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防范风险银行理财论文

2022-04-22

投资者防范风险银行理财论文 篇1:

万科入股徽商银行

I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30, Vanke provided formal response regarding its 2.7 billion yuan purchase of shares of Huishang Bank at its pending IPO in Hong Kong. Vanke states that it intends, through its subsidiary, to become cornerstone investor for Huishang Bank’s H-share IPO. This will be Vanke’s first investment in the banking sector. Upon Huishang Bank’s IPO, Vanke’s stake will be about 8%, and Vanke will surpasses Anhui Province Energy Group and become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Huishang Bank.

主持人(万盟并购集团执行董事 孙贺志):10月30日,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深圳万科正式公告,将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首次公开发行。预计最大认购金额为34.3亿港元。认购完成后,万科将持股8%成为徽商银行最大单一股东。针对万科入股交易评论最多的两种主流说法:一是出于获取高利润率和房地产行业调控背景下融资需求的金融化;二是业务互补开展如社区金融等具体合作。再提升到中国经济高度看待本交易,就是如何落实鼓励民间资本介入金融业,以及应对随行业特征改变而带来的市场变化亦是后续关注点。但不管评论和市场反应如何,万科涉足金融行业已成事实,让我们仔细关注本交易。

收购解读

张宏伟 同策房产咨询研究中心总监

交易概述

10月29日,继今年两度连手在中港竞投地皮之后,龙头企业万科再与新世界系携手进军新股市场。据公开招股的徽商银行初步销售文件显示,万科以及新世界同系公司周大福投资,将成为徽商银行的IPO基础投资者,与其余三位基础投资者,合共认购徽商银行所发售的40%股份。

根据徽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万科及其他4家基石投资者将共同出资约42亿港元参与徽商银行H股上市的新股认购,占此次H股发行规模的约44%。其中,万科一家的认购金额便超过30亿港元,一旦徽商银行上市,万科将成为该行最大单一股东。这是万科近年来罕见的对地产以外业务进行的重大投资,而所选择的目标又恰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银行业。

并购背景

关于万科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总部设在广东深圳,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目前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以及中西部地区,共计53个大中城市。近三年来,年均住宅销售规模在6万套以上,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075万平米,销售金额1215亿元,2012年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销售规模持续居全球同行业首位。

万科今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万科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4611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4.1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8%和21.27%;在主营业务上,万科今年前9个月实现销售面积1098.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8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和33.4%。上述指标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均居领先水平。预计万科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可望突破2000亿元,仍将是全球业绩最好的房地产企业。

关于徽商银行

徽商银行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徽商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重组按照“6+7”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12年12月末,徽商银行拥有机构网点190个,在职员工5500多人,注册资本人民币81.75亿元。徽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241.8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19.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含贴现)1668.03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6.7倍、5.5倍和5.5倍;不良贷款率0.57%,较成立之初下降5.43个百分点;2012年1~12月实现经营利润61.23亿元,同比增长18.4%,净利润43.14亿元,同比增长22.7%,综合实力居城商行第六位。

徽商银行计划2013年11月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招股价范围在3.47~3.88港元之间,拟发售约26.1亿新股,徽商银行已经敲定了5位基础投资者,万科就是其中之一,其认购金额为4.19亿美元,以现行汇率折算超过25亿元人民币。

并购动因

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金融化呈现加速态势,就相继有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鲁能集团、绿地集团、复地集团、华润置地集团、侨鑫集团、越秀集团、星河集团、莱蒙集团等进入银行业。此时,万科入股徽商银行,预示着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

从房地产行业趋向金融化的角度来讲,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資金密集型行业,本身不难理解为何房企与银行结成连理。具体来讲,从房企频频收购银行的角度来讲,无非两个目的:第一,银行业作为盈利水平较高的行业之一,企业投资银行业本身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也可以理解为房企业务多元化向投融资方向转变;第二,房企收购银行在融资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开放和拓宽了房企的融资渠道,可以就此支持房企拿地与快速扩张。比如万科收购徽商银行,笔者认为,这对于刚刚进入合肥市场3年左右的万科来讲,将有利于万科快速布局和深耕安徽区域房地产市场。

但是,就万科而言,入股徽商银行有着其自身的另外一方面的打算。

从万科自身来看,由于万科管理的社区规模庞大(1999年以来竣工面积总计为4800万平米左右,截至2012年底约为48万套,公司为其中大多数提供物业服务),其管理层认为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需要不断增长,而建立一个金融平台对实现这一目标十分重要。此外,万科的合作对象包括8000家建材供应商及承包商,其中5000家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进行融资时需要万科的支持或向银行的推荐。

因此,万科最近2~3年一直在筹划为其管理的社区提供金融服务,且已尝试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较大银行在杭州的一个项目中合作,但目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管理层一直在寻找一家中型区域性银行进行合作。

至此,管理层认为徽商银行是一家不良贷款低、净资产回报率良好、零售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较为全面的优质银行。管理层表示,徽商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4,在整个银行业中排名第34。

尽管万科可能成为徽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却不会参与该行日常业务(但公司可能会在董事会中占1个席位),而是会在该行侧重的华中地区(安徽和江苏省)与之合作,为万科所管理的社区提供网上银行和零售银行等各类服务。管理层表示该行目前拥有199个网点。

至此,万科入股徽商银行另外一方面的打算也就浮出水面,应该来说,万科的野心远远不在于房地产市场开发,而其触角已经伸向其已经拥有的庞大的已经入住万科项目内的客户群、潜在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有可能会在未来为万科带来更为广阔的增值收益或附加值收益。

机遇与挑战

从房地产行业趋向金融化的角度来讲,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本身不难理解万科为何与徽商银行结成连理。

笔者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房企频频收购银行,将引领房地产行业融资模式创新与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与此同时,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出“金融业+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整个行业也会因此逐渐发生变革。从房地产行业趋向“加工业”的角度来讲,主要还是和当前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有关。

据权威人士透露,由住建部牵头制定的“住宅产业化行动方案”目前已经形成框架,有望于明年出台。据透露,到2015年,将在全国培育20个左右试点,其中,东部地区发展10个左右,中西部各发展5个。

其实,当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住宅产业化,比如万科、远大等等,这些企业正在引领整个房地产开发模式变革,也将逐渐改变当前房企主要依靠土地升值房价上涨的盈利模式。总的来看,万科收购徽商银行之后,房企收购银行的案例或将轮番上演,这将引领房地产行业融资模式创新与相关金融产品创新。

在调控已成常态或楼市长效性机制预期出台的市场背景下,规模再庞大的企业也会受制于业务类型单一局限于住宅市场的这一局面,开发企业要获得长期发展势必面临修炼内功与企业转型的问题。

以万科为例来讲,万科的金融战略本质是在构建“苹果式”的平台战略,即万科在借助金融手段夯实自身的商业生态圈。这样的生态圈主要体现在两个平台上,一是紧贴48万套万科住宅的社区服务平台,二是打通8000家供应商的生意平台。

对于社区平台的打造上,万科倡导的社区食堂、菜市场、便民超市、物业管理等服务固然重要、温馨,能提升业主的满意度,但毕竟不能兑现出高额利润。而社区金融的模式,恰恰是其在精心构造客户粘性后,推出的杀手锏业务。

如此看来,万科下一步的商业模式将与苏宁、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等的商业模式同出一辙,将产业链的上下游全线打通,利用万科充沛的金融资源为其提供服务,吃定供应商和业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不出意外,万科在打通银行金融通道后,下一步定会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将这种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利化、互联网化,符合现代消费趋势。

因此,万科未来将利用地理服务便利的优势,构建上百万业主稳定的金融和日常生活平台。这种平台如若能成功建立,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利润。这样万科就解决了房地产开发一次性的产品生产问题,将住宅产品从提供房屋硬件设施转移提供永续生活服务上。

专家点评

为何入股徽商银行

万科以25亿元人民币入股即将在香港上市的徽商银行,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也是主要原因,是初步解决万科长期融资问题。万科此次直接投资一家银行企业,而且可以到股市融资的银行企业,其用意不说自明,银行属于金融业,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巨大的行业,资金的竞争是个地产企业间的核心竞争,有了钱才可以大量拿地,才可以使资金运转起来。随着资本市场的竞争,资金的成本加剧,万科通过收购上游金融企业,进行纵向收购,吸收回被银行赚走的那部分利润,在地产行业中加强其竞争优势,此举可见万科是“放长线钓大鱼”,本次收购具有长期规划的意义。

第二个原因是全球大型企业发展的规律是实业加资本的模式,例如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三菱,均控股银行,银行作为集团的子公司,向集团的其他企业进行融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连银行的直接融资也不能满足企业资金的需要,企业又把融资之手伸向资本市场,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收购上市公司。万科这次收购徽商银行,看好徽商银行的后续发展,可谓是“一石二鸟”,一旦徽商银行完成上市,万科的持股比例将在8%左右,超过安徽省能源集团成为徽商银行最大股东。

第三个原因是从这次收购可以看出,万科或许有意发展金融业,如果萬科在金融业方面同样发展顺利,没人能预料万科是否会把金融业作为其主要行业支柱之一,这个答案还得万科和市场共同做出回答。

加入徽商银行的方式

万科方面称,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首次公开发行,在这次发行过程中,万科将体验一把资本市场价格“腾达”的快感,这为万科以后纵横资本市场提供宝贵实战经验,但万科这次既不用担当坐庄的风险,又趁徽商银行上市的机会小赚一把,可谓名利双收。

万科通过其子公司直接协议收购上市前徽商银行的股份,成为上市后的徽商银行的最大单一股东,这种股权比例使万科在董事会的组建上,可以向徽商银行派驻董事。万科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后,能以合法的方式投入到房地产领域,之后再以利好的结果在股市上开始第二轮、第三轮融资。万科未来还会设立以融资为目的的子公司,通过子公司直接参与收购或定向增发,万科或许采用多种方式加大资本市场资金运作力度,例如通过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多渠道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收购未来展望

万科这次收购,是一种买壳上市跨入资本市场的前奏,虽然万科对徽商银行所占股份不多,不足以左右徽商银行,但未来万科是否加大力度,继续入资控股徽商银行,这一点还不可以过早下结论。笔者觉得这一雄心是有的,但需要经过多轮的较量和争夺,在资本市场的争夺战中,万科能否仍是常胜将军,只能拭目以待。总而言之,万科获得徽商银行的控制权后,或许才可以松一口气。

案例互动

提问:据了解,房地产企业进军银行业早有先例,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是为未来的融资便利铺平道路,您怎么看?

彭锐:作为国内地产行业的龙头,万科在深圳和香港同时拥有上市平台,万科有丰富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其在国内银行融资也并不困难。同时,根据国内监管当局的有关要求,银行对其客户包括自身股东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都有限制。此外,徽商银行目前还只是一家地方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和地域分布有限,从融资价值来说,与万科全国布局以及每年百亿量级的融资需求并不匹配,因此,入股徽商银行对于万科来说,带来的融资便利是有限的。

刘纪俭:不完全这么认为。直观来看,万科借入股徽商银行有巩固融资渠道便利的优势,增加了融资渠道。但此次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融资便利铺平道路那么简单,公开资料显示,万科自身贷款融资并不困难,只不过是目前的地产商仅靠自身业务增值,发展路径越来越窄,万科此次合作也是其业务进行转型,并由此获得更多利润的一个开始;同时也是目前实业与资本结合的产物,是万科依托房地产主业基础上,主业更加强大,关联产业更加完善,是万科未来变成依托地产业为核心的“服务大平台”的开始。

此次入股银行,依然是万科战略的一部分,万科此举不仅仅是率先向客户提供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更将颠覆国内房地产延续了二十余年的旧有经营模式,最终成为一家利用大数据,从构建和服务社区,走向服务和运营整座城市的地产大平台,万科下一步的商业模式将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全线打通,万科在完成银行金融通道后,接下来将考虑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提问:万科联手徽商银行成就跨产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但民资入股商业银行是否增加运营风险?为什么?

刘纪俭:任何投资都会存在风险,但是两家同是上市公司,风险相对较低。尽管万科可能成为徽商银行的最大股东,但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万科不会参与该行日常运营管理业务,可能会在决策层占重要席位。因为银行不是万科的核心业务,但由于投资规模较小,而且万科不会参与银行的经营,因此投资产生的业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但同时也必须防范风险。特别是当前经济疲软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不当,地方债与影子银行都有可能拖累金融业,同时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紊乱,泡沫破裂,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双方都会风险加倍。

万科现在与徽商银行目前属于磨合期,在未来双方一片向好的情形下,也应该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各项准备:一是银行利率市场化,竞争空前激烈,盈利空间缩小;二是随着中西部开发,地方债务上升,银行呆账、死账上升幅度加大;三是银监局监管加严,银行高盈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利润率进一步降低,经营不善也许会被收购或兼并。

彭锐:如果是指徽商银行的风险,万科虽然是单一大股东,但是安徽银行省国资委通过签署一致人行动协议,仍然是徽商银行大股东,换言之,徽商银行国有控股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万科应该会派出董事参与徽商银行的重大决策,但是不会对其自身经营过多参与。需要看到的是,万科数千家供应商、承包商以及大量业主资源会给徽商银行带来新的客户和业务机会,有助于徽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总体看,万科作为基石投资人入股徽商银行,对徽商银行利大于弊,不会增大其经营风险。

对于万科而言,根据万科2013年中报,今年年中,万科合并报表的总资产达到4300多亿元,持有现金376亿元,万科入驻徽商银行的投入只有25亿元左右,相对万科的大盘子,这只是一个小投资,不会对万科的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徽商银行2012年末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2.93%,高于万科同期的19.6%,投资徽商银行有助于分散万科的经营风险。

提问:万科入股徽商银行,将会为双方业务布局和拓展利润空间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彭锐:对于万科来说,入股徽商银行是万科的一次重要战略尝试,万科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战略转型,从住宅产品供应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变,显然,外界普遍关注的社区金融业务正是万科转型倚重的重点业务之一。目前万科已开发并管理近400个社区,业主规模达到数百万人,通过其麾下的物业管理公司为这些业主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已经水到渠成,这些服务除了传统的个人银行业务外,还包括理财服务、小微贷款、电子支付结算等。通过与银行合作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将成为万科业主生活服务平台的核心,并以此整合以其社区业主为客户的各类产品供应商、服务商,盘活社区商业,萬科则通过与银行联手控制客户渠道和支付渠道达到“收税”的目的,并实现社区商业的资产增值。将来,万科还可以将这种模式扩展到其商务型物业。

对于徽商银行来说,近年来实现IPO上市和扩大股本规模一直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重点,万科的入股对于徽商银行成功上市具有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此外,万科带来的客户资源和社区金融业务的想象空间对于徽商银行不仅意味着新的业务机会,对于其创新面向中小客户的服务模式具有长远意义,相信也会利好其资本市场的上市估值。

刘纪俭:一直以来,房企缺资金,银行缺项目,二者合作仿佛是一个共生体。此次合作双方都能够在各自供应链中寻找业务扩张的机会。

万科的此次参股银行,除了增加了其融资渠道和规模以外,更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公司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相对于万科过千亿元的年销售规模,此次参股徽商银行的投资规模不大,但可望发挥协同效应,帮助公司率先向客户提供国内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进而进一步扩大其产品线及规模。

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已经率先推出社区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服务,随着金融业的监管以及政策的更加开放,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徽商银行在此次战略选择与万科合作,也是明智之举。徽商银行目前主要业务集中在安徽境内,在江苏和北京有部分机构,那么面对未来银行业竞争,像国有银行在一、二线发达城市扩展布点,显然有些不现实,并且毫无优势而言,那么借助万科在全国的布局,可以迅速介入到万科全国的社区,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又为徽商银行提供了稳定而强大的客户来源。

提问:万科此举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和变革?

刘纪俭:万科的发展动向,一直是房地产行业的风向标,此次入股银行的行为,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行业的动荡,以及万科对未来房地产行业走势及盈利疲软的担忧,引起一连串反应,将对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破裂起到促进作用。

房地产金融化、全产业链、平台化已呈现加速态势,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千亿元的融资平台,这个圈子是进入不了的,甚至生存存在严峻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万科在试水金融行业同时,在土地市场上的脚步丝毫未有放慢,说明发展继续加速,企业更加庞大。

“跨界”一直是今年的流行詞,万科的此役,算是完美收官,中国房产市场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已经进入“尾声”,暴利时代一去不返。当游戏规则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都必须重新检视自己存在的方式和策略,以及自身商业模式的升级,未来将会有像万科一样更大的超级房产航母陆续出现,中小房企将加速整合和衰落。

彭锐:金融化、细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是未来国内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正是地产金融化的直接表现。在过去多年的房地产发展热潮中,中国房地产企业形成了拿地、开发、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近年来,国内地产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高周转和高杠杆率把这一商业模式的潜力挖掘到极致。但是近年来这一模式正面临着毛利率大幅下降、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市场波动风险加剧的考验,以万科为首的行业先知者率先开始谋求转型突围。

诚然,万科与徽商银行合作,发力社区金融的成效尚有待观察,但是这种尝试对行业来说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和示范作用,它表明过去单纯依靠物业、土地升值来获取利润的地产盈利模式正在逐步转变为通过服务产生客户价值的盈利模式。地产开发商作为服务平台的物理载体即房地产物业的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可以有效利用自己通过物业开发积聚的巨大资金量和当前正在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O2O的产业运营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城市发展平台,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万科的尝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投资者防范风险银行理财论文 篇2:

2017最值得信任银行

在金融业强监管新时代,为了找出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卓著的银行,《投资者报》重磅推出“2017最值得信任银行”评选活动,28家银行获此殊荣

15家上市银行已公布2017年业绩快报,其中10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速,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尤为抢眼

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成为未来银行转型的方向之一,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零售突破的重要动力,零售业务营收和利润表现优异

一些银行积极依托自身优势推出特色业务,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分别在支持文创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时代,中国银行业也进入防风险、强监管的新时代。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银行业快速前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47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但各类风险也在不断积聚。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银监会自2017年起要求行业“去通道、限非标、降杠杆”,下大力气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可以说,银行业正在迎来一场去除浮华、追求品质的严肃大考,只有真正优秀的银行才能傲视群雄,成为新时代银行业的引领者。

哪些银行具备卓越的跨周期经营能力?哪些银行抗风险能力最强?哪些银行最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哪些银行最善于管理客户的财富?最终,哪些银行能在经济升级中把握机遇脱颖而出,成为值得信任的领跑者?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投资类媒体,《投资者报》倡导的理念是“值得相信”。与此一脉相承,我们根据客观数据进行深度研判,结合广泛扎实的采访报道以及入围银行提供的材料,推出“2017最值得信任银行”榜单和封面报道,28家银行获此殊荣。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活动,向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卓著的银行给予表彰,同时也希望这些评选结果可以作为庞大的用户群体选择金融服务商的重要依据,以及作为投资人选择银行股的重要参考因素。

强监管促使银行回归本源

自去年4月,银监会提出“三三四”专项检查以来,金融强监管已经成为常态。但严监管不是目的,促使银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才是终极目标。只有如此,银行才能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在中国经济“新时代”担当起金融业的责任。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银行间相互购买、代持理财产品现象逐步得到缓解,理财产品特别是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影子银行”行为有所遏制,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50%以上降到19%。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去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占新增资产比例明显上升,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速加快。

同时,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去年下半年以来,同业、资管、理财等跨区域、跨市场、跨机构重大案件已得到初步遏制。另外,一些金融监管盲点与空白点开始有章可循,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公款存储、校园贷、慈善信托等领域的监管制度空缺得到了及时填补。

新年伊始,一大波监管新政继续发布。短期由于相关业务整顿,可能会对银行业造成一定的承压,但是长期来看,去通道化、减少嵌套层次、转入表内,都将有利于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高标准、严要求的监管背景下,优质的银行更加凸显其优势。事实上,对于银行业的良好期望已经开始反映到资本市场。Wind数据显示,2017年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板块以超过23%的平均涨幅高居行业第三。2018年以来,A股市场银行板块进入加速上涨行情,行业指数年内涨幅已经达到15.49%,多家银行股上涨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单就2017年计算,共有15只银行股上涨,其中张家港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2017年累计涨幅分别高达87.48%、70.5%、48.32%、47.59%和47.06%。

多数银行确定向上拐点

去年银行业强监管环境下,近100家银行开始主动“缩表”,可能有人会说,银行面临严格的监管,未来将要过苦日子了。

的确,过去过度依赖同业,单纯以扩大总资产规模盈利的中小城商行的日子肯定难过了,但是对于优质银行来说,“缩表”并没有对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形成负面影响,反而是通过压缩高成本负债等方式提升息差,并以此提升盈利能力。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称,全方位围堵同业套利和非标通道的偏门,是为了将金融体系服务实体引向正门。对偏门和弯道超车的持续压制,有助于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优秀上市银行和去年主动大幅缩表的银行是最大受益者。

截至1月31日,在25家A股上市银行公司中,15家银行(包括刚上市的成都银行)公布了业绩快报,各家银行的业绩摆脱了几年只有个位数甚至负增长的尴尬,其中10家银行还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表现尤为亮眼,贵阳银行和常熟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20%。其中,贵阳银行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5.3亿元,增幅23.97%,居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之首;常熟银行净利润12.67亿元,增幅21.71%。

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吴江银行、无锡银行、江苏银行和张家港银行也成功实现了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长,净利润分别为118.8亿元(+17%)、45.57亿元(+13.33%)、7.31亿元(+12.46%)、10.01亿元(+12.13%)、118.75亿元(+11.91%)和7.63亿元(+10.74%),它们都是支持区域经济的排头兵。

眾多双位数业绩增长的银行中,最耀眼的当属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已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中,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居首位,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2210亿元、701.5亿元,同比上升5.4%、13%。如此大的利润体量,仍然能实现双位数的增长,可见招商银行之优秀。

1月29日上市的成都银行业绩也相当亮眼,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6.54亿元,增长12.13%;净利润39亿元,增幅高达51.69%,这个业绩增速应该是A股上市银行之王。

截至目前,国有大行尚未公布2017年的成绩单,但可以预计,大行业绩向好的态势将比股份制、城商行更加明显。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称,整个监管环境对国有银行经营形成相对优势,资金成本较低,业务较为合规,受偏紧政策的影响较小。在净息差和资产质量继续走稳的情况下,国有银行有望继续受益,其ROE、盈利增速的表现仍值得期待。

搏杀零售业务战场

随着防范风险被确定为银行监管的核心目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成为未来银行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甚至有“得零售者得天下”的说法。

去年上半年,18家银行中报披露了零售业务营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常熟银行8家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均超过30%,零售业务对于银行的贡献越来越大。

其中,最令市场关注的是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它们在零售业务营收和利润数据中均表现优异。

平安银行自2016年中启动零售转型以来,成效明顯。从去年三季报数据来看,零售业务占比和利润占比双双上升,持续受到市场的关注。截至去年9月末,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8%,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2%。支撑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的主力是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三大尖兵产品。

招商银行立足零售业务体系化的优势,把“一体两翼”确立为“二次转型”的战略定位。2017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持续优化零售金融业务的管理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渠道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夯实零售客户基础,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零售信贷、消费金融等核心业务领域,招商银行均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截至2017年6月末,招行零售金融税前利润269亿元,占招商银行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7.17%。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4.96%,占招商银行营业收入51.46%,同比上升3.03 个百分点。

两家银行去年均将金融科技作为零售突破的重要动力。比如,去年11月初,招行APP6.0在APP5.0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理财的进化,其应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已经实现连接、智能与风格三大方向的突破:构建“网点+APP+场景”模式,实现全平台智能,从而打通客户接触渠道,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围绕零售业务转型,平安银行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方针,去年经过整合和功能升级的口袋银行APP上线,口袋银行集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等业务功能,几乎承载平安银行全零售产品线,目的在于连接起客户的生活、消费、金融场景。

除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也是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典型代表,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同样加大了零售业务力度,邮储银行在零售业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邮储银行是一家大型零售银行,定位为服务社区、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2017年上半年,个人银行业务的经营收入达到729亿元人民币,占经营收入总额的68.8%。邮储银行的总存款达到7.8万亿元人民币,占总负债的比例达到95.4%,其中个人存款及公司存款占比分别为85.4%及14.6%。以个人零售为基础的发展战略让邮储银行的存款优势在未来仍可得到保持。

用创新支持普惠金融

当前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金融脱媒和金融科技加速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加剧,金融监管更加趋于严格规范,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受到抑制,银行业过去趋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各家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的自然选择。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银行业是服务业,要有“端盘子”的服务精神,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能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银行服务,是衡量银行改革成果的最重要标准。

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同时,要着力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继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结合自身特色,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应该说,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讲,很多银行把支持普惠金融当作一项任务,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普惠金融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银行如何以输血式扶持转向造血式的孵化培育,增强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给出了一剂“药方”,要构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普惠金融在商业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需要银行创新求变,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在双创领域的运用,不断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满足长尾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017年,《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以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因此获得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嘉奖。

打造特色业务服务实体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更多是以贷款的形式直接支持企业,除了普惠金融,很多银行依托自身优势推出了很多特色业务。

譬如对文创行业的支持,杭州银行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从而构建了以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为主体的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专营体系。2017年12月26日,杭州银行又正式在京成立了北京文化金融事业部,专业专注于服务广大文化企业客户,积极在文化行业研究、投贷联动及生态圈搭建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绿色金融方面,兴业银行一直走在前列。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已累计为14396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456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6806亿元。根据测算,上述资金所支持的项目,约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9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378万吨,相当于关闭192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辆出租车停驶40年,源源不断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在养老金融方面,上海银行则有突出成效。自2013年起,该行在上海地区打造50家养老金融特色支行,并在全市230家网点提供养老金融特色服务。截至去年年末,上海银行养老金客户为155万户;养老金客户资产总额1606亿元,占到全行零售客户资产总额的40%。

银行资管迎来挑战

在这波银行强监管大潮中,受冲击最大的是资管业务。去年11月,公布的资管新规可归结为“破”与“立”二字,“破”是指彻底打破理财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而“立”是指理财业务最终还是要以服務实体经济为根本目标。

一破一立之下,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重大变革,一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投资者要自负盈亏;二是规范资金池和期限错配行为,封闭式理财期限不得低于90天;三是银行资管子公司破冰带来的新机遇;四是银行资管业务将迎来分化,呈现强者恒强。

由于2017年年报尚未公布,各家银行的理财市场暂以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判。去年初,银行理财余额排名前10的是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理财余额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在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幅亮眼,从2016年开始跻身10亿元俱乐部。

就具体银行来说,哪家银行综合理财能力排名前列?哪家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较强?

根据今年1月21日普益标准发布的研究报告,去年综合理财能力全国性银行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青岛银行、包商银行、东莞银行和长沙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广州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宁波鄞州农商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银行和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站在十字路口的私人银行

2017年是私人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过去10年中,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经历了深刻的演变。有统计显示,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国已形成了规模达120万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管理市场。同时,随着站在财富金字塔尖的高净值人群的崛起,高净值家庭已达到210万户。

受益于此,国内私人银行规模也得到迅猛发展,根据12家中资私人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总客户数已经超过50万,管理客户资产(AUM)近8万亿。

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22家商业银行机构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包括五大行、十家股份制银行、六家城商行和一家农商行。

在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上,招商银行以16595亿元位居第一。2016年共有三家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分别是1.6万亿元的招商银行、1.2万亿元的工商银行和1万亿元的中国银行。

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方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行凭借着巨大的存量客户和渠道优势遥遥领先。

目前,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私人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诸多变化:市场方面,资产端收益率承压,财富端仍在快速积累并渴求优质投资机会,财富多、“资产荒”的矛盾将成为新常态,改变着机构和客户预期;客户方面,高净值客户结构日益多元,需求日渐成熟分化,守富、传承的需求上升,对风险收益的概念认识加深,对专业财富机构的需求度和能力要求提高。

年轻的中国私人银行业正站在转型思变的关键十字路口,需要深入思考未来的道路和方向。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不只是私人银行业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整个银行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作者:张海云

投资者防范风险银行理财论文 篇3:

别被外来和尚蒙进门

引言:以专业高端著称的外资银行频频与内地投资者发生摩擦,究竟是投资者“水土不服”,还是贯以外资为名头的事物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从去年内地投资者购买星展银行的理财产品由于最终拖欠贷款成为被告,到今年投资者由于购买渣打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幅亏损,客户要求提前赎回被拒后成原告。不难看出,无论角色怎么转换 ,“孽缘”都出自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发生这样的事情,任凭投资者再怎么捶胸顿足,也后悔莫及。

不得不承认,内地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方面欠缺成熟。由于外资银行拥有良好品牌优势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内地投资者对外资银行的理财能力产生了过度信任。很多客户都被扣上了“专业投资者”的帽子,再加上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致使投资者头脑发麻失去理智。一位在外资银行购买过产品的投资者曾说过,外资银行客户经理经常不介绍产品细则或者进行风险提示,而出售的理财产品设计又相对专业和复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投资者,要提高认知度,投资前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什么产品。

如果投资者对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有些许了解的话,想被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星展和荷兰银行的KODA理财产品为例,对于此种理财产品,如果您多留心,在投资之前做个简短的调查,很容易就了解到这种理财产品在国外是被禁售的,那么,您就不会轻易听信销售人员的说辞了。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要做足准备功课。

投资者要培养自己冷静的思维,学会用理智思考问题。例如,看到那100多页的英文合同说明,看不懂时就不要做,不要盲目致资金于风险中。同时,还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防范风险。其中包括理财产品是否夸大收益率;是否忽略了风险提示和汇率风险。提醒投资者,对于投资要摆正心态,要知道贪小便宜会吃大亏。

值得欣慰的是,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也存在各种问题,但还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如此大的伤害。且不说产品设置或是风险高低,至少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份中文说明书还是很容易看得懂的。并且,中资银行的投资门槛较低,理财产品多样化可供客户选择的机会多,这是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的优势,再加上对于理财知识的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可以说,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者水土相符。毕竟,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家人。据了解,部分外资银行的客户对所投资产品的收益率不是很理想,已经开始转投了国内其他的银行。

虽然有部分投资者对于外资银行望而却步,但还是有很多投资者,对外资银行持理性的态度,毕竟外资银行还是有很多优势存在的。由此可见,外资银行不应该借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利用中国人的心理来打开内地市场,而更应该念好经,真正的做到借西优为中用,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投资者。不然,任凭说的天花乱坠,无论是品牌魅力也好,是服务优势也罢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都是很虚的东西。归根到底,产品才是王道。

TIPS

要想避免上当受骗,并知道外资银行是否涉及违法,专业法律人士提醒投资者:

关注购买金融衍生品的签约地;

签约的过程中银行对投资者进行的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复杂的英文合同是否已经向中国客户充分解释;

对专业投资人定义,是否拥有了一定量资产以上的人就是专业投资人。

tips

银行理财7问

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我可以拿出多少钱来做投资?

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本金通常是5万元,其后以某一额度数倍递增,如果您投资的金额小于5万元,那么估计没有适合您的理财产品!

我期望中投资回报是多少?

有的投资者对合同上面写不写预期收益很在乎,认为写了就一定可以拿到这样的收益率。实际上,预期收益率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万不可当成实际收益率,尤其是当投资标的的风险较高时。

我可以为此承担多大的风险?

理财师向你推荐时,千万要仔细浏览产品的风险条款,不要等到亏损时才发现当初的条款都已经告诉了你!

你要购买的理财产品靠什么来盈利?

一款产品的好坏不在于它能承诺预期有多高的投资收益,关键要看这笔收益到期能否实现的概率。

你要购买的理财产品流动性如何?

如果你担心在购买了理财产品后的某一段时间里会出现急需现金的情况,那你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问清楚这款产品的流动性,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的产品。

理财产品的费用如何计算?

银行大多数理财产品的费用会从产品净值中直接扣除,产品同时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还有超额收益的管理费等,而这些都是影响投资者的最终收益率的因素。

合同中提示的风险究竟有哪些?以下是几种基本的产品风险举例:

(1)政策风险。新股申购类产品就由政策变化导致所持有的股票在可流通时股价跌破发行价而导致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风险。

(2)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的变化,重大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产品投资标的的情况。

(3)流动性风险。产品不允许客户提前终止交易,如客户发生提前支取等违约情形,其将损失全部风险金并且无法获得理财收益。

(4)利率风险。利率的波动可能导致客户收益低于以定期存款或其他方式运用资金而产生的收益。

(5)信用风险:委托方发生违约事件时,使理财产品资金无法如期归还,造成客户损失。

(钱生钱网供稿)

作者:金 辰

上一篇:情景语境下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移动信息化物流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