学专职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保证实验教学的全面深入开展。

(五)进一步提高理科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离开科学实验的科学知识是僵死的。 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扎实抓,大家都来关注科学实验,实验教学才能做好,科学课程才能学好,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才有保障,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民族的未来是创新的民族,兴旺发达的民族。

第五篇: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分析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思考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应采什么对策?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致使有很多农村小学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除了教室,各种功能室缺少或不足。有功能室的,设备也已经陈旧不堪而无力更新。校园面积普遍偏小,没有像样的动动场、60米直跑道。现在农村小学的收入只有上级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而大部分农村完小学生人数少,基本在百人以内,学校所得经费非常有限,远远不适应办学需要,更何况学校通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的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学校往往捉襟见肘。因为农村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教师急需的设备、图书等奇缺。无法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无法派老师外出听课、进修、学习。

2、教师队伍素质欠佳。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达一半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多达三分之二以上。自2000年开始,除了个别学科有补充老师外,大部分农村小学极少分配新的年轻教师,就我镇小学而言,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7周岁,导致工作无激情,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出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二是专业教师不足。农村小学,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信息技术教学都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除中心小学外几乎没有,因此,小学英语根本无法开展教学。

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是教师职务评聘分开问题多,现在小学教师中,几乎全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岗位职数僧多粥少,未聘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学骨干,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觉得自己无奔头,工作起来消极应付。

五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学校的教师编制紧,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同时,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象严重。流动子女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成长发展。这种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但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责任心不强,造成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不断减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作业不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端正农村办学思想。要使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地方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学生,都要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才是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灌输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而是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沟通,以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教师进修培训,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定期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做到培训学习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五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比如,有的县就给提升学历的教师给予奖励,这的确让老师们感到欣慰,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必定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此外,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国家应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财政标准的县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制度给予财政支持。此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可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二是调整农村山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

上一篇:年度安全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农村政策与法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