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

2022-04-23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印发。11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穩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以下简称国发62号文件)印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 篇1:

“八大转变”令人向往和期盼

2003年10月,自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大幕开启后的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十年,东北地区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兴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为此,目前就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生态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我们认为今后十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将发生以下转变——

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转变

纵观东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其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今后十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将由过分注重投资,转为依靠全生产要素的推动。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也就是在总产量中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要素投入的增产部分。为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是东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其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和人才作用等在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中不断跃升。向全面协调可持续价值取向转变

过去十年里,在东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中,煤炭、钢铁、重化工等资源消耗型及环境污染型行业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今后十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价值取向说,不断优化发展工业结构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新兴经济业态,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将会逐步统一协调;同时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发展现代农业、关注民生、保持环境等,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向区域协调联动空间架构格局转变

过去十年里,东北地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矛盾,其一,各地区之间出现抢夺市场,争夺项目的情况。在这些竞争中,往往一些原来基础好、地理位置佳、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而今后十年,伴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制度完善,东北地区将由注重单极优先发展向区域协调联动的空间架构格局转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此,打破行政壁垒、进行行业和市场整合、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将不可阻挡。向全国和全球分工产业优势转变

过去十年里,东北地区区域性自我谋划的比重大,狭隘性、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避免。今后十年,东北地区将通过广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调整。具体操作上,将通过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巩固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体地位;通过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打造出优势产业集群,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运输业等;通过构筑东北亚地区经济中心,带动本地区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

向注重软件环境能力转变

过去十年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东北地区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今后十年,东北地区将逐渐改变走以固定资产投资和大型项目建设拉动内需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子,软件环境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将被当成工作重点。为此,形成本地新的文化,创造良好环境,全面优化东北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深入发掘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完善科学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比以往更加受到重视。

向就业作为优先目标转变

虽然十年来,东北地区就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就业面临的挑战加大。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力配置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劳动力供求总量还有矛盾,结构性失业问题明显等。为此,全社会将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全力做好重点人员就业,特别是青年人员就业。

向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转变

过去十年里,东北地区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不公平现象特别是贫富差距同时在拉大。今后十年,伴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农村和城镇失业人员、城镇退休人员及其亲属都不会成为贫困者。同时,规范个人收入分配,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等措施都将得到完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

向诚信作为硬约束转变

今后十年,讲诚信、讲道德将逐渐变成一条硬性规定。就是说,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必须诚信。人们普遍的信条是:丧失信誉比赔钱更重要。为此,政府职能部门的诚信程度将大大提高,法律在惩处不诚信等方面的力度加大,人民的整体道德水平、责任意识、法律精神将有很大提升,不讲诚信将遭到社会的普遍鄙视。

作者:赵吉伟 张天维

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 篇2:

推动辽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更好发挥关键作用

2016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印发。11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穩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以下简称国发62号文件)印发。8月和12月,《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后印发。党中央、国务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密集地对东北振兴出台一系列政策,标志着东北振兴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如何正确认识、全面理解、充分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东北振兴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记者:作为东北振兴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请您介绍一下新一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周建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东北振兴工作高度重视。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十多年来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3-2013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由2003年的不足1.3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8万亿元以上,重点领域改革、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近两三年来,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内部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经济下行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并就东北振兴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提出了“三个事关”(即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两个归根结底”(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对新一轮东北振兴明确提出了“四个着力”的新要求(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调研时,又对东北振兴提出了“三长三短”(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三个字号”(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和“五头五尾”(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这些批示和指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明确指出了推动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准确点出了当前东北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系统阐明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016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顶层设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巩固扩大振兴成果、破解制约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战略性文件,文件围绕“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未来十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对东北地区明确了“五基地、一支撑带”的发展定位(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三大战略”外,唯一的一个以中央名义专门为某个区域板块出台的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

记者:从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到政策的密集出台,突出体现了中央对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请问,应如何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

周建平:我们理解,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如此重视东北振兴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历史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全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相当数量都布局在东北,集中力量在东北建设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国防工业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国家“一五”“二五”经济建设和“三线”建设期间东北为支援其他地区建设,输出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技术资料和相关装备等,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是从现状看,推动东北经济企稳向好、变优变强对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全国区域经济的“四大板块”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就可能会传导至就业和民生等领域,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产生影响。

三是着眼于未来,东北地区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极具潜力的地区。东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7,人口有一亿多,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投入的边际效益仍然很高,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可以说“给点阳光就灿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回旋余地之一。特别是东北地区产业底子厚,在装备制造、原材料和国防科工等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性产业,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的经济形势?

周建平:当前,总体而言,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当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即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难较多,分化加大,亮点不少。

从经济增速来看,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仍在筑底。

从发展困难来看,一是当前企业效益、地方财政收入等增长压力大,有效投资严重不足的同时进一步下滑趋势尚未止住,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占比大,产业领域投资明显不足,制造业投资不足势必会制约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钢铁、煤炭去产能分流安置人员难度大、渠道窄。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源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兴产业体量小、比重低,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行业下滑造成的缺口。粮食库存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三是国企改革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国有企业冗员多、竞争力弱,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央企与地方协同发展还存在障碍。四是投资营商环境仍待改善。“政府强、市场弱”问题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普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五是唱衰东北声音影响发展信心。前一段时间部分媒体对东北地区的片面、负面报道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东北振兴发展的信心。

虽然东北经济困难重重,但还有很多亮点。一是农业生产稳定,继续发挥了全国粮食生产领域“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二是消费品和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新动能正在加快孕育。三是就业形势和社会民生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大规模下岗失业情况。四是经济运行的一些现行指标有向好趋势,如全社会发电量、工业用电量、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全社会贷款总额等实现了增长。

记者: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遇到这些困难和挑战,其中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周建平:我认为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存在十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发展方式。东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要素投入,靠投资拉动地方发展。而东部地区已经实现“腾笼换鸟”,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占比、企业数量占比、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利润总额占比等数据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两院院士有108个,但科技成果转化却存在“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东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滞后使得东北在产业发展上难以实现“弯道超车”。

三是产业结构。辽宁省的石化、装备制造、冶金、粮食深加工四个传统支柱产业占了全省工业产值的80%,这些传统优势行业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普遍不景气,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速很快但规模较小,还不能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产业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局面。

四是产品结构。东北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上游,面向生产者的产品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少。此外,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东北企业最怕的事情就是“他乡遇故知”,怕同行通过价格战来抢订单。

五是技术结构。不少产品技术水平属于中低端,附加值还不高,产品仿制的多、原创开发的少,一些关键零部件还受制于人、主要依赖进口,导致产业和产品发展引领能力较弱。

六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尽管目前东北国企比重已有所降低,但还存在战线太长的问题,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集中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大而全”现象尚未根本解决。

七是竞争能力。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总资产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率等指标都偏低,这些都体现出东北的企业和行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东北民营企业存在“四多四少”,即生活性企业多,生产性企业少;粗加工企业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从事低端产品生产的多,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少;中小型企业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少。2015年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排名500强,东北入选的只有10家。

八是市场适应能力。东北地区对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反应和灵敏度与南方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在政策方面,我们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具体执行国家政策方面做得不错,但在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方面和南方还有差距。比如在融资方面,我们的企业习惯于使用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能力不强,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东北的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也还不健全。

九是发展理念和思想观念。大家遇到问题“找市长的多,找市场的少”,大政府、小社会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解决一些市场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发文件、检查管制,使用经济、市场、法律和政策手段管理经济方面相对不足。

十是区位条件。这决定了东北的物流成本高,同时不可回避的采暖成本也加大了东北企业的生产成本。

记者: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已经有了政策保障。如何能让中央政策在东北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周建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6年以来,针对东北振兴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中发7號文件和国发62号文件,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批准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7年,还要出台实施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方案,重大政策出台可以说是非常密集。国发62号文件明确提出,各部门组织制定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要优先考虑在东北地区试行,组织开展各类改革创新试点原则上要包含东北地区,有关部门原则上都要在2016年底前出台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窗口期。要确保中央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紧分解落实任务。62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东北振兴决策部署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也是中发7号文件在支持东北振兴政策举措的具体化,每一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牵头地区,有的还明确了完成时间要求。建议地方层面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明确责任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奖惩举措,通过这“四个明确”让重大政策举措早日见到实效。要紧紧盯住不放,要有不见成效不放手,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态度和决心。要结合实际,抓紧梳理建立工作台账,按职责推进落实。我们也支持制定出台本地区贯彻落实62号文件的分工和实施方案,把文件的重大政策转化为可考核、可评估、可实施的工作抓手和具体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当前,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要看到,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动力,可形成不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家要认识到,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近期东北振兴工作的重点。各地区要重视重大工程和项目的谋划、储备及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一轮振兴战略实施。要重点支持金普新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以点带面地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三是注重形成工作合力。东北振兴工作综合性强、涉及多个部门和有关地区。下一步,我们将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上下联动、纵横协同的工作格局。希望你们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联动,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积极反映诉求,使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支持发展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使出台的政策文件能够发挥更大效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一轮东北振兴事关辽宁发展全局,应该融入到本部门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推进辽宁振兴的工作合力。

四是抓好东北振兴的宣传解读工作。2003年起实施的东北地区振兴战略,一个重大的成果是使当时具有巨大失落感的社会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使东北地区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当前,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实施过程中,要把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激发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凝聚正能量,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东北振兴的良好氛围。

记者:谢谢您。全面振兴东北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东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高文生 石妍

东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论文 篇3:

东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朝阳产业”之一,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旅游向文化休闲、养生、保健、体验等旅游的文化本质发展。[1]东北地区居住着5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08亿,土地面积达78.73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汇集着山川、洞穴、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观以及古老建筑、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展示了东北地区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一东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红色主题、生物景观和气候天象共同构成了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目前,东北地区被誉为魅力都市的城市有34座。

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经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凡能够对旅游者产生较强吸引力,并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行业所利用产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客体。[2]

1以红色主题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及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地点。东北地区主要有代表意义的红色主题旅游景区有赵一曼被俘地、抗美援朝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黑龙江东北烈士纪念馆、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等。在这些具有革命意义的景区均可以从事自驾游、定向运动比赛、齐心协力比赛等其他体育旅游项目。

.2以生物景观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季时间长和降雨量大,拥有众多的湿地自然资源。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是由大面积的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拥有森林3094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6.9%。

东北主要的林区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这些地点是开展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森林探险等较好场所。黑龙江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靖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是开展狩猎、湿地探险、野外生存、观光游、自驾游、户外寻宝等较好场所。东北地区主要的平原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平原等是开设滑草、赛马、摔跤、草地曲棍球等较好的场所。

3以水域风光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水体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主要的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黑龙江是中国第三条大河流,其长度排在世界第八位,流径蒙古、中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在黑龙江省境内流经有1890公里。松花江全长1900公里,起源于白头山天池,流域面积可达54.56万平方公里,远超过珠江流域面积,其占东北三省总面积69.32%。[3]在这些主要的水系中均可以开展水上打靶、大浪淘沙、电瓶船等体育旅游项目。目前,东北地区拥有大小湖泊1200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湖泊是镜泊湖,它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堰塞湖,在这些地点都可以从事水上碰碰车、水上向前冲、飞鱼艇、人造海浪等体育旅游项目。

4以民俗风情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东北有这样一句民俗叫见怪不怪,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种民俗在东北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实所说的三大怪就是中原文化与满族民俗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独特风俗。现今只有吉林市满族镇韩屯村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民间风俗,所以我们要大力挖掘、保护和宣传。

东北最具有民俗风情的地方就是刘老根大舞台、本山快乐营、榕城大剧院、和平大戏院等,这些地点二人转文化特点厚重,每年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人,前来观看和学习二人转。在每年春节的第二天,城镇乡村都会举办秧歌队来恭贺新年喜庆,秧歌包括民间舞蹈、踩高跷等一起配合演出,这些娱乐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直延续至今。

5以气候天象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区域,冬季和夏季最为独特,冬季雪期最长可达120天,适合开展攀冰、滑雪、冬季定向、冬季温泉等体育旅游项目。夏季适合开展避暑养生系列(打牌、游泳等)、潜水等体育旅游项目。

6以地文景观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处于滨太平洋与古亚洲构造的结合位、构造发展分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运动较强,因此,形成现在东北的地貌形态。此类山地坡度较高,地形多变,气候明显,具有雄、奇、险、秀等主要特点,适合开展山地卡拉OK、野味烧烤、山地寻宝、爬山、山地卡丁车等体育旅游项目。其中,可供旅游的地点有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小兴安岭、官马溶洞等。

7以文物古迹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是指对我们人类社会进步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作用。东北地区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址有:汉魏壁画群、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辽代白塔等。具有教育价值的地点有大庆铁人纪念馆、元帅林、长春汽车博物馆等。其中大庆铁人纪念馆是我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具有科学价值的遗址有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查海古人类遗址等。这些旅游景点均可以开展徒步走、自驾游、定向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

8以现代设施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和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滑雪场之一,场地设施完善,拥有高科技的造雪系统和多项安全特色的雪地旅游项目。很多喜爱冬季旅游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欣赏北国风光的雪景和参加各种比赛竞技。除此之外,黑龙江省伊春市立志打造中国“冰壶之乡”,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伊春世界六强国际女子冰壶邀请赛。辽宁沈阳市有很多现代设施完善的高尔夫球场,并于2012年举办了沈阳“美兰湖”杯全国高尔夫团体赛。以上赛事的举办都体现了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以现代设施为依托,体现了东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巨大优势。

二东北地区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东北地区体育旅游文化的开发总体设想是以冬季冰雪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为资源优势,带动其它几大类的体育旅游资源,从而改善东北地区体育旅游项目单一现状。最终,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及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1挖掘特色旅游项目,发挥优势资源,彰显东北魅力

由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众多,因此,应从少数民族中着手,挖掘未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未被发现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民族服饰等特色旅游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东北独具特色的魅力。

东北冰雪文化广为人知,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不计其数,要加强对冰雪文化的开发及滑雪场的安全设施建设,可以在知名滑雪场的外部建设一些村庄,供游客住宿休息,在住宿时可以品尝美味的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和血肠、笨鸡蛋)及热乎乎的东北火炕。

2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东北人杰地灵,着力发展以平原、森林、湿地为代表的东北生态旅游产品,兴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平原三大平原湿地旅游目的地;辽东山地、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扩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北国鹤翔、林海雪原、五大连池、辽东山水六大生态旅游知名度;围绕这些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一批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

3体育旅游与民间旅游项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东北地区有很多特色旅游景点和民间旅游项目,如满族的民间祭祀、皮影戏、木偶戏、民间工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朝鲜族农乐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达翰尔族鲁日格勒舞、民间曲艺(东北大鼓、达翰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杂技与竞技(朝鲜族跳板、秋千)等,这些传统民间的旅游项目与体育旅游融合,可以产生较好的化学反应。

4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在人文地理方面属于地域性区划,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和生活。因此在东北地区统一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和监管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展“诚信为本”的旅游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要分别在各省、市等地区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做到部分类别全面,权力分配清晰。

要抓住东北地区高校众多这一优势,进一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要提高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此为基础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准。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企业与高校强强联手”的方针,鼓励学校与多方联合办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建立旅游实训基地,培养未来综合型的旅游职业人才。在体制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的制度,严格考核和评审制度。最终,在东北三省形成统一的培训、考核标准。使区域间在信息、制度方面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总之,东北地区冰雪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八大类资源几乎囊括了全部的旅游资源。而体育旅游资源在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为此,应以东北冰雪优势资源和民俗风情优势资源带动其它旅游资源,并且大力发展夏季避暑养生旅游。从而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劲松,等.秦皇岛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28.

[2]王峰.山西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7).

[3]孟爱云.东北区域冰雪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探讨[J].学术交流,2009(3):115-119.

[4]郭建洲.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国英男 关吉臣

上一篇:高校德育以及困境探讨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