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论文

2022-04-15

摘要: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高校是先进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党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党建论文 篇1:

学习贯彻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摘要:大学作为学习教育的最高殿堂,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衔接的重要场所。因此,大学也是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场所。在新一届的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会上做出重要讲话,强调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要建设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合格大学,首先需要坚持将品德的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在思想教育探索方面,高校是有一定的优势基础的,所以在强化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理论过程中更应积极主动。在发展过程中,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将党建思想建设和学校自行机制相结合。不断的进行实践学习,充分发挥高校的党建基础作用和先锋作用,从而使高校的师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具有自行。

关键词:学习;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高校党建工作

引言: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围绕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以及理论指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关于科学的建设思想观念,以及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改进工作进行了重点的学习和讨论。这是在我们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并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建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要始终围绕着正确的思想道德宗旨前行,进行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党领导的路线前进。在教育过程中详细的进行分工负责的划分,使每一位在校的党员教职工都能够发挥其作用,尤其是校内一些老师常年身处于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线。所以更需要积极的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结合先进的思想理论,给学生们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使得高校党建教育的发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保证。

一、充分發挥高校党建教育的优势,使大学成为提供思想价值的先锋

大学不同于社会场所,它是知识的汇聚地也是思想发展交流的场所。通过大学教育,不仅仅传承的是思想文化知识的内容。同时也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地方。习主席在会议中提到,在坚持发展我们主流思想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包容开放的态度也使得多元文化、多元思想不断地深入进来,而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异常的活跃和信息多样化的状态。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党建工作作用意义重大。在理论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排斥结合实际情况的理论创新。同时,还要依据现有情况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思路,以及增强我们的信心。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我们目前的发展现状,来提升我们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高校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它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在未来要投身于我们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人才,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思想价值引领的先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通过思想文化建设的工作,坚定校内师生的思想信念,增强他们对祖国事业发展理论的认同感。无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政治角度或是情感方面都能够和祖国的发展站在同一战线。

(二)发挥高校优势,结合科学学术的理论研究以及历史发展事实,充分的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相关理论是正确的。同时表明其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于我们思想理论的自信心。

(三)高校是一个多元文化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思想文化建设和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发挥我们的监督管理意识,有意识的发扬具有正向能量的思想意识。同时对于一些错误的意识形态进行坚决的抵制。

(四)在培养意识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的进行,只有使用学生能够接受和听懂的方式,才能够使教育有效地推进。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价值观的作用是我们思想的基础和核心,然而它的建立过程却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意识的提升以及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才能使得正确的价值观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二、在高校党建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机制作用

任何一个思想意识的建立过程不可能是独立的、脱离制度的。它所呈现出的正确的发展形态必须是基础性、系统化的。因此要发展高校党建教育就需要不断地加强高校管理的体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机制。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其学校负责人是隶属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是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的要求的。机制主要体现在: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为了避免工作中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

(二)党委领导与校长职责并不冲突,它是在大局方向下给予校长工作的支持的。

(三)高校的运营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以学校师生为主的发展。

(四)高校的管理是民主与集中的结合。

三、充分发挥在校教职工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保障党建工作内容的主要依托和基石。所以在推进和开展党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将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基层工作中去,才能更加充分、全面的开展思想工作的教育和落实。尤其是一些具有带头模范作用的党员先进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更大的教育责任。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能力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他们的意识,尤其是对于意识提升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员,应当将它们安排在更加适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能够更好的将思想意识和党建内容相结合,从而寻找出更加有效地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党建工作不是单纯的一线制的工作,它涉及到高校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员和部门。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的对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逐层进行教育。思想意识的形成不是短时间的作用,它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的引导,并且通过真实的事例引导,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韩震.学习贯彻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11-13.

[2]杜莎.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J].党建,2011,01:4.

[3]高研.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19-20.

[4]刘静.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4,02:54.

作者:王伟

高校党建论文 篇2: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师师德的联系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摘要: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高校是先进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加强师德建设是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党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方向与灵魂,一贯是各类院校的重点工作。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着传承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后者恰恰包含着党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唯有党建与师德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才能让思想政治教师既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又成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其结果,必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师德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类院校长期的重点工作。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方向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托、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等重任,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良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思想政治教师毫无疑问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同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高校学生而言也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为其正确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到能够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航向、小到能够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它“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却因其专业性、功利性不强且政治色彩鲜明而困难重重。这必然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提出更高要求。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良好师德的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相互衔接,能够确保其质量;师德的中国特色也是展现这些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好佐证;师德的现代转型又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探讨课题。何况,“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也是教育发展、国家振兴的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党建作为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坚强政治后盾,它有助于高校全面贯彻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使高校应对危机管理时能够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各种风险的“防火墙”、在组织上建立起快速高效、指挥正确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党的纪律能够监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步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是高校党建研究的基本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既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的发展,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党员比例高,高校师生也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可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摆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理清教师这个群体和学校其他系统的关系,才能克服高校党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的片面性认识,形成“指挥到终端、落实到末梢”的组织架构,使党建工作的方式与时俱进,不断适应高校在各阶段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师师德联系的必然性

许多人在观念上一直认为党建工作是党委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的事,高校党建工作在高校办学育人的实践中,仅仅起到“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作用。这种观点非但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更不利于高校实现自身“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高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反过来,师德建设本身也是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党建联系紧密。高校人才培养的历史与实践证明:党在政治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引导,是教师成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拼搏进取的赶超意识、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师坚定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针对思想政治教师的特殊身份,他们(特别是党员学术骨干)在教学科研中,除了要有“教授意识”、“专家学者意识”,还要有“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自觉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党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教育自己的成员,并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指引和督促自己的成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其目的是提高党员甚至所有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应该说,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通过发挥高校党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正面、积极的作用,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争取将他们的精神、意志和力量尽可能地凝聚到执政党所要求的方向上来,使他们理解、认同执政党规划的社会发展愿景,遵行执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定力,提高他们驾驭工作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党建的成功及常抓不懈,及时吸收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为党员,能够形成“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党员思想政治教师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先进性”链条,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通过思想政治教师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贯穿于教学教研教改的各个环节。借助于党建与师德的相互关联,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路做好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育人者首先得到教育和培训,有助于将高校的科研能力与思想政治凝聚力转化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运用党的政策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之中豁得出来”。

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师师德联系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高校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由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大因素构成[1]。师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教师德性要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后者既是教师为完成社会赋予责任的付出,又是教师自身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是获得与奉献的统一[2]。惟有思想政治教师自身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才会时刻把提升师德摆在首位,真正视思想政治工作为神圣使命乃至生命的寄托;他们也才会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才可能为全面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榜样和提供保障。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教师的师德总体上是好的。但我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的鱼龙混杂、文化的相互激荡,诱发了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违法乱纪、投机钻营、损人利己、愚昧无知、骄奢淫逸等违背法律道德的现象,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师德建设困难重重、问题多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浅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只有在高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教师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才能使大学生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爱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法律知识、道德修养上,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但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是困难重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课堂传授,遗憾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力不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公共性、通识性、传授性、驳杂性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常是大班教学,学生多、环境差,影响教学效果;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学习兴趣严重依赖老师的教学水平。思想政治教学课时重,乏味的重复操作消磨着教师科研积极性,有一定影响、质量较高的科研成果少。在时下强调以科研成果多寡为教师业务评核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的大趋势下,较之于高校专业课程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毫无疑问处在不利的地位。何况从课程的难易来讲,专业课程更多的是传授知识,提供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不仅传播人类文明和先进思想,还必须坚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专业课教师的课程多半是他们的研究范围,又是讲给什么都不了解的学生,课堂比较容易驾驭,而思政课教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效果与精神价值,努力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这一思想改造本身的难度就很大。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家长的望子成龙,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学校以就业率、考研率、科研率论英雄,教育产业化、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以及社会一方面出现许多违背常理和法规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对老师提出过高甚至苛刻的要求,使不少教师“载不动许多愁”。除了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师还因其所任课程的特殊性,使自身多职能化,在众多苦难面前难免出现“逆淘汰”现象,以致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基本上是由“年龄老、学历低、干劲小、不上进”的人员来担任。这必然会助长不良教风,腐蚀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现状决定了要圆满完成这一课程——传马列主义之道、授社会科学知识之业、解思想认识之惑、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才——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极为高尚的师德。换言之,思想政治教师要把握好、坚守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个阵地就必须:积极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到对师德的高要求,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党建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实际工作,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通过把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在第一时间牢牢掌握学校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解决党建工作与实践教学环节处于脱节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不到位、不得力的问题,保持党的生命力、战斗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与现实理想、群体理想、个体理想、道德理想、事业理想、职业理想相结合,这需要长期不懈、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支撑。如果把政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以来,从无到有、从粗略到完备、从世界意义到中国特色,我国的党建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高校党建工作要优化自身建设,在服务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超越现有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确立党在新一代建设者中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威望。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跟党建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党建的唇齿关系,自觉使自己成为并引导学生成为拥护党的领导、宣传党的宗旨、加强党的建设的中坚力量。

通过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与整合各种党建工作资源,从强化师德建设的管理、营造校园气氛、管理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入手,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科研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紧扣高校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寻找党建与师德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党管人才,将教研骨干及其团队的精神状态纳入高校党建工作,选拔能将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的能人将士。党员带头攻坚,激发团队为校贡献争光。这样有助于克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么脱离党建搞单打独斗、要么把党建工作摆在中心位置以致于喧宾夺主的错误观念,掌握党建工作投入方向,合理使用成本,追求最佳效益,努力使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三、党建与师德的相得益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

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只是在切入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借助党建加强对党员教师的管理,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全副武装,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政治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确思路、团结拼搏,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才能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不同特点,研究新情况、制定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打造越来越多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学府的目标。事实上,“师德是教师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理性智慧和积极手段。”[3]良好乃至优秀的师德必然有效引导、带动较低层次的价值观念向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念转化,引导大学生把道德操守和个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把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同时,良好乃至优秀的师德也对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国民素质健康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校的党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旨在关怀、爱护一切学生,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思想政治教师与高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将党建和师德建设联系起来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是打造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网络体系,在高校校园内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格局的手段。反过来,强化各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党建与师德建设的互动机制,也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架构,健全严密的党组织网络。以党建带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凝聚师生精神力量,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扩大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并促使党组织的壮大,加强党建与师德建设在工作内容、运行平台、发展目标、实现模式上的相互渗透,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原则,还必须遵循当前社会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原则,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和实效性,才能系统和有效地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8.

[2] 王荣德.教师道德教育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周小玲

高校党建论文 篇3:

“立德树人”与高校党建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探析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党建改革中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立德树人教育中现已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党建政治课程,就立德树人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培养高校党建学生崇高理想的同时为民族文化的高效传承和发扬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高校党建;立德树人;党建工作;路径;

1 前言

在高校党建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果我们开展高校党建学风建设工作单纯的以传统价值观为指导,效果会非常有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将不会完全满足。在高校党建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最基本的任务,立德树人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全面达成也是对高校党建教学质量进行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在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之下对高校党建学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具体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党建的学风建设,在此基础上,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高校党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中的“德”不仅是传统道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引路明灯,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坚持马列主义是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发展建设,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根本,特别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式下,大学生作为积极受众,很容易被一些西化的腐朽思想和极端意识所影响,所以“立德树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牢牢树立马列主义在高校党建中的主导权,坚守住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阵地,要用马列主义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我们的学生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和价值标准。

2.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时代信息和科技快速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教育的根本任务迫在眉睫。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实現梦想的途径,高校党建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进取。高校党建坚持立德树人,可以帮助部分沉溺于物质享受、道德品质缺失的大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强道德自律,完善道德建设,以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3 新时代高校党建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3.1构建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引领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出对现有道德水平的导向和趋势的引领。实现以学术平台搭建带动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搭建相关的学术平台,使主渠道队伍和主阵地队伍在这些平台上会师,共同探讨,提升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现以工作机制构建激发育人,要探索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等不同主体间人员相互轮岗交流机制,形成工作的互融互补,真正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二是实现课程协同。一方面,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在内容上实现理论与实际协同、历史与现实协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协同融通。在阶段上实现本研一体化协同,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课程的协同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理性认知、科学准确判断,主动融于实践。

3.2教师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

从高校党建的教育对象来看,虽然大学生基本上已成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有一定的是非评判标准。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历练不够,许多大学生还未真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容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认知偏差。作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刻理解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高校党建存在“主流意识形态失守”问题的严重性,以更高的站位认识高校党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

3.3切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新时代,在高校党建切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必须创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改变根深蒂固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党建在重视专业课发展的同时,需要大力开发其他课程,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比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党建的教材也需与时俱进,使教材丰富鲜活。教材的内容不仅要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包括最新的时代资讯,始终保持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努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学习形式。同时,高校党建需要改进教学实践,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只有切实推动高校党建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有可能开辟出“立德树人”的新局面。

3.4引进来,走出去,提升立德树人建设质量

立德树人教育,既有传统教育的成分,又有新时代的重要元素。高校党建应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策略,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善于总结经验,汲取不足,把握立德树人教育的规律,认真总结检视立德树人建设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补齐短板不足,不断拓展立德树人建设的工作思路。同时,高校党建要引导全体师生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积极鼓励师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强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任务,要想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优良的学风体系必不可少。高校党建方面就需要积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园园,刘云雁.教学管理视角下高校党建学风建设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0(02):55-58.

作者:刘光明 张勇

上一篇:草原畜牧业论文下一篇:腹外伤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