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新习总书记对我国的党建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将党建工作与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融合教育是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方法,可以在不断深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校园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论文 篇1: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路径新探

摘要: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成效,更好地发挥党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文化育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注入了不竭动力。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园文化;融合;路径

一、党建工作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引领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起到关键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牢牢把控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毫不动摇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并将之与办学治校各方面工作紧密融合。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如能全面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的大局,必将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抓手。

二、校园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承载着大学精神,是学校传统和风格的综合表现,展现了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与学校的党建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彰显了党建工作的水平。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应加强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和交融。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发挥大学文化的凝聚、激励与引导作用。通过创新方式、优化载体、拓展平台,能够提升青年思想引领的实效性,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促进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的紧密融合

夯实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将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引导和促进各级党的组织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堅力量。

1.凸出文化引领作用。学校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建设和巩固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循序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扎实擢升学校文化品位,创建一批校园文化品牌,为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彰显文化创新作用。学校将文化创新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之一。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文化建设是攸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术文化不仅是引领学科建设、培养科研骨干、推动学术创新的灵魂,其在高校学术体系构建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自身的学术规范建设,学校才能在“双一流”的建设征程中引导和促进学术研究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培育和滋养学术文化。学校对制定和执行的学术规范等文件进行了后续完善,逐步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对师生的学术行为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在教师日常培训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强化学术道德教育;一以贯之地执行学术监督,对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行为实施“零容忍”;深度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学术活动,提升其学术素养。

3.强化文化示范作用。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源自对学校的忠诚和认可。全校教工党支部广泛组织和实施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开展创“三先三优”先锋、做“四有”好教师活动,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的校史教育,不断强化师生的爱校、荣校意识,激励大家爱护学校声誉、关注学校发展、参与学校建设,使优良校风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和个人品质之中。近期,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以“立足本职、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将优良的教风内化为价值追求;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鼓励学生根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解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培育师生员工对科学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倡导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完善人文课程和素质教育体系,丰富课程门类,提高课程质量。

(二)创新第二课堂建设形式

学校聚合各方面的师资力量,推进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1)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构建了第二课堂思想政治引领的分类分层一体化教育体系,关注“青马工程学员为中心,青共校学员为辐射,覆盖全体团员青年”的三层级学习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教育项目,其中第一层级“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办学10年,培养的毕业生中党员比例高达86.5%,高质量就业升学率达到97%以上;第二层级每年培训8000人次以上的校院两级团校团员;第三层级的团员日常思想教育融会贯通全体学生4年第二课堂。(2)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坚持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的讲堂,承办了“与信仰对话”全国重点报告会,举办了百余期“明德讲堂”,邀请了30余位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走进校园。深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课程化改革、社会实践改革,为学生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开展更加专业与科学的日常教育。(3)落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深入开展网上共青团建设工作,把思想引领进行整体性设计、零件式嵌入,持续建设中的团课资源库、各类小微型的线上主题活动等网络工作项目适应了青年的思维习惯。此外,青年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设,不仅让党的旗帜和团的组织活跃在网络阵地,也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年思想动态的数据分析,发挥了互联网工作理念和手段的积极作用。

(三)打造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和教师队伍,将党建活动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广大教职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擢升党性素养,全力发挥党员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强化学生教育内涵建设,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立足本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青年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成长规律,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要素,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先后实施了以激励、培育杰出校友为目标的“启明星计划”;以指引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北斗星计划”;以培养和培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为目标的“彩虹计划”,初步构建起了具有南京工业大学特色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推动了学生思想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资助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聚力开展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针对性研究,不断适应学生工作的新特点与新要求,实现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切实提升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化水平。

(四)探索“课程思政”新途径

为了全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与制度化,相关院系教工党支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探索党建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崭新模式。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倡导“大思政、大实践、一贯制”模式,《构建“大思政、大实践、一贯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被江蘇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建设试点项目。学校总结经验,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放大“思政课程”主渠道和“课程思政”立体化协同育人效应。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建立起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方式方法多样、理念手段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作的覆盖面。在既有“大思政、大实践、一贯制”工作格局和实践教学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践的教育性,融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课堂,并注重以网络等新媒体为平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部分教师党员主动请缨,多次探讨,反复研究,尝试将“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以通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为突破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人文素质课以及其他课程教学相向而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向思燚.新时期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知识经济,2015,(16).

[2]高树民.浅谈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作者:张园

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党建工作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新习总书记对我国的党建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将党建工作与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融合教育是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方法,可以在不断深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党建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引言

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利用校园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此,下文就党建工作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一、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

在深入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避免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党员数量较多而质量差的问题。因此,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健康优质为目标,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二)在党建工作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

由于大学生的入党时间较短,在入党的过程中接受系统的学习,造成了大学生党员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足、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不深入的不良现象。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做到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自身的党员身份和党性修养。

(三)创新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系统培训、支部活动等方式进行,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被动,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进一步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和现实需求,积极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党建工作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落实“三个坚持”

在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积极落实“三个坚持”,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思想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进一步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思考和党性修养。

例如,高校在落实“三个坚持”时,首先要坚持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和目标相融合,将我国历史传承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等不断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其次,高校还要不断坚持将党建工作与高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进行不断的融合与渗透,高校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的过程中,要在活动中融入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思考,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再次,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将党建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联系和融合,使党建工作的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断体现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员的发展,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整体素质。例如,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建设党建工作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党性修养。

(二)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要提高对校园内各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以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教育。高校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板块多种多样,高校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利用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党建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校风校史教育,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具有高效特色的校风校史教育过程中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保证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其次,高校还可以积极利用宿舍文化建设加强党建工作。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党员模范宿舍”评比活动,积极鼓励大学生党员参与,在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保证大学生党员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了从校园文化中的宿舍文化入手,高校还可以从学术文化建设入手,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比如,学校可以进一步制定全面的学术规范制度,对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制度建设和体系完善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高校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在学生进行学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积极构建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高校还可以开展“启明星计划”,通过该计划不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各项学术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和感性思考,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纠正。通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计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党建工作作出较大贡献。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高校要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党建工作,积极转化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模式,运用符合青年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党建教育,保证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党建工作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对党建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高校可以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党建工作,通过在相关平台上发布相关党建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高校的党建工作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避免学生被动的接受党建工作,影响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校园还可以构建专业的党建工作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党建学习资源,通过平台对党建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构建符合校园特色的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新型的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融合模式。最后,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三先三优”先锋的活动,通过该活动提高学生进行党建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开展做“四有”好教师的活动,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保证教师在进行党建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从教师入手,不断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的意识。最后高校还可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校园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可以以青马工程为中心,构建覆盖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党建工作学习,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党建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党建工作积极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融合,通过融合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綜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世纪的融合教育过程中,高校要不断落实“三个坚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党建工作教育,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秦燕华,张琦.校园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经济师,2021(6):155-156.

[2]林玉琴.“党建+”多元融合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63-64.

[3]房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中国特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J].高教学刊,2019,0(7):169-171.

作者简介

陈青(1989年8月)、女、中共党员、浙江义乌、汉族、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陈青

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论文 篇3:

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讨

摘 要:网络时代来临,高校党建工作意味着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毋庸置疑,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能够改善既往工作方式,同时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然而,同时也对高校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加大了党建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加之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经验的缺乏,也迎来了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探讨把握方向、完善体制、路径创新,促进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党建;路径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传统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受到网络的影响和冲击。教育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冲击,破解“双刃剑”弊端。如何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高等教育中党建工作的原则性和严肃性体现出来,能够积极把握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发掘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以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网络视域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界定

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较广,主要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等。而高校党建工作,简单的理解就是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的党建工作。高校由于肩负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其党建工作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开展的高校党建工作,也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人生观,庞大的学生群体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重要阵地,同时也要注意大学生群体也是网民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守好高校思想建设主阵地,必须在高校中建立党建网络新平台。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可以建立起各种“群”平台,用于信息接收和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效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传播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朝气蓬勃的良好校园生态,把高校建成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建成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之地。

二、高校学生党建实现网络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否更好的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的科学事业以及国民思想文化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胡锦涛同志曾在讲话中认可过。网络已经步入寻常百姓家,其影响范围日渐扩大,因此,高校同样应该把握机会,将互联网应用到日常的党建工作中,更好的落实学校的管理工作。引入互联网后,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官方网站,将学校发生的重大事宜公布在官网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校的新闻、通知以及比赛等。学校还可以建立博客、公众号等,号召学生积极通过互联网向学校提建议、表想法,此举有利于学校更加深入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盡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然,老师们也可以将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分享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意识。总之,通过网络技术,高校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开展党建工作。

对于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创新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对学生网络党建工作进行正确引导。网络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也逐步提高,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网络的自发性,致使论坛、博客等网络中也会出现错误导向的评论,网络传播速度和广度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会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必须要坚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并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性,使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三、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深耕“互联网+党建”工作,从党建网站,到党建短信平台,从共产党员微信公号到在线专题讨论学习班,这都是对网络下党建工作的不断探索。所以网络时代下,“机遇”与“挑战”是所有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状况。

(一)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其一,网络时代为党建工作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在过去的时代里,党建工作中的从属性较强,人们拘泥于党建工作关系中的阶级性,无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向党建工作者提出更有利的建议,这一点作为党建工作发展中的一大弊端已经严重阻碍到了它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有力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网络的及时性、便利性以及虚拟性为更多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踊跃的发言提问,积极配合党建工作,帮助党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党建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另外,在信息时代,人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外界传播信息,并且传递信息的方法已不再拘泥于文字叙述,还可以插入图片、音像等等,这种传播途径使得信息变得更加丰满充实,也有利于外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需信息,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效率。

其二,网络时代为党建工作的宣传提供了更多平台。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每天都需要汲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才不会与时代脱节。互联网的产生,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平台。过去我们传播信息的手段十分有限,多采用报纸和电话,信息的获取速度慢且十分有限。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闯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及时了解时事,还可以通过一些互联网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电子邮箱的广泛应用也便利了人们日常的汇报工作。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们与党建工作者间的距离,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采用多种方式向党建工作者表示自己的想法,提出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建议,帮助党更好的实现发展。另外,高校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型人才,其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谓游刃有余,因此,在高校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来开展党建工作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党建工作者同样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展开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其不断成长为满足新时期需求的发展型人才。

其三,网络时代为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宣传阵地,可以借此做好宣传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事物,我国网民已达7.31亿,学生可以熟练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渠道与党组织联系,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建言献策。网络为学生群体与党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大平台,党建工作新传播途径和新的传播方式同时决定了党建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互联网传播具备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动态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出来,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可以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库、党务信息共享资源库等,打造高校师生党员教育教学的线上阵地。这对高校党建工作者也提出新要求,必须积极学习应对,促使党建工作实现由传统向现代递进,由单一向多元演变。

其四,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网络改变了基层党组织人员的工作思维和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合理利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线下”党务工作体验感较差,网络时代下党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处理大量的工作信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从而拓宽了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上传下达迅速获取工作信息。“线上”的党务服务工作,通过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的访问量带动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项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更加便利,正适用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二)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校工作者在适应网络时代新工作模式的同时面临着挑战。大量的过去实践经验使得一些工作年龄较大的党建工作者无法在短期内迅速跳出传统的工作模式来适应新的模式,而我们知道,传统的工作模式尽管能够产生一些积极成果,但是已经不足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站稳脚跟,过去的工作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在网络的新时代,年轻人更愿意用网络手段解决问题,尤其在高校的党工作建设中,更要考虑到青年人的思维方式,要尽可能的采用青年人能够接受的手段处理问题。这一点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挑战,需要党建工作者调整工作思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陈出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瓶颈,更好的与学生建立起互联网的沟通桥梁。

第二,高校党建工作者在角色转换方面面临的挑战。有史以来,在党建工作中,受众与党建工作者的关系并不平等,对于党建工作者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做法只有被动接受,学生并不能够参与到党建建设工作中去。而学生作为党建工作需要照顾的主要对象,理应为党建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更好的为党建工作出谋划策。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一想法成为可能。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及时性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项事宜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党建工作者可以更好的聆听群众的声音,切实考虑到受众的想法,此举使党建工作者和受众的关系地位趋于平等,真正实现党为群众服务的奋斗目标。另外,与过去传统模式相比,受众也勇于向党建工作提建议,提高了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说,党建工作者实现角色转换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党建工作者从自身开始改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勇于调整工作模式,听取群众意见,从根本上转换思想,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风险。由于互联网上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一些不良分子往往通过互联网蛊惑人心,传播一些不利于我国党建工作的信息。而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履历不足,对政治形势了解不够透彻等等原因,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欺骗,一些不法分子以及国外一些对我国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正是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在网络上肆意扭曲事实,批判我国的党政建设工作。这些不良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理解决,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转变。年轻人的思想会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只有年轻人从根本上认可国家的政策,肯定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使国家蒸蒸日上、繁荣发展。这些诋毁、否定我国建设发展工作的信息,无疑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严重深远的影响。这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者们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四、网络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实施的路径

(一)网络信息意识的培养

要想更好地使互联网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党务工作者有一定的网络信息意识。高校党支部工作者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意识,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党建工作的上传下达,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该对高校党组织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党建工作者的工作前提是责任感强、作风良好、熟悉并且有能力完成日常的党建基础工作,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校要及时组织党支部工作者参加提高网络意识的培训,保证每一位党支部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掌握互联网技术给日后工作带来的便利性,能够运用互联网做好日常工作,同时,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党支部工作队伍才能紧跟时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密切的关注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工作模式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是如何更好地在这个大平台中将工作模式逐渐规范化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方式应该与大学生的思想吻合,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实现管理目标。我们目前常用的有,在互联网上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的分类建立相应的模块专栏,比如服务模块、党员的培训和发展模块等等,另外还可以创立时事政治专栏、先进典型,还可通过创办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将有用的信息发布出来,便于受众更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党建工作者的工作手段也应日渐完善,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比如,党支部工作者们建立QQ群,微信群来交流日常工作,探讨党建工作的进展流程等。当然,有了互联网,在这些平台传播出的信息不会拘泥于文字表述,还有音频、图像、视频等,使信息更加完善。上面提到的这些途径都可以使党建工作随时随地得以开展,使受众更贴近党建工作,提高参与党建工作的兴致,切实的融入到党建工作的开展中。此外,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到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应该及时遏制,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更好的建设和宣传我党的先进思想。

(三)思想道德的强化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时,也應该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中传播的信息进行提防。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势力,企图破坏社会和谐,甚至危害我国发展。作为社会履历较浅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严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秉持积极、善良、乐观的心态尽可能降低这些不良信息给我们身心造成的伤害。而网络管理工作者更应该将有危害的信息及时处理清除。高校党建管理工作者要时刻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确落实党建工作的基本政策,在网络宣传党建工作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分辨有利信息和不良信息,抵制腐朽没落的不良思想,建立健全的三观,积极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宁.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55-56.

[2]高莉,路红梅,张倩.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0):81-82.

[3]周正颐.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6-98.

[4]陈达云.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核心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7-59.

[5]叶兴艺,梁娜丽.电子党务: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J].党政干部学刊,2015,12:48-53.

[6]盛敏,陈冉.基于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102-103.

[7]许艺林.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J].高教学刊,2015(18):200-201.

作者:武梦夏 郑国瑞

上一篇: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论文下一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